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一无名女子的绝笔诗,28字挺起了华夏儿女的脊梁


悲壮!一无名女子的绝笔诗,28字挺起了华夏儿女的脊梁

文|丁十二


公元1645年,清廷灭亡南明弘光政权后,在江南地区开始实行严酷的“剃发令”,迫于清廷制造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连串屠城惨剧的震慑,各地民众纷纷披发左衽,放弃汉人衣冠。唯独只有一座叫做江阴的小县城誓死不从,共有十万百姓聚集城中,他们举起反清的义旗,在典史(相当于县公安局长)陈明遇、前任典史阎应元的指挥和训导冯厚敦的协助下,抵御降将刘良佐的数万大军围攻。

死守八十一天,他们和全城十万百姓接连挫败清廷二十四万大军的进攻,最终击毙十数员大将,给敌人造成了七万五千人的伤亡。

总指挥阎应元写下对联“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以明志,后继续领数千义军与清军在城内展开血战,最终被杀害。

悲壮!一无名女子的绝笔诗,28字挺起了华夏儿女的脊梁

江阴陷落后,文人出身的陈明遇无法像阎应元那样指挥突围,他果决地命令家人闭门举火,举家四十三人全部蹈火而亡。孤身一人的他持刀与清兵巷战,身负重创后犹自握刀挺立,最后死于乱军之中。协助守城的训导冯厚敦亦自尽殉节,他的妻子和亲姐也随他而去。

第八十一天后,江阴城被攻陷,尽管如此,城破之日,无一降者,城内百姓全部遭到屠杀。

这座昔日美丽富庶的江阴城化作了人间炼狱,一座十万人的城池此时几成空城,城内仅存活百姓五十三人。

一无名女子咬破手指在墙上写下生命最后的宣言:

腐肉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

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悲壮!一无名女子的绝笔诗,28字挺起了华夏儿女的脊梁

清廷统帅博洛见惯南人的软弱不堪和贪生怕死,但眼前这座小城在面对己方二十多万大军所爆发的惊人战斗力和誓死不降的坚定信念,让他不由得感慨:“想不到汉人中也有如此刚烈之人!”

没错,汉人从不是懦弱之辈,不屈的精神是流淌在我每个华夏儿女身体里的血液

当他们从田间、书房、酒楼、茶肆、商铺汇集到一起,目光交汇的一刹那,他们从彼此的目光中找到了比苟且的活着更珍贵的东西——那便是民族尊严。

当他们做出抵抗到底的决定时,他们便已经决定了用生命捍卫民族大义。

记住他们!我们这个民族最为坚挺、笔直的脊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