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農戶土地流轉給承包大戶,承包大戶不繼續承包,而土地已經全部夷為平地,那怎麼分辨原來農戶土地的正確位置?

順其自然吧阿華


其實針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農村這邊也常有發生,那麼今天我們來說說,我們農村這邊面對這種情況是怎麼去解決的?

比如說土地統一的出租給別人去種植或者養殖,但是他們在種植養殖過程當中,需要把土地全部平整,然後再劃分他們的規劃。

但是到期之後,他們這些土地不再承包了,或者因為某種原因不能夠再繼續傳播下去,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土地如何去確分呢?

今天我們就在我們當地實際做的情況來給大家提供出來,讓大家參考一下。


承包前的測量

在我們這邊出租土地的時候,如果是大面積承包的,又或者需要把這些土地全部平整,然後進行統一規劃的這種情況,那麼就要在承包之前進行一定的測量。

測量呢會使用兩種方法,一種是用航拍,拍出來相當符合標準的圖片,然後進行地面測量每一個田的距離和麵積。

這種情況呢,是相對來說比較標準的,在我們這邊確切的來說是一個符合我們出租的一個標準。

這種情況呢,會使得我們在以後重新分配或者別人退租的時候,我們可以很好的分辨出來哪些土地是屬於誰的。


第2種是抽籤決定

有的時候為了省時或者比較簡單,那麼就抽籤決定到底哪些地屬於誰就歸誰了。

這種抽籤的方法呢,就是把所有的土地平整之後,然後一排用作排列的順序,一排一排的劃分。

誰抽到第一的就可以進行土地的選擇。當然有的會直接搜這個序列號,比如說總共有10個劃分等份劃分,然後把這些序列號打亂,誰抽到哪個序列號誰就排在第幾,這樣呢也是一個比較公平的抽籤方式

但是這種方法在我們這邊基本上不常用,但是在其他地方我們看到他們是這樣做的。因為在我們這邊的目前這種方式方法來說確實是那個比較難整的問題。原因就是每個地方以前在豐田落戶的時候,所分配的田地都不盡相同,有的大有的小,所以面對這種情況來說,如果要劃分的那麼確實是比較困難,平均劃分確實是不符合實際情況


入股分紅。

其實對於現在農村裡面來說,創業的人還是蠻多的,這些土地呢出租他們也會要,基本上在我們這邊現在這個土地都是供不應求

有的土地呢,由於人們自己想要種植這個稻穀,種植糧食的情況下就不願意出租

所以這種情況如果說別人退出的,那麼既然是大家共同的土地,那麼這個時候可以合併,然後再繼續出租,或者說入股分紅,輪流承包種植。

這個呢,在我們這邊有一處地方就是這樣子,以前由於沒有規劃沒有航拍,也沒有測量,所以就全部出租了,現在土地全部打亂,基本上人們已經無從分辨了

那麼這種情況就是輪流的去承包,比如說總共那邊好像有10戶人家,那麼我們距離承包期可能還有三四十年,那麼每一戶承包去種植也好,做養殖也好,每一戶人家承包那一片土地呢是兩年或者三年時間。


每個地方的做法不一樣,我們覺得應該選擇最適合我們自己地方本土化的選擇方案

這樣他才能夠更加切合我們實際的情況,讓我們的農村土地獲得更多的利益和收入


農人莫小道


全村農村土地流轉給承包大戶,承包大戶不繼續承包,而土地都全部夷為平地。那怎麼分辨農戶原來土地的正確位置?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的建議是儘量繼續土地流轉。因為在之前,土地已經進行了,二輪承包之間的第1次流轉。如果土地不繼續進行流轉的話,那要分清土地的界址以確定農戶的權屬是比較麻煩的一件事。


但如果確實沒有接包方(土地繼續承包人或單位)的話,那麼可由村集體接受作為承包人繼續土地流轉後的工作。如果村集體也不能作為接受繼續承包的工作,那麼只有還田於戶了。

在上一期土地流轉期間,受讓方為了便於管理和產能效益最大化,把農田修整為成塊、成片、成區域的地塊。其間的路道;水溝;河塘等有可能改變了位置或消失。那麼還田於戶怎樣才能分清界址和農田原有的位置呢?
一:可參照界址圖進行分界確址。當然這個工作量還是比較大的。我們首先得找一處參照物(最好是歷史遺留的參照物),作為界址確定的首選標誌物。然後以參照物對住界址圖,逐田逐戶的辯識進行界址劃分和位置的確定。


二:在借住於界址圖的基礎上,參照農戶的土地確權證和走訪農戶進行辯識。因為農田的面積和界址在有些地方不可否認的是也存有小部分誤差。對於這部分誤差,要做到無爭議的話,我們必須虛心地,腳踏實地地進行實地堪測。必要時走訪農戶,以求得誤差或錯誤的最低化。
三:求助於農經、農機、測繪等部門。在實際矛盾較大,面積界址模糊的情況下,可求助上列部門的幫助。以便更準確地劃定農戶的實際田畝數。

總體來說,如若真的遇到題主所列的情況,我們村委會和基層服務人員要盡心盡力,事無鉅細地,從實際情況出發,在做到公平、公正、的基礎上讓矛盾最小化。


村民小江


農村的土地大多都是承包到戶,每家的地塊都胡明確的四至邊界,平時耕種的時候都是在自己承包地的邊界範圍內,如果超出邊界範圍耕種到別人的地的話,很容易產生矛盾,所以通常情況下人們也不會故意的越過自己承包地的邊界去耕種別人的承包地。

每家每戶自己種自己的承包地很正常,但是將土地流轉出去之後,承包大戶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會從便於耕種的角度出發將流轉過來的土地邊界打亂整平,這樣利於規模化經營,也能理解。

那麼土地流轉到期後,承包大戶不繼續流轉土地了,而土地原始面貌又已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怎麼能確定自己土地的原始位置呢?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

一、可以調閱原始的地形圖,根據地形圖大致的找出自己承包地的位置,然後測量出承包地的面積後確定出自己的承包地。這種方法最原始,也有效果,土地總面積在那裡管的,自己承包地的面積也是固定的,只要是自己承包地的面積沒有減少,還是原來的面積,位置稍有變動對以後自己耕種也沒有什麼影響。

二、抓鬮確定自己承包地的位置,如果大家承包地的面積相同,可以將總土地面積劃分成同等的小塊,然後大家抓鬮確定自己承包地的位置,這種方式簡單、公平,也有效果。

三、繼續流轉。原承包大戶不流轉了,土地的邊界又打亂了,土地整理成塊更有利於再次流轉,大家可以商量一致,將成塊的土地再次流轉出去,這樣豈不省事?不用將土地收回再投入劃分邊界,省事省心省力多好。

以上三種方式,我覺得第三種最好,因為土地流轉可以將勞動力從土地之中解放出來,土地流轉出去可以獲得一份收益,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可以從事別的再獲得一份收入,雙份收入對於家庭的增收有明顯的效果,多好。


農村一山貨


這種情況還真有,有的承包大戶開始信心十足,可按老的經驗耕種,根本無法賺錢,就賠損失提前解約。因為剛開始租賃,農戶也沒有意識到會有這種局面,很是為難。

當年承包責任制時按等級劃分,分一二三級,所以田分得十分零散,但界線很清晰,當時都是竹杆皮尺齊上,所以並不是特別準。現在一下子推平了,就特別難復員。那怎麼辦好呢?

我看到過的一種重新分田的方法,我認為特別好。就是根據當初分這些田的總人數劃分,因為同一塊大田是同一等級,當時分田各家有幾口人絕不會錯。以前的田不規則,互相穿插。現在就取正以後按人口總數劃成條,然後進行抓鬮排列順序,再根據各戶人數分得份數。這樣分特別科學便於耕種少浪費面積,又很合理。同一塊田,耕種,澆水,施肥,噴藥,收割都更統一,大大節約了成本,農機手更開心方便。

當然,如果有誰願意接下手更好,就不用重分麻煩。


滬歲月悠悠


?怎麼分辨原來農戶土地的正確位置呢:

1.召集原來有土地的農戶,對照政府頒發確權的土地使用證,到承包地邊重新丈量,各戶確認後即可分辨出來了。

2.如果各戶之間對土地面積、位置有分歧,這時農戶之間自己不能確定了,就要請求政府土地部門派人協助解決,可以委託第三方測繪人員,按照政府登記的各戶土地面積數量、四至位置座標數據進行測量,劃分各戶之間的土地邊界,各戶確認分辨。

除上述兩個辦法,提出如下解決土地劃分、經營建議:

  • 第一,各戶均同意前提下,可打破原來土地位置劃分,由各戶重新選擇、確認新的土地位置、邊界。
  • 第二,各戶均同意前提下,由各戶集合共同經營,省去了邊界不清重新劃分的問題。
  • 這是我個人一點不成熟看法,希望能給您一些啟發。

貳零貳零111


全村人的土地流轉給承包大戶,當承包大戶不繼續承包但土地已經推為平地,那怎麼分辨原來農戶土地的正確位置?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分兩種情況來對待。

第一種情況,是土地確權測量地塊後才流轉的土地。

這種情況的解決辦法,正是2018年底全國剛剛基本結束的農村土地承包經權確權頒證工作的目的之一。

農村土地確權,不僅要確定參加承包土地的農戶,具體到人,而且還要明確地塊的地點、面積與四至。

所謂“四至”,就是地塊的邊沿都要標註清楚,包括鄰家地塊是誰的,地塊四邊的GPS座標定位,都要求標清楚。

另外,完整的土地確權資料還包括地塊的衛星圖片。

這樣一來,不管土地如何平整、如何變化,若干年後如果沒有人來流轉承包了,各個農戶想恢復劃出自家原來的地塊,還是完全有可能的。

就按土地確權證上的衛星圖及GPS定位來劃就錯不了。

第二種情況,是土地未確權前就已經流轉承包出去了。

這實際上就是“確股確權不確地”。這種辦法確權,就是在一大片的地塊中,包括有若干農戶的承包地在內,但確權前已經流轉推平來搞規模經營了,找不出具體哪家哪戶的地界了。

確股,就是確定哪一個農戶有多少面積土地在內;確權,就是明確承包農戶的承包經營權,農村人也叫有份;不確地,就是無法準確標出地塊了。

這樣的大地塊,承包農戶的確權證只能標註證明你在其中有多少面積的地。

如果原來租地的業主不願意繼續承包這大片地了,那麼只能釆取三種辦法處理:

一是繼續對外招標,引來新的業主接手繼續流轉你們的土地經營權,包你們的地來種。

二是成立一個合作社,大家共同以土地經營權入股,湊錢發展規模特色農業。

三是如果以上都行不通,那就大家協調並報村集體同意,接照每人佔地面積多少,重新劃分這塊地了。

以上解答不知你是否同意。想了解更多三農問題解答,就來關注“桂農通”吧,謝謝您的點贊與支持!


桂農通


要找到原來農戶土地的正確位置,這個並不難,但不可能絲毫不差。本來是種地,又不是蓋大樓。

農戶的土地都是經過確權的,有畝數有四至,電腦上還有地形圖,一家挨著一家,就算把土地平整了,那也是中間的各戶地界沒有了。不可能這個大塊地就成了無邊無沿了。當初分地的時候,也是從一個邊開始分,這個邊也是選擇比較固定的地形,如臨近路、渠、溝等不容易變動的地形開始分,現在還從這個地方開始,按確權的畝數一家挨一家測量準確排過去就行了。

如果原來地裡留有道路,現在被平整了,那是因為大戶留轉土地都成了一家了,不需要道路了。現在又要分,還需要把道路留出來,那就按原來道路的位置把道路留出來。

如果原有土地當中有不適宜種地的地方,經平整后土地面積擴大了,如果面積不大,比如說半畝左右,可以按比例讓相鄰的各戶帶開,如果太多,就要考慮把這些土地另行發包。

當然了,土地關係到各個農戶的切身利益,遇到了這種情況,村委會應當召集各個農戶都來參與這個事情,這就不是難題了。應該比當年分地要好辦的多。


華月一牛




西門觀點:其實,這個問題可以解決,就是土地‘’確股不確地‘’,加入農業合作社,按股分紅。有的地方已經開始實施。

從國家出臺的農村農民承包地確權和在第二輪三十年承包到期後再延續三十年的政策看,農村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本模式是國家一項長期的政策,至少要實行到2057年。

這次土地確權,通過一年時間的丈量、登記、拍照、拍攝、公示、糾正,不僅確權了畝數、四至邊界,還確權了位置以及地的肥沃好壞,可以說非常詳細。

這就為以後的土地流轉以及入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不過,還有一個問題似乎被忽視,那就是土地大量流轉後,經營者能不能對土地進行大量投資平整和深耕。

很多種糧大戶或者農業公司、農場流轉大量土地後,為了耕作方便,為了土地平坦,想對流轉的各家各戶的土地進行平整,但平整後,原來各家各戶土地的四至邊界全都夷為平地不存在了,如果流轉到期後不再繼續耕種,原來各家各戶的土地如何區分出來?

這的確是個新問題,也是很多種糧大戶和農業公司或大農場不敢投資平整土地的原因。如何解決這個難題,能不能消除種糧大戶們的顧慮呢?



其實,並非沒有解決的辦法。因為土地確權時已經把各家各戶土地的位置、四至邊界、畝數都拍照拍攝留存,而且登記在冊,入網可查,所以,有兩種解決辦法:

第一種,把各家各戶的土地按照確權時拍照的位置、四至邊界、地塊、畝數,再重新測量出來再加上邊界即可,但特別麻煩,而且不大可能恢復到原狀。所以,這種辦法雖然可以,但很笨。

第二種,原來已經流轉的家庭,應該是有了其它工作或生意,不願意再耕種,可能是長期流轉,所以,將各家各戶的土地按數量和土地好壞折算成股,登記在冊,然後按股分紅或計算租金,即便上一個農場不租了,下一個仍然能夠繼續租種耕作。

總之,將農民的土地按質量好壞數量多少折算成股份確權,然後入股分紅或者按股計算租金應該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話三農


這個事真的不好確定,前年我們村裡土地確權,還沒有您這個情況複雜,都是自己種自己的地,土地下面埋著基石用來確定各家土地的面積,因為每年種地都要翻地,時間長了基石都埋到地下看不到了,平時種地都是根據自己往年種地的壟數和痕跡來判斷自家地該種到哪裡,但是這難免出現誤差,和挨著的土地難免會有錯開的,但是隻要種夠壟數也就可以了,但是在確權時丈量土地時就出現了有多有少的情況,往往都是好幾戶挨著的土地錯位,土地面積都不夠,但是間隔幾家後,突然出現一家土地面積正好的(不知道我的表述您能不能理解😓),而這家面積正好的就按照這時丈量好的辦理確權了,但是中間那幾家的面積就減少了,所以就出現了爭地的情況,各家都不依不饒,後來在地下找基石,但是基石找到了也沒法確認,畢竟有少地的,誰也不願意,當時這個問題在我們村鬧了很久,很多原本關係挺好的人,弄的很不愉快,最後還是找村長和一些有比較有威望的人出面挨家挨戶調節,最終才把這事解決了。像您說的這種情況,最好還是各家協商好了解決,雖然麻煩一些,但是還是儘早確認自家土地的好,拖得越久越麻煩。


問劍情殤


土地流轉給承包大戶,或者是種糧大戶,或者是涉農企業是我國目前對土地經營權改革的一項重要的舉措,也是我國土地發展的一個方向。畢竟現在我國的土地依舊是各家各戶的經營權,也可以說是傳統的小農式的種植模式。目前已經不利於農業的穩定發展,也不適應現代化的農業種植模式,不適合農業的規模化、機械化、科學化、機械化的種植模式。

在一些土地流轉給承包大戶,期間已承包大戶在承包過程當中退出承包,應該是承包土地經營不善造成的虧損,其實這種現象承包大戶退包也是很正常的現象。現在糧食價格低迷,種植土地基本上賺的就是辛苦錢,如果遇上了自然災害的話就直接導致虧損,所以近些年來承包大戶陸續退出承包土地。



承包大戶流轉的土地一般是成方連片的土地,也就是整片區域土地全部承包下來,涉及到農村的千家萬戶。這樣流轉的土地便於使用機械化種植,至少減少了種植的成本。土地流轉以後承包大戶會使用機械把土地進行整平,把小塊土地變成大塊土地,這樣利於機械化種植。有時把流轉土地當中的生產路取消改成為耕田,這樣主要是增加的耕地面積,能夠取得更高的收益。這種情況下就會把原有的地貌進行了,改變原有的土地狀況也進行了改變,不能再分出原有的各家各戶的土地的標誌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承包大戶不再承包土地,那麼如何把流轉的土地分給村裡的村民呢?

首先,把流轉的土地可以尋找承包的大戶或者涉農企業再次整體進行流轉出去。

現在土地流轉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畢竟土地現在流轉的費用不斷的上升,尤其是涉及到農村千家萬戶,流轉土地是非常麻煩的一個事情,家家的情況不一樣,所以流轉的過困難是非常的多。既然土地已經流轉成功,如果面積特別大尋找另一個承包的大戶是非常好找的,畢竟現在土地大面積的流轉是很難有這樣的機會。這種把土地再流轉出去的做法也適合這個村裡的基本的情況,而且還是非常的省事省力,農民可以繼續享受土地流轉的費用,並且能夠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幹其他的活或者安心外出打工。



其次,流轉的土地已經被打亂,各家各戶的土地的標誌已經不存在了,這種現象根據原有的承包土地的面積重新分配。

土地流轉以後,種植大戶會對原有的土地進行規劃整改,把小塊的土地整成大塊的土地,這樣利於機械化的種植。由於原有的地貌發生了變化,如果承包大戶再不承包土地,再找不到其他的承包大戶的話,土地重新分配給村民是最好的選擇。土地被機械整平以後也利於農民對土地的耕種,這樣村裡有可能會多出一部分土地,那就是把一些生產路或者地邊地沿整成為耕地,村裡又多了一份收入。對於絕大部分土地流轉以後土地面貌發生了變化,基本上都採取了這種對於農民進行重新分配土地的方法。

第三,對於原有的土地地貌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也就是那些平原地帶的土地,可以按原有的地貌再分給原有的農戶。

有一些土地流轉以後承包大戶沒有對土地的原來的面貌進行大規模的整改,而是按著原有的土地的地貌進行耕種,這樣能減少一部分對土地的投資。比如說那些平原地帶本來就是一馬平川的土地,再怎麼對土地進行整平也就是原有的地貌,無非就是各家各戶的界限取消了而已。像那些丘陵山地等有可能承包大戶會進行土地合併的現象,也就是把小塊土地合併成為大塊土地。這種現象就要按照第2種方法打亂,重新分配土地。



總之,對於題主所說的土地流轉出去承包大戶又不再承包了,還要按原先的地貌進行分配農民的土地,這種現象是不可能的。因為承包大戶已經把土地夷為平地,也就是說把土地原有的面貌都已經改變了。建議把原有的涉及的村民召集在一起,最好給他們講明白重新把土地分配。這樣才是省事、省力的事情,如果尋找原有的農民承包土地的位置的話,這是非常費力的事情,而且有些地貌已經發生了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