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科举的不同之处入手,谈日本贡举制为何快速消亡

前言

不可否认,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而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一直是日本模仿的对象,特别是隋唐时期,日本对中国的各色制度律令,文化等都加以借鉴吸收,并形成了有日本特色的文化,但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先进制度,在被日本引入后,却只是昙花一现,便湮没在了历史洪流中。

从中日科举的不同之处入手,谈日本贡举制为何快速消亡

那么为什么中国科举制度能历经千年长盛不衰,而日本的科举制度为什么只维持了短短300年,便如此快速的消亡在历史长河中呢,笔者认为这与两国的社会环境以及政权架构的不同所决定的,本文将从中日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来探讨日本科举因何而夭折。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创举——科举

中国科举制度自隋朝开创以来,替代了盛行多年的察举制,打通了底层人民入仕为官的通道,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深具开创意义,而后世封建王朝的大力推行,也使科举制度得到完善和发展,从而为历朝历代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也使当时的平民有了“早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抱负。

当然科举制度也有其时代局限性,但在当时还是比较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它加强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门阀世家能左右官员入仕升迁的弊病,使朝廷能够直接通过考试的形式来选拔人才,由于效果不错,因此之后也引得东亚各国纷纷效仿。

隋文帝开皇七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开皇十八年,又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通典》


从中日科举的不同之处入手,谈日本贡举制为何快速消亡

一.日本科举制度的由来

日本作为中国曾经的藩属国,对中国文化顶礼膜拜,而随着两国文化交流的开展,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也是有目共睹的,像木屐,和服,花道,茶道等对日本影响深远,流传至今。而作为当时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自然而然,也是日本学习的内容之一。

日本经过大化改新后,正式迈入封建社会,公元701年,日本大宝元年颁布了《大宝令》,开始试行仿照科举制度的贡举制,其科目与科举制也大同小异。

而之后日本参照中国《永徽令》而制定的《养老律令》的颁布更是标志着日本成为了一个律令制国家,而正是养老律令的颁布,明确了日本贡举制的正式实行。这里也需要释疑一下,这《养老律令》的名字很让人出戏,此养老非彼养老,而是日本当时奈良时代女天皇元正天皇的年号。而《养老律令》明确规定对于贡举及第者,会授予官职,加以录用。

“凡贡人,皆本部长官贡送太政官,若无长官,次官贡,其人随朝集使赴集。至日,皆引见办官,即付式部。已经贡送,而有事故不及试者,后年听试。其大学举人,具状申太政官,与诸国贡人同试。试讫得第者,奏闻留式部;不第者,各还本色。”——《养老律令》


从中日科举的不同之处入手,谈日本贡举制为何快速消亡

二,日本科举制度的盛行

日本在实行贡举制后,对日本的社会发展及文化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写作汉诗成了当时日本贵族阶级的潮流,日本贵族在贡举制的推动下,使贵族子弟得以大力学习文化知识,提升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文化程度,其中也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怀风藻》,《万叶集》等。

当然也生成了一批与贡举考试息息相关的诗作,如描写金榜题名的“穷途泣血纪兼秋,今日欢娱说尽不?仙桂一枝攀月里,儒风四叶压人头”和描写名落孙山的诗句:被病无才频落第,明时独自滞殷忧,生动的体现了当时日本贡举考生对考试结果深切的心理体会。也侧面的表现了当时的贡举制对日本的巨大影响。

三,日本科举制度的消亡

而由于当时科举制度在中日两国面临的是不同的社会环境及政权结构,因此中国科举制与日本贡举制也最终也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中国的科举制度由于符合当时的国情,得到了大力优化发展,从创立之初到1905年取消,走过了1300多年的历程。

而日本的贡举制度刚由于8世纪后,日本阶级分化日益严重,土地私有化也愈演愈烈。平民大量流亡,动摇了天皇的统治,而随着武士阶级的崛起,更是加速了贡举制在日本的消亡。原因在于,各方领主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都大力从身边亲信中选取人才,而随着这种模式的大力发展,必然使流行一时的贡举制走向了灭亡。

而作为日本国子监的大学寮也慢慢的被贵族把持,各项科目均被各世家大族垄断,如中原氏把持了明经道,坂上氏掌控了明法道,其余各科也无一例外。而由贵族纷纷开创被称为“大学别曹”的私立学校,更是使贡举制名存实亡。

从中日科举的不同之处入手,谈日本贡举制为何快速消亡

四,日本贡举制与中国科举的不同之处

(一)中日科举形之不同

而日本的贡举制虽然是中国唐朝科举的模仿之作,但在内容上还是有所不同的。唐朝科举有唐朝初期科举制设立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五十多科,而日本贡举则设立秀才、明经、进士、明法,医,针为主要科目。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本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还是有针对自己国情加以修改。

(二)中日科举质之不同

而中日科举其最大的不同,不在其内容的变更,而是其性质的不同。中国科举的实行其主要目的在于跳出世家大族对从政人才的垄断,加强中央集权,使广大的平民人才通过科举入仕,服务皇家,特别是殿试的实行更是对让最高统治者直接对人才考核把关。

而日本之所以引入科举,之目的也在于此,为了能加强天皇的统治。但由于社会环境及民众基础的不同,导致了结果的不同。中国自春秋开始,平民也能受到文化教育,从而在实行科举时,民众的接受度还是相对较高的,其人员基数还是比较庞大。

而反观日本,由于转入封建社会较晚,民众没有接受文化的基础,而当时的日本极其注重出身和血统,所以贡举制其本质还是为世家大族服务的工具。

“凡大学生,取五位以上子孙,及东西史部子为之。若八位以上子,情愿者听。国学生,取郡司子弟为之。并取年十三以上,十六以下,聪伶者为之。”——《养老律令》

而正是因为中日两国的科举与贡举面临不同的社会环境以及政权架构,因此也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从中日科举的不同之处入手,谈日本贡举制为何快速消亡

日本贡举制会消亡的原因分析

  1. 日本实行贡举制的初衷在于巩固天皇的统治,但由于日本贵族观念太过深入人心,以至贡举制沦为贵族阶级内部的人才选择制度,与其初衷南辕北辙。
  2. 随着天皇统治的日益衰落,像藤原氏等豪族更是自己开设私人学校,使大学寮失去了原有的权威性。而武家阶级的崛起,各方势力为了快速壮大,都从自家亲信中挑选人才,也使贡举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3. 而日本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自身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文化,而其“家学”与“国风文化”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对中国文化的模仿力度。
从中日科举的不同之处入手,谈日本贡举制为何快速消亡

结语:中国的科举制度打破了原先世家大族对人才的垄断,大大的加强了封建王朝的集权,而科举的实行使原先无出人头地可能的平民百姓了有了得以入仕为官的希望。而在中国科举史上确实不乏能人异士,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而反观日本,由于其社会结构的不同,虽也盛行一时,但贡举制度最终由于受到日本的贵族血统论的限制,天皇的没落以及武家阶层的崛起的影响,最终早早的落幕。

《大宝令》

《养老律令》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