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病人有哪些症状?

用户3248396463432


一,什么是疑似病人?

我想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流行,题目所说的疑似病人应该是指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病人。所谓疑似和可疑那都是相对相对于确诊患者而言的。一般,这些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或影像学表现都和确诊患者高度相似,不同的是他们还没有得到病原学诊断。传染病必须有病原体,所以病原学诊断是确诊传染病的必备条件。因此,在没有病原学诊断之前只能算可疑病例。比如截止刚刚,可疑病人🈶26359人⬇️⬇️⬇️ 。大家发现没有?这部分患者很多啊,并且每天增加的也不少!比如今天增加了4833人。因此,对于可疑病人的判断非常重要!

二,疑似病人有哪些症状?

发热、乏力和干咳是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者的三个比较常见的症状,所以大家碰到这几个症状还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另外,有些患者还有类似感冒的一些症状,比如喉咙痛、流鼻涕;还有的会有拉肚子,其实这些都是常见的病毒感染的症状。如果是比较重的患者,常常在这些正常出现后几天之内(一般是一周内)就会感到呼吸越来越困难。这个时候就是重症了,需要赶紧抢救了,因为这种病人通常双肺都有病变,肺实质已经受侵,呼吸功能受限了。


三,特别提醒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有些患者是只有轻微的低热甚至没有发热症状,也没用其他太明显的临床表现!所以,流行病学史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比如所乘坐航班、火车、客车有没有确诊病人?比如是不是从湖北方向回来的,等等等等。这个时候一定要诚实,一定要把自己隔离起来,虽然目前你可能没有症状,但是不能排除你是隐形感染者(体内有病毒而没有明显临床表现)。
总之,有疑似症状的,轻的可以先自我隔离,重的赶紧就诊!普通老百姓请继续做好上图四点👆🏻👆🏻👆🏻


骨科木匠刘医生


很多人忙碌惯了,这个春节突然闲下来,浑身不对劲,很多人觉得咽喉痒、胸闷、胸口发紧,测体温到37.2度就紧张,担心出现了疑似症状。

疑似病人有哪些症状?

根据一线感染科和呼吸科医生的反馈,新冠肺炎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有发热(体温超过37.4度)、乏力、干咳。少部分病人还伴有鼻塞、流涕、咽喉痛和腹泻。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正好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很多人还引发了支原体肺炎、大叶性肺炎等,儿童和青少年也不少见,不要过分紧张,及时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就能治愈。

这位中年男子,咳嗽发热三天,CT发现左下肺炎,沿亚段分布,密度比较高(不是磨玻璃影),肺门侧可见支气管充气征,伴有血象增高,这就是个普通肺炎,不是冠状病毒。

经抗生素治疗,9天后明显吸收,目前已经出院了: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隔离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已经证实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空气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戴口罩、勤洗手可以有效预防。

气溶胶传播稍微麻烦一点,需要大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让空气中的含病毒的气溶胶无人可以传染,闷死病毒。离开人体的病毒,存活不了多久的。


影像科豪大夫


最近这个新型冠状病毒这么嚣张,这里的疑似病人应该指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人了。那么,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人都有哪些临床表现呢?接下来吴医生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一、临床症状

这个新型冠状病毒开始的时候症状跟普通的感冒差不多,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少数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你看,这些症状都跟普通的感冒发烧差不多吧。少数严重的病例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血常规检查

对于发热、咳嗽的病人,为了区分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我们最常做的检查就是查血常规,如果是细菌感染往往会有白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如果是病毒感染白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往往不会升高。这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血常规常常表现为白细胞正常或者减低,淋巴细胞减少。

三、影像学检查

胸片、肺部CT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肺部斑片状阴影,以肺的外带明显,严重者可以出现肺实变影。

以上的症状尚不足以诊断疑似病例,因为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传染病,最主要的一点还需要有流行病学史。比如说近期(14天内)接触过从武汉以及武汉市周边过来的人,接触过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咳嗽症状的患者,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等等。如果具有流行病史+以上3点中的其中2点,我们就可以诊断疑似病例了。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给大家传播健康知识的全科医生,关注我,您就拥有了一个家庭医生。如果觉得有用,可以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吴医生


疑似病人,从名字疑似可以看出是高度怀疑,从病人的症状、体征和接触史高度怀疑为某一疾病,只是尚未获得病原学的证据不能明确诊断的人。



疑似病人有那些表现?

1、患者出现发热、没有痰或者痰比较少的干咳、乏力。

2、发热干咳乏力伴有流涕、鼻塞、咽喉部疼痛、腹泻。

3、呼吸加快,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烦躁不安、胸闷气短、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或者出现难以治疗的呼吸困难、酸中毒或者休克。

除了这些表现,有旅游史或者周边,高危接触史,或者到过疫区,或者到过确诊患者聚集发生地,或者没有旅游史有没有高危接触史,但血常规或者胸片检查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常像,而很像疑似病人。



而最终确诊需要检测病原核酸,如果核酸检测阳性则不是疑似,而是确诊了。

如果间隔一天的疑似病人的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则可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佳园道


最近钟南山院士的团队发表了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的第一篇论文。

文章里提到了新冠肺炎肺炎发热的问题,研究了1099个病例后发现,早期的新冠肺炎患者只有不超过一半的人有发热,但住院后出现发热的还是有接近9成。也就是说新冠肺炎主要症状还是以发热为主,只是早期就表现发热的比例并不多。


在评估疑似病例的时候,也同样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的判断依据。因为有约76%的新冠肺炎患者是有咳嗽的。

所以,疑似病例着重从这两个症状考虑:1、体温高过37.3摄氏度,2、咳嗽以干咳为主。

以上是总结,下面来具体说说疑似病例的症状:

1.发热、乏力、干咳。这些是较典型的新型肺炎症状,出现这些症状需要考虑,但不要慌,下面还有要看的。

2.流鼻涕、鼻塞、咽痛、腹泻。这些是不典型症状,百分之八、九十是感冒或者胃肠问题。

3.呼吸困难,低氧。这是重症的的表现,老年人居多。

4.抽血。白细胞正常或者减少,淋巴细胞减少。

以上症状疑似或者是确诊都可能有,怎么区分呢?

下面的几点很关键:

1.接触史。在武汉及周边地区住过;接触过武汉及周边民众;接触过核酸阳性的人;家庭朋友聚会以后有很多人发病。



2.肺部CT表现为磨玻璃影或者浸润影(CT片上看肺部一片白影)。

3.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者基因检测阳性。

其中肺部CT和核酸检测、基因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关键。检查难度也依次增大。

总结:有症状,需要了解接触史,有接触史,则考虑疑似。接下来做CT,进一步考虑的,核酸检测。基因比较少用。


罗医生健康说


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提问者应该是想问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人一般会有哪些症状?便于做好自我监测或者判断。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

2.少部分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不适。

3.严重的患者会在感染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

4.轻型患者就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没有肺部炎症的异常表现。

从上面的症状可以看出,新冠感染其实并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就类似于平时的病毒性感冒。

因此,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除了症状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接触史”。

1.发病前14天,是否到武汉及周边地区或有病例报告地区旅行或居住过;

2.是否接触过上述地区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3.是否接触过确诊(新冠核酸检测阳性)患者。

因此,如有接触史和以上症状,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没有接触史,出现上述症状,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小。

对于医生来讲,除了症状和接触史以外,还要通过血常规、肺部CT、新冠核酸检测或基因测序来进行综合判断。

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者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有肺炎的CT表现。

有接触史者,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CT提示肺炎改变,符合3条中的2条即为疑似。

无接触史者,符合上述3条即为疑似。

确诊需要通过新冠核酸检测为阳性或基因序列与新冠高度同源。

希望以上回答对大家有帮助!


心血管徐医生


疑似病人意思就是高度怀疑的病人,钟南山院士前2天刚刚才说,有疑似病人要及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方为上策,那疑似病人有什么症状呢?新型冠状病毒因为是“新”,发现时间很短暂,对它的了解和治疗还在观察和模索中,自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健委前后已发布了5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我们以第5版,也就是最新版为依据科普一下。


1.有以下临床表现中的任意2项。

①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或两者同时具备。

发热。以腋窝体温为标准,≥37.3℃属发热,必须到发热门诊就诊排除。在公众场合,用电子额温计检测也是以37.3℃为标准。目前在中山市,所有发热病人必须100%做咽拭子采样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就是用长棉签采取咽喉部分泌物作检测,由专业医生操作。

呼吸道症状如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等等症状。这些呼吸道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往往与普通感冒难以区别,确诊仍需综合考虑。

其它症状包括乏力、腹泻等。

②.胸部出现肺炎影像学特征。

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变,可以进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出现俗称“白肺”。


③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减少。

2.上述表现中任意2条+下列流行病史中任何1条=疑似病例。

①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③聚集性发病。

④与新型冠状病毒者有接触史。

结言: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血液检查和胸部CT结果判断都是到医院以后,由医生所做的事情,只要有可疑新型冠状病毒接触史,出现发热、乏力、干咳,或咽痛、流涕、鼻塞等等症状,及时就医就对了。




只有对疑似病例采用纯中药治疗,才能阻止疾病的发展,控制疫情。预防是浪费中药资源,对症治疗才是关键,发热,乏力,干咳,五天后进入危险期,已经治疗晚了。

低热,乏力,干咳是早期症状,为什么要隔离观察,中医团队为人不进行中药治疗呢?

疫情失控的原因,就是对疑似病例的观察上。病之早期不治疗,等大了再治疗,不是误国害民吗?

我腊月二十九就呼吁,中药早期治疗是关健,就是对发热,干咳,乏力症状的中药早期治疗。至今中医治疗十天五版治疗方案,推荐中成药治疗,忌不是害人吗?庸医误国害民。


京城名医张一帖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诊断需慎重,因为当前也是普通感冒、流感的发病期,后两者可能出现与前者相似的症状。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报道中,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这两个词出现的频率相当高,那么,疑似病例有哪些症状,与确诊病例有何区别?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就临床表现而言,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没有区别,二者均可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也可出现干咳、咽痛、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极少数患者甚至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泻。但为什么要分列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呢?这是因为疑似病例缺乏病原学诊断依据。虽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可出现诸多症状,但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极少数患者甚至可以不出现发热或肺炎表现,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只有通过病原学证据来明确诊断。其次,虽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可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血常规检测可出现白细胞或淋巴细胞减少,胸片或胸部CT可出现炎症表现,但其它病毒感染所致肺炎也可出现相关表现,需要予以鉴别,而鉴别的依据则为病原学证据,因此病原学证据已成为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重要的依据。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病原学证据主要为实时荧光RT-PCR检测与病毒基因测序。二者均可通过呼吸道或血液标本进行检测,若前者提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后者提示基因测序高度同源,那么,疑似病例可诊断为确诊病例。对于尚未确诊的疑似病例,依然需要隔离观察,前期统计发现大约45%的疑似病例可能会得到确诊。尤其是近14天有疫区旅居史,或与疫区人员密切接触,或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出现相关临床表现时,应高度警惕,此时应避免接触他人,尽快就诊当地发热门诊,以明确病情。当然,如果没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在囤好必需物资以后,建议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尽量不要外出,以降低感染风险,居家勤通风、定期消毒,家人尽量实行分餐制,高温煮沸餐具,餐前便后洗手,做好相关防护。

综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咽痛、流鼻涕、腹泻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能出现白细胞与淋巴细胞降低,胸片或CT检查可能出现肺部炎症表现。疑似患者若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基因测序高度同源,应诊断为确诊病例,这也是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的主要区别。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症状和普通感冒以及流感的症状有一定的相似性,虽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以发热、乏力和干咳为主,也有部分人会出现鼻塞、流涕和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因此鉴别是否是新冠病毒疑似病人不仅要看症状,更要看流行病史,也就是说有没有去过武汉等疫情严重的地区。对于疑似病人需要进一步的病原学检测确认。



疑似病人有哪些症状?

对于怎样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人,国家卫健委已经发布了相关指南,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第五版),我们可以得知疑似病人的症状和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于疑似病人的诊断指南上已经说的很清楚,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和相关临床表现,对于疑似病人要尽快安排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或病毒基因测序,有统计发现疑似病人最终得到确诊的概率大约在50%左右,只有早确诊早治疗,才能控制传染源,也能更好的挽救患者生命。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