秦可卿的葬礼,曹雪芹为何让贾代儒参加?

诗绿凤细讲红楼梦


在秦可卿的葬礼上,曹雪芹为何让私塾校长贾代儒参加?此人与贾母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是一本为人处世的智慧奇书,诗绿凤每天与你分享红楼精华。

秦可卿死后,贾珍对其葬礼极尽奢华,书中写到贾府里的很多人纷纷前来参加秦可卿的葬礼。

彼时贾代儒带领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贾□(左王右扁)、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等【庚辰侧批:将贾族约略一总,观者方不惑。】都来了。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亲近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

脂砚斋在这段话中做了一个重要批注:将贾族约略一总,观者方不惑。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彼时,贾府里的男人都有些什么人呢,就是上面列出来的这些人了。这其中曹雪芹着意写了一个人,大有深意。

曹雪芹着意写的这个人就是贾代儒,并且把他的名字排列贾府所有男人里的首位,要知道,古人排名讲究先后顺序,越排名靠前的人身份地位越重要。

可奇怪的是,曹雪芹却没让这个“重要人物”说一句话,因此,很多人就把这个人物忽略掉了,这个人物挺有意思的,是贾府不可多得的骨灰级的元老人物,是以今天诗绿凤就来解读贾代儒其人。

【一】秦可卿的葬礼,曹雪芹为何让贾代儒参加?

为何说贾代儒是贾府不可多得的骨灰级的元老人物?这就要从打下贾府江山的第一代创始人贾演和贾源说起。这俩人分别创立了宁国府和荣国府。到了贾府的第二代,也就是贾代善与史太君夫妇合掌荣国府时,贾代儒出现了,也就是说,贾代儒属于贾府的第二代,他是贾代善的一个远房堂弟。

秦可卿去世时,从曹雪芹列出贾府来参加葬礼的人员名单上看,贾府的富二代贾代化、贾代善、贾代儒、贾代修四人中,就只剩贾代儒还健在了,因此说他是贾府不可多得的骨灰级人物。换言之,到秦可卿去世时,贾府的富二代中,男的就只剩下贾代儒,女的就只有史太君贾母还活在人世了,沧海桑田,想想还真有些心酸。

那么,秦可卿的葬礼,贾珍为何让他参加?或者不如说曹雪芹为何让他参加,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当时贾代儒已是贾府里年事最高,德高望重之人,是以贾珍连四王八公都能请得动,自己的这个重要亲戚自然必须得出场了。

【二】贾代儒与贾母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奇怪的是,贾府的富二代既然已经只剩下贾代儒与贾母还健在了,并且贾母还是贾代儒的远房嫂子,按说贾母应该像她与清虚观里的张道士一样,同辈人之间能互相理解沟通起来很容易,可在书中,曹雪芹只字未提贾代儒与贾母之间有任何互动,尤其可笑的是,贾瑞生病急需人参,贾代儒不走捷径直接找当时的掌权者贾母要,偏要去找与他隔着一辈的王夫人去借,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黛玉刚到贾府时,说自己体虚靠吃人参养荣丸调理身体,贾母听罢二话不说,当即对黛玉表态: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说明贾母对人参的调配是有充分的话语权的。

贾代儒按他的身份和地位来说,与贾母要,贾母不至于不给他这个德高望重的老朽面子,可贾代儒偏不走捷径跟贾母要,偏要去向王夫人要,这就说明贾代儒与贾母的关系冷淡。

贾母这个人说起来还真向凤姐说她的话一样:“……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此人可谓命好福气好,但其实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是个非常糊涂的人,经常跟一些像凤姐、刘姥姥、马道婆等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像贾代儒这样德高望重的同龄人她反倒不屑与之交往,所以贾代儒人穷志不穷,宁愿找小辈借,也不找贾母要。

【三】小结

综上所述,曹雪芹之所以让贾代儒参加秦可卿的葬礼,是因为他是贾府所剩无几的德高望重的骨灰级人物。贾代儒与贾母虽是远房侄子与嫂子的关系,但他们的关系很生疏很少来往。

红尘三千,不问风雨,只道本真。诗绿凤每天与你分享自己独特视觉的红楼故事。

更多内容,请关注:诗绿凤细讲红楼梦


诗绿凤细讲红楼梦


这是贾府盛极之时举办的一场丧礼,其豪华程度令后文贾敬丧礼也失色不少。这一章节中,贾氏全族出动,来了个“集体照”!在文中:

彼时贾代儒、代修`贾敕`贾效`贾敦丶贾赦丶贾政`贾琮`贾王扁丶贾珩`贾珖、贾琛`贾琼丶贾璘`贾蔷、贾菖丶贾菱`贾芸丶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丶贾芳丶贾兰`贾菌、贾芝都来了……

且看上述名单中,有多少人在整部书中仅露了这一次头!这就说明作者未对贾府的宗亲进行详细的介绍,而只介绍了荣宁两府的嫡系,此次盛极至奢的丧礼“埋下了贾府盛极而衰的伏笔”,与元春才选凤藻宫,回贾府省亲构成了贾府盛极状态下的两件大事。既然要讲盛极而衰,必然要讲盛极时的样子。

俗话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盛极之时的贾府举办丧礼,即使是平常不走动的亲戚四邻都必然要露面的,否则还能有排场可言!如今的社会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