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這是歐體嗎,哪裡不對,希望指點一下可以嗎?

元磊文傳


你得告訴我這個這個字出自哪一本字帖,如果你不知道那我來給你分析一下。首先,歐字是指的歐陽詢寫的字,但是呢,歐體也有一個從起源到發展變化了一個過程,不是說一個字體就是一成不變的,因為歐陽詢的年齡在變化,他小時候和他年長的時候寫的字,肯定是不一樣的。另外,這些著名的書法家他自己也在不斷地吸收其他著名書家或者是歷史上有名的書家一些長處,也在逐漸的形成自己的風格,甚至他也會故意的求一些變化。一個人的心情不一樣,境遇不一樣,他寫的字都會有變化,所以單憑一個字,有時候很難判斷,是哪一個人寫的。另外我補充一點的,歐字呢,還有大歐和小歐有區別。大歐就是歐陽詢的字,那麼小歐就是歐陽通,是他的兒子。他兒子字寫得也非常好,自成一體。





中醫老曹


這是歐體,而且是根正苗紅的歐體。不過,有幾個地方做得不夠到位。我們只要參照一下原帖就知道了。

一、阝的筆畫線型都挺好,唯一的問題就在於中間的空白留大了些,這會讓這個字顯得稍散,沒有歐陽詢的緊湊感。

二、撇畫的起筆過於僵硬了,有一個斜斜的入筆最好。楷書所有筆畫都連著寫的,撇畫的入筆就是氣息連貫帶出來的,這樣寫了,會顯得自然。

三、“月”的筆畫很好,尤其轉折的地方,做得相當到位。問題就出在中間的空大了。歐陽詢原來的安排是上面橫長,下面“月”窄,這樣形成收放,比較有美感。

四、“月”的豎鉤,有點歪了,最後出筆的地方一個斜面,更接近顏真卿的鉤法了。

五、“辶”的點,出的鉤太隨意了,導致筆畫比較薄了。下面的轉折部分,有點往“有”貼近。你往左邊了,導致空白大了。最後,捺畫起筆處理不夠細緻,而且捺畫往上拱了,又太長。短一點,含蓄一些好。

最後,建議不要用水寫布,這會讓你越寫越流滑了。一定要用毛邊紙或宣紙。書法練的就是筆、紙、墨三者的配合。三者去了倆,書法是沒法真正進步的。


明之書苑


從基本筆畫來講,是歐體。

首先,臨帖最好能夠運用米字格來與原帖進行對照。

如下圖:

1有字整體略寬;有字的橫略長。

2撇的起筆,切筆應略平。

3橫折鉤的橫略長。

4橫折鉤的豎應垂直略向右下。

5月字的豎,橫折鉤的末尾,不可與平撇接觸。

6走之旁:①點與撇之間不能接觸,②橫折折撇右側應該垂直,不可左偏,③平捺太平,起筆上揚;中段直筆從左上向右下,收筆略晚,應早收筆。



蘇蘇日記


首先,這個算是歐體。

就字論字,右耳旁寫的不錯,要是能把第一筆橫折的時候帶些方筆就更好了。

此字的敗筆在右邊:

1. “有”字整體下沉,偏左,“月”寫的不過關。

2.”走之”點和第二筆“一波兩折”位置關係不對。

3.最後一筆,不能體現“一波三折”的波瀾起伏,也寫的太長了。

4.讀帖不認真,需要加強。

我寫一個“隨”字,僅供參考,不足之處請指正。



袁文止戈


有字的第一橫是歐體的寫法!寫的很不錯……這字感覺寫的有些飄逸,臨帖還需要再認真些……但仍然是歐體範疇!加油,繼續努力,爭取寫的更好!關於什麼是歐體,我的感覺是 ,不能是除了歐陽詢以外,其他人的字都不是歐體,歐體應該是一種書寫規律,或者是書寫思想!就像馬克思主義一樣,不能只是馬克思一人的“主義”才是馬克思主義!就不允許別人引申和發展……比如,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而形成的毛澤東思想,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和完善。所以,不管是田英章,還是盧中南,還是……他們寫的字都屬於歐體,只是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理解而已,而你寫的字,遵守了歐體書寫範籌,又添加了自己的東西,很能融會貫通,仍然是歐體[贊]


趙子方書法


看你寫的字,或曰“臨”的歐書,似乎還沒有掌握歐書的根本技法。歐書用筆勢如削玉,平正峭勁,嚴謹工整。中宮緊密,氣勢奔放。疏密相間,八面玲瓏,氣韻生動。看你的字,隨字整字結構鬆散,無神,呆若木雞。生氣全無,走之軟如麵條,拖泥帶水。你要想學好歐書,不妨多讀帖,細細體會,心摹手追,日積月累,方能有成。反之,若蜻蜓點水,所得必亦有限。一管之見,幸勿存心。


一縷陽光9667


首先,你的這個字不是歐體。。

我們常說書法中的體,是指那個書法家的作品已經形成穩定的固有的筆法,寫法,審美,結構形態與結構方式。。

你這個隨字,只是正常的寫法,寫的比較熟與美。但與歐楷毫無關係。。只有那些水平不到家,自己寫字都醜的傻瓜,甚至不會毛筆字的高級”眼界教授”,才會說你是歐楷。

第一,你用筆的方式,筆劃的起承收拓,都不是歐楷。你的橫與豎都不是歐楷的起承與發力。你“有”字的橫與歐楷沒有任何關係。你左耳之豎的發力也與歐楷沒有關係。。

然後你的左耳與右邊結構平衡也不對,沒有主次。你的“有”字下面的“月”,也與歐楷不同。

你的左耳只用兩筆完萬,歐楷的用四筆完成,筆筆有力面,四個發力,令字變成凌厲險峻。走之旁的歐楷,也不是你那麼寫的。。。

之你的字卻圓潤。但與歐楷無關。。


劍魂誅邪


1,臨歐楷,最好找到帶米格的貼來臨,容易把結構臨準確。

2,在米字中寫字,不可偏大(筆畫碰邊框),也不可偏小(偏小易成田楷)。


可衡正楷




竇國書法


《九成宮醴泉銘》裡面有這個字。

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此則隨之仁壽宮也。

你寫的比我寫的好看多了,向你學習哦!

我拍個照片,您對比一下,希望對你有用,祝您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