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发布《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状况》

“1959年至2019年期间,青海湖最高和最低水位差为3.58米。2005年以来,青海湖面积持续增长,水位上升3.27米,目前已恢复到20世纪60年代初的水平”。3月3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发布《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全面系统地发布了我省在促进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展示青海湖的生态地位及生态意义。

《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由六部分组成,近1.5万字,主要突出了青海湖的生态地位及生态价值,是一份全面、系统、完整反映青海湖生态保护工作的资料。

多年来,经过我省各级部门的不断努力,青海湖区域鸟类由1996年的164种增加到了目前的225种;青海湖水位连续15年回升,2019年水位达到3196.24米,较2004年水位回升3.27米;2019年青海湖水体面积达到4549.38平方公里,与2004年同期相比扩大304.88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目前,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湿地面积持续增加,植被覆盖率不断提升,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旗舰物种(普氏原羚、黑颈鹤)得到有效保护,湿地关键性物种(青海湖裸鲤)快速增长,封湖育鱼成果明显。具体表现为“三增、三减、一不变”。三增:湿地面积累计增加1.51万公顷,植被覆盖度提高13.5%;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三减:保护区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累计减少7736公顷。一不变:即保护区内保护功能性用地15年来保持不变。

青海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周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不断增多,目前,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种群由1994年的300余只增加到2018年的2000余只;黑颈鹤由2007年的40余只增长到2018年的130余只;水鸟种类由2007年的69种增加到2018年的95种;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9.3万吨,比2002年增长了35倍,水鸟整体数量年累计为30余万只左右。

作为青海的标志性湖泊,保护好青海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省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将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充分体现了共谋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责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青海担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