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就是服務——為《我講我的管理》作序


管理就是服務——為《我講我的管理》作序

管理育人是最基本的育人路徑之一。“我講我的管理”究其實質來說是一系列教育管理案例的分享,案例通過“問題提出”來闡述背景,通過“問題描述”來再現情景,通過“解決策略”來尋求方法,通過“我的反思”來提煉昇華……為我們講述了一組精彩的校園管理故事。無論是編撰“我講我的故事”這一教育管理項目本身,還是入選的一個個校園管理故事,都體現了彎下腰來做事的可貴品質,折射出貼近教育一線、貼近服務對象的人本意識和服務意識,集中彰顯了“管理就是服務”的先進理念。

一是實現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知識是能力形成的源泉,但絕不等於能力,還需要從感知到認知、從認知到實踐,最終才能轉化為能力。如何實現由管理知識到管理能力的轉化,“我講我的管理”提供了一條非常典型的路徑:即以背景闡述、問題描述來深化認知過程,以問題破解來還原實踐過程,在自我反思中實現管理能力的最終轉化。選文中無論是教學質量管理、團隊合力形成、職業倦怠消除,還是師生溝通技巧、問題學生轉化、違規行為糾正等等,都是將抽象的管理知識認知還原到具體生動的校園管理實踐中,知行合一,打破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壁壘。

管理就是服務——為《我講我的管理》作序

二是實現從偶然到必然的飛躍。“剎那芳華,彈指即謝”,和教學智慧一樣,管理智慧很多也是具體情景下的“靈光乍現”,如何將教育教學管理中妙手偶得的“思維火花”轉化成理性穩定的有效行為,反思和提煉是最好的做法。“我講我的管理”促成了這種從偶然到必然的飛躍。例如關注“走廊生”現象,瞭解到學生上語文課睡覺、上體育課穿牛仔褲背後的原因,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通過解剖案例,我們深入細緻瞭解學生反常行為背後的原因,就應該成為以後對待問題學生的必然之舉。再如“觀課議課邀請函”“研討課專人攝像”最初興許是一時的偶然,但通過案例分析,我們採用一定形式甚至儀式來強化實效的做法,就有其必然性了。

管理就是服務——為《我講我的管理》作序

三是實現從利己到利他的跨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講我的管理”編印成冊,將個體經驗變成大家財富,實現了撰寫案例從利己到利他的跨越。編寫管理案例的過程,不同程度實現了“隱性經驗顯性化”“零碎經驗結構化”“個體經驗一般化”,將管理者個體的、內隱的體驗通過文字描述外顯出來,將零碎的、分散的經驗通過一定的結構、系統地加以論述,將自身孤立的、個別的經驗上升到同類問題的一般處理方法,為大家提供借鑑。教學管理“五精四細”、觀課議課形式效率、科學理性人文備考、問題學生智力扶貧、學校管理尚行尚進等等,都能為大家提供有效的借鑑。

當然,選文也還存在敘事空乏、敘議脫節、反思不深等問題,但瑕不掩瑜,貫穿其中的“管理就是服務”理念和一系列有益有效、有情有法的管理探索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是為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