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稱其為"南天一柱",卻又被其親手斷送南明中興希望

公元1644年,甲申之變,崇禎皇帝煤山自縊,清軍南下入關。明朝作為全國性的政權壽終正寢,但明朝的歷史仍在延續。明朝殘餘勢力先後建立了弘光、隆武、紹武、永曆等多個政權,與清廷展開了長達18年的拉鋸戰。這期間,南明政權曾經有幾次觸碰到中興大業的機會,但都由於黨爭、內訌等固疾而失之交臂。

本文的主人公,起於明朝危難之際,歷仕弘光、隆武和永曆三朝,堅持抗清鬥爭,最終不屈殉國。可就是這樣一位忠君體國之人,卻在關鍵時刻因一己之私親手葬送了南明政權難得的一次中興良機。這個人,就是南明的"南天一柱"何騰蛟。

世人稱其為

何騰蛟,字雲從,貴州黎平府(今貴州黎平)人,南明重臣、抗清名臣。翻開何騰蛟的南明履歷,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督師湖廣、力抗清軍

1645年3月,南明寧南侯左良玉在武昌起兵,準備進攻南京的弘光政權。正在巡撫湖廣、總督軍務的何騰蛟,嚴辭拒絕了左良玉的入夥邀請,在被迫隨軍東下的路上,乘機跳水逃脫,順江漂流三天十餘里後被漁船救起。世人皆認為其有神靈護佑,遠近"益歸心焉"。大難不死的何騰蛟得知清軍過江,弘光被俘,立即召集部屬,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迅速穩定了湖廣局勢,並且確保了明軍對湖南的控制。

隆武政權建立後不久,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意外身亡,大順軍頓時群龍無首。何騰蛟力排眾議,果斷收編了湖南境內的大順軍十數萬人,聲威大振。這部分歸降何騰蛟的大順軍,在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戰鬥力很強的著名抗清武裝——夔東十三家軍。有了這支生力軍後,何騰蛟運籌帷幄,於1646年在嶽州(今湖南嶽陽)、藤溪、湘陰等地連戰連勝,很快就擊敗了進犯湖廣的清軍,並於次年北上反攻武昌、荊州,以圖收復湖北。由於明軍內部派系混雜,戰鬥力參差不齊,且清軍出動王牌滿蒙八旗迎戰,故而北伐明軍雖經苦戰但仍以失敗告終。趁著明軍元氣大傷,清廷援軍大舉南下進攻,僅僅幾個月,湖南重鎮嶽州、長沙、常德、衡州(今湖南衡陽)、永州等地先後失陷,何騰蛟苦心經營的湖南基本落入清軍之手。

世人稱其為

舍家為國,堅守廣西

湖南失守後,何騰蛟被迫退入廣西。清軍西進貴州,突襲黎平府,抓走了何騰蛟妻兒老母等親屬百餘口為人質,以藉此招降何騰蛟。結果,何騰蛟以忠孝不兩全為名堅決拒絕了清廷的招降,並在廣西全州督率諸路明軍大破清軍,史稱"大兵敗,養和(清湖廣總督佟養和)僅以身免。"全州意外失守後,率明軍以寡擊眾,於野戰之中擊潰清軍,取得了桂林保衛戰的勝利。之後,又領兵北上,三個月內八戰八勝,奪回重鎮全州,收復了桂林至全州的全部失地,史稱"全州大捷",拯救了岌岌可危的永曆政權,穩定了廣西的抗清形勢。

因私廢公,錯失良機

1648年初,清廷江西提督金聲桓、靖州守將陳友龍、廣東提督李成棟先後反清歸明。半年之內,江西絕大部分地區、湖廣西南部、廣東全境和廣西東部重新迴歸明朝版圖。同時,周邊義軍紛紛起兵響應。南明政權一改之前頹勢,中興大業出現重大轉機。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何騰蛟連出昏招,最終釀成無法挽回的錯誤,徹底葬送了中興良機。

世人稱其為

先是何騰蛟派南安侯郝永忠(原大順軍將領郝搖旗)率軍從背後偷襲了剛剛回歸明朝的靖州陳友龍,導致湖廣西南局勢一度混亂,打亂了明軍分兵出擊,合圍長沙的部署。何騰蛟挑起內訌的原因很簡單,當初帶兵襲擊貴州黎平,抓走何騰蛟親人的不是別人,正是這個陳友龍。為了報仇雪恨,何騰蛟啥也不顧了,最終幹了這麼一出親者痛仇者快的惡性事件。雖然何騰蛟不久重新穩定了湖廣西南部,永曆也因為惜才而沒有對其懲處,但戰機稍縱即逝,清廷發現了明軍意圖,一方面收縮兵力扼守長沙,一方面調兵遣將開赴湖廣,明軍收復湖廣的最佳時機已然失去。

內訌事件平息之後,何騰蛟率軍北攻長沙。苦於兵力不足,何騰蛟向老同事堵胤錫借來了其麾下精銳忠貞營。而忠貞營也不愧其名,一路過關斬將,很快打到長沙城下。在以忠貞營為主的各路明軍猛攻下,長沙城搖搖欲墜。眼看勝利在望,忠貞營得到了一個命令:東進增援江西。在這個節骨眼上,將攻城主力調走馳援千里之外的南昌,何騰蛟這一決定看似莫名其妙,其實就在於當初長沙是在他手裡丟的,所以必須由他奪回來,這個一雪前恥、建功立業的機會不能讓予他人。忠貞營走了,也隨之帶走了收復長沙、平定湖南的最後機會。長沙城內的清軍趁著明軍換防,抓緊修補城防,調整人手,爭取時間等待援兵。不久,數萬滿蒙八旗騎兵在定遠大將軍濟爾哈朗的統領下星夜兼程開進了湖南。明軍的失敗即將到來。

世人稱其為

滿蒙八旗騎兵

戰敗被俘、不屈殉國

得知清廷援軍已近,缺兵少將的明軍無奈放棄了即將到手的長沙城,感覺到大勢已去的何騰蛟在撤退途中向永曆上疏請罪,但已於事無補。八旗鐵騎一路所向披靡,明軍節節敗潰。最終,何騰蛟被清軍包圍於湘潭。激戰,城破,被俘。清廷對其十分重視,極力想要招降。先是以利誘之,許以高官厚祿,再是大打親情牌,以其至親性命相挾。面對這些,何騰蛟以南宋名臣文天祥為榜樣,慨然拒絕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衣帶之遺,彼則行之,我則繼之,吾志決矣,勿復多言。"清廷代表出於敬意,給予其自盡的權力。於是,何騰蛟自縊於湘潭大埠橋旁,"南天一柱"轟然倒下。臨死作絕命詩一首:

天乎人世苦難留,眉鎖湘江水不流。

煉石有心嗟一木,凌雲無計慰三洲。

河山赤地風悲角,社稷懷人雨溢秋。

盡瘁未能時已逝,年年鵑血染宗周。

何騰蛟殉國後,湖南百姓聞之痛哭流涕。永曆下令三軍縞素,遙祭英靈,追贈其為中湘王,諡號文烈。二十多年後,康熙諡其"忠誠",並在其家鄉建祠紀念。

小結

對於何騰蛟,歷來譭譽參半。有的認為其是南明難得的人才和棟樑,有的則認為其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小編覺得,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何騰蛟已經盡其所能,不能苛求其盡善盡美。

首先,湖廣失守,罪不在何騰蛟。以當時南明在湖廣地區缺兵少糧的困難情況,何騰蛟左支右絀,保境安民,與實力遠強於自己的清軍抗衡數年,實屬不易。其次,面對至親被俘、朝不保夕的境況,何騰蛟舍小家保大家、最後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值得敬佩和景仰。再次,替家人報仇而製造內訌固然不該,卻可以理解,畢竟何騰蛟不是聖人、完人,很難做到一笑泯恩仇。但是,為了爭奪勝利果實而置戰局於不顧,進而導致功虧一簣,滿盤皆輸,確是其推脫不掉的責任。總而言之,時也,命也,運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