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成教育的“四个尺度”


浅谈养成教育的“四个尺度”


紧抓严管的尺度

对于任何一个班级而言,紧抓严管既是学校领导的共识,也为大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所践行。确实可以在短期内起到端正班风,整合步调,严明纪律的良好效果,但需要把握好一个尺度,那就是不能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和胆小怕事,甚至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

作为成长中的二中学生,一方面,他们每天要进行繁重的课业学习,身心疲乏,压力很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处在由少年向青年的过度阶段,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情感表达与释放,只要不违背学校的规章制度和中学生守则的基本要求,作为班主任,则应将课间、活动课等时间段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做一些有意义、暂且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达到利用课间及活动课减轻课堂学习压力的目的。坚决反对利用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去一味地强调占用课间及活动课去继续做题,从而限制约束学生个性发展及健康发展的种种行为。


浅谈养成教育的“四个尺度”

个别谈话的尺度

作为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会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由于个别谈话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直接增进师生间的相互理解,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动机等,所以很受师生欢迎。

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个别谈话要取的良好的效果,要把握好四个方面:即真诚、尊重、倾听和适度。尤其是适度方面,我认为和学生谈话不要过于频繁,否则不仅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也是学生疲倦,觉得老师太爱唠叨或“婆婆妈妈”。此外,作为班主任应利用班会明确的告诉和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和心中的困惑来主动找班主任,这样更能有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品质。有利于将来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

纵观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及易经中关于教育的名言“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都能充分印证。


浅谈养成教育的“四个尺度”

课外阅读的尺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在阅读。”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而且还可以渗透进高中生的养成教育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必要的,但也需要班主任掌握一定的尺度。

帮助学生树立以高中基本文化课学习为主,课外阅读为辅的思想。决不能主次颠倒,否则适得其反。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绝不能放任自流,要进行适度干预。因为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读什么样价值取向的书籍,往往影响深远持久。但是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往往缺乏选择性,致使大量时间不仅浪费掉,而且还对正常的学习活动起到负面作用。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注重引导,可以向学生定期推荐优秀的书籍或杂志或优秀的文章。

课外阅读不能流于形式,而应内化于学生心中。对一本好书应鼓励全班阅读,并写读后感,甚至观看相关视频。比如,我曾经鼓励全班学生利用假期阅读作家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并让学生写读后感,最后又连续利用4节班会课的时间在教室共同观看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有关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经过的纪录片。通过这样的读、写、看,使大部分学生融入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中,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同时又鼓励学生学习作者及作品中主人公的不安于现状及敢于拼搏的精神,将其运用于学习之中,收效明显。

奖励的尺度

每次月考结束之后,很多班级都要召开班级质量分析会,会对一些学生进行奖励,从而达到榜样引领,示范带动的目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一定的尺度。

奖励不能太单调,应既有精神奖励(奖状或荣誉证书),也要有物质奖励(奖品)。需要注意的是奖品的价格应适中,既不能寒碜,又不能太昂贵,否则要么起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或者超出班级班费的负担。

受奖人数应适中,既不能太少,又不能太多。奖励名额太少让学生看不到希望,奖励过多则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个人认为50人的班级每次应有8人受奖较适度。

受奖学生应分层设置,每次月考结束应根据学生本人的全级排名情况提前设定目标,考后对完成预订目标的学生及时予以奖励。最终的目使班级的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全面调动,促进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

总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中生的养成教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不断地耐着性子学习,不断谦虚地改进教育方法去摸索和实践,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肤浅体会,敬请批评指正。

浅谈养成教育的“四个尺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