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父亲白季庚为何把家选在符离

白居易父亲白季庚为何把家选在符离

赵汗青

当时白季庚一人出来做官,弟兄们都相继离开新郑,到外地做官,而白居易母子在故里也无人照料。所以,白季庚将他们母子从新郑带了出来。一般来讲,官宦的家属都安排在官署。但是,徐州也不太安定。所以,不能安置在徐州官署,只能找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进行安置。于是在进行反复比较之后,白季庚选择了符离。因为,当时白居易的六兄任符离主薄,外祖父陈润任徐州古丰县尉,叔父白季般任徐州沛县令,叔父白季康任宣州溧水县令,七兄白阐任杭州於潜县尉,另一兄长幼父任睦州遂安縣尉,十五兄白逸任乌江主薄,都在今安徽和周边的皖苏、皖浙、苏鲁豫皖交界地区,符离大体也居于中心地位,又有六兄在这里任主薄,离徐州又近在咫尺,这样比较便于照应,所以符离是比较理想的居住地。白居易的母亲、兄弟和他的一些族兄弟都住在这里。

15岁这年,白居易曾有诗:《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时年十五》:

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还有,《除夜寄弟妹》: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还有,《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    

岐路南将北,离忧弟与兄。

关河千里别,风雪一身行。  

夕宿劳乡梦,晨装惨旅情。

家贫忧后事,日短念前程。  

烟雁翻寒渚,霜乌聚古城。

谁怜陟冈者,西楚望南荆。

直到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白居易的一些亲人还在这里居住。元和十一年(816年)夏季,白幼文还携别院弟妹六七人,从宿州符离县到江州探望弟弟居易。从白居易外祖父陈润的一首诗《宿北乐馆》可知道:

欲眠不眠夜深浅,越鸟一声空山远。

庭木萧萧落叶时,溪声雨声听不辨。

溪流潺潺雨习习,灯影山光满窗入。

栋里不知浑是云,晓来但觉衣裳湿。

如此说来,当时白居易的外祖父陈润和外祖母陈白氏也在符离居住过。

陈润,唐代诗人。苏州(今属江苏)人。白居易外祖父。大历五年(770)明经及第,次年复登茂才异等科,官至坊州鄜城令(一作尉)。唐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其为“高古奥迪主”孟云卿之升堂者。《全唐诗》存其诗八首,《全唐诗补编》存其诗一首。生平事迹见《白居易集》卷四二《唐故坊州鄜城县尉陈府君夫人白氏墓志铭》、《襄州别驾府君事状》,《唐诗纪事》卷三九。(见《中国隋唐时期作家名览(三)》)

日本山口大学教授阿部泰记(日本)在《中日王昭君故事中的通俗文艺思想 》中记载:(日本)大江维时(888-963)编的汉诗文集《千载佳句》二卷(应和三年,963以前)〔15〕,选唐人、新罗人、高丽人等的七言二句。上卷547首,下卷536首。白居易、元稹的诗句多。影响《和汉朗咏集》《新撰朗咏集》。其卷上《人事部》,有陈润《送王昭君》,“一双泪滴黄河水,愿得东流入汉宫。”(宋郭茂倩辑《乐府诗集》卷二十九《相和歌辞》前唐王偃《王昭君》云:“北望单于日半斜,明君马上泣胡沙。一双泪滴黄河水,应得东流入汉家。”)(见《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0年04期 )

白居易在符离生活了多少年?有一些白居易研究学者认为:“白居易十一岁随家人迁居符离,三十三岁移家长安,在符离生活二十二个春秋……”(《符离史话》88-93页《诗坛明珠白居易》)但是这种说法有点笼统,因为在这期间,白居易曾经游学衢州三年,在襄州跟随父亲生活三年,在浮梁跟随大兄生活一年,在洛阳跟随母亲生活一年,先后在在长安生活三年半(包括三十一岁到三十三岁之间)。

还有学者认为:白居易先后在符离生活时间为:13岁-16岁在符离生活四年:贞元元年(公元784年)——贞元三年(公元787年);20岁在符离生活一年:贞元九年(公元791年);24岁-26岁在符离生活三年: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29岁-31岁在符离生活二年: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秋——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秋。

第三种学者认为: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春,64岁的白居易自洛阳西游,过稠桑、寿安、同州,回下邽渭村小住,约三月末返洛阳。夏,旱热,忆杨虞卿(时杨自京兆尹贬为虔州司马),有诗。九月,代杨汝士为同州刺吏,辞疾不赴。十月,改授太子少傅分司东都,进封冯翊县开国侯。十一月二十日,甘露变起,感而赋诗。冬,女儿阿罗嫁给了谈弘谟。本年,自编《白氏文集》六十卷。计诗文二千九百六十四篇,前往庐山藏于东林寺,然后取道北上符离。

这一年,是白居易最后一次回符离。也就是说白居易与符离的关系前后长达50余年。当然,到底是多久,恐怕很难找准确了。

不过,符离是白居易的第二故乡,并且是他的初恋之地,基本上是无异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