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魯國(2)好慘的國君:魯隱公

周宣王的推波助瀾

公元前818年的春天,魯國國君魯武公帶著長子公子括、次子公子戲朝覲周宣王,周宣王喜愛次子,便要求武公立公子戲為魯國太子,周朝卿士樊仲山父向宣王勸諫,認為廢長立幼,是不符合禮法,違背先王之命的,這樣就必須予以討伐,而如今宣王命令武公廢長立幼,是王命自犯禮法,到時候不管武公是否遵從王命,周王室怎麼處置都不恰當。宣王不聽,於是魯武公最終立戲為魯國太子。當年夏天,武公就去世了,公子戲即位,是為魯懿公。

九年後,公子括的兒子公孫伯御憤憤不平,和國人一起攻入曲阜,殺了懿公,自立為國君。公元前796年,周宣王討伐魯國,殺死國君伯御,而詢問諸公子中誰有能力堪做國君。樊仲山父說:“懿公的弟弟公子稱,莊重恭謹,聰明睿智,敬奉長者;徵收賦稅和執行刑罰,必定先請教先王的遺訓並諮詢歷史的事例,凡是所請教諮詢過的,就不破壞違犯。”於是宣王又立公子稱為國君,是為魯孝公。


東周列國——魯國(2)好慘的國君:魯隱公

魯武公死後,魯國再度發生長幼之亂,年齡最少的魯孝公成為最後贏家


周宣王的這次自誅王命,不僅造成了魯國政局的動盪,為魯國以後幾百年的動亂埋下禍根,天下諸侯也與周王室離心離德,多有違背周天子命令。

公元前780年,周宣王去世,子幽王宮涅即位,周王室的統治可謂江河日下,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一笑失江山,諸侯背叛周王室,犬戎攻入鎬京,殺死周幽王。太子宜臼被諸侯立為天子,是為平王。次年,平王遷都雒邑,由於在故都鎬京東邊,故史稱“東周”。此時的周王室更加衰微,禮崩樂壞的時代開始了。

兩年後,孝公去世,兒子弗湟即位,是為惠公。惠公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國人悅服,然而卻因一次違反周禮的婚姻,導致魯國再一次發生弒君事件。

女友成了自己的後媽

魯國與宋國世代通婚,魯惠公的正妻是孟子(宋國國姓為子姓,孟、仲、叔、季為長幼排行,是春秋時比較常見的對宗室女子的稱謂,並非戰國時的孟夫子),孟子沒能為惠公生下嫡子就去世了,惠公的繼室聲子是孟子的陪嫁,按照諸侯娶妃慣例,以同姓之國妹妹或侄女陪嫁,稱媵,正妻死,以媵為繼室,但不能成為正室。根據周禮,這是為了維護宗法制的穩定性,試想,如果一位國君先後立了兩位正妻,那麼兩位正妻的兒子都成了嫡子,這就出現了兩支嫡系,無疑會對王位繼承構成不安定因素。

聲子為惠公生下了長子息姑,公子息姑長大後,惠公為他娶了宋武公的女兒仲子作妻子。據《左傳》記載,仲子降生時手掌有文字,寫的是“為魯夫人”,所以宋武公預言這個女兒會成為魯國夫人。惠公聽到這個預言,竟然奪過來自己娶了作為妻子,後來還為老當益壯的惠公為生下公子允,老來得子的國君大喜過望,就把仲子升為夫人。其實,仲子到魯國要嫁的人本來就是惠公的長子,魯國國君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為魯夫人”這則預言根本用不著惠公來實現。司馬遷的《史記》則直接歸咎於惠公自己垂涎仲子的美色而導致了這次違背周禮的婚姻。


東周列國——魯國(2)好慘的國君:魯隱公

魯惠公晚年昏庸,娶了本應嫁給兒子的宋國公主,還生了個兒子,最終給國家、給長子釀成悲劇


公元前723年,惠公去世,作為嫡子的公子允年齡尚幼,於是息姑仿效先祖周公,代攝國政,不叫即位,這位就是魯隱公。

年輕貌美的仲子本應成為魯隱公的夫人,最終卻被親爹佔為己有,更是給自己添了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隱公作為人子,在那個年代有苦說不出,只得吃個啞巴虧,把痛苦藏在心底。然而,隱公的悲慘命運才剛剛開始,後面等待著他的將是更慘淡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