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抗擊疫情,他們卻“謠動”中國,如何分辨謠言?


全民抗擊疫情,他們卻“謠動”中國,如何分辨謠言?

病毒謠言,你夠了!

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全國上下目光聚焦。病毒只有暴露在陽光下,才會更容易被殺死。自欺欺人,只會讓疫情愈演愈烈,把一場原本可控的天災,變成付出巨大代價的人禍。


全民抗擊疫情,他們卻“謠動”中國,如何分辨謠言?

但是,比病毒傳染更可怕的是,是謠言的傳染,是恐慌的傳染。疫情期間,謠言滿天飛,令人無法分辨。


全民抗擊疫情,他們卻“謠動”中國,如何分辨謠言?

  • 網傳消息:有網友在微信群發佈肺炎已導致武漢死亡人數超2萬人。真相:經查,發佈該信息網民悉系陳某,該信息未經核實,擅自發布。
  • 網傳消息:一武漢女子來法國結束了60周的大罷工,現在法國人都去搶口罩。真相:大罷工已持續53天,並非60周。這名武漢女子沒有患上肺炎。
  • 網傳消息:杭州因新冠肺炎封城。真相:沒有封城,純屬謠言。
  • 以上只是我舉出來的3個典型謠言例子,還有數不清的謠言在社交網絡傳播,造成了嚴重的恐慌情緒,可惡可恨。

    如果單從闢謠角度來寫本篇文章,我想很難將當下疫情期間的謠言情況分析清楚,因此,本文將從“謠言的傳播動機、謠言的危害、如何分辨謠言”三個方面來為大家分析。

    一、傳播動機:為什麼人們要傳播謠言?

    1、利益的驅動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到:資本家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有百分之十的利潤,保證到處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


    全民抗擊疫情,他們卻“謠動”中國,如何分辨謠言?

    部分自媒體嘴上都是主義,心裡都是生意。為了增加粉絲、騙點擊量和轉發量,故意製造謠言,傳播謠言。謠言的特徵是具有情緒性、恐慌性,迎合人們當下的心理需求,所以很容易引起轉發,傳播面非常廣。當一個公眾號有數萬粉絲時,會有商家找他來合作,發一則廣告就能收入上千,甚至上萬元。

    2、尋找社會存在感

    有時候造謠不需要特定的理由,有些人自卑敏感,在生活中失意,所以在網上散佈謠言,尋找存在感,純屬無聊沒事找事,想引起別人的關注。


    全民抗擊疫情,他們卻“謠動”中國,如何分辨謠言?

    1月底,有網民在抖音發佈視頻,稱其與多名武漢返鄉人員聚餐,還大呼“不怕”。1月30日,經福建省泉州市民警核實,該視頻中所稱聚會,實為張坂鎮幾位村民間的普通聚餐,在場均無武漢返鄉人員。上傳視頻者張坂鎮村民黃某稱此舉是為了博取眼球。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期,而這些人卻在編造謠言危害社會,你說可恨不可恨?

    3、群體性心理作祟


    全民抗擊疫情,他們卻“謠動”中國,如何分辨謠言?

    深處群體,會降低你的獨立思考能力。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創作的社會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一書中指出:“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全民抗擊疫情,他們卻“謠動”中國,如何分辨謠言?

    三人成虎,謊話說了一百遍就成了真話。深處群體,人們普通會降低思考能力,隨大流永遠沒錯,即使你知道信息是錯的,你不同意它,但還是會不自覺得按照群體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你的一個朋友告訴你喝尿可以治療新冠肺炎,你一定會罵死他。但當微信朋友圈、微信群、你的周圍都在轉發此消息時,你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直到相信。

    全民抗擊疫情,他們卻“謠動”中國,如何分辨謠言?

    所以在這個疫情特殊時期,大家少看朋友圈,少看微信群,不要被未經證實的謠言蠱惑。多去看官方的、主流媒體的報道。不要輕易地成為集體的一份子,這樣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即使你以為自己只不過是隨聲附和了一下而已,實際上你已經成了幫兇。當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4、恐慌式心理作祟

    疫情好像是懸在我們頭頂上的一隻靴子,它可能會掉下來,也可能不會掉下來,在下面等待的我們無比焦慮。與其被未知折磨,還不如讓最壞的現實落地,用造謠的行為來解除自己心中的恐慌。

    以這次疫情為例,傳播最廣泛的信息說白了就三類:

    A. 武漢現在到底怎麼樣;

    B. 自己地方是否出現了疫情,或者某地政府將要有什麼舉措;

    C. 吃什麼、做什麼能預防病毒性肺炎。

    傳播A是我們迫切想知道武漢疫情到嚴重到何種程度,傳播B是我們關心自己的居住地生活會不會被影響,是否要採取措施,傳播C是我們想保護自己以免病毒影響。

    二、謠言的危害:以美國著名塞勒姆事件為例

    為了說清楚謠言的危害,我們來看美國曆史上一個真實的事件:“塞勒姆女巫事件”。它是一則因為謠言而引發的歷史冤案,造成當時至少200人被關押,19人被絞死,爭論了近200年才被宣告完全終結。

    大約17世紀末,英法之間的戰火燒到北美大陸。許多地區慘遭蹂躪,大批居民南遷逃到塞勒姆避難,造成了嚴重的物資緊缺。這裡本就是一個信仰清教的地方,在迷信的觀念下,人們認為所有的衝突都是魔鬼降臨的惡果。


    全民抗擊疫情,他們卻“謠動”中國,如何分辨謠言?

    有一天,當地的牧師薩繆爾·帕里斯9歲的女兒Betty Parris和11歲的侄女Abigail William突然得了一種奇怪的病。二人時不時就會突然陷入昏睡,醒來後會發出尖叫並亂扔東西,又或者是身體抽搐發出痛苦的呻吟。當時醫生對此束手無策。

    出於對未知的恐懼,有人便故意造謠稱她們是被邪惡力量附體了。隨之,謠言被越傳越廣,使整個小鎮陷入了恐慌。恰逢當時有人認為巫師能從魔鬼那裡獲得法力傷害虔誠的宗教信徒。

    這兩個孩子被大人協迫指認了三個擁有“巫術”的人,他們分別是帕里斯的黑人奴隸蒂圖巴、無家可歸的乞丐薩拉·古德和貧困潦倒的老婦人薩拉·奧斯本。很快,三人就被抓捕入獄,在審判所裡接受嚴刑拷問。不知接受了何種酷刑,無辜的黑奴蒂圖巴最後心甘情願地認罪簽字,並造謠稱會有很多巫師來對付塞勒姆的居民。


    全民抗擊疫情,他們卻“謠動”中國,如何分辨謠言?

    此話一出,整個小鎮變得更加害怕,儘管之後沒有再出現兩位少女的症狀。於是,一場的“獵巫”運動浩浩湯湯地展開了。執法者將處於社會底層的奴隸、乞丐和窮人當做是“巫師”抓起來。

    為了自保,人們紛紛搶先控訴身邊可能危及自身的人。所以,接下來的日子裡,幾乎每天都有人被冤枉是巫師。據不完全統計,這起事件一共有至少200人被冤枉入獄,其中19人被活生生地絞死,另有一位71歲的老者被亂石砸死。


    全民抗擊疫情,他們卻“謠動”中國,如何分辨謠言?

    從以上事件看出,謠言只會製造恐慌,掩蓋事實真相,造成社會動盪,危及人們的性命。有人說以前人們愚昧,沒有現在那麼發達。但歷史總是驚人相似,人性千年不變。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發海嘯,更嚴重的是發生了核洩漏,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期間,並未受到核輻射影響的中國居然上演了一場“搶鹽大戰”,國內多地出現搶鹽現象,個別商家趁機提價一包鹽賣到10多元。

    你看,是不是一樣愚昧無知?

    三、分辨謠言:面對謠言,我們如何識別?


    1、首先,對於大家都在轉發的消息,看是不是符合常識,如果和常識背離太遠,那麼這條消息大概率是假的。比如這次疫情期間,朋友圈說飛機會噴灑消毒水給杭州消毒。


    全民抗擊疫情,他們卻“謠動”中國,如何分辨謠言?

    這一條一看就是不符合常識的。我們只聽過對莊稼地撒消毒水,從來沒聽過給城市撒消毒水。如果要撒消毒水,一個這麼大的城市,需要多少劑量?政府為什麼沒有提醒我們關好門窗?

    2、看傳言先看來源:這次抗擊疫情期間,很多未經證實的微信截圖消息出現在社交媒體,說的煞有介事,被大量轉發。這種截圖是最不靠譜的,很容易偽造。所以我看消息一定要看出處,一般消息都會有發佈機構或著名出處,如果不是國家的權威機構、或主流官方媒體的報道,請不要轉發。


    全民抗擊疫情,他們卻“謠動”中國,如何分辨謠言?

    雖然傳統媒體在走下坡路,但總體上他們的專業程度仍然好於自媒體。因為傳統媒體有記者,經過相應的專業化培訓,平均素質肯定高於自媒體。毛主席在《反對資本主義》裡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記者他們會跑現場,做調研。而我們很多自媒體團隊就兩三個人,一個負責網上搜集信息,一個負責美工,另外一個就是老闆負責出錢。

    3、注意信息的三要素,人物、時間、地點。如果沒有這些基本要素,或者故意模糊這些要素,比如“我朋友說”、“我同學他二舅的領導說”、“政府內部的親戚說” 這類而不指名具體人物、時間、地點的,百分之90以上是謠言。


    全民抗擊疫情,他們卻“謠動”中國,如何分辨謠言?

    以微博網友“魔女小溪”為例,她在微博中說屍體躺在武漢紅十字會醫院沒人處理,而且視頻中鬼哭狼嚎,但是視頻中旁邊的人個個淡定自若,讓人存疑。實際上真相是那根本不是屍體,就幾床被子而已,且視頻聲音經過後期製作。

    總結一下

    每逢大災,必有謠言四起。這也是考驗公眾識別謠言能力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做到不信謠,不傳謠。每個人都有義務讓事實真相傳播開來。所以,本文“謠言的傳播動機、謠言的危害、如何分辨謠言”三個方面做了解讀。

    我們一起加油,等待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