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美国“坦克之父”,对军纪一丝不苟,爱士兵但对逃兵从不手软

他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在战场上勇猛果敢,并且他的部队在战争中是伤亡最小的。他被人称为美国的“

坦克之父”,在第二次战争中,他享誉盛名。他治理的军队,军纪严明、作战勇敢。同时他又是一位缺点很明显的将领,打骂士兵满口脏话。可就是这样一位将领,在二战中让敌方部队闻风丧胆。他还是一个典型的西部牛仔的形象,美国现如今的军礼,就是由他的发明演变过来的。

他是美国“坦克之父”,对军纪一丝不苟,爱士兵但对逃兵从不手软

在这篇文章,笔者就带大家了解这位二战时期美国有名的陆军四星上将——巴顿

不去步兵营,选择组建美国坦克部队

巴顿原本是在美国特级上将潘兴手下当秘书,在潘兴手下做事,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管是在军容军纪还是在战争方面,巴顿都很大程度上都得到了潘兴的指导。

巴顿是一个酷爱打仗的将军,他非常喜爱战争。因此在潘兴手下干了几年的秘书之后,偶然的一天,他突然找到潘兴说:“将军,我要到前线去战斗。”

他是美国“坦克之父”,对军纪一丝不苟,爱士兵但对逃兵从不手软

在一战中,英国利用轻型坦克,在战场上能足足向敌方推进五公里。在英国没有轻型坦克的时候,要牺牲十几倍的兵力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因此,潘兴决定要在美军当中建立属于自己的坦克部队。于是潘兴就对巴顿说:“乔治,我给你两个选择,要么去步兵营当个营长,要么去组建个坦克部队。”这个结果对于巴顿来说有点为难,去当个营长确实能够打仗,但是局限性太大。如果去坦克部队,当时美国还没有坦克部队,对这个大家都不了解的武器,这样就会影响自己的发展前途。

他是美国“坦克之父”,对军纪一丝不苟,爱士兵但对逃兵从不手软

于是,巴顿就写信给自己的老丈人,咨询该怎么选择。他的老丈人是美国的纺织业巨头,他的老丈人回复说:“我不了解战争,我只知道那些对于敌军,打击最大的武器才是最值得的。”收到回信的巴顿,立刻到了潘兴那里,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去组建坦克部队。

整顿军纪,而且军容风貌立马焕然一新

巴顿是一个对自己和对士兵要求极为苛刻的将军。为何这样说呢?或许是受到自己的老上司潘兴的影响,巴顿不允许军营士兵的皮鞋有灰尘,不佩戴钢盔,甚至整个军营中不能有女人的画像。

他是美国“坦克之父”,对军纪一丝不苟,爱士兵但对逃兵从不手软

在二战期间,也就是1942年,巴顿被调到了美国的第二军。他在那里当军长,这个第二军当时在美国是出了名的军纪涣散,战斗力弱。可不幸的是,巴顿来到了这里。

巴顿的到来,第一件事就是整治部队的军容军纪,因为这个部队的军纪特别散漫。

一天早晨,巴顿六点多就去吃早饭。食堂里面只有零零散散的人在吃早饭,于是巴顿就问食堂人员,是不是所有的军官都吃过早饭了。食堂的人员回答说:“早饭的供应时间是6到8点,现在还没到8点。”于是巴顿立刻下令,以后早饭的供应时间是6点,之后便停止供应早餐。紧接着又问伙夫,你的护腿呢?伙夫回答说:“将军,我是个厨子。”巴顿立刻反驳:“不,你是个军人,罚20美元。”之后又在军人的领带、钢盔、皮鞋上面规定重罚,这一个小小的举措,使得整个兵营里面的军容纪律立刻好了起来。

他是美国“坦克之父”,对军纪一丝不苟,爱士兵但对逃兵从不手软

后来这个军队的事情,震惊了美国军队高层。当时的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来军队视察之后,简直是不敢相信。一个军纪相当涣散的军队,在巴顿到来没多久,立刻变成了一个军纪严明,敢于冲锋的部队。因此,巴顿的治军形象在美国军中广为流传。

他热爱士兵,但对于逃兵巴顿从不客气

他是美国“坦克之父”,对军纪一丝不苟,爱士兵但对逃兵从不手软

一个优秀的将领,必然要有自己的铁血手腕,巴顿当然也不例外。巴顿有一个习惯,当战事失利或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他要到军营当中去找回勇气。有一次巴顿去自己的兵营去看望士兵,一个在战场上受了重伤的士兵躺在那里,奄奄一息。巴顿扑通一下跪了下去,将一门勋章放在了士兵身上,并在他的耳边耳语了几句。起来之后立刻宣布了一项指令,那就是在战场上受伤超过三次的士兵,可以立刻护送回国,因为他们已经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同时他们也为自己祖国做出了贡献。

他是美国“坦克之父”,对军纪一丝不苟,爱士兵但对逃兵从不手软

当他起身要走,一个士兵出现在他的眼前。只见这位士兵全身完好无损,巴顿立刻叫来护士,将这位士兵的病例拿了过来,诊断书上写着:轻度抑郁症。后来在巴顿的追问下,这名士兵说出了真相,他原来是害怕战场的炮火。原本就不怎么高兴的巴顿,此刻火冒三丈,立刻骂了起来,你这个懦夫等等一些难听的话,并立刻将这位士兵送到了前线。

不幸的是,这一幕被美国的记者给记录了下来,并且这件事很快就被军部的人知道了。好在被艾森豪威尔后来不追究,最终这名士兵也如巴顿所愿,成为了一名勇敢的战士。战争结束后,当这位战士想把自己的勋章送给巴顿时,巴顿已经离开人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