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这个业务员不仅骗合伙人 甚至连女友都骗

2018-09-18 07:0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陈佳妮 通讯员 卢丛

无语!这个业务员不仅骗合伙人 甚至连女友都骗

伪造的购销合同

看过电影《猫鼠游戏》的人,对片中莱昂纳多扮演的罪犯弗兰克一定印象深刻。他一次次用伪造的文书,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在温州乐清,一个37岁的业务员竟将这套手法搬到现实中,用一份份销售合同上演了一出出“诈骗剧”。日前,记者在乐清市公安局了解了案件详情。

职务之便 私吞货款

张某是宁夏人,曾是温州永嘉一家教具公司的采购员,有着十余年的工作经验,前些年逐渐包揽了公司原材料的订购工作,成为“二道贩子”。庞大的原材料需求量,使张某成为供应商眼里的红人。

张某自称因为社交需要,常常进出高级会所,还包养了情妇,导致自己欠债累累。他便想利用职务便利,对供应商进行诈骗。

2015年12月,张某结识了乐清市北白象镇塑料粒子材料供应商林氏夫妇,并以公司的名义,分3次向他们订购了数十吨塑料粒子。对这家教具公司早有耳闻的夫妻俩,对这几笔大订单不敢怠慢。

很快,林氏夫妇就将粒子供到了指定加工点,但货款却迟迟没有到位。为了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夫妻俩也不敢催收货款。

在这一过程中,张某利用林氏夫妇的信任,提议合伙开塑料粒子销售公司,并称自己的销售渠道庞大,只是苦于没有资金。听信张某之言的林氏夫妇于是出资向广东佛山某公司订购了一集装箱粒子,供张某推销。

2016年2月26日,久等不到货款的林氏夫妇,来到张某所在的公司,看到他们出资向广东订购的那批粒子还完整地存放在仓库里,便要求张某赶紧结货款,否则就要拉回粒子。

见林氏夫妇生疑,张某花言巧语安抚,先让林氏夫妇拉回了其中5吨粒子,还表示余下的会很快结账。但是,当林氏夫妇再次去公司催账时,发现余下的粒子不见了。

伪造合同 蒙骗合伙人

2017年4月,林氏夫妇向北白象派出所报案。民警调查发现,在林氏夫妇离开后,张某就折返回公司,将剩余粒子全数拉走低价变卖,前后获利十余万元。

民警进一步调查发现,被骗的不仅仅是夫妻二人,在浙江台州、湖北宜昌、广东清远等地,张某都曾利用不同手段诈骗他人,台州的夏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在销售渠道丰富的夏先生眼中,张某是个原材料订购渠道十分广阔的业务员。2017年,在张某的提议下,二人达成合作销售粒子的共识,夏先生提供销售渠道,张某提供进货渠道。

合作之初,张某称自己没有存款,大方的夏先生便提议,由自己出资,张某负责采购,利润平分。不久,夏先生就提供了一单大业务,让张某寻找进货渠道。

此时的张某打起了算盘——何不利用拟造虚假购销合同的方式,将货款占为己有?

张某先是搞了一份面值10万余元的虚假购销合同和发票。接着,他将合同和发票拿给夏先生看,并谎称供应方要收到货款才会发货。于是,夏先生凑齐了货款交给张某。

可等了一段时间,货还是没到。夏先生电话询问,张某信誓旦旦地说,货物4月初就发货了,再等等肯定就到了。结果,夏先生最后等来的是张某电话那头的忙音……

2017年4月,张某的“老东家”邵先生,因需购置粒子材料,联系了自己信任的前采购员张某。张某故技重施,弄了一份假的供销合同,骗走了邵先生4万余元的货款。

连女朋友的钱都要骗

事实上,除了骗合作伙伴的钱,张某连自己女朋友的钱都骗。

2017年,张某在湖北宜昌认识了朱女士,并很快发展成情侣。了解到对方在湖北老家有地,张某又打起了“歪主意”,决定骗朱女士一起做生意,让朱女士出地,他出资金。两人甚至还去了工商部门办理了注册公司等手续。但这一切,只是张某为骗取朱女士的信任而采取的手段而已。

不知情的朱女士将一切都托付给了张某,就连支付宝的支付密码都是张某设置的。没多久,张某就偷偷将朱女士支付宝账户里的万余元财物,转入自己的支付宝账户。被朱女士发现后,他又用一张两万元的空头支票稳住了朱女士,也为自己逃离湖北争取时间。随后,他改名换姓,制造了一个新身份,以躲避民警的追查。

再狡猾的老鼠,也敌不过聪明的猫。今年5月28日,张某在义乌落网,5月29日被押解回乐清。经审讯,张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8月27日,张某因涉嫌诈骗罪、职务侵占罪、盗窃罪被乐清市公安局移送起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