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國良教授:學習是踐行“逆行者”精神的過程

倪國良教授:學習是踐行“逆行者”精神的過程 | 治學大家談

學習是踐行“逆行者”精神的過程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中國人萬家團圓歡歡喜喜準備迎接一年中最神聖重要的春節的時候洶猛的襲來,人們鄂然、驚恐、焦慮、不知所措,各種媒體傳來的聲音就是要求大家深居家中,非到必要時不要輕易出門,出門必要戴好口罩。每天網絡上不斷更新的疫情通報一次次把人們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平添了幾份對生命的無助和憂傷,似乎生命的時鐘在那一刻停擺了,似乎生活的一切節奏亂了“節碼”,應該如何去面對成為擺在每一個人面前的一個揮之不去的生命命題。

面對疫情危機,人們看到了一批又一批冒著生命危險的“逆行者”,他們義無反顧地在第一時奔向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英雄的武漢,共赴時艱的逆行者”來了,“武漢不哭,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望著一批批“逆行者”遠去的背影,一抺唐代詩人王昌齡《送柴侍御》中“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的悲壯離愁湧入心田。悲情中深切地感悟到支撐他們義無反顧前行的正是那“越是艱難越前行”的“逆行者”精神。

逆行者是對無名英雄的稱呼。“逆行者”這個充滿文學性的詞,形象而又真切,傳遞著不惜生命、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說起逆行者大家肯定都會很熟悉,電影《烈火英雄》的主題曲就是《逆行者》,它向世人詮釋了平凡崗位上的無名英雄,他們默默無聞,為守護人們的生命默默堅守,無私付出,不求回報,在平凡中閃現著奮鬥的足跡,體現著百折不撓的“逆行者”精神,他們是那麼的平凡卻又那麼的偉大,這種精神正源自於他們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源自於他們對人生的責任與擔當。疫情面前隨波逐流容易見好,逆行而上需要精神。困足於家中的青年學子們沒有幾人能有機會成為去救死扶傷的“逆行者”,但困足家中不是逃避,仍是一場與疫情的戰鬥,更應當以“逆行者”精神為動力,度過這生命中也許是百年不遇的特殊經歷,在知識積累的過程中演奏好自己的生命樂章。

在疫情困足的特殊時期,我們不妨利用這個階段停下自己匆忙奔波的腳步去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面對疫情自己能做點什麼。對生命意義的關注是一個生而俱來的問題,既然我們不能成為災難中的“逆行者”,用堅守來踐行自行的隔離就是“逆行者”精神的體現。大愛無疆,我們可以用關注、幫助、參與網絡志願者公益活動等表達我們的願望,守望相助,是對生命意義學習的最好詮釋。

在疫情困足的特殊時期,我們還要思考我們該做什麼。那就是要在將來成為一個合格的對社會有用的人在青年時期所必須要完成的知識積累的主業。懸壺濟世的能力源自於點點滴滴知識的積累,攀登知識高峰的人生路上從來都是充滿著荊棘和艱難,大海行舟,不進則退,堅守努力、久久為功者一定是最後達到理想彼岸者,越是處境艱難時越需要用“逆行者”精神來激勵自己。

在疫情困足的特殊時期,在沒有老師在課堂上授業解惑的情況下還要在學習中解決踐行“逆行者”精神的方法。我們可以從凝神靜氣,從思考解決學習中的一個簡單問題開始,由簡到繁,逐步深入,網上不是有故事說牛頓當年正是疫情來襲足不能出戶時才有了全神貫注的研究,才有了他造福於人類的理論發現嗎。故事終究是故事,但它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一個疫情中的“逆行者”,專注於自己生命價值的事業,這是生命的依託和動力。

在疫情困足的特殊時期,還不能悶頭讀書,疫情並沒有阻隔科學知識的傳播和使用。

“停課不停學,線上線下不接觸自學”是一種新形式。好在現在這個開放的社會,網絡工具多樣,網絡獲得知識的途徑手段多樣,常言道不是一部手機行天下嗎,關鍵在於每個人是持續不斷地堅持下來,而持續的長久正是對“逆行者”精神作用大小的考驗。

在疫情困足的特殊時期,我們的學業能力能否見長,還取決於我們是否形成了一個健康向上、樂觀豁達的心態。疫情有的時候總會使得人生起起落落,疫情困足的特殊時期的學習經歷也是人生一段特殊的成長經歷,是成長中的一部分,是一筆特殊的財富。不管怎麼樣,生活總有起風的清晨,總有絢爛的黃昏,也總有流星的夜晚。用一顆坦然接受的心去對待,才是對生活最好的感恩。不能返校的學子們,此是吾鄉故心安,人若心安,即有歸處。讓我們一起來一場在學習中踐行“逆行者”精神的過程。

在疫情困足的特殊時期,這個踐行“逆行者”精神的過程能走多遠往往取於我們是否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和是否養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生活不自律的人終難以成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精神”放大了說來自於信念的塑造與錘鍊,往小裡說又來自於點點滴滴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不積跬步,何以成百步,有的時候道理總是那麼簡單,但踐行起來往往又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只有意志信念堅定,身心健康者才能遠行。

面對疫情困足的特殊時期,任何大道理都顯得蒼白,疫戰無所寄,且贈一枝春,願學子們生活如陽光,溫暖安詳,赤誠善良,相信寒凍之後必是早春。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讓師長們與你們一起用踐行“逆行者”的精神去迎接疫情給學業帶來的挑戰。

倪國良,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現任蘭州大學西北黨史黨建研究中心主任,曾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項目。研究成果收錄中共中央紀念改革開放理論研究文集中,多項研究成果被省政府決策採納。

倪国良教授:学习是践行“逆行者”精神的过程 | 治学大家谈

內容來源 | 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教務處

主編 | 肖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