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烧脑神曲


警惕烧脑神曲

你是否有过被神曲洗脑的经验?

被某个旋律强行占据大脑,一直简单重复,想停却停不下来。

这种音乐的特点非常鲜明:旋律简单易学、节奏较快而稳定,音调不高不低,同时具有某种音乐类型的鲜明风格,代表曲目:小苹果和套马杆。

前些年,一首《江南Style》火遍全球,那时就有人(当然是歪果仁)进行研究,认为这首曲子具有减压的作用。指出它具有三个特征:一是音调,音调其实是声波振动的频率,这个频率正好最能够被人类的听觉捕捉,是大脑觉得很轻松和亲切的波段;二是节奏,节奏简单而规律,这同样让大脑处理起来倍感轻松,同时比较欢快,可以对应放松的心情;第三是演唱者鸟叔对歌曲的情绪渲染,这种情绪渲染可以暗示听众卸下对放松和享乐的内疚感,因此而觉得轻松。第四是,可以让人不知不觉地产生肢体活动,而肢体活动对于心理减压和维持身心健康的意义非常重大。

纵观当前娱乐业的发展趋势,就是让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脑残。做到这一点的,都成功了。郭德纲的相声,凤凰传奇的歌曲,漫威英雄,都是如此。这和现代社会压力的特点及强度是息息相关的,过大的身心负荷,导致对减压的需求集中在最基本的层面。


警惕烧脑神曲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这和广场舞大妈有关系吗?广场舞的主要人群是退休的大妈,又不是职场人士,她们又没有这么大压力。

其实不然,一个社会的压力会扩散到社会所有成员。例如,现在的孩子教育和升学的压力,其实就是竞争压力。退休大妈至少要为子女分忧吧?有多少家庭能自己带孩子做饭?整个社会压力增加,大妈也不能幸免,也需要减压。

具体到广场舞这个形式,原因是多重的,例如广场舞是集体性的,而大妈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在干什么?跳忠字舞。所以这是一种群体性的怀旧行为。其次,是刷存在感。夸张的音量和夸张的动作,甚至夸张的规模,其实是在哀嚎个体价值的缺失。

从我这个心理工作者的角度去观察,我看见的是压力、困惑、对青春远逝的无处安放的伤感,还有无数的左右脑发育不平衡。

另外,参与者的受教育程度,可能也会指出某些决定性因素。

但是这些,怎么能说广场舞是大脑病变呢?


警惕烧脑神曲

我们需要先科普一个魔鬼:音频毒品。这个东西很专业很小众,说白了就是通过音频的方式使人产生类似吸毒的感官体验。一些音频及音频的合成品,能够对大脑产生强烈的影响,产生迷幻和高潮等体验,但是性质和吸毒一样,会全面摧毁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依赖,使人走向灭亡。例如,国外很流行的“ASMR”,国内称为“耳骚”或“颅内高潮”,起源是一些发烧友发现利用耳机对大脑不同区域进行刺激而产生强烈快感的方式。这种东西,用得好,对人身心健康是有益的,但是用不好,就是毒品。国外有些人利用这个技术模拟性高潮的呻吟,可以使听者产生强大的性快感,这还只是小儿科。据说,利用音频直接作用于大脑,产生类似吸毒的效果的技术,已经有了。

总之,我们需要知道,音乐和声波,是可以对大脑产生巨大影响的,这个影响,在被恶意利用时,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广场舞音乐虽然算不上音频毒品,但是同样在影响大脑。

广场舞音乐很简单,既没有层次也没有细节,其作用就是以人类感官最易于接受和处理的方式来取悦大脑,以达到放松的作用。但是,积极作用仅限于此。因为这些音乐没有营养,不能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甚至,会对大脑进行污染,产生不良后果。被神曲洗脑的现象,从专业角度说,可以理解为大脑中毒了。

这些音乐的厉害之处在于,过度输入不仅不会引起超限逆反,反而会形成依赖,觉得不听就难受,听了,不手舞足蹈就难受。

真正有营养的音乐,例如西方古典音乐和我们古琴等等,旋律很难被大脑轻松锁定,想学会,是要花功夫的,但是这些音乐不是讨好和纵容大脑,而是具有针对性地对大脑进行训练和调节,所以具有很积极健康的作用。悲哀的是,来自社会的压力世人身心疲惫,放松成为了首要追求,烧脑的东西接受不了。

所以,我提出这个假说,广场舞现象的泛滥,可能是对音乐形成心理依赖进而导致大脑病变的一种结果。我不是科研人员,没有条件进行理论研究,希望有兴趣的专业人士关注一下这个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