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村里年轻一代很多都想去城里住,哪怕是个小小的县城?

西瓜哥筱甲


农村教育不太好,一般好一点的老师都去贤里,农村里学校对老师要求也没那么严,然后生活物资、医疗都没有城里好,其实主要还是教育,好多在外务工父母都是在城里买房,然后让父母到城里带孩子,现在年轻人的思想也提高了,觉得自己文化不高,希望下一代能好好读书,不要像自己一样那么幸苦的赚钱


翰诺皮革护理


说说老家的情况吧,我县国土面积不足600平方公里,而人口高达57万,湖北全省面积最小的县城-云梦县。镇里2006年开通了福州银川高速公路,并设立全县唯一的收费站,出口距离镇区仅仅1.5公里。2019年12月新的二级高铁站也通车了,距离县城7公里,距离我镇8公里.原来的汉丹普速火车站还在运行。小时候记事开始,家里从未分过田,我爷爷奶奶育有三个儿子,每人平均一分多地。我爸排行老大,下有两个叔叔,最小的叔叔71年出生。迫于生计,二叔98年携全家前往北京通州梨园做小本生意,2000年四叔也前往梨园做生意(三叔十几岁发烧夭折了),随着城市改造二叔去年回县城带孙子,四叔09年回武汉继续从事水果生意。我父亲一直从事废品回收,承包工厂那种。村里原来有一百多户,除了过年热闹一点,其他时间不足15户,基本上为了孩子求学到镇里、县里、市里、武汉买了房子。村里除了去年刚通了自来水外,其他没什么变化,房子大多是2000年前后盖的楼房,平时回家就呆上半天,很多人都叫不上名字,毕竟聚少离多,我父亲比较偏执2007年花了16万又盖了一栋😄全镇户籍人口5.2万人,多少户籍分离的没法统计。我们村可以作为人口迁移的一个缩影,家家户户都买了房,并不是为了攀比。说实话镇里条件真不差,落户企业也不少,开车到县城10公里也就15分钟的事,但终究是留不住人。


文绉绉与拖把男


大城市的交通便捷,医疗和教育还有生活的配套措施都是优势,很多人在大城市待过,匝一回到回到农村都很难适应,我公公婆婆家在张家界农村,家里没有wif,手机信号也不好,上厕所还得去猪圈里(关猪的房里、猪圈外面挖的吊坑),村里学校里的幼儿园早上八点接娃,下午三点送回,周五下午不上学……一句话,感觉不适应。虽然家里的空气清新 ,蔬菜没打药,还有很多山货特产 。其实除了前面这些 ,我估摸着,很多年轻人在不留农村是因为在农村不知道做啥,没有合适的工作或项目。图片是公公在家院子里自制锅刷。



那个爱吃木瓜的夏天


我家就是农村的,现在在小县城工作。现在农村发展挺好的,但是家里还是没有人都出去打工了,在家的都是些老人小孩不能出去打工的,在家里种地不赚钱,只能老人在家种地,有劳动力的都出去打工了。老家的条件也不好,在县城想吃穿什么都能买的到很方便,在老家想买东西要不是集市要不搭车去县城。好点的村里有大点超市可是东西还是不齐。


离开的树叶1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前段时间在老家,聊天的时候一大爷(在村里我辈小)说起了在县城旁边干活的经历。

地点:县城北某陈庄小区

业主问:

“你们都是哪儿的呀?”

朴实的大爷回答:

“我是XXX村的”

“哦~原来你们是农村的呀!”

其实我挺纳闷的,真搞不懂为嘛把自己硬拉到“城里人”范围,就会有这么大的优越感。况且那里属于城里么?

其实这么急于把自己和农村撇清关系也能理解,因为现在农村的问题真的很多,在人们越来越懒的生活状态下,是不能承受的!

比较突出的就是用水

在城区住的话,自来水公司全天供水,除意外基本是不会停水的,但是在村子里就不一样了,村里吃水困难是始终存在的问题,吃水方便的村子,每天早上放水多接点水可以用一两天。

吃水不方便的村子,两三天都不来一次水,假如遇上故障或者纠纷,有时候整个夏天都处在停水状态!

白天上班没空去打水的到了晚上回到家自然十分的难受!冬天的时候还稍微好一点,夏天呢?三四十度的天气出了一身汗回到家连个洗澡水也没有,有没有一种想死的赶脚!

青县前段时间开始整理各村的村容村貌,几乎所有的村子村容村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即便是这样也不能改变现状的所谓“农村空心化”的状况。

农村空心化,就是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且留在村里种地的年轻人几乎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其实原因很简单,城市需要一部分有能力有潜力的农民去城里定居,在城里工作生活。而继续留在村里发展的年轻人就会变成反面教材:

有能力有潜力的都去城里了,留在村里的岂不就是“没能力、没潜力”的了?

就像上面某陈庄小区的那个业主,她那就是在玩儿命的把自己往“有能力、有潜力”的圈子里拽,只不过是拽大劲儿,贻笑大方了!

结婚难也是村里一大难题

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和之前重男轻女是思想,导致的直接原因就是社会中性别失衡,男多女少的问题日益严重。

假设现在有两个年轻小伙子,同样的年轻有为,同样的顾家脾气好,但其中一个在村里有几间大瓦房,另一个在县城有一套十多年的二手楼房,我想多数的女孩子都会选择那个县城有楼房的去结婚...

这样的情况出现后,就会给人们一个错觉:“城里好混,在城里娶媳妇容易”!

于是好多人开始了去城里“漂”的生活,带着满腔的热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大城市从事着一份看上去体面,其实收入微薄的工作...

还有最致命的就是养老问题!

同一份工作“非农业”户口就是正式工,享受着企业的全部福利待遇,公积金保险什么的。但是农村户口只能是“合同工”,介于正式工与临时工中间的工种,虽然干的活都是一样,但是公司给予的福利待遇和正式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表现最大的就是在“保险”方面。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8已经40年了,当初第一代进城务工的人现在也基本到了退休年龄,他们退休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不排除一部分混的好的,回到老家过的很好

但是也有一大部分,只能算是凑合活着了!只能靠着儿女来养老!儿女们呢?儿女们正在和城里虚高的房价、高额的教育经费斗智斗勇呢!

不过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现在农村加入养老保险的人越来越多,再过几年应该就可以保证有经济能力自己养老了。

每个地方的发展都会有一些阵痛,但愿人们都能忍过去,那换来的将会是家和万事兴!


怀旧音乐咖


这个问题基本都知道答案,我个人谈谈几个观点:

一:农村土地,家庭以小面积土地为主,地少,农作物价钱上不去!扶养孩子负担重,百分之六七十的家庭,难以生存!

二:教育,现在百分之七八十的农村学校基本没有学生,为了让孩子收到更好的教育,再加上农村家庭带孩子在外务工,导致学校合并和解体!

三:在外读书的年轻人,完成学业,百分之九十五选择留在城市,环境好,挣钱又多,更多的孩子,已经不习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的农村生活。

四:生活质量,在农村很难做到想吃啥买啥,想娱乐,休闲,美食,没有消费的场所,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说,越来越会享受生活。

五:医疗,很多年轻人在城市务工,工作。在农村的父母健康,成了必须考虑的问题!一般轻病症还可以,对于一些疾病来说,从农村到城市少则半小时,多则几个小时的车程,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伤痛和危险,考虑到这一点,很多人把父母接到了自己的城市,就医方便。


长白山人五哥哥


当今的时代节奏越来越快 人的心情比较浮躁 家乡发展农业投入大 收入少 卖货难 年轻人也不甘示弱 不愿浪费时间 不像我这样的人一个产品可以研发15年,能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的人越来越少 匠心精神越来越少 希望大家都能做到匠心 这样中国的食品工业 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94dbcae342e4f4b9ab51009853e4e54\

焕生源创始人


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往城市跑还不是被逼的!在农村年轻人没有土地,孩子在农村上学教学质量不好!去城里可以打工顺便可以看孩子上学,在农村真是没活路呀!来城市就要买房,全款的少!都是几十万的房贷!孩子要上学,还没有固定工作!老人要是有能力还能帮忙还点,想想现在的农村人真难活!现在农村的房子卖都卖不出去!等到什么改村并镇遥遥无期!


民工良子


首先是工作问题,其次是娃娃读书,社保.医疗。如果有钱,不考虑娃娃读书,谁都想去农村弄一个世外桃源。



AC比比


村里的年轻人到城市有机会发展自己,城市厂矿多,工作多,流动人口多。生意人多,可以多学习,多交流。而在农村没有发展,农村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不会发展,进步,农村没有人代动你去进步,发展,年轻人进城市,也利于娶妻生子,也利于下一代的发展,在城市有好的教育条件,有利于孩子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