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农村的宴席上,喝酒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什么?

棒奔霸


有人说在农村的宴席上,喝酒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什么?

长期以来,农村宴席都有其独特之处,自家搭桌、雇佣厨师、喊人帮忙,无不体现出热闹的场景。有人觉得农村宴席,条件简陋、不卫生、又麻烦,但是这也正能体味到随和。更何况真正做的好的农村酒席,完全不输酒店的味道和排面。农村酒席上常有推杯换盏的场景,大家坐在一起随意聊天、互相敬酒,好不热闹。但是,我们发现,以前的酒席大家都会喝酒、劝酒,但是现在真正喝酒的都很少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生活条件好了,不仅仅通过吃酒席来改善生活。在以前,生活条件差,每天可以吃的菜少,有时候馋了喝点酒,但也舍不得喝多、喝好。参加农村酒席,都是出了份子钱的,好不容易可以吃到那么多菜,喝到那么多酒,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但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日常生活中喝酒吃肉已经是普遍现象了,不是说等到逢年过节才能吃到。对于每天都有的东西,就不那么新鲜了,自然酒席喝酒的不多了。


2.经济条件好了,开车参加酒席越来越多,开车不喝酒自然减少了喝酒的人。现在大家去参加酒席,要么徒步前往,要么骑上二八大杠,喝点酒也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开车去赴宴的越来越多,真正开车的人大多都是男士,这就减少了很多人喝酒的可能。

3.劝酒导致意外的情况,让原本活跃的酒桌气氛不再。以前农村酒席,很多人认识也好,不认识也罢,两杯酒下肚都是朋友,劝酒、派酒、猜拳很是普遍,增加喝酒气氛的同时,也提高了喝酒的人数和数量。但是,法律出台酒桌上因为喝酒导致的事故,同桌喝酒、劝酒的人负有连带责任。几年前就有一起喝酒,其中有一个人骑电动车回家出了车祸,最后每个人赔了七八万。这种制度和政策的出台,有效规避了劝酒的再生,现在不喝酒就是不喝酒,不像以前不喝酒的人也劝着喝一杯,喝酒的人劝着多喝两杯。



4.大家逐渐开始注重养生,戒烟戒酒的不在少数。以前村里有好几个酒量非常大的,正常喝酒都是一天一瓶,参加酒席基本上都是一斤往上的量。但是,随着身体素质的下降,很多人都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有一些不是酒精中毒,就是各种并发症,大多都被迫或者主动戒酒了。现在村里真正还像以前一样喝酒的只有一人,其他全部戒酒了。生活条件好转,并非让大家喝更多酒,反而会减少喝酒,开始注重养生,关注身体健康。有些人可能只喝点药酒,所以参加酒席喝酒也就少了。



综上所述,农村酒席上喝酒的人确实少了,喝的酒数量也逐渐少了,不过拿的酒的质量却高了,就算这样该不喝的依然不喝。当然,不排除有些地方依然喝酒较多,或者有酒桌文化,也不排除现在还有很多酗酒的。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什么原因呢?


指尖三农


有人说在农村的宴席上,喝酒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什么?

事实如此,现在农村宴席上喝酒的人确实越来越少了,从去年到今年,阿兮回老家农村参加过不下七、八次红白喜事宴席,规模都比较大,菜肴也挺丰盛,属于农村宴席的高标准了,可酒桌上喝酒的真不多,反正阿兮所在桌上,这么多场里,主家都准备了很多酒,大家都不喝,连开瓶都懒得开,最多喝杯果汁。

那么,为什么现在农村人参加宴席,喝酒的越来越少了?阿兮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1、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宴席上多半是驱车赶回去参与,来去匆匆,安全第一。

现在的农村早不是以前农村了,村里大多剩下留守老人,50岁以下的青壮年基本没有,但农村人祖传的风俗习惯不变,家里有个红白喜事,依然一个家族甚至乡里乡亲有点关系的,都会参与,这自然免不了在外工作务工的人要赶回老家。有时遇不到个星期天,还得请假,一般十点多赶回家做完事,中午吃了宴席,马上驱车再赶回工作地,为了安全自然是不能饮酒。

2、现在喝酒出事同桌连带责任,没人敢劝酒了。

现在法 律 法 规健全,喝酒若喝出人 命,同桌人一个跑不了,尤其是你劝过酒的,就更百口莫辩。阿兮也听说过农村几起酒宴上劝酒喝死的案 例,最后同桌的每人掏了从几千到几万的都有。农村宴席,老人比较多,万一喝出事,要了命了。谁还会记吃不记打,再去找那麻烦?

3、现在农村生活富裕,再好的宴席也没那么吸引了。

不得不说,现在大部分农村生活还是很富足的,反正阿兮老家胶东农村,过去只有过年过节才吃的饺子、包子、鸡鸭鱼肉等,现在日常生活都不缺,再不是像过去吃不饱饭那样每天为下顿饭担心,而是挖空心思在想做点啥新奇的饭菜,才能爱吃。阿兮还遵循北方人的习惯“好吃不如饺子”,可我家闺女一见就老大不开心:“怎么又吃饺子啊!”

现在参加宴席,只是为了赶人情,绝对没有人为了吃一顿好饭才去的道理。

4、农村人交通工具都提了档次,从三蹦子到汽车各种代步工具,为了安全自觉不喝酒。

现在查酒驾挺严格,乡村路上也偶尔会设点。农民现在都知道安全第一,喝酒不开车,再说现在谁家也不缺酒喝,自然在酒桌上喝酒的越来越少了。

5、宴席桌上没了喝酒的气氛,喝不起来。

大家知道,喝酒是需要气氛的,最好一桌人里有那么五六人喜欢喝,推杯换盏的,自然就热闹了。现在桌上一多半是城里赶回来参加红白喜事的人,一个个酒不添一杯,甚至不等着上完菜肴,已经匆匆吃个半饱,要提前离桌往回赶了。即便是桌上还有一两个人是想喝酒的,也不好意思自斟自饮,怕别人说馋酒,也就不喝了。

以上5大理由,是阿兮分析的造成农村宴席喝酒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我觉得是好事,不知各位朋友是否赞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个人看法,一起交流!

农村农民农业,民俗民谚民风。欢迎关注 ,了解更多好玩有趣的三农知识!

阿兮随笔


为什么在农村的宴席上,喝酒的人越来越少?

又要到年底了,在农村里很多家庭又要开始头疼了,因为临近年底在农村里办喜事的就会增多。而被邀请去参加酒席,就得随礼。如今随礼少则100起步,多则是几百,甚至上千元,这已经成为了农民家庭的重要支出。因此有些家庭也为了把自家随礼出去的钱“挣”回来,所以大家也在攀比着办酒席。但是近些年在农村办酒席的是增多了,可是喝酒的人却要少很多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参加酒席的多数是妇女和老人。现在农村的很多的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而在农村里的多数是老人和妇女,这些老人有些为了身体健康也不敢多喝酒了。特别是现在的农村酒席上的饮料种类比较多了,很多人都喜欢喝一些饮料了,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喝白酒,或者是啤酒了!

其次,多数参加酒席的是开车来的。“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是很多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些年农民也挣到钱了,很多人都买上了车,年轻人多半是买了小车,而中老年人则买了电动车,这样喝酒了就不能开车了。何况现在农村里酒驾也查的比较严,很多人也怕出事,所以即便是想喝也是忍着。而且,在一桌上如果大多数人都不喝,那其他想喝的人也会放弃。

最后,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也不爱在酒席上喝酒了。以前生活条件差,一年也难得喝一回酒,所以有些人就会在酒席的时候,放开肚皮喝,可是现在酒已经不再是稀罕物了。再加上有些人嫌弃酒席上锁购买的酒的质量比较差,也不敢喝。而且现在很多的人养生意识提高了,也会注重养生了。心里都是非常清楚的,酒喝多了会误事,还容易伤身体,所以大家就都在酒席上不怎么爱喝酒了!


农夫也疯狂


之前看了一个新闻,或许是农村宴席上喝酒少的原因吧。有个中年人参加了一对新人的喜宴,宴席从中午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农村讲究,所以中午吃了喝了,还没有尽兴的话,晚上可以接着来。结果这个中年人就放心大胆的喝了,因为高兴,别人劝阻也没用,可能是替朋友开心吧。结果最后喝的醉醺醺的就出门了。结果寒冬腊月,距离自己家就2公里的路程变成了人间和天堂的距离,因为喝醉酒了,在路上摔倒了,第二天发现的时候已经被冻死了。


这虽然是个意外,但是喜事变丧事,多么的不幸,最关键的是他替朋友开心,结果搭上了自己命,这多划不来,所以说喝酒误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连命都能误,更别说事儿了。


除此之外,现在农村的宴席上,虽然会准备很多酒,但是喝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第一是因为近些年农村人都富裕了,大多人不是开车就是骑摩托车,所以司机占了大部分,如果喝酒,那基本上就开不了车,路途遥远也没办法回去的。第二、是现在大家时不时都有自己的饭局,以前过喜事才能喝点小酒,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喝,也犯不着沾谁的光了。毕竟也不是什么好酒。


曾经还有个例子,就是一家人吃完喜酒,男的喝了点酒,但是执意要开车,结果一家四口直接开到了河里,全部都溺亡了。如果世界上有后悔药,我想这个男的一定会买,但是没有。


不知道大家身边有这种参加宴席喝酒出事的人吗?欢迎分享


老王侦查记


有人说在农村的宴席上,喝酒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什么?

刚参加了一个农村小伙子的婚礼,三十几桌,最后凑到一起来喝酒的不到一桌人,大部分都是半个钟就结束了宴席,在家里晒个太阳吃个饭可能都比这慢,确实,农村宴席上,喝酒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这其中的原因,个人柑橘大致上有三个。

一、多了铜臭味,少了人情味

个人感觉,酒到底要不要喝,看的是氛围,如今的宴席,三姑六婆八大姨,只要粘上边的都请,要不是随同一起去,一桌下来,认识的没几个人,这都不认识,你说怎么喝?独饮那是嗜酒,如今谁家里没酒喝?完全是没有了氛围。

而这归根结底是因为农村的宴席多了些铜臭味,少了人情味,各自心怀芥蒂,同桌吃饭喝酒,太多的顾虑,这是喝酒少的主要原因。

二、喝酒伤身

如今生活美好,国泰民安,这么美好的生活,要是没了好身体,岂不是造孽?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喝酒伤身,已经成了一种常识,大家骨子里认可的一个事, 特别是家里的媳妇,会特别唠叨,你一喝酒,时不时在你耳朵边唠叨几句,生怕你喝多了伤身。

三、连带责任

以前,时不时就会有某地喝酒、劝酒把人给喝没了的情况,为此,如今有了明确的规定,喝酒出事的,牵头人负主要责任,一同喝酒的人也都要负连带责任,所以,喝酒要点到为止,切勿喝到尽兴时就非要一决高下,一定要把人家喝吐了,喝趴了才算完,毕竟每个人的解酒能力不一样,劝酒的习惯不好,也就有了这样的规定,喝酒就更加有所顾及了。

不管是宴席还是其他吃饭喝酒的场合,酒适量最好,多喝无益,喝酒的人越来越少,这是好事,你说呢?


农人解说


我小时候,大约就是1985-1992这段时间吧,豫北村里宴席喝酒特别流行。特别是喜宴,更加疯狂。那时的喜宴都兴陪客。一桌7个人,主家会安排一个陪客的。陪客需要能说会道、能喝酒,职责就是陪着女方人员喝酒,最好把他们人人都喝大,才叫尽职尽责。劝酒手段很多,有时候也令人生厌。

宴席刚开始,是文喝,就是陪客主持,一一认识一下,就得过一圈。到上热菜了,就开始武喝,敬酒的,罚酒的,猜拳行令的。五魁首,六六六,吆喝声此起彼伏。一场喜宴能从12点多吃到两点多三点。厨房也会刻意减慢上菜节奏。少数酒疯子,还容易趁醉发疯,本来和和气气的酒桌因此而吵架打架的也不在少数。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城市生活方式逐渐影响了农村。城市都是两点半上班,哪里有功夫喝到两点半?上菜也变得逐渐迅速,时间短了,自然就喝得少了。后来,干脆不安排陪客。一桌7人,全都是娘家人,自己喝自己的。没有对台人物来唱戏、挤兑、拼酒,自己人自然都是量满即止。

我2006年结婚时候,娘家亲戚都是市里的,开车到村里,好多人还要回去上班。就一个劲儿催促上菜快,催得厨师都忙不过来了。这边男方的人总感觉太快了,吃喝不尽兴。这就是农村与城市的差别。

现在的农村与城市基本同质化,一旦开席,菜便如流水般布上,留的吃饭时间少了。现在猜拳的也不见了,因为都是自己人一桌。姐夫小舅子猜拳斗酒很正常,但谁见过兄弟俩猜拳?

宴席文化的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从慢生活的农村化向快生活的城市化转变的过程。


云端浪子94


我也是农村老家的,别的地方情况不清楚,就说说我家福建南部山村的情况。

我16年结婚,就喝的是很少,有些桌,一瓶酒都没开。

总结一下是以下2个方面为主要原因:

一、喝酒的人变少了。农村酒席主要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同村的乡亲父老;另一类是外宾,从其他地方过来的亲戚朋友。第二类人因为需要驱车过来,不论几轮的,喝酒总不好。第一类人会喝酒的,酒席上也照样喝,喝酒的人变少的原因是现在农村人很大一部分都外出打工,除非关系很亲近的,同村结婚的,大都没有回来参加的。

二、健康方面的考虑。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健康,农村酒席上的白酒,正常供应的都是普通白酒。除非主人家有钱阔气,供应好酒。这类白酒在我们那人们喝的少,我们那喝酒的人,正常都喝自酿的大米酒,度数在二三十度左右的。啤酒也少了,原因是经常听说那谁谁一喝啤酒身体哪里就出问题、尿酸高等等,所以啤酒很多人也不喝了!

其他原因欢迎大家补充讨论!


特立独行的阿猩


是有这种情况,其实,不光农村是那样,城里也一样,婚宴上喝酒的越来越少了。每次参加婚礼都能看到各桌的精包装白酒都没开封,参加婚礼的大都是象征性地喝点啤酒,也都喝不太多。关键现在酒桌上拼酒、劝酒风险太大,成本也高,一旦有谁在桌上脑出血西去,株连全桌人。记得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婚宴上都有不少喝醉的,喝完白酒再喝啤酒,那时候时兴桶装生啤酒,都是成盆往桌上端,二大碗倒酒,端碗就是干,那时没有私家车,没有开车的,大都是骑自行车,不管喝多少,也能骑着自行车回到家,酒醒想不起来怎么回的家,也很少听说有酒桌上喝过去的,即便真有酒桌喝酒出事了,也不会牵连一桌人!


与非或非gy


有人说在农村的宴席上喝酒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

农村宴席一直都是非常热闹,特别是近几年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菜肴、酒水、烟等都提高了很大一个档次。

记得以前小时候吃酒席时,啤酒一般也就两瓶,白酒一瓶、饮料一瓶,等酒席吃完基本这些都搞定了。但现在如果是在农村办酒席,吃的时候主人会说啤酒随便喝不够就喊哈那边有!但基本等吃完了那桌上的白酒基本不会动,啤酒也就喝个那么几瓶,好像大家都不喝酒了一样,为什么这样呢?

在之前那桌上那瓶白酒就算不喝也会打开,因为里面有礼物。像外币是常见的了,还有现金、打火机等,这就导致很多就算不喝酒的人也会打开白酒就为了那里面的礼品。但现在大家都知道那里面的也就最多是5块钱,现在生活都好过了,不会为了这5块钱去打开那瓶白酒了。

还有就是也和现在人们的经济条件有关,经济条件好了,农村人也很多买了小汽车,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能喝酒了,因为你开车来的,大家都知道开车不喝酒。

还有一点就是很对因为一桌喝酒出事同桌人是要负责的,不会像以前那样一个劲的劝酒,能喝就喝,不能喝也就没有人使劲劝。

大概就是这几个原因吧,大家有不同观点及补充请留言,谢谢大家!

关注小晓每天给你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小晓农民


小时候在宴席上经常看到好几桌人吃的很慢,喝酒是一瓶接着一瓶,而现在为什么在农村的宴席上,喝酒的人越来越少了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农村人在外打工多了,喝酒就很少了。

以前农村里的人很少外出打工,每天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一天下来累的很,多数人都喜欢喝口小酒,觉得喝点就能够褪去疲劳。而每逢有宴席时,喜欢喝酒的就会坐在同一桌上,基本上都会喝很多,你劝我我劝你,喝醉的很多。


2,注意身体健康,喝酒少了。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各种疾病也多了。人们对喝酒也会有一定的意识,同时假酒也多了。为了身体健康也很少喝酒了。大家都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不会喝那么多了。

3,开车的人多了,防止酒驾不喝酒。

以前车少,对酒驾的惩罚也不健全。而现在不同,学开车的人越来越多,车子也便宜,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有辆车。宴席上都驱车过来的,为了安全,大家都会自觉的不喝酒了。



4,喝酒出事,同桌劝酒连带责任。

现在的法律法规健全,如果喝酒出了人命,同桌的一个也跑不掉,尤其是劝酒的。而且现在农村老人比较多,谁也不会知道哪个人因为喝酒多了会出事。

还有好多原因,希望大家一起讨论,谢谢关注、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