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只剩下“鲁D”的倔强

枣庄作为山东的南大门,京杭运河,京沪铁路穿城而过,在山东也算是第一批通高铁的城市,但是枣庄的经济并没有因交通的便利而有大的改观,依旧顶着资源城市的帽子,而每个枣庄人都知道,枣庄的地下已经是千疮百孔,煤已经挖的差不多的了,能源枯竭的城市一心想转型,但却没有淄博那么好的工业基础,便进军了短平快的房地产。

枣庄目前的房价在8000左右,好一点的地段已经冒头一万,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枣庄,一个平均工资3K-4k的城市能够有如此与之不匹配的房价,一万多的房价,去济南买个偏一点的地段不好吗?当然,这也不是枣庄独一份,放眼全国,总也能找出不少。枣庄下属有县级市,滕州市,滕州的工资水平与枣庄相当,房价甚至要比枣庄城区还要高一些,这可能就是常言说的人口红利吧。有人可能会有疑问,说我说的枣庄是市中区还是薛城区,的确有时候连枣庄人自己也闹不清枣庄在哪,市中区不在京沪线上,几经辗转把新城搬到了薛城区,新城初建,学校先行,枣庄市唯一的一所本科学校,枣庄学院,也随之搬迁,毕竟新城需要人气,而枣庄的人气,恐怕只有到了过年才能浓一些。

枣庄南靠江苏,京沪铁路京沪高铁就像一台抽水机,把枣庄的劳动力方便的抽到了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南通、镇江、南京,枣庄在上三角定居的人并不在少数,即便没有定居也有大部分在这些地区打工。说起来,枣庄地区的人对于济南,山东半岛的工作并不是十分热忱,即使在一个省,但是也并不比去长三角来的方便,况且长三角工资更高,机会更多。没有产业,留不住人,这是问题所在。

我在枣庄听到的过一句话说,去上海2.5小时,去北京2.5小时,高铁拉近了与大城市的距离,说白了,无非是距离哪个大城市都不近。未来城市的发展肯定是城市群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已经成型,还有接下来的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呢?山东更加清晰,济南和青岛,除了济南和青岛实在想不出还能有哪里能够发展成城市群,有人会说临沂,的确,临沂发展的不错,但是距离成气候还很难断言,毕竟需要人。枣庄何去何从呢?济枣菏城市带?恐怕枣庄人自己都不相信,对于济宁和菏泽,恐怕若不是走亲戚,应该没人会绕过去。枣庄是一个孤独的存在,和谁都玩不到一块了,而且自己家里还要打嘴仗,滕州一直都不服气,认为是枣庄剥削里自己,如果没有枣庄自己早就飞黄腾达了。其实滕州也没啥,没有一家上市公司,还谈什么产业呢?人口多而已,平均一下GDP和枣庄五区也不相上下,倒是滕州的丈母娘救了滕州几年,无论住不住,先去城区买个房,推起了房地产,风生水起了几年,若是停了棚改,真担心还能撑多久。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现在枣庄的GDP是全省倒数第二,倒是第一是日照,日照人少,但日照作为沿海城市,我一点都不担心它会超过枣庄,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还不会太久。

枣庄,最后只剩下“鲁D”,还能让别人知道自己曾经的倔强。


枣庄—只剩下“鲁D”的倔强


枣庄—只剩下“鲁D”的倔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