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攢肚是怎麼回事?寶寶攢肚了怎麼辦呢?

新媽媽月子中心


寶寶攢肚子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寶寶攢肚子一般從兩三個月開始,一直到添加輔食(4~6個月),寶寶都會維持這個排便規律。添加輔食以後,寶寶的便便又會多起來,由原來的幾天一次,變成一天一次或者一天兩次。所以媽媽不用過於著急,以往可以不做任何處理,也不用喝水。

但是新的研究提示:此時的母乳量對寶寶來說剛夠或略有不足,因此也應調整到理想的大便次數,就是每天1~2次。以更好的保證嬰兒期的快速新陳代謝需求和抓住時機培養小寶寶良好排便習慣,做到有效預防日後的便秘發生。調整方法如下:

1.定時把大便

因“攢肚”現象一般在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所以在此時訓練孩子定時大便(如每天早、晚把大便)讓孩子很早就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2.適當多喝水

對於胖寶寶的“攢肚子”出現,可以每天在兩次奶之間喂一些白開水或菜水、果水,待到滿4個月以後添加輔食就可以徹底解決這種大便狀況了。

3.增加奶量

如果孩子大便減少,體重增加不理想,是因為母乳不足引起的,那麼可以及時給孩子增加一些配方奶;如果寶寶已經3個多月了,還可以添加一點大米湯,就能較好的改善大便的狀況。

4.服萊菔子水

萊菔子其實就是蘿蔔籽,把它洗淨了,這個不用自己準備,萊菔子是一味中藥,可以去藥店或者醫院買,洗淨了用文火炒熟,炒熟了以後研磨,每次用5到10克,用白糖和開水衝開了。小孩一般都比較愛喝,炒熟了以後味道比較香,可以用這個促進孩子日常通便,也沒有副作用,還是比較好的。

5.刺激肛門排便

①用手掌輕輕摩擦嬰兒的腹部,以肚臍為中心,由左向右旋轉按摩10次休息5分鐘,再按摩10次,反覆進行3回,有利於大便排出。

②嬰兒仰臥,抓住嬰兒雙腿做屈伸運動,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後單腿屈伸10次。這樣會幫助嬰兒的腸蠕動,有利於大便排出。

③每天兩次在寶寶吃奶後20~30分鐘左右,用油質外用藥(如金黴素軟膏)塗在嬰兒肛門口,墊上軟紙,輕輕推按肛門,慢慢做10次,一般很快即有便意或排便。

④用消毒棉籤蘸上植物油,輕輕伸到寶寶肛門口處,也可引起直腸的排便。

⑤植物油法。具體做法:將植物油加熱,消毒。等油冷卻後,用消毒棉籤沾油,插進肛門1cm左右,輕輕旋轉一週,刺激寶寶的肛門,幫助排便。

⑥開塞露不主張使用,據說會引起依賴,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試用軟肥皂條方法,剪一小長條肥皂條,放溫水裡泡軟,輕輕地慢慢地插入寶寶肛門。


叔食活


出現攢肚的寶寶多為母乳餵養。這是因為寶寶在滿月後消化能力逐漸提高後對母乳能充分地進行消化、吸收,致使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最終導致的一種常見現象。對此,家長無須過分擔心

雖說攢肚是正常現象,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發育,但寶寶四五天甚至七八天都沒有拉便便,爸爸媽媽肯定會焦慮,著急給寶寶通便,那麼,以下2個方法可以嘗試。

1、腹部按摩:

以寶寶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10次,休息5分鐘。反覆進行3次。

2、雙腿屈伸運動:

讓寶寶仰臥,抓住寶寶的雙腿做屈伸運動,共10次,然後再單腿屈伸10次,可以促進寶寶腸蠕動,有利於便便排出

寶寶攢肚時,千萬不要這樣做

1、用開塞露或肥皂條通便

開塞露只能救急時使用,不是寶寶常規排便的前奏曲,長期使用會形成心理依賴。肥皂條畢竟是化工產品,會刺激寶寶嬌嫩的腸黏膜,用久了同樣也會形成依賴。

2、急於添加配方奶或輔食

媽媽不要以為寶寶攢肚,就是自己母乳不夠,就盲目給寶寶加配方奶,甚至提前加輔食,這是錯誤的。寶寶吃得夠不夠,關鍵要看寶寶的身高體重增長是否達標,發育情況是否良好,而不是排便的次數和量。

如果寶寶超過7天都未大便,出現腹脹、食慾減退,或精神萎靡等現象,最好及時入院檢查,這可能不是單純的攢肚,不排除是肛腸疾病,如肛裂、先天性巨結腸、肛門狹窄等,應及時處理,以免威脅寶寶健康。


豔子家的小小蘇


喝點益生菌就好了。正常現象。不想喝就給吃香蕉


東港哈弗車隊林森


對於你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上來,因為我現在還單身沒有小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