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收穫,叫堅持

王佩瑜,京劇演員。

京劇大師餘叔巖的第四代傳人。

端莊,儒雅,面如冠玉,風度翩翩。

有一种收获,叫坚持

她是一個為藝術而生的人,扮相俊秀,氣質儒雅,書卷氣濃厚,眉目之間流露出同齡人少有的自信和從容,頗具大家氣派。

王佩瑜以京劇唸白朗誦《赤壁懷古》

8歲就憑藉一曲評彈《新木蘭辭》名滿蘇州;11歲開始學京劇,幾個月後,就以一出《釣金龜》,拿了江蘇省票友大賽第一名。當時,她被餘派學者範石人看上了,建議她改唱老生。

14歲那年,上海戲曲學校招生,王佩瑜得到了所有老師的認可。但自建國以來,中國戲曲學校的老生專業從不招女生。

可是,王佩瑜就是不管,她一心想自己喜歡京劇,就要堅持去學。

有一种收获,叫坚持

於是便煞費苦心地寫自薦書,和母親一起守在上海市文化局門口。由於被她們的執著堅持打動,文化局答應破例收了她。

9年戲校生涯,自然是很苦的,可她都堅持下來了。

凌晨五點起床晨跑,然後是壓腿、練功,當時累得就是身體靠在腿上也可以睡著,到十點還要去上文化課。

不僅練功苦,唱戲的時候也苦。

京劇的化妝、服飾很繁瑣,為了讓人看起來更有精神,首先要吊眉,然後勒頭,盔頭會像緊箍咒一樣把你收住、箍住,一開始不習慣,勒一天下來,人都是暈乎乎的。

有一种收获,叫坚持

還有髯口(就是鬍鬚),第一次戴的時候,王佩瑜都要被燻死了。但是隻有角兒才有自己專用的髯口,其他人都只能用公用的。

從那時起,王佩瑜感受到了京劇行當的殘酷,也讓她做好了心理準備,選擇了自己熱愛的,就要一直堅持下去。

25歲,擔任上海京劇院副團長,不過,她更想像過去的名角兒一樣,自己挑梁搭戲班。

但現實殘酷,成立的個人京劇工作室很快就被市場掩埋。“偃旗息鼓”的回到劇團,她依然一心堅持自己的京劇之路,不管路有多艱難!

有一种收获,叫坚持

在自己的京劇之路上,王佩瑜說,是堅持,讓我走到了今天,舞臺上所有的光鮮都是背後皮肉苦身心苦的萬般忍受,是一步步含著淚咬著牙堅持的回饋。

堅持,是一種態度,是一個人必有而又難得珍存的一種態度。

有些事情不是因為看到希望了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能看到希望永恆,才能收穫渴求已久的碩果

王佩瑜如今的收穫就是當初堅持的結果。人生永遠的主題,貴在堅持,重在執著。

有一种收获,叫坚持

楊麗萍是家喻戶曉的舞蹈家,一支孔雀舞影響幾代人,多次登上春晚,憑藉《雀之靈》《雲南映象》《雲南的響聲》等大型舞蹈深得大眾的喜愛。

她的舞蹈自然純粹、空靈通透,是一場盛大的視覺盛宴。她當之無愧被稱為“舞神”。

舞臺上的她總是那麼的閃閃發光,讓人可望而不可即,可背後付出了多少,堅持了多久,卻鮮有人知曉。

有一种收获,叫坚持

多年的舞蹈練習,身體的傷痛是避免不了的,這也是一個真正舞者蛻變的必經之路。楊麗萍也必然經受了常人所無法理解的傷痛,也為了跳舞,堅持多年留長指甲,即使生活不便,也堅持著。

她是以舞為生的天使,為了能夠一直跳舞,更是放棄了做母親的權利,選擇不婚不育,一生只願在舞蹈這條路上堅持,無悔付出。

堅持是一件耗費心力的事,是一件從一而終的事,是一件無法回頭的事。但只要是自己選擇的,再苦再累,堅持往前走,屬於你的風景終會出現。

有一种收获,叫坚持

古今中外,關於堅持的故事有很多,西漢司馬遷少年時涉獵群書,立志繼承父業。正當他撰寫《史記》進展順利之時,卻遭受宮刑。

面對奇恥大辱,他喊冤蒙詬數十年,依然堅持寫出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流芳後世。

古希臘大哲學家要求學生每天把胳膊儘量往前甩,然後往後甩,每天做300下。

都以為很簡單的事,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堅持下來的只剩八成,一年後,只有一個人堅持做到了,那個學生就是日後成名的柏拉圖。

涓滴之水終可以磨損大石,不是由於它力量強大,而是由於晝夜不捨的滴墜。

很多失敗不是由於才能有限,而是由於沒有堅持到底。

有一种收获,叫坚持

堅持,可讓沙石煎熬住大海的蹂躪,

終於化作璀璨的珍珠;

堅持,可讓天空忍受住雨水傾盆的陰霾,

終於看見那一道彩虹;

堅持,可讓泉水忘記流進山谷崎嶇的歷程,

終於匯入蔚藍無垠的大海。

堅持是一種信念,堅持是一種責任,堅持是一種收穫。

不管是王佩瑜、楊麗萍,還是任何一個真正選擇堅持的人,他們的堅持必定是持久一生的,是堅韌不拔的,是鍥而不捨的,是最高等級的,否則便難稱之為“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