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运动一万步相当于多远的距离?

PATER9527


长跑或快走1万步,相当于多远的距离?这当然没有标准答案。姚明的一步和邓亚萍的一步,肯定相去甚远。即便是同一个人,跑步时快速移动的一步,和散步时慢悠悠的一步,相差也会非常大。


就以御行君为例,我查了一下自己的运动App中的记录,某次正常步行时的平均步幅是76cm,另有一次慢跑的平均步幅是88cm,但在一次5公里的长跑中,我的平均步幅却又是110cm。诸位看官可以像我一样,用运动App做自动记录,时间久了,自然对自己的步幅大小会有清楚地了解。

此外,步幅的大小只是快走或跑步锻炼时的一个因素,如果要探讨一下快走或跑步的锻炼效果,显然不能只关注在“步幅”一个因素上。

连续一万步,快走和跑步的锻炼效果都不错!

运动是一种连续性的身体活动,也只有保持一次运动中的连续性,运动效果才能达到并有效累积。比如想用有氧运动减肥的人,最好一次能达到30分钟以上,因为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身体有效燃脂供能的时间相关,超过30分钟后燃脂供能占比才成为主流,超过50%。

此外,每周的运动频率的保证也非常重要,它也和运动效果的累积有关。每次应至少达到3次才行。御行君的建议是达到3至5次,每次至少30分钟,但新手在适应期(约1个月)可以从15分钟、20分钟开始,运动强度也可以低一些,可以从快走入手。

国家体育总局给出的运动时长建议则要求更高,在《全民健身指南》中对于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有不同的建议:

超重人群,每天45至60分钟,每周5至7天。
肥胖人群,每天60至90分钟,每周5至7天。
骨质疏松者,每天有氧运动30至60分钟,每周3天以上。

假设锻炼者每次步行60分钟,每分钟90步,步幅为75cm,则1小时步行距离约为4公里左右。假设进行了一次1小时的慢跑运动,每分钟180步,步幅为90cm,则1小时跑完的距离约为9.7公里。只要运动心率控制在合适的水平上,就能取得良好的运动效果。

零散一万步,聊胜于无!

就像大多数不明就里的人,将减重等同于减肥一样。自“微信运动榜”闯进我们的生活,许多人也将“日行万步”作为健康的标准。不是常说现代人缺乏运动吗?好吧,现在每天多走几步,比如在办公室里多走几步、在家里多走几步,或者去附近的市场购物多走了几点,终于完成了万步的目标。

然而,这些零散的、毫无系统性的累积而来的步数,顶多在热量的消耗方面有点作用。不少人会认为,动了总比没动好。就热量的消耗而言,普通步行每小时耗能约为150至200千卡,快走大致可以提升到200至300千卡的水平。然而,普通的一份二两的蛋炒饭就有150至200千卡的热量,红烧肉则高达500多千卡。

而且,热量的消耗并不完全等于脂肪的消耗,零散的步行或者临时跑步几分钟,对于实质有效消耗脂肪几乎没什么帮助。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进行专门的锻炼,又不控制饮食,几乎没有可能减肥成功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零散而成一万步的情况下,无论总的累积而成的距离是长还是短,从健康和锻炼角度来看,都没有多少意义!

高质量运动最有意义,距离长短不是关键!

什么叫“高质量”?适合自己当前体能,有足够的运动时长、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

以上述定义来看,是不是要走一万步或跑一万步不重要,首先要适合自己。比如刚开始运动的人,体能和心肺功能都较差,那么每次快走10分钟、20分钟都可以,以后再慢慢增加。而对于已经锻炼了几年的锻炼者,每次跑5公里、10公里或许才更适合某个阶段的健身要求。

此外,只要你准备开始运动,至少就应考虑运动时长、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这三个基本因素,孤立地只考虑一点,运动效果就会大受影响。那些每天沿着小区道路散步的大爷大妈们,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因而大概率无法从散步这样的低强度运动中获得理想的锻炼效果。

微信运动榜的作用,更多的是促使人们能够多一些行走的动力,而实际的运动效果如何,却与这所谓的“运动榜”并没多少关系。“日行万步”的目标,扔了吧!


御行健身


经过多数统计,得出结论是:正常情况下微信运动1500步为1公里。

当然,每个人身高不一样、步伐大小不一样,结果会有一定的误差。


我身高1.81米,平常走路也不喜欢走快,我走路的速度也就比散步快一点儿。自从用了微信动动后,也是天天关心“计步排行榜”。

记得2018年3月份,我开始走路减肥,那是上下班都是走路(家离单位1公里左右)、晚上吃完饭后再去散步1.5小时,星期天休息喜欢带孩子们出去玩,也需要走很多路。那段时间的微信计步中,我每天最低都是1.5万步,星期天出去玩时走路多,能达到小3万步。

天天走路这么多步,究竟有多少公里?我也非常关心。有一次星期天的早上,我带孩子坐公交车到白马寺,孩子说中午想吃唐寺门的好厨房大盘鸡。我说:“如果我们走着去,我就请你们吃大盘鸡”?孩子们同意了,于是开始从白马寺往回走。

我想做到心中有数,于是先从手机百度地图上查看白马寺距东花坛的距离(因为在唐寺门吃完大盘鸡,我们还要走到东花坛乘坐公交车,唐寺门距东花坛1公里多,二站路),手机百度地图显示二者相距10公里。

10公里不算远,于是开始往回走,往回走时我先看了一眼微信计步数,当时底数是4998步。边走边玩,累了休息,走路二个多小时到唐寺门了(走路8公里多了),然后在好厨房吃了大盘鸡,稍作休息后,开始走最后一段路,走到东花坛时,我手机上微信计步显示为20158步,也就是说这10公里的路程,我大概走了15158步。平均下来就是1500步1公里。

过了一个多月后,我又一次带孩子去白马寺,孩子还是想吃大盘鸡,我们又一次从白马寺走到唐寺门吃大盘鸡、然后再走到东花坛坐公交车,依然是15000多步。

经过二次白马寺到东花坛10公里计步测试,得出的结论是我走1500步为1公里。


因为每人个子高低不一样、步伐大小不一样、走路快慢不一样,所以走1万步的公里数都不一样。

你可以选择一条你知道距离的路(比较学校的跑道,一圈多少米是固定的),用微信计步器,你到固定距离的路上走一圈,看看显示多少步。如果怕一次测试不准确,可以多测试几次。如果每次测试中微信计步相差不多,那你就可以推算出你的1万步能走多少公里了!


人在风上走


我想,这是一个有趣的讨论。成年人来说,日常行走每一跨步大概有60~70厘米的长度距离巨多,那如果是10000步,大概也就是6~7万步一公里那样。

就以个人一周的步行数据为例,一周累积行走25.1公里,总计步数36970。按照换算(36970/25.1),大概就相当于每公里行走1472步;然后折算回一万步公里数(10000/1472),大概就是每一万步行走了6.79公里。

但我们知道的是,每个人的行走方式会有所差异。就好比健走的话距离会更长些,有可能每一万步能走出7~8公里那样的距离。况且根据身高步长的差异性,每个人的万步公里数差距可能也会有所差异。

以上的数据统计来源于运动手环。一般来说手环的计步准确性相对微信步数来说应该是还要精准一些的,手环通过感应加速度配合算法进行计步精准度也更高。在实际体验中,以手环为基准,每万步步数统计大概会与微信步数相差一两千步。

不过手环的计步精准度也是相对而言。事实上你也可以发现,即便是坐着的状态,通过手臂摆动或甩臂伸腰之类的动作也有可能触发计步。这样就好比是步数“作弊”的说法,如果刻意为之,那一天坐着不动可能也有不少步数。但一般不会有人那么无聊吧。正常来说一天没出门,屋内来回走动也纳入计算,可能步数也就500步那样吧。

微信运动计步是手机内置了振动传感器或协助处理器,根据这些设备的震动频率来储存数据,计算步数。换言之,就是人在步行时重心都有一点上下移动,传感器和协作器感应到这种重心移动并进行记数。

因而普遍上认为,微信运动计步也是相对准确的。但为何手环跟微信步数大概有10%的步数差异?手环是随着带着的,而手机未必。有所差异也能理解了。


IT小众


成年人步幅大概在65cm,由于男女有别、大个小个有别,我们扩展一下,普通人的步幅在55cm~75cm之间应该合适。

10000步的距离:

10000步×55cm/步=550000㎝=5.5㎞

10000步×75cm/步=750000㎝=7.5㎞

所以你微信上走10000步等于走了5.5~7.5㎞距离

有人说10000步基本就是10000m即10㎞,更正一下,步幅达到1m的人真的不多,不行你划1m距离试试,普通人正常情况下1步跨不了1m。







收藏老头


每天晚上10点45分左右,微信运动都会发给我一条消息,内容是今天的微信运动排名。每次看着别人都是两万多步甚至是三四万步占据着几百位朋友的首页,内心都表示很羡慕。这些人,每天怎么有那么多的时间走了这么多步,一天3万步,至少得走20公里吧,怎么走的?

我们应该先看一个公式,“一万步≠一万步”。有调查数据显示,成人每天的生活步数平均约有2000~3000步,因为微信运动是根据手机的重力感来技术的,弯腰捡东西、在车上颠簸一下,都可以让手机根据重力感应认为我们是迈出了一步。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他的精确度不是很高,我们日常的计算应该减去这种生活步数。所以,一万步并不等于一万步。

至于正常的健走的话,2约等于1.5米,1万步就是7500米,但是实际上我们正常走路的时候步幅并没有那么大。再根据年龄、身高和腿的长度的不同,一万步大概就是六点五到七点五千米之间吧。

像小编自己,平均的数据在1400步/千米,所以我的一万步也就相当于7.1公里左右。下面这张图,是我的手机上显示的数据。步数为14077不,距离显示为10.1公里,和算起来就是1400步/千米。


小小魔方工作室


感谢您的阅读!

能够每天坚持一万步的人,估计也很难。我们不慌回答这个问题,我反而想和大家聊聊微信到底测距离准不准?到底它的原理是什么?

我们知道目前的手机有很多传感器,比如: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 、陀螺仪等等。那么,这些传感器到底是哪些决定了微信运动呢?

微信运动记录的是步数,不是距离。这一点必须了解,我自己实验过,拿着iPhone进行测试,同样的距离,一个是大步跨,一个是小步走,我们发现小步走的步数更多,而大步跨的步数更少。可见即使相同的距离,微信的步数也是不一样的。

记录步数的原理。手机内置了振动传感器、陀螺仪等硬件传感器以及或芯片处理器的协助,它们会根据手机在我们身上震动的频率来储存数据,比如我们人在走路的时候,重心是向下偏移的,这个时候传感器和协作器将重心移动的数据传给微信。

准确吗?不准确的,比如我们知道的,它是测试步伐、不是测试距离;其次,我们自己在走路的时候,并没有带手机,手机自然不会记录了。

题主问题:一万步到底是多少?一步的大小大约在0.5-0.6米左右,一万步大约在5000米-6000米左右。不过,因为微信的记步是不精准的,所以总体是有误差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6000步,是走路最健康的步数!

补充:微信运动怎么打开?在搜索“微信运动”关键字,然后再点击“微信运动”公众号,关注就可以。注意:iPhone中的微信,是通过iOS系统中的健康来进行数据采集的。


LeoGo科技


(1)一般成年人的话,大约7-8km。


(2)走路步幅约为身高的0.45-0.5,男子平均1.67米,步幅约75-84cm,女子平均1.55米,步幅月70-78cm,所以1万步的话,大约7-8km。


(3)微信只是个软件,具体步数的感应,还要取决于硬件。


(4)同样的路程,一个人带不同的手机,得到的步数也是不同的,


(5)微信运动的步数要大于实际的步数,有很多不是走路的晃动也会被计数的,再打个八折,也就5-6km左右。


甚至还有摇步神器,手机放在一个台子上自动摇晃!


(6)年纪越大,步幅也越容易变小。


(7)在平时走路时,要稍微有意识地加大一点点步幅。


(8)我在400米的跑道上,刻意大步走的话,大约400-410步可以走一圈。


(9)快走跟慢跑一样都是有氧运动,效果不差的。


(10)要点:挺胸抬头,大幅往后摆臂,肩胛骨动起来,扭转骨盆,大步流星走起来


跑者阿飞


以我们女生为例:平常穿高跟,大概三步不过一米。去公园散步穿运动鞋,大概两步一米一左右。那么五万步,大概在两万三千米左右。换算过来23公里。这需要4小时左右的运动量。前提你中间还不能停歇。所以一天走五万步,不是很闲,就是很无聊。




凝月冰澜ccc


45000步差不多四十多公里不到五十公里,因为我走过。在北京市区两天走了50+公里,在天津市区走了七十公里。



迷迷糊糊的阿富先生


一般来说慢跑的步幅(0.5~0.6米)小于快走步幅(0.75~0.85米)。也就是说慢跑一万步约5.5公里,快走一万步约8公里。当然具体到每一个人,因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不同,故加减即可。俺跑龄近三十年,喜欢慢跑快走交叉,指标10000步/天,约7.5公里,用时45~50分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