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常見的黃瓜,我們吃的時候明明是綠色的,為什麼要叫黃瓜而不叫綠瓜呢?

呂家姐夫


從小生長在城市裡的朋友,可能也會有題主同樣的疑問。


我們吃的黃瓜,明明是綠色的,為什麼偏偏要稱它為黃瓜而不是綠瓜呢?

其實啊,生長在農村的朋友可能就知道,黃瓜它真心是黃色的。只是要完全老了以後,它的通體上下才會變成黃色的。


而這種老黃瓜,它的口感和營養沒有嫩黃瓜好。

以前我媽媽每年留黃瓜種的時候,她剖開老黃瓜以後,把黃瓜籽取出來曬乾留種,黃瓜就會煮來餵豬。

因為老黃瓜的皮特別硬,裡面的瓜肉也不脆,吃起來是那種綿軟的味著,也沒什麼水分。

所以,人們喜歡在黃瓜還是綠色的時候就摘黃瓜吃,那是因為嫩黃瓜水分足,營養好,而今吃起來特別脆嫩。


至於為什麼要叫黃瓜而不叫綠瓜,那是因為在古代,我們的先輩們所食用的都是黃色的老黃瓜,所以就稱其為黃瓜,並一直沿襲至今。

總結:綜上所述,我們就很好理解了,我們所吃的這種綠色得嫩黃瓜,等它老了以後,就變成了黃色的。所以,大家都習慣性的稱它為黃瓜而不是綠瓜。


李茗說鄉村


你好!農村老俗話來說說這個黃瓜綠瓜的話題,說真的對這個突然很感興趣,來咱們說道說道。瓜果蔬菜是日常消費品,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去搞清楚黃瓜綠瓜的來龍去脈,會不會有強迫症甚至寢食難安的感覺的呢?

說個題外話,那個瓜裡面還有以方向來命名的對嗎?比如說冬瓜,南瓜,西瓜,為何沒有北瓜的呢?大家可以發散思維的想一想,也是一個不錯的學習機會,引經據典的答覆,說不定還能成為一方面的行家的呢。那麼說來,黃瓜不叫綠瓜也是有來頭的,咱們好好給它擼一擼。

黃瓜,從歷史上來說,貌似並不是咱們國家本土的原住民瓜對不對?據我查到的資料顯示,黃瓜是在漢朝的時候,由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引進來我們國家的。張騫是一名很偉大的外交家,同時也是對種植業很有研究的農業專家,據歷史小故事記栽,由張騫帶回國內的蔬菜瓜果種子很多,而不僅僅是黃瓜,我記得有一種石榴,也是來自西域。

那個時候的黃瓜,還不叫黃瓜,而是叫胡瓜。對,當時的老百姓都叫這種瓜為胡瓜,因為來自西域的嘛,那後來為啥又叫黃瓜的呢?原來是我國曆史上有一個朝代,叫做後趙的,國王石勒是羯族人,就是我們說的胡人,但是胡人有藐視的意思,於是石勒很惱火,就下令所有的人不能再提胡字,就連胡瓜也不能說,於是就改名叫黃瓜了。這說明在歷史上黃瓜也不叫綠瓜,沒有綠瓜這一說法的。


綠瓜,題主之所以有此說法,不外乎是我們吃黃瓜的時候,它是綠色的,但不能代表黃瓜一直是綠色的對不對?黃瓜只有在還未成熟的生長髮育期是綠色的,但是長老了就是黃色的呢,所以人們在歷史上叫它黃瓜也不錯,因為最終它是以成熟黃來示人的,不叫它黃瓜難道叫它綠瓜嗎?黃瓜老了的時候,瓜皮和瓜子都是黃色的,並不好吃,我們之所以會吃綠色的未成熟的黃瓜,無怪乎是因為不熟的黃瓜才好吃,清脆爽口,還能搭配各種美食小吃。

其實沒有太較真兒,也沒必要硬生生的跟黃瓜改名字?有歷史成因的瓜果蔬菜,就隨它去好了,名字多了不是好事兒,比如土豆,有幾十個名字,快把人搞糊塗了都,比如土豆又叫馬鈴薯,山藥蛋啥的,很多是地方的叫法,很不科學。再舉個和顏色有關的瓜果蔬菜,比如南瓜,當初真的是我們老祖宗叫它北瓜,今天的南瓜也就是北瓜了,有什麼可奇怪的呢?


農村老俗話


本來叫胡瓜。後來取諧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