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族源及紅河州彝族基本情況簡說


彝族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彝族族源問題中外學者一直爭論不休,主要有以下數說:東來說、西來說、南來說、北來說、濮人說、雲南土著說、盧人說、盧戎說、早期蜀人與古東夷族融合說。

彝族族源及紅河州彝族基本情況簡說

一個較為多數學者所接受的觀點是:彝族是以從“旄牛徼外”南下的古羌人這個人們共同體為基礎,南下到金少江南北兩岸以後,融合了當地眾多的土著部落、部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形成發展起來的。

彝族族源及紅河州彝族基本情況簡說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隨著本民族學者成長起來的,彝族族源西南土著說的觀點也越來越收到人們的關注。

彝族族源及紅河州彝族基本情況簡說

紅河州彝族主要以尼蘇、阿細、阿哲、阿務、濮拉、撒尼、諾蘇、斯期、臘魯、母基、倮倮、葛頗、勒蘇13個支系為主。

彝族族源及紅河州彝族基本情況簡說

彝族是紅河州的自治主體民族,到2016年末,紅河州彝族人口有113.68萬人,佔全州總人口的24.8%,佔全州少數民族人口的41%,在地理分佈上,彝族在紅河州13市縣均有分佈。

彝族族源及紅河州彝族基本情況簡說

按彝族人口多少依次排序為石屏、彌勒、建水、蒙自、開遠、元陽、箇舊、金平、紅河、瀘西、屏邊、綠春、河口。

彝族族源及紅河州彝族基本情況簡說

其分佈特點是:大聚居小分散,內地多於邊疆,山區多於壩區,農村多於城市,在紅河江北形成網型連片分佈狀態。

彝族族源及紅河州彝族基本情況簡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