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无梁这尊伟人像到底有何来历?


禹州无梁这尊伟人像到底有何来历?

近50年前,禹州此村为啥专门立起一尊伟人像?‖老家许昌
文·图‖张延伟

禹州市无梁镇井李村辖井李和簸箕掌两个自然村,其中井李自然村又分为东西两爿,人们习惯上以东井李、西井李称之。在西井李李天鹤家老宅(以前曾作为井李大队部使用)大门外西侧,至今仍耸立着一尊2米多高、形神兼备的毛主席站像。据老人们讲,这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由村里的能工巧匠们用大青石雕刻的。作为那个时代的标志,这尊伟人像到底有何来历?

禹州无梁这尊伟人像到底有何来历?

从1966年起,各地根据“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带着问题学,急用先学,活学活用,在用字上狠下功夫”的号召,推进学习毛泽东思想。从1969年开始,各级领导、各行各业、各个单位都以开“讲用会”的形式发动群众,解决各种问题,统领和推动一切工作。

1970年初,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革命委员会作出在全省范围内层层选拔和召开“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以下简称 ‘积代会’)”的决定。各级党委、革委会闻风而动,雷厉风行,层层动员,筛选和培育典型。

禹县也由时任县委书记挂帅,挑选精兵强将成立了办公室,主要任务是负责筹备和召开禹县积代会,为许昌地区积代会选拔和推荐积极典型。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根据无梁公社井李大队组织革命群众在毛泽东思想鼓舞下,打深井、修高渠(井李村打的深井位于笔者老家月湾和皇路河之间的一座矿坑内,据说因打通了地下河,水面与地面齐平,俗称“大口井”,前几年才被当地人开采青石挖出的废石、矿渣逐渐填平;而与大口井配套的高架渠最高处达10余米,绵延数里直通井李大队,上世纪90年代初因扩建省道彭花路影响施工而拆除。对此笔者都有深刻的记忆)

、挖裂礓等战天斗地英勇事迹撰写的《井李大队司令部(即党支部)三次闹革命》发言在禹县积代会上引起轰动,井李大队被作为全县5个先进讲用单位之首向许昌地区作了推荐。

禹州无梁这尊伟人像到底有何来历?

当时许昌地区辖17个县市,积代会上出现的闪光典型也多,最终禹县井李大队的“三次闹革命”、许昌县水道杨的“小车不倒只管推”、鲁山县老庄的全国劳模文香兰等重型材料一路“夺关斩将”,进入全省积代会的讲用选拔环节,结果水道杨和老庄经第一轮讲用被淘汰,单剩下井李大队一个,井李大队的讲稿还被大会秘书处作为集体讲用材料的范本印发各单位学习。

全省积代会开幕那天,井李大队被特意安排在压轴位置最后发言。发言人是时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民兵营长李保印,他身材魁梧、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且柔中带刚,讲用效果极佳,发言的结束语是:“水有源,树有根,井李一年巨变忘不了毛主席的恩……”顿时,台上的首长全部起立带头鼓掌,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掀起了积代会开幕式的高潮。

省积代会召开近2个月后的9月15日,《河南日报》又用头版整版并转至三版的篇幅、特大的字号和通栏的标题,报道了井李大队《思想领先 艰苦奋战 一年巨变》的英雄事迹,而且配发了《井李办到的,别的地方也应当办到》的评论,足见分量之重、荣誉空前。

禹州无梁这尊伟人像到底有何来历?

经自上而上的竭力推动,中原大地上迅速掀起了“远学大寨,近学井李”的热潮,到井李大队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此时有党员和群众提出,井李大队作为全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先进典型,却没有一个像样的“请示台”,平时在室内毛主席画像前请示汇报还说得过去,若是当着各级参观团的面就显得有些寒酸。村里有手艺精湛的碑刻石匠,西山也有能就地取材的大青石,若在大队部门前塑一尊毛主席站像,岂不气派?

这个提议得到大队干部和全村党员、群众的一致拥护。于是大伙儿一呼百应,由大队长李水成带领多名石匠,齐心协力从距村约5里远的诸侯山一个叫玉籽石沟的大石头坑里,硬是用铁撬、油锤、钢钎、楔子、截子等原始工具,起出2块分别重约5吨和3.5吨的大青石。

大青石的运输也颇费周折。第一天,他们请在当地驻训的解放军帮忙派出一辆大卡车,费了好大劲才把那块重约5吨,长约2.3米、宽1米、厚0.8米的毛坯大青石装上去,结果却拉不动,只好又卸下来。

第二天,他们又改用第5生产队的大牛车,套上2头大犍牛,加上人扛杠子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人畜都累得“通身汗”,总算把大青石运回到大队部外面的空地上。

禹州无梁这尊伟人像到底有何来历?

接下来,经大队部研究,挑选出李书文、李云畔、李殿卿、侯中祥、侯国强、韩秀山、李云欣等7名根红苗正的石刻匠,并确定由手艺最为精湛的4人具体负责雕刻伟人像,其中侯中祥负责雕刻脖子以上部位,侯国强负责雕刻身子,韩秀山负责雕刻皮鞋,李云欣负责雕刻站像底座。其余3人则负责与站像相关的建筑垒砌及部件雕刻等。

7名石匠根据原石规模大小,科学测算、精准确定石像外观比例,而后分工协作、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精雕细琢、用心研磨,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尊高2.2米、宽0.8米、厚0.7米的毛主席站像终于在当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前一天雕刻完成,配套的站台建筑等也一应完工。整个站台设计合理、线条流畅、气势宏伟,毛主席站像立于其间更显熠熠生辉。

从正面看,站台上方刻有“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几个大字,下面左右两侧则用“毛体”雕刻着选自毛泽东诗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联句。

禹州无梁这尊伟人像到底有何来历?

台墩中间的前沿上,刻有3个五角星,两边各有相连的3个“忠”字,前沿左端是“自力更生”,右端是“奋发图强”;基墩中间则刻着乘风破浪的航船在大海中自东向西航行的画面,船弦两侧各刻有一个40公分大小的“忠”字;画面左右两边则是毛主席语录:“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和“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分别刻有1朵盛开的“向阳花”。从此,这里作为井李村特别是第5生产队集体活动的“请示汇报台”,成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又一亮点。

2011年,井李村的“请示汇报台”及毛主席石像被列入《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每到公历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纪念日或农历八月十五及春节期间,不少群众就会自发到这里以多种形式纪念毛主席。

禹州无梁这尊伟人像到底有何来历?

【作者简介】张延伟,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