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波兰战役时,德军机械化部队中的装甲师和轻装甲师有什么区别?

历史长流水


1939年波兰战役时,德军投入波兰战场的机械化部队共有15个师,包括7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机械化步兵师,这些机械化部队能占到波兰战役所有兵力的25%。在上个世纪30年代之前,德国国防军的主流陆军还是以步兵和骑兵为主,随着坦克在一战中的应用以及之后的迅速发展,以坦克集群进行战术上的突破和迂回便成为了德军新型的装甲主导战术,随之应运而生的就是装甲师编制。而轻装甲师就是鉴于传统势力的骑兵派和新生的装甲派之间竞争的妥协产物,既有坦克营的编制,而更多的还是步兵。



编制情况:

波兰战役时期的装甲师包括第1、第2、第3、第4、第5、第10和“坎普夫”装甲师,按照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的设想,1个装甲师下辖2个坦克团,1个坦克团下辖2个坦克营,一个坦克营下辖4个坦克连,其中3个坦克连装备Ⅲ号坦克,1个坦克连装备Ⅳ号坦克。按照这样的编制来计算,当时1个正规的装甲师就拥有180辆Ⅲ号坦克和60辆Ⅳ号坦克。

其中,第10装甲师在波兰战役之初刚刚组建,还处在人员和装备的磨合时期,只是参加了第二阶段的战役。“坎普夫”装甲师在严格意义上来说,更像是战争中后期装甲集群的编制,它是由原在东普鲁士的国防军和党卫军的装甲单位临时编制而成,其实际的战斗力可以称为是“坎普夫”装甲旅。这两个装甲师有1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只有1个坦克团的编制,从坦克数量上只能达到别的装甲师的一半。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Ⅲ号坦克和Ⅳ号坦克的严重短缺,缺编的名额用Ⅰ号坦克和Ⅱ号坦克而顶替,即便是这样,坦克的编制仍然短缺,所以在实际战场上,每个坦克营的编制缩减为3个坦克连,这样1个装甲师的编制就由原来的16个坦克连减为12个坦克连。

轻装甲师包括第1、第2、第3和第4轻装师,1个轻装师的编制包括1个坦克营和2个机械化步兵团(每个团下辖2个机械化步兵营)。这样1个轻装师的坦克数量就相当于1个正规装甲师的25%,而步兵人数则是装甲师的2倍。这样看来,并不能说轻装师的实力就不如装甲师,因为在实际情况中,也有特殊例子的出现。例如第1轻装师,除了原来下辖的第65坦克团(实际就是1个坦克营)外,还追加了第11坦克团(下辖2个坦克营),这样加起来就是3个坦克营共9个坦克连,其实力比第10和“坎普夫”装甲师要强。


武器装备情况:

正规的装甲师需要装备Ⅲ号坦克、Ⅳ号坦克、Ⅰ号坦克和Ⅱ号坦克,而Ⅲ号坦克在波兰战役之初仅有100辆左右,Ⅳ号坦克有200辆左右,其余都是Ⅰ号坦克和Ⅱ号坦克。Ⅱ号坦克配备了20毫米机关炮,Ⅰ号坦克仅配备两挺机枪,可以看得出来Ⅰ号坦克和Ⅱ号坦克只能满足训练时用,并不能满足德军预想的装甲战。

轻装师装备的是捷克制的35(t)坦克和38(t)坦克,这两种坦克在机动性和机械性能方面不如德国制造的坦克,但是在火力方面并不逊色,所以大量装备捷克制坦克的轻装甲师的战斗力要比大量用Ⅰ号坦克和Ⅱ号坦克补缺的装甲师强。虽然轻装师在坦克单位的配属上不如装甲师,但是轻装师的坦克空缺会由步兵来补,这样轻装师的步兵战斗力就要比装甲师强很多。


战略论


所谓的轻装甲师简称“轻装师”或者“轻快师”(轻型快速师),它是介乎于摩托化步兵师和装甲师之间的一种战时编制。如果将其定义为“机械化师”吧,编成内轮式车辆的比例又略高,而履带式车辆严重不足,所以它就是德军在特殊时期一个特殊的部队编制。

(古德里安)

二战德军是最早建立装甲师建制的军队,于1935年组建了首批三个装甲师,“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为第2装甲师师长。当时的装甲师坦克编制数量很庞大,每师即含一个满编装甲旅,所以师属坦克达到561辆甚至以上,波兰战役前为指挥灵活,装甲旅坦克数量被稀释。并且德国当时的扩军备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所以坦克产量并非一家伙规模就上去了,到1939年战争爆发前,也就3000多辆。

资料显示,到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时,德国人总共生产了3459辆各型坦克,其中列装野战部队的数量为2983辆(包括1445辆I号坦克、1224辆II号坦克、103辆III号坦克和211辆IV号坦克),加上缴获捷克的202辆35(t)和78辆38(t),坦克总数量为3263辆,基本还都是轻型坦克。波兰战役期间德军总共有七个装甲师和四个摩托化师投入作战,其中五个是正规装甲师,另外两个是临时编组参战的第10装甲师和“肯普夫”装甲师(东普鲁士地区编成)。

(第15摩托化军军长霍特)



这五个正规装甲师总共装备了1625辆坦克(包括674辆I号坦克、707辆II号坦克、41辆III号坦克、117辆IV号坦克和86辆指挥坦克),每师的装甲单位分别是装甲旅直属的一个坦克团、师部直辖的一个装甲侦察营,平均每师配备坦克325辆。以第1装甲师为例,主要作战单位为第1装甲旅、第1机械化步兵旅,以及炮兵团、工兵营和其他师直属部队等。

那么剩余的坦克去哪了呢?除了一部分机动用途外,就是组建了四个轻装甲师,轻装师的定员为11500人,编制有1个装甲营(理论值是45辆坦克)和1个机械化步兵旅,其他单位有1个摩托化炮兵团、1个机械化侦察团、1个摩托化工兵营、1个摩托化反坦克营,1个摩托化运输营等等,连同侦察团的坦克在内,一个轻型装甲师总计拥有坦克60余辆。

(隆美尔这会没参战呢)

因此德军的轻型装甲师与那五个正规装甲师相比较,坦克数量只占它们的20%左右,而作战兵员数则是正规装甲师的两倍,可以理解为“简配装甲师”,是对装甲突击力量的补充,也是由当时德军的实际情况决定的。轻装师的额定编制成员的明细是:军官515人、军士2670人、士兵8215人、非战斗人员100人。

为了能够伴随装甲师进行突击,轻装甲师基本实现了摩托化,共装备汽车1100辆、摩托车1300辆和装甲车100辆,当然还有1400多辆马车。战场压制和防空火力有75mm野炮36门、105mm榴弹炮18门、 20mm高炮20门和 88mm高炮6门,步兵伴随火力则有轻型迫击炮120门、中型迫击炮60门 、重型迫击炮12门,以及600多挺机枪和50支反坦克枪,德军的师属火力确实不弱。

(德军机械化步兵)

比如隆美尔在法国战役期间指挥的第7装甲师,其前身就是波兰战役期间的第2轻装甲师,时任师长为斯图姆中将。该师下辖的第66装甲营和师直共拥有坦克62辆,主要装备I型、Ⅱ型坦克和少量Ⅲ型坦克,它与第3轻装甲师共同编成了第15摩托化军,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0集团军,军长正是日后赫赫有名霍特大将,说明一下,当时所有的四个轻装甲师均编入了龙德施泰特南方集团军群。

西欧战役之前,原第1、第2、第3、第4轻装师改编升格为正规装甲师,番号分别是第6到第9装甲师,于是第2轻装师就成为了第7装甲师。在战争的后续时间里,德军也曾经新建若干轻型装甲师,以作为装甲师的升级雏型和战力补充,比如隆美尔1941年2月就任德国“非洲军”军长时,最先到达北非战场的德军部队,就是第15装甲师和第5轻装甲师,而后者正是诺曼底战役最先投入反登陆作战的第21装甲师。

(德军轻型装甲师的坦克部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