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不落到日薄西山,英国为何会从全球性帝国衰落到四分五裂?

上官熙


历史兴衰,这是必然,大英帝国从一个大败荷兰无敌舰队开始,就成为了海上的霸主,成为了世界的霸主。不过,这样的辉煌,是一个时代造就的产物,大英帝国的出现符合了历史的必然。18世纪的英国占据了世界更多的殖民地,获取了世界更多的原材料,也收刮到世界更多的财富。只是这样的兴衰史,大英帝国不可避免的轨迹。



大英帝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帝国,其在世界上控制的领土范围高达3367万平方公里。控制的人口高达4-5亿之多,这远比前苏联时期控制的2200万公里的国土要广泛的多,而且大英帝国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这也让大英帝国在世界上被称之为“日不落帝国”,究其原因就是遍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在随时随刻都能看到升起的太阳。


堂堂的大英帝国为何会出现衰败?究其原因还是历史规律的必然。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对于大英帝国掌控更多的资源,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难以获得更廉价的劳动力,因此,在很多问题上以欧洲国家为主的资本主义产生了内部矛盾。最终传统的大英帝国对新兴的帝国采取更多的打压与限制,这也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传统的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大大的消耗了实力,从而为美国的成长给出了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让美国成长起来,世界经济的重心由欧洲转向了美洲。大英帝国开始走向了经济下滑的道路,大英帝国对各个殖民地的统治显然已经相对薄弱。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并没有让世界迈入更新的经济发展轨道,而是埋下了更多的仇恨和隐患。最终在希特勒的上台之后,德国和日本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迫参战的英国,最终因此沦为了二流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将英国打回了原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所控制的世界殖民地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在此时纷纷独立,让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最”后日落西山。而大英帝国最终也只能龟缩到本土的范围,而那些所谓的大英帝国,联邦成员国也只是名义上的而已,英国显然已经无法对这样的国家进行掌控。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成就出了另一个世界霸主,那就是前苏联。正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前苏联的成立,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的成长,让整个欧洲不得不面对一个强大的苏联。而此时的英国,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已经元气大伤,根本无力与前苏联相抗衡。此时的美国显然已经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的霸主,在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的前提下,将欧洲彻底荣为了美国经济体系下的附庸。


而此时的英国,也只能成为美国的跟班,围绕在以美国为核心的政治和经济体系之下,让英国彻底成为了一个二流国家。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势力的强大,更没有英国的机会。如今的英国,也只能跟随着美国,成为美国的小弟,在世界上耍耍当年大英帝国的威风。不过现在的世界经济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亚洲,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显然已经无法获得新的发展。而且正在强硬脱欧的英国,显然会让自己陷入更加孤立的状态。内部关于脱欧问题的不合,同样会导致英国内部的分裂。


一旦英国新任首相约翰逊在10月31日推动强硬脱欧,那么,英国这个昔日的辉煌将因此而终结。毕竟,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显然,团结和整合经济资源,才能让自己利于不败之地。而是如今的英国却要玩倒退,却要宣布与欧洲割裂,也是导致英国内部在拖问题上,意见并不统一,甚至北爱尔兰和苏格兰都因脱欧问题要脱离英国。一旦如此,英国将会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英国联邦将不复存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淡然小司原创,欢迎您的留言评论!也欢迎您的关注!)


淡然小司


原因非常简单:

1.资本主义制度是西方国家走向分裂的黄泉路。

2.资本主义思想是西方国家服下的砒霜。

3.资本主义思想的基础就是法西斯思想。

4.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就是侵略、掠夺、屠杀、敲诈、勒索,说穿了就是强盗本质。

5.英国采取资本主义制度分裂早已命中注定。

6.美国那么强大、那么发达为什么现在工业空心化?为什么几十年一直在吃技术老本,科技几乎原地踏步,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彻底葬送了美国的大好前程。

7.二战结束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为什么后来突然陷入经济泥潭,原因很简单,是资本主义制度彻底摧毁了日本的发展动力,所以日本现在整个国家上下都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点希望。

8.前苏联开始那么强大后来为什么会解体?就是因为听信了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是资本主义思想彻底打垮了强大的前苏联。

9.印度比中国建国早很多年,为什么发展却比中国差十万八千里?印度古代和中国一样是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现在会这样?因为印度采用了资本主义制度,印度就是因为采取了资本主义制度所以再过五百年都不一定能看到希望。

10.欧盟为什么会爆发规模空气的黄背心事件?因为他们统一都是资本主义国家。

11.资本主义是一切动乱不确定的因素的发源地。西方国家为什么一三五上班二四六罢工,就是这个原因,任何国家任何城市只要采取资本主义制度就一定会出现游行、动乱、分裂,这一点早已是命中注定。



明宇智远


因为英国的殖民地模式和俄罗斯根本不同:英国是采取委任当地精英治理、俄罗斯只要地不要人

和俄罗斯每并吞一个地方必定大量移民甚至驱逐当地人以进行直接统治的模式不同,英国在治理殖民地上都是以当地精英组成的议会进行治理,并没有对殖民地进行直接治理——除了北美13州。

英国在殖民地上有两个目标:

1、为英国提供原材料和市场;

2、推广英国议会制。

俄罗斯为什么没有殖民地——因为俄罗斯只有屠戮的血腥政策,把当地人屠杀和驱逐,然后移民俄罗斯人过来——只要地不要人。克里米亚、加里宁格勒都是如此、海兰泡屠杀、江东74屯屠杀都是如此。

杀了一了百了,这就是俄罗斯对当地人口占优的对策。

英国更多实行的是分而治之、以夷治夷:

你们闹矛盾是吧,那就分开好了;只派一个总督进行总体负责,具体怎么治理还是让你们当地人自己来做。

大英帝国的衰落是民族主义的崛起

在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之前,英国还没有正式确立殖民地的治理模式。但在美国独立之后,英国意识到直接治理并不一定获得最大利益,因此英国确立了委任治理的殖民地治理模式。

加拿大在1867年获得自治领地位,澳大利亚则是1901年,新西兰是1907年,纽芬兰是1907年,南非是1910年等。这些都是委任治理的升级——从委任治理殖民地到和英国具有平等地位的自治领,也是大英帝国从委任治理殖民地模式上升为英联邦模式的标志。

二战后民族主义兴起,英国委任治理殖民地模式受到挑战,于是英国正式开启英联邦模式:

1947年印巴分治,1948年缅甸、斯里兰卡独立,1948年巴以分治,1957年马来亚独立,1960年塞浦路斯独立,1964年马耳他独立。

综述

英国的衰落,除了国力衰退的原因,更主要是英国的委任统治殖民地模式——英国殖民地的独立,在形式上不过就是换另外一个人当国家领袖而已,治理模式还是当地精英议会制。

殖民地是独立了,可英国议会制制度和英国影响力依然存在。大英帝国是灭亡了,但英联邦还存在。和俄罗斯的是肉体消灭模式相比,英国更多的是精神控制。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一个字:作。

一句话:NO DO NO die

英国人用了不到一百年,就完成了从日不落到日落西山的蜕变。一方面是英国人思想保守,跟不上时代'转变的步伐。另一方面是这个所谓的绅士国家,自作自受,还不思悔改。

我们以为,一战是一个分水岭,英国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遥遥领先,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不少国家并驾齐驱。英国的领先优势在不断缩小。

由于英国鼠目寸光,没有大战略,只关注欧洲大陆,被德法分去绝大部分精力,丧失对新兴市场的控制和影响力,让偏安一隅的、曾经是自己殖民地的美国,开始奋起直追,并在一战后最终挤进第一集团。


在大家都酔我独醒的状态下,美国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开始不断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新思维、新规律,并以北美为中心,把实验和标准推向全球。而被英法联盟所困扰、被德国崛起所震撼的英国,开始逐步丧失对旧世界的管控,从昔日的日不落国向四分五裂过渡。

二战的爆发,彻底打碎英帝国的尊严,龟缩在英吉利海峡西侧的岛屿上,盼望着美国能提供奇迹。丧失了扭转乾坤的能力,成为跟在美国脚后,帮助摇旗呐喊的跟班。至此,英国的尊严来自于美国的施舍,英国统治世界的权力被美国一并接管。除了在印度半岛、在中东地区和非洲,通过耍把戏、掺沙子,为自己安全撤离做好准备外,就是拉拢美国做狐假虎威的游戏。


最终在美国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英国开始沦落为美国的小弟。尤其是在马岛之战''中,虽然英帝国的余威还在,但靠耍赖,不让法国向敌国交付导弹,靠美国的淫威,让阿根廷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英国虽赢犹败,从此再无踏入第一集团的可能。

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英国自我葬送了过去曾经拥有的一切荣光,甘心做美国的小弟。

对于英国的硬脱欧,我们以为是英国政治精英,根本就没有吸取以往失败的任何教训。而这次等待英国的,将不再是日落后沉于水底那么简单,而是四分五裂,国将不国矣。


新文化街男孩


水有三起三落,人有三起三跌,盛极必衰是历史的规律。喜欢研究历史的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小时候老辈常对我们讲,解放初他/她们常唱的歌曲有“赶老牌子的英帝国",稍长,会问:“英帝国现在怎么样了?"那时的回答是:还行。当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英国衰落得只有跟随在美国屁股后面舔食美国丢弃的骨头!

(红色为英帝国曾经统治过的地方)

英国自1588年打败了西班牙的海上“无敌舰队"树立了海上霸权从崛起又走向衰落。当时的西班牙最多时有一千多艘舰船,3000多门大炮,10000多人的海上军队,这支军队穿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掠夺各国财富,西班牙成为盛极一世的富有国家。这支海上“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后,从此,一蹶不振。英国从此取代了西班牙,1900年在鼎盛时期,自称“日不落帝国",领土面积达到336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如今两个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当时几乎整个的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大陆丶埃及丶印度丶东南亚系列小国丶印度洋和大西洋及大平洋上的无数小岛都是英国领土。美国当时就是英国的殖民地,当时的英国可比现在美国还要强大!7月4日英国拦截伊朗油轮的直布罗陀海峡(自治政府)所在地,过去就是西班牙的领土,即英国的殖民地,现在成了英国的“海外飞地"。


英国的兴起与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英国兴起于战争,百年战争,靠战争掠夺各国财富,军事力量的扩大,使其野心越来越大。他兴起时重视商业,靠商业贸易输出掠夺他国财富;他的制度变革议会制度,也成为当时的兴兴变革;工业革命,使其成为引领全球的力量;科技进步推动了全球的进步。

英国也衰落于战争。战争消耗了英国的大量人力丶物力,使其创造的财富被战争抵消。一次世界大战失败,法丶德崛起,英国渐入次席。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殖民地土崩瓦解。历史将英国的衰落归纳为:

①丧失科技优势,人才流失。大量人才丶资本投向殖民地,养成了依赖外部的局面。

②固步自封,缺乏创新。对国内生产设备没有及时更新,生产效率低。靠殖民地剥夺来的无形效益,掩益了国内生产落后的本质,烘托了“日不落帝国"的真实面目。

③自由贸易的后遗症。自由贸易政策对殖民地国家产品敝开大门,免征关税,很快那些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利用自己的廉价劳动力市场,保护本国企业,抵制英国产品,迅速占领了英国的海外市场。

④殖民地纷纷独立。殖民地工农畜牧业发展的崛起,与英国形成对抗,英国过去的统治不灵了,独立运动此起彼伏,剥削的对象渐失。

⑤企业精神丧失。高福利丶高享受使过去努力奋战,辛勤工作的精神逐渐丢失,追求安逸,贪图舒适,不求变革在整个民族国家漫延。

当然还可以举出一些。

历史告诉我们,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病夫"。成为跟着美国混吃混喝的“混混"。战争,让英国走向霸主也走向没落。固步自封,追求安逸,不求变改,也是英国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英国的政治制度也存在弊端。英国的脱欧之争,会不会让英国“病入膏肓",从此再分裂,很难说。


老狼48440790


英國在二十世紀中葉開始衰弱,其中除了不可避免的「盛極而衰」客觀規律,以及獨特的地理因素——英格蘭是個島國,無法將征服地從大陸上聯成一片以外,大英帝國對征服地的統治方式,既成就了日不落帝國,超越其他殖民者,但也是促就帝國早衰的重要原因。

  回顧世界征服史應該承認,比在征服地只留下屍骨與馬糞的蒙古帝國,大英帝國於殖民地而言,已經算得上「較好的統治者」。他們相對溫和、不嗜殺。但在兩點表現上,大英帝國與歷史上的那些殖民帝國大同小異。

  首先是貪婪。大英帝國被稱為「壟斷帝國」,在巧取豪奪佔有他國財富充實本國國庫這一點上,他們與歷代殖民帝國沒有區別。

  第二是傲慢。雖然他們沒有像蒙古帝國那樣,把被征服的地區人分四等,但這並不表明他們對當地人一視同「人」。他們在國內奉行民主,善待本國人,卻在被佔領國家享受特權,輕慢他國人。

英國對印度的統治,一直被看作是征服者的溫和典範。然而,無論英國在印度實施多麼溫和的政策,都無法消除印度人的敵視和反感。在如此溫和的統治者面前,印度人還是堅持要獨立。為什麼?就是因為英國上述兩點表現,嚴重打擊了印度賴以自豪的民族精神。印度是印度人的印度,還是英國人的印度?英國總督給不了幾億人一個準確答案。

  好東西自家用,野蠻人不配享受民主——這是英國殖民世界一開始就奠定的統治基調。這個基調成為他們最終失去世界文明中心地位的主要源由。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也可以說,大英帝國的衰落是其在文明成果上「吃獨食」導致的結果。


SouthCross


如果用全人类的角度、大历史的眼光,英国都可以堪称是最伟大的国家,虽然在许多人眼里现在的英国越来越败落,混得很惨!

假如我们发问,在英国崛起之前和之后,人类整体的生存有了什么根本的不同?而这个巨大转变正是从英国开始的。

人类从渔猎采集时代进入到农业时代,已逾万年之久,在整个农业时代的历史里,贫困、饥荒,专制政府的横征暴敛,都是全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如果我们审视从文艺复兴以来的近代史,或者用一种更长的历史眼光,就会发现从十五世纪崛起的一系列大国,葡萄牙、西班牙、美国,苏联……虽然这些国家在它们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各自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整个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几滴显眼的浪花,是历史符合逻辑的一种偶然。

但英国和它们的不同,并不是指英国在它国力的鼎盛时期曾经达到了多么夸张的程度,(虽然它曾经也很强大,但和今日的美国相比,仍然远远不如!但从某种角度来说,美国的成功是否仍然是英国模式的一种延续?)

是英国改变了全人类的生活状态,英国殖民的历史,也是工业技术和民主政治向外扩散的过程,工业从生产方式和技术上改变了人类在物质财富上总的稀缺状态,(此后矛盾的焦点就在于财富的分配。)民主政治让越来越多的人从专制的压迫和奴役中解放出来,就这两点,英国对全人类的贡献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与之相比!


今天,民主和工业已成为任何一个社会持续繁荣的基础,就算是最专制的国家都无法否认民主的价值,只敢用民主的不同方式予 辩护。而工业成为一个国家富裕和强大的基础。而英国,在这两点上都曾经处在全世界领头羊的地位。

至于说的英国的谓的衰落,换一个角度也仍然可以说是英国的成功,可以把英国的这种衰落理解成是因为英国模式在全球被广泛的学习和模仿,这样使英国和其他地方的相对优势不再存在的缘故。

在对外殖民的过程中,虽然也有暴力和血腥,但我们要注意的是,所有被英国殖民过的地方,其文明程度经济水平,等各方面都是远落后于英国的在后殖民时代的话语体系中,

和以往的帝国相比,英国庞大殖民地的独立都是用一种和平协商的办法达成的,很少发生那种独立和反独立的战争,这些独立的国家,都承认了英国作为文明宗主国的地位,这也是英联邦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能成在下去的基础。


在一些后殖民主义话语中,英国都是凭着“船坚炮利”对殖民地进行占领,然后奴役当地的人民,掠夺当地的资源,这种说法根本不符合历史事实,在被英国殖民的地方,没有哪个地方的统治者比英国更开明、公正和人道,如果不戴民族主义的有色眼镜,可以说是英国的殖民史把当地的人民从某种蒙昧状态解放了出来。

以上说的是英国殖民政策对世界的影响,而在和自己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相处时,英国从来奉行的是一种“光荣孤立”的政策,在英国的政治传统中,谋求建立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从来不是优先选项,在国际关系中,英国总是实行一种均势政策,防止某些国家或国家联盟威胁到自己的安全,对外政策中总是偏向实力较弱的一方,从没有谋求建立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就算以前被英国占领的殖民地,从法律上也不能说是英国本土,只有那些在英国殖民的过程中占领的无人岛屿才会被认为是英国的版图,(现在知道英国为什么为了马岛的主权不远万里和阿根廷开战了吧?)


至于说现在英国的这种状态算不算衰落,其实很好得出答案, 6600万的人口,GDP总量2.5万亿美元,人均近四万,这是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望尘莫及的水准,所以英国是不是已经衰落,你说了算。


皓月千山


大英帝国时期,都说“英国的太阳永远不会落下”,事实证明,历史从来不会放过谁,历史规律就是,由盛而衰,由衰而盛,有辉煌,就会有衰落,有衰落,就会崛起,有合并,就会有分裂!

大英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的领土包括英国自己的领土、自治领、殖民地、托管国及其他由英国管理统治的地区,高达3400万平方公里。当时的英国和今天的美国一样,和世界的关系就是“锤子和钉子”的关系,英国想打谁就打谁,包括现在的世界霸主美国,也经常受到英国的欺负,美国之前的白宫,还被英国一把火烧掉。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经过无数次的民族主义运动,英国的殖民地一个个独立,美国独立,澳大利亚独立,印度独立,巴基斯坦独立,加速了英国的衰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格局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变成美苏争霸,英国已经沦落成为一个二流国家,唯美国的命令马首是瞻。

英国的衰落,其实是英国殖民地的觉醒,英国的殖民地美国、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国遭到英国的掠夺、压榨,英国把他们当做奴隶对待,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每一个国家都起来反抗英国,英国无力支撑全球的霸权体系,只有让他们独立,有一必有二,有二必有三,英国就变成今天这样的岛国。

今天的美国和曾经的“大英帝国”一样,已经盛极而衰,非美国家将会团结起来反美,瓦解美国的霸权。今天的英国,还在继续作,在美国的怂恿和支持下,英国举行脱欧公投,和欧盟为敌。在英国脱欧的过程中,英国的苏格兰并不想脱欧,苏格兰想继续留在欧盟,苏格兰已经公开表示,英国如果成功脱离欧盟,苏格兰就举行“脱英公投”,从英国独立出来。苏格兰如果独立成功,英国就会一分为二,北爱尔兰如果再独立,英国就会一分为三。

英国走向四分五裂,是因为英国自己太作,在英国作死的同时,世界各国加速崛起,世界各国强大了,英国就衰落了!今天的美国也是这样,非美国家已经觉醒,都在寻求崛起,都在反美,今天的英国,就是明天的美国!


老鳄鱼观天下


英国也谈不到四分五裂吧!

虽然号称日不落帝国,但基本都是占领的殖民地。那里的老百姓本来也不是英国人。英国的本土就是英伦三岛。

谈大国兴衰本质上是一个历史趋势的问题。

也是就是说,任何国家都会有兴衰成败,这是历史趋势使然。哪有一成不变的国家?所以无论是近代的超级大国美国还是英国,或者古代的超级大国蒙古和古罗马,都符合这个规律。

用我们老祖宗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只是和几百年前的国家兴衰、王朝更迭不同的是:

如今的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和互联网革命,让整个世界越来越互联互通,也让统治的方式方法出现了很大变化,这就会造成兴起和衰亡都会呈现一种抛物线形态。

与过去那种靠着战争和征伐来成就宏图的做法,逐渐被持续发展和曲线衰落所取代。

也就是说,现在国家的衰退基本都是有一个相对缓慢的历史过程的,那种突发事件造成的断崖式下跌也有,但基本上还是抛物线。

英国也不例外。

数百年来的大英帝国曾经在全球不可一世,全世界各个大洲都有其殖民地,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之前的蒙古和之后的美国都难以望其项背。

但正如木叔所言,历史有其客观规律,英国发展到了一定的时间节点,肯定符合抛物线规律,开始走下坡路。

这个节点或许就是一战二战这几十年的时间。

正是一战二战后英国的地位逐步被美国取代,该国的抛物线下行趋势开始加速。

二战后殖民地风起云涌的独立,就是英国国力衰落的表征。

如今的印度、巴基斯坦、伊拉克、埃及、以色列等都曾是英国的一部分,更别提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这些同文同种的国家了。

不过英国虽然也按照抛物线逻辑衰退,但不要以为它们衰退到二流国家。

相反英国衰退了上百年,依然是全球前几名的强国。

比如经济总量全球第五,人均4万多美元;

军费开支全球第二;

教育水平全球第二;

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全球第三……

可见它们底子还是很厚实的。

这个底子不只是政治经济军事,也是文化教育和思想科技的。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不是日不落帝国,却还能维持着英联邦这个庞大的名义上的宗主主体,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家都独立了,却还要把英国女王当作元首来对待的原因。


木春山谈天下



英国的衰落绝不是偶然,而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彻底沦为二线强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二战后的英国,复兴之路非但没有一帆风顺,反而历经坎坷,而在2013年英国政府决定“脱欧”后,包括苏格兰在内的“脱英”运动也此起彼伏、甚嚣尘上,如若按照这样的趋势走下去,英国本土很有可能四分五裂,二线强国的地位都岌岌可危。

那么从日不落帝国到日薄西山,英国为何混得如此差劲呢?

1、本土太小:英国最大的劣势,就在于其本土面积太过迷你。国土面积小,首先就意味着无法供养太多人口,提供太多资源,这意味着理论上英国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也就缺乏相应的自力更生能力,这也意味着英国的命运时刻掌握在其他大国手中。



再加上英吉利海峡的阻隔,作为岛国的英国,在欧洲大陆几乎没有领土扩张的空间。所以在英国膨胀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市场时,英国不得不将目光瞄向了遥远的海外。最终在全球建立了面积达3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日不落帝国。但殖民地毕竟距离英国本土遥远,管理成本是非常高昂的的,尤其是1899年第二次布尔战争,为保住自己的殖民扩张成果,英国除耗费了超过14亿两白银的天价军费,在国际社会也声名狼藉。

而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消耗,力不从心的英国不得不在1931年推出《威斯敏斯特法案》,承认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自治领的独立地位,英联邦成为日不落帝国最后一块遮羞布。

而等到二战结束后,负债累累且元气大伤的英国再也无力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英国彻底被打回了原形,而没有殖民地的英国,就意味着不可避免的衰落。

2、模式太旧:理论上英国几千万的人口,想要管理面积达3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4亿的广阔殖民地,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现实情况是英国不仅管理得很好,而且还收获了巨大的利益。

以英属印度为例,英国先是以东印度公司的名义逐步控制了整个印度地区,而后英国政府接手,以很少的人数推行以夷制夷方式,分化和笼络南亚次大陆上的数百位土邦王公,最终达到牢固统治南亚的目的。

控制殖民地虽然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但同样也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以至于当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展开时,英国就像今天抱着美元石油霸权不松手的美国一样,殖民地带来的高收益使英国上层不愿意在提升国内技术水平上投入过多精力,这使得英国的兴衰越来越取决于殖民地的多寡。事实上直到一战后,英国仍然在疯狂地扩张,战败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悉数瓜分,而这也成为大英殖民帝国扩张的回光返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殖民地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越来越多,促使殖民地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终于为日不落帝国敲响了丧钟。

3、政策太作:近代以来英国外交的最大特点就是作为欧洲国家,英国却处处与欧洲为敌。

英吉利海峡为英国提供了绝佳保护的同时,也使得英国与众不同。

在英国看来,意识形态固然难以原谅,但一家独大更不能容忍,所以英国从来都是谁强大打谁,这让英国最终收获了“搅屎棍”的光荣称号。



虽然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英国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当时过境迁,尤其是二战后西欧整体被美苏边缘化的情况下,英国的所谓傲娇不仅不合时宜,反而令人作呕。

某种程度上说,作为凸显西欧国际影响力,抗衡美苏两极的重要平台,欧盟的崛起也是英国东山再起的唯一希望。但欧盟带来的短期阵痛令“民粹主义”盛行的英国民众最终做出了脱欧的历史性决定,而这也注定了脱离欧洲的英国必然会加速边缘化,更要命的是不愿意脱离欧盟的苏格兰等地区掀起了越来越高涨的“脱英”热情,将英国推到了四分五裂的边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