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书法家不用宣纸写字,会怎么样?

心静如水195169207


让书法家不用宣纸写字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影响到书法家的功力,但是你要说影响很大不至于,影响还是非常有限的,因为本身宣纸就是在明朝才有的,但是流传的书法作品可是很早就有了,最为熟悉的就是在竹简上写字,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没有宣纸照样有书法家。
书法的精髓不是笔和纸,这个就好像玩摄影的同学都知道,很多人属于器材党,就是喜欢研究各种新的相机,然而很多大摄影师还在用着很多年前的旧相机,但是照样能拍出精彩的片子,甚至给他一个手机,他照样能拍出好片子,毛笔字的精髓是对于笔的掌控,尤其是手上力道的变化展现出笔锋的变化,好的宣纸和好的毛笔是对于自己的书法已经遇到瓶颈了,需要更高的提升,才需要换更好的宣纸或者毛笔。
对于练习书法最重要的还是心境和手上的活,对于毛笔的把握到达一定水平其实宣纸的好坏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只有当现在手头的宣纸已经没有办法再给你提升了,再考虑换更好的纸。


静德斋宣纸小沈


虽然我不是什么书法家,但我并不崇拜宣纸!只要是适合写字的纸都得给来几下……同时,秃散的笔也不用丢弃,自有其用法……






幽秀一下17105295


书法家不用宣纸照样能把字写好,这是多年苦练的结果,跟工具关系不大。同样的笔墨纸砚一个书法家拿来写字和一个普通人拿来写字,写出来的字绝对不一样,书法家的肯定好。同样书法家不用宣纸,就用普通的笔墨和纸,也比普通人拿最好的笔墨纸砚写出来的字好。所以,能把字写好不是那些家伙事,而是工具后面的手和脑子的配合。

好的工具能锦上添花,但起不到雪中送炭的效果。同理你说一个没学过摄影的人,有钱买了一个最好的照相机就能拍出好作品吗?肯定不能啊,对吧。关键是相机后面的那个脑袋里装的东西。

对于书法家来说,好的笔墨纸砚能让作品增色不少,但不会让书写的能力增加。而且历史上很多流传下来的佳作都不是宣纸写的,宣纸也是近几百年的产物,在王羲之的那个时代用的纸跟现在的肯定不一样。王羲之没有用宣纸照样写出了传世佳作《兰亭序》。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讲究的是笔法、字法和章法,笔法是指书写的时候笔的运笔之道;字法说的是字的结构是否美观漂亮;章法说的是字的大小、墨的浓淡、笔势的呼应,还有落款、印章等等,讲究的是整篇的配合问题。这些其实跟是不是宣纸没关系。

我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家里穷买不起宣纸,就是在废报纸上练字。公园门口的大爷们拿个海绵笔和水,在地上照样写的不错。所以,学习书法初期不比太介意工具的问题,等真正要创作作品时,再去讲究一下笔墨纸砚,好的笔墨和纸张的配合,一定会让作品增色不少,本来十分的作品,配合好的笔墨纸张能创造出十二分的效果。


翰墨今香


书法讲究笔法、章法和墨法,其中最为关键是笔法,简单的说也就是用笔的方法和技巧,这是最主要的,没有纸法一说。一个真正的书法家跟他所使用的书写工具没多大关系,不管在什么纸上面写同样都能写出好作品,如果不在宣纸上写就写不出好字,这说明这个书法家的功力还是不够。下面这三幅图片就是我在三种不同的纸上面写的,第一幅是在宣纸上写的,第二幅是在笔记本上用毛笔抄写笔记的,第三幅是在毛边纸上抄写的庄子逍遥游,当然啦做一个说明,我不是书法家,我只是一个毛笔字的爱好者,就连书法爱好者都谈不上,离书法还在很遥远,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献丑了,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火天牛大有


真正的书法家不用宣纸也可以把字写的一流水平,之所以选择宣纸是为了让作品展现效果更好,更容易保存罢了。

之所以选择宣纸就是为了让书法作品有更好的展现的空间,真正的书法家是不需要刻意选择宣纸的。看看流传至今的古代书法作品中有很多都不是在宣纸上书写的。可哪个不是价值连城的文化瑰宝,这和宣纸是没有关系的。有很多的书法大家流传到现在的作品中不乏手札,书信之类的。这些作品在当时应该不是书法家刻意创作的,可到了今天随便拿出一副都是大家趋之若鹜的上佳之品。

现在社会的书法家不管是练习还是创作都要要求必须是在宣纸上,并且是最好的宣纸。这无疑对书法的练习起到了促进作用,也让书法家的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其中宣纸的功劳毋庸置疑,可是不是所有的书法家离开了宣纸就不会写字了。那些书法大家已经在书法的道路上探索良久,根本就不需要非在宣纸上才会写字的。它们会在任何可以写字的载体上随意挥洒,还会把自己的作品呈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体会到一位真正的书法家是怎样的挥洒自如。而不是离开了宣纸就不会写字的那些所谓的书法家。

离开宣纸不是离开生长的土壤,而是应该更能够展现自己的书法水平才是真的书法大家。可是这个问题也不能以偏概全,有些人持续练习写字,从来没有用过宣纸也不是没有。这些人如果要更进一步就必须要在宣纸上练习,想要成为一位真正的书法家,就必须要在宣纸上练习,这是必经之路。


雨夜构想


如果这样,恐怕很多人会“露馅了”。不是基本功不扎实,是笔性手感适应能力方面的原因。

宣纸确有独特的渲染效果。同样,在绢上写,或在其他材料载体上书写,也是别有韵味的。前提是,不仅有很好的书写技艺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见过,在广场上玩儿水写地书的,他们在地面上用海绵头蘸清水写出来的字看上去挺好,而在室内案子上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就不行了。这个现象说明,单纯会一般的书写技法是不够的,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深入研究笔性转换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书写条件。



其实,小楷、大楷、榜书,以及各种字体之间,也都存在着适应性问题。

以上是个人一孔之见。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支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dc3700068a5bc3fddea6\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让书法家不用宣纸,是一样可以写出好的作品的,我们现在使用的宣纸它出现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大概在明朝末年才出现的,同时出现的还有羊毫毛笔,这两个工具配合起来绝对是绝配。

宣纸相对于以前的草纸,它的特点是发墨能力比较强,一笔写下去能够写出不同的墨色的变化来,我们所说的“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就是由宣纸的特性造成的。

由于宣纸发墨很好,他的吸水性也非常强,狼毫笔的蓄墨量是很有限的,一笔下去就没有墨汁了,所以用宣纸一定要有一支蓄墨量比较大的毛笔,羊毫笔也与此同时诞生了。

羊毫笔和宣纸的出现,给书法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变革。

首先是用笔上,以前都用狼毫笔写小字,更加注重笔尖的运用,突出字体的细节,现在有了羊毫笔和宣纸,可以写大尺幅的作品和大字了,大字更加注重的是气势,笔肚用的比较多一点,笔法自然的就发生了改变,也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笔法,比如王队的“涨墨法”。

第二、而这种羊毫的大字,给碑学的产生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清代的碑学书法,就是以宣纸和羊毫笔为工具的,既能够写出大字,也能够展现不同的用笔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当代的书法。


第三,在章法上也影响了现代书法,有了这两样工具,书法不再是只能写手札和长卷了,可以书写大字竖幅作品了,可以更加酣畅淋漓的去表达了,如清代的王铎、傅山、张瑞图等等。

假如现在不让书法家用宣纸,只要有羊毫笔在,用毛边纸也能写出好的作品,只是在墨色上可能没那么丰富了。

你觉得呢?

喜欢书法的朋友麻烦点个关注啦。


不二斋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依由宣纸的诞生发展及应用来说。

一,宣纸的初期

大家都知道纸是东汉蔡伦发明创造的,且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有关于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唐。唐朝书画评论家张彦远著《历代名画泪》中云;“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腊之,以备摹写。”这说明唐代造纸术已颇发达,并开始把宣纸用于书画了。但其中说到“用法腊之,以备摹写”,这个按照现在的说法是把宣纸做成熟宣,熟宣具有不太吸水的特性,主要是用于摹写。摹写什么呢?就是给古代的经典书画作品做高品质复制品。今天我们能看到的王羲之的《兰亭序》、武则天时期出来的王氏家族的《万岁通天帖》及其它经典名帖就是唐朝时期拿名作做的高清晰摹本。

王羲之.兰亭序

二,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用于书画的宣纸基本都是熟宣,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颜真卿《祭侄文稿》,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宋朝苏东坡《寒食帖》等都不存在大面积的湮墨情况,笔迹都是相当清晰的。

颜真卿.祭侄文稿


杨凝式.韭花帖


苏东坡.寒食帖

三,明清及往后

生宣是在明朝中期开始大量应用到书画作品中来的,由此给书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生宣的应用把书画引向了大写意这条路上,几乎成了中国文人书画的核心。中国书画开始摆脱精美一路而直接走向直抒胸臆表现个人强烈意识的道路上来了。其中代表人物有明朝的徐渭,八大山人,倪元璐,张瑞图,黄道周,傅山,王铎,董其昌等,到清朝至民国也产生了一大批这样的大家如何绍基,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等。

王铎作品(请注意其中多处墨湮开)


黄宾虹书法作品,正文通篇墨都处于湮开状态


四,回到最初

回到问题的最初,在宣纸诞生之前,中国墨迹书法的承载材质主要是木牍,竹简和绢帛,这些材质大都具有不太吸水的特性,墨不会湮开太厉害。


先秦青川木牍

汉朝敦煌汉简


马王堆帛书

我想,如果书法家不用宣纸写字,大概就会是这样的效果。这种效果与字体没关系,只与书写出来的效果有关系。不湮墨,墨色变化少,基本不会出色墨分五色这样的情况。


五,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当然,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各种材质的特种纸都有,比如打印纸,铜版纸,拷贝纸,牛皮纸等等,这些纸也基本不怎么湮墨,大体效果与宣纸诞生之前有点类似。当然,各种纸也有细微的区别,但总体来说是相差不大的。最后附上两幅本人用卡纸写的书法作品,以供效果参考,来结束这篇回答。



纵横书法


如果是实力派书法家,用什么纸张都可以写出经典作品。宣纸做字更好是因为笔触的良好感能给书写者带来更好的体验,还有就是能够更好的体现文字的艺术形态。

普通纸张比如卡纸或者铜版纸,胶板纸等,这些纸张不容易表现运笔的疾涩等技法,写出来的字也不能因为用墨等技法表现出良好的层次感。但是有实力的书法家可以根据用笔速度的调整,调锋处理等实现这些微妙的变化,且在普通纸上的书写如果发挥得当的话也可以写出灵动的书法作品。当然功底很重要。以下这些小字是我个人在胶板纸上书写的,虽不足很多,但是也印证了一些理论辩证吧。大家可以自己体验一下。


其实平时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多多在普通纸上进行一些单字或者线条的练习,因为在体验不同材质写字的时候,我们会仔细体验和感觉运笔过程中的很多微妙之处,比如尖锋的控制,藏锋应该如何调整,捻管与转笔的不同环境调整等。这些都会给自己提升控笔能力,以达到无论什么材质,什么笔,或者不同环境的自然书写能力。

无论你个人临摹功力如何,这只能代表你会画字而已,并非体验书学内在的涵养。这个内在是什么?外形可以多观看,多用眼默写。实践下笔不要太多。要多体验作者如何进行控制笔锋的。笔锋的控制就是书法及线条优质的保证。



书法影响力


目前就软笔书法来看,还没有宣纸之外更好的替代品,现在的机宣纸只能做练习用,虽然科技进步了但有些传统工艺还不能用机械化替代,这就是艺人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