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債務報告:近6成集中在房貸,商業消費信貸仍大有可為

中國家庭的債務是否過高?中國人借的錢都花在了哪裡?中國人借錢的速度是否太快?

10月17日,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螞蟻金服集團研究院聯合發佈《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專題——中國居民槓桿率和家庭消費信貸問題研究》報告,對上述問題做了解答。


中國家庭債務結構性問題突出,近6成負債集中在房貸領域

據瞭解,該報告自2011年起啟動,通過持續追蹤超過355個城市、4萬戶家庭的債務情況發現:中國家庭負債有三大認識誤區,其中最大的誤區就是消費信貸的佔比過高。


中國家庭債務報告:近6成集中在房貸,商業消費信貸仍大有可為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報告指出,中國人的負債情況沒有想象中那麼高。數據表明,中國家庭債務佔GDP比重為49.2%,遠低於美國77.1%的水平。同時,在信貸參與程度上,中國的信貸參與率只有28.7%,也低於美國的78.0%的水平。其中家庭消費信貸的參與率更低,2019年只有13.7%的水平,更是不到美國的四分之一。

報告同時顯示,人們出於避稅、保護隱私和記賬成本等多方面原因,家庭入戶調查可支配收入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經過測算,國家統計局的資金流量表中的可支配收入更貼近現實中的經濟情況,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被低估了約18萬億, 相當於每個中國人的人均年收入低估了1.3萬元。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表示,收入低估,導致家庭債務風險狀況被高估。不過,報告指出,雖然中國家庭債務風險可控,但近6成債務集中在房貸上,結構性問題突出。

在2013年到2018年,人們因為買房而負債,住房貸款佔家庭債務比重高達55.6%,更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多套房負債的佔比逐年遞增,以2017年到2018年為例,多套房的住房貸款佔比從62.9%上升至65.9%,超過了首套房貸款,貢獻了60.0%的住戶部門消費貸款增量,值得關注。另外,有47.1%的存量房貸在空置房中,造成大量的信貸資源浪費。

甘犁指出,目前我國信貸主要集中在住房貸款領域,尤其是多套房貸款,而且近幾年槓桿上升過快。多套房房貸市場的進一步擴張,不僅會增大風險,浪費信貸資源,也會進一步抑制消費,因此有必要適當控制多套房貸款槓桿率,建議進一步提高多套房首付比例。

實際上,在房住不炒、一城一策等政策指導下,房地產市場已在持續降溫。

在2013年到2018年,人們因為買房而負債,住房貸款佔家庭債務比重高達55.6%,更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多套房負債的佔比逐年遞增,以2017年到2018年為例,多套房的住房貸款佔比從62.9%上升至65.9%,超過了首套房貸款,貢獻了60.0%的住戶部門消費貸款增量,值得關注。另外,有47.1%的存量房貸在空置房中,造成大量的信貸資源浪費。

數據顯示,今年9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餘額為43.3萬億,同比增長15.6%,增速已連續14個月回落,增速較上年末回落4.4個百分點。此外,前三季度新增的房地產貸款4.6萬億元,佔同期人民幣貸款新增量的33.7%,佔比較去年相比低6.2個百分點

中國家庭債務報告:近6成集中在房貸,商業消費信貸仍大有可為


我國家庭消費貸參與率低,商業消費信貸仍具發展空間

近年來國家對居民槓桿率和消費信貸發展問題高度關注。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消費支出對我國GDP貢獻率高達76.2%, 比2017年提高18.6%;未來,我國經濟將步入長期依靠國內消費為主要驅動力的時期。

然而,近兩年我國社會消費零售額增速明顯放緩,增長乏力。在此背景下,2019年8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出20條提振消費信心措施。

西南財經大學這份報告發現的最新趨勢在於,在經濟發展水平較弱的非一二線城市和低收入人群,因為銀行貸款很難覆蓋,所以很多家庭通過非銀行消費貸款滿足其需求,普惠型的消費信貸受到歡迎——例如高學歷和非一二線家庭的消費信貸需求相對旺盛,家庭收入水平與家庭的消費信貸需求率呈U形,非銀行消費信貸補充了低教育群體的消費貸參與率。

報告還指出,當前家庭消費貸的參與率為13.7%,不足美國消費貸參與率的四分之一,仍處於較低水平。家庭信貸需求旺盛,尚未得到完全滿足。特別是非住房普惠型小額消費貸滲透率低、基數小,在居民負債中佔比小,且主要用於滿足日常生活需求,有助於激發國內的消費潛力,提升消費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質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對此表示認同,在她看來,目前我國消費信貸提供的主體仍以銀行部門為主,對於和消費場景結合緊密的商業消費信貸發展是不足的。而與之相對,美國消費信貸主要是由沃爾瑪、亞馬遜等場景方商業公司提供,因為它們更接近和了解消費者需求。

甘犁認為,基於線上、線下真實消費場景的精準消費信貸有助於預防消費信貸流向房市、股市,以及進行不當投資的行為,建議鼓勵有場景的消費信貸,同時促進普惠型場景類消費信貸的發展,定向解決我國數億消費信貸不足人群的普惠性貸款難題,推動我國消費下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