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歲月足夠長》:從心理、家庭、人性上解析空巢老人悲歡離合

導讀:三浦紫苑是日本當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寫作才能與敘事風格都獨樹一幟。小說敘事風格幽默跳脫,文風自然清新,她特別擅長寫平凡的小人物,把日常生活中“低溫”用娓娓道來的方式營造出生動形象的效果。這些在她的小說《我說的他》,《多田便利屋》和《假如歲月足夠長》中均有所體現。

而《假如歲月足夠長》這篇小說,則講述了墨田區Y鎮住的兩個年齡相同但性格不同的老人堀源二郎和有田國政,他們加起來的年齡是146歲。源二郎自由瀟灑,有田國政一本正經,但並不妨礙他們從小玩到大,也成了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甚至高於家庭。因家庭的離散和隔閡,他們都各自獨立的生活,從而在生活中滋生了很多情緒,我將從心理上、生活狀態和人性上解析空巢老人生活的悲觀離合。

01 政與源的心理狀態

小說從源二郎與有田國政共同參加了朋友蜜姐的葬禮開始,雖然兩人都有懷著悲傷和意外,但依然表面上波瀾不驚的聊天。

源二郎剃了光頭,頂著鋥光瓦亮的腦袋,然後把耳朵上方僅存的頭髮染成了鮮紅色。

有田國政則劈頭蓋臉的去質問:“你小子以為自己多大了?”

源二郎只是心平氣和的說:“沒想到蜜姐死了,我也不能重新再染,總折騰對髮根不好。”

“那就給我剃了。”

“就算你頭髮全白了,也不用管這麼寬吧。”


《假如歲月足夠長》:從心理、家庭、人性上解析空巢老人悲歡離合

這是兩個人出席共同好友蜜姐葬禮時的對話。看似有點俏皮的對話中其實折射出兩方面信息:一方面是源二郎和有田國政對蜜姐的死很吃驚,也很悲傷。只不過兩個人見證了太多的生死離別,所以即便內心洶湧波瀾,也還是表面平靜。這也葬禮後兩個說“事情發生得太突然了”和從小死亡就在身邊,恐懼也有增無減得到驗證。因為老人已經看透了生死離別;另一方面是兩個的友誼足夠堅貞,不然也不會那麼肆無忌憚的去評價和要求對方。正是因為他們把對方都當做最依靠,所以才會直言不諱的去講對方。

源二郎對陷入無邊沉思的有田國政講:“她走的很安詳,但是我們很快會見面的。”

而有田國政什麼也沒說,只是心想:也是,很快會見面的。然而兩人沿著運河的小路慢慢走,留下兩位老人繼續平淡的生活。

看似很平實的描寫,卻恰恰是作者三浦紫苑的高明之處,從源二郎和有田國政的對話中不僅讓我們感到了兩個深厚的友誼,又讓我們在無形中感受到了壓抑和悲傷的空巢老人的情緒,他們明明很悲傷,卻變現的不以為然。明明無處安放,卻又不得不去強打精神承受和接受生活中諸多的變故和悲傷。

02 獨居的家庭生活

追溯源二郎和有田國政的經歷,可以看出這兩個人的家庭生活都不是很圓滿。源二郎在空襲中變成了孤兒,後來遇到一個溫柔美麗的女子花枝結為夫妻,然而卻中年喪偶,也沒有孩子。所以從現實中早就接受了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悲傷和離別。

《假如歲月足夠長》:從心理、家庭、人性上解析空巢老人悲歡離合

而有田國政則有妻子、兩個女兒與外孫、外孫女,但是因為與妻子以及女兒關係不是太好,妻子就長期居住在女兒家裡,只留有田國政一人過著獨居的生活。

這本書表面上看是兩個獨居老人的生活狀態以及婚姻家庭的不幸福,而實則是大多數人的生活模樣,它體現在三個方面:

①吊兒郎當的源二郎,似乎也曾有過漂亮溫柔的妻子,也曾讓他感受到家庭生活的美好與溫情,然而妻子的意外離世總卻讓人無可奈何,更沒有辦法去抗衡。這就是源二郎為何多次自嘲:是我太沒用了!這是我們大多數人實際生活中的際遇:我們無從得知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無論是親人的分離,還是生活的磨難,在生老病死麵前,人類的力量過於渺小,所以有產生了沒用的錯覺。

《假如歲月足夠長》:從心理、家庭、人性上解析空巢老人悲歡離合

老年夫妻的家庭生活。有田國政規規矩矩的按部就班生活,和門當戶對的相親對象湊合著過。雖然過著看似像中產階級一樣體面地生活,卻在忙於事業時忽略了與妻子與女兒的感情,以至於到最後年老時,女兒和妻子相繼離他遠去。這也像極了很多夫妻的生活,溝通交流的忽略,感情細節的缺失。男人以為掙錢養家餬口就是萬能保險,然而感情卻在日漸消磨之中消失殆盡,只剩下了不可挽回的感情。

獨居生活的如人飲水。這點我們可以從有田國政獨自回家進門後,對著空曠的房子說:我回來了!然而卻並無回答。獨居的生活總是過得很慢,以至於讓有田國政夜晚去了兩次廁所後不耐煩的想:怎麼還沒到早上。這句話讓人感到很是心酸,即便是到了新的一天,那種慢慢死去的感覺卻像歲月流逝一樣真實而痛心。

從《假如歲月足夠長》中我們看到兩個性格迥異,卻在家庭關係中“失獨”的老人相互扶持,相互調侃打氣,過著既讓人憐惜又充滿著積極的生活。

03人性的美好

《假如歲月足夠長》中的兩個主人公,看似吊兒郎當的源二郎卻有著人性閃光的一面,面對生活的磨難,他非常的樂觀向上。這可以從他對於細工簪花手稿的用心程度可以看出:

像瀑布一樣落下的纖細藤花、像煙花一樣層層重疊綻放的菊花、在月亮上蹦蹦跳跳的兔子、青翠欲滴的松樹新芽、還有紅鯛。每種圖案都華麗美豔。

而這精緻的構圖的確是一年到頭隨隨便便穿個浴袍的源二郎畫出來的,也只有做細工簪花時平時嘻嘻哈哈的他會出現認真沉默的狀態。

《假如歲月足夠長》:從心理、家庭、人性上解析空巢老人悲歡離合

從這裡看出:源二郎雖然表面上看比較慘,無父無母,妻子早逝,只剩一個人孤苦伶仃的生活,然而他卻把本來苦難的生活過出了滋味:有趣、努力、認真、積極。

而有妻子和兩個女兒以及孫女的有田國政卻唉聲嘆息,只剩下了靠讀書來維持退休後的生活。可是書讀多了也會內心不平靜,甚至他還憤憤不平:拼命工作忽略家庭不也是為了家人過得更好嗎?卻如今落著妻女都不疏於來往。

對於有田國政來說只得無奈接受並安慰自己:空虛,熟悉了就好;寂寞,習慣了就好。反正一早死了老婆又沒有孩子的源二郎和情況差不多,還能做個伴。

只不過源二郎身上絲毫看不到要孤獨終老的意思,他對生活每每都是樂在其中,以至於有田國政有種被拋棄的感覺,不禁咬牙切齒:你小子過得還真滋潤。

《假如歲月足夠長》:從心理、家庭、人性上解析空巢老人悲歡離合

而實際上源二郎內心卻有很多創傷,這從源二郎做的惡夢中可以看出:仰面躺著,像是忍耐了疼痛的猛獸一樣,發出微弱的悲鳴。這是源二郎親眼看到媽媽被火燒死的場景回憶,弟弟妹妹和母親都在火中喪生,而父親則戰死,妻子早逝。如此厄運連連的源二郎卻從未放棄對生活的嚮往和樂觀。

村上春樹在《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也有這樣一個觀點:疼痛無法避免,磨難卻可以選擇。而從源二郎和有田國政對於生活的態度,也引發出一種美好人性的思考:生活本來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是理解和認知的不同,才有了千差萬別的際遇,這是人性的美好與閃光之處。

04 空巢老人該如何自我救贖

小說的最後結局還是很美好的,田國政在經歷了扭傷腰和一個人生活的寂寞、空虛冷後,在源二郎的開導下也漸漸反思,自己對於家庭、對於妻子和女兒的疏忽,而且在源二郎的教導和指導下,有田國政也開始每天給妻子寫一封信,打開心扉去關心自己的妻子和女兒,不求妻子和女兒的回心轉意,只求餘生能夠多為她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這也是悲傷生活中的一些希望之光,也讓故事有了完滿。這也是作者的美好希望和寄託,讓我們在這些平實的故事中得到啟發和思考,那麼類似源二郎和田國政這樣的空巢老人,該如何實現老年生活的自我救贖呢?要從這三點進行自我調節:

《假如歲月足夠長》:從心理、家庭、人性上解析空巢老人悲歡離合

找一個能說話的人。比如有田國政在痛苦和灰心時,從來都沒有忘記過首先擔心的是他的朋友源二郎,他關切的眼神和燦爛的笑容以及握手強勁的力度,都讓一個瀕臨絕望的老人有了星星之火的希望。

所以友情在孤獨無助時最能撫慰人的心靈,也更容易走出自我圈定的狹隘與胡思亂想。

找一個能伸出援手即時幫忙幫助的人。老年人總是有各種身體上的不便,比如頭昏眼花、骨質疏鬆、手腳不便,總是需要一個能在突發狀況時,能伸出援助搭把手的人。最好是與家人或親近的人一起生活,即使條件不允許也要有隨用隨到的聯繫人,以便在遇到意外情況時有人出現,這樣更穩妥一些。

積極樂觀,平靜的看待生老病死。正如作者所描述:樹木春天抽芽、夏天伸展、秋天的落葉、冬天的寂靜無聲。順應規律,把眼前的生活過好,不要去杞人憂天,也不用生活在恐懼中。因為本末倒置,違背本性的處理方式,只會得不償失。

《假如歲月足夠長》:從心理、家庭、人性上解析空巢老人悲歡離合

具備這三點的意識,並切實做好日常的防護,空巢老人一般都能找到自我與生活的平衡。再就是親人的關切與社會的責任,都會讓空巢老人有一個踏實安穩的晚年生活。

源二郎在病後曾這樣坦然的談死亡:“不存在死後的世界。就算死了,也會活在親密的人的記憶裡。和記憶的死者一起活到生命的盡頭,不要活在過去。”這才是活到通透的澄澈和對生活的隨遇而安。

05 總結

這本書看似是兩個老人的聊天對話與生活經歷,實則是三浦紫苑借源二郎表達了一些有關衰老和生死的話題:在人生漫長的道路上會經歷生老病死,會經歷人生的高峰期,也會跌宕至人生的低谷期,而最重要的是不失去本心,平和的面對生活。

《假如歲月足夠長》:從心理、家庭、人性上解析空巢老人悲歡離合

樂觀向上的人更容易獲得平衡,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完全取決於你對生活的態度。生活也許來不及,愛和希望卻來得及。用心生活,竭盡全力的活出自我,才是對生活的不辜負和負責的態度

換句話說只有人老之後,才懂自己真正在意是什麼?生活中最美好不過是一些細細碎碎,極其渺小的事情。我們要多去體會生命存在的鮮活與美好,而不是困擾死後的世界。多去好好地享受當下,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兒,把曾經忽略過的愛加倍補償,把沒來得及去過的地方逐一走遍。

春天的櫻花、夏天的煙花、秋天的卷積雲、冬天的河面……年復一年,在這個小鎮上度過的每一天都是如此的平凡。直到有一天,一對年輕人要結婚的消息打破了這份寧靜……書中以一場葬禮開場,又以一對幸福的新人婚禮作為結束,完美的演繹了人生的縮影,也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獲得幸福的秘密,便是與時間坦然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