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樂多,死不加量為何地位屹立不搖?

lienlien


你還別說,養樂多的確是屹立不倒,我小孩喜歡喝,而且我也喜歡喝,記得去年在商場奶茶店裡買奶茶,看見做奶茶的小姐姐竟然用養樂多參了進去,它獨特的味道的確讓人喜歡。

養樂多是一款乳酸菌酸奶飲品,味道酸酸甜甜還帶著一種神秘的香氣,讓大人小孩都喜歡它的味道。

另外說養樂多不加量估計也是一種營銷策略,小小的瓶子,一瓶喝下去剛剛感覺挺過癮的,可是瓶子已經見底了,可是自己卻意猶未盡,不知不覺就增加了消費量。

另外養樂多屬於益生菌的酸奶飲品,有一定的對胃腸道養護的功效,也是人們青睞它的原因之一。

距銷售情況分析,喜歡喝養樂多的大人幾乎和小孩是一樣多,那麼大人愛好可能還有一個原因是,能找回小時候的感覺吧!



吃貨慧姐


便秘有兩年多,不喝常潤茶就不排便,產生依賴性,

醫生建議養生治療,後來每天晚上用養樂多加火龍果榨汁喝,

半個月就把腸道調理規律了,現在每天早上排便準時通暢,

後來又接著每天早上喝一瓶,晚上沒喝停止,

喝了一個多月以後沒喝了,現在排便依然一天一次很正常。


是不是乳酸飲品我不管,反正我個人來說真的挺好用的,

尤其是在減肥方面,也有一定的功效。

養樂多和優益c這兩個乳酸菌飲料減肥期間我喝是真的瘦了,

而且喝了很舒服,其他的不是一股腥味就是糖精餬口味,

這還不夠說服力嘛,就貴一兩塊一排,讓自己順心不好嘛


一小瓶,剛好夠一次喝的量。

不會剩下,一次喝完,對我來說真的是絕美的選擇,

而且最重要的是孩子也喜歡喝 ,每次都會和我搶著喝 ,

但如果是酸奶的話,孩子現在嘗都不嘗的,很討厭。

所以說,我還是會繼續回購的。


老徐說事999


養樂多在我們老家那邊(廣東)叫做益力多,是一種老牌子的飲品了。原產於日本,名為ヤクルト,誕生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距今將近百年的歷史了,依舊屹立不倒,名氣響亮,可與可口可樂相提並論,都是世界上知名度頗高的品牌飲品。

說到養樂多“死不加量為何地位屹立不倒”?原因在於人們的觀念被其所影響,從某個角度來講是被“洗腦”了!詳細一一來分析。


健康宣傳力度夠

打從一開始,養樂多的營銷方案主要是圍繞著保健養生來售賣的。

它的廣告詞很打動人心,令多數人不明覺厲。例如“養樂多是一種特殊的飲品,每瓶含有超過上百億活性乳酸菌”。堅持飲用能呵護腸道,增加腸道的有益菌,達到預防疾病的作用,以及能補充營養。

當老百姓聽到100億多乳酸菌,認為喝了肯定有好處的,自然養樂多的銷量步步高昇。

確實腸道里的乳酸菌與人體的健康長壽有著密切的關聯,但上百億乳酸菌的數量並不多的,酸奶、奶酪等乳酸菌飲品也同樣含有,只是沒有像養樂多拿上臺面講。


進口奶源加分項

一聽到是進口的,馬上加分了不少,特別是奶產品之類的。客觀的來看,確實日本的奶製品質量把控得好,得歸功於整個產業鏈已成熟,這一點目前做得比國內好,畢竟我國開始普遍享用奶品,不過百來年的事,以前並沒有此傳統。

養樂多真的進口就是好的麼?真的營養價值高嗎?

實際上,養樂多是一種奶味飲料,根本不屬於酸奶,甭管它宣傳得如何好,但營養價值遠比不上純牛奶,甚至比不上酸奶。道理簡單,對比下它們之間的營養成分便知,仔細看下面的圖片,發現了什麼?



其中蛋白質、鈉的含量均低於純牛奶,只有碳水化合物相對高,並不代表就好,這類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由糖類化合物構成的,攝入過多的糖份,對身體健康是有影響的。

可是,貼上了進口的標籤,加上人們不留意對比營養成分,無視化了,自然銷量依舊好得狠。

養樂多味道可口

養樂多酸甜可口,比純牛奶更受人們待見,基本上兒童都愛喝。而且不含乳糖,對於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群,喝牛奶會過敏,顯然養樂多成了更好的選擇。

有的家長也喜歡買給孩子,不單是認為好喝,還覺得能調理腸胃,補鈣、補蛋白質等營養。

題外話:想象總是美好的,要靠養樂多來養生,效果甚微!

精準的價格定位

養樂多貴嗎?

還行,屬於中檔價位,如果以單瓶來看,一罐也就兩塊多錢,一罐純牛奶也要三塊多錢。

相比之下,表面上是划算了,但,養樂多一罐才95ml,就算是量少,銷量依然不減。或許是因為宣傳理念起得作用“一天兩罐養樂多,腸道好免疫力好”。

既然這樣,何必加量呢,反正量少多買幾瓶,不就解決了。

安全不含添加劑

現在一聽到添加劑,人們難免心理有牴觸,而養樂多宣稱的是不含添加劑,採用的是優質奶源。加上品牌成功了,人們對它有了信任感,自然屹立不搖。

佘小廚(完)


佘小廚


樓主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一名美食領域創作者,部分菜系美食無界。但是你的這個問題貌似已經跨入到了商業化的一個問題。但我作為一名美食領域創作者,還是知道他在眾多消費者之中的口碑如何?

養樂多是一個日本的品牌音譯過來。又名益力多。是一種每瓶至少含有100億特殊活性乳酸菌的乳飲品。

"養樂多"又名Jahurto",意即酸奶。是一種風靡全球的、"養樂多"是什麼?養樂多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乳酸菌發酵製品生產企業,"乾酪乳酸桿菌代田株"是最早在1930年,日本醫學博士代田稔發現獲得的一種活性乳酸桿菌,他在研究有益消化的乳酸菌時,成功地分離、強化培養出乳酸桿菌。並將其命名乾酪乳酸桿菌代田株。其特點是:經過強化培養的"乾酪乳酸桿菌代田株"具有能夠抵抗胃液、膽汁等強力殺菌作用的消化液作用,並以活性狀態到達人體的腸道內。其作用在於:活著到達小腸增加有益菌,減少有害菌;減少腸內有害物質,防止腸內腐敗;預防食物中毒菌的感染;提高腸道活性,調節腸內生態平衡;改善便秘和腹瀉症狀;促進新陳代謝,增進身體健康。

不僅僅因為他所擁有如此多的對人身體有好處的功能。而且在各大,商場的奶茶店。他們製作奶茶所所選用的原料除去純牛奶外,大多數時候選用養樂多為基礎進行製作出各式各樣的奶茶。酸奶如今是下至二歲兒童。而且特別年輕化一個趨勢,年輕人所喜歡喝的一種飲料。正是因為他口碑極佳,秉持不加量的原則,所以才能一路,銷量領先。獲得年輕人們的喜愛。


小高講美食


“一個瓶子,一支隊伍,一個有限的市場”

這種很“笨”的生產方式,不但讓養樂多生存了82年,也讓這個100毫升的紅色瓶子,成為風靡全球的最牛產品之一。

面對多口味、系列化、全面開花的中國式市場邏輯,養樂多在乳類市場顯得特別另類。養樂多進入中國從廣東起步,只推出100毫升紅色瓶子的低溫乳酸菌飲料。

2011年,憑藉單品戰略,養樂多在為數不多的28個城市,覆蓋率不足對手的百分之一的情況下,銷售額一舉突破20億元,坐穩低溫乳酸菌市場的龍頭。

在市場競爭中,不忘初心,把簡單的事情做好。

為了制約野蠻生長的養樂多,蒙牛和伊利不約而同地瞄準養樂多的命門:產品單一,規格單一,訴求單一。


  • 打擊產品單一

2011年,蒙牛推出低溫乳酸菌飲料優益C,伊利緊隨其後,推出每益添,針對養樂多單一的代田乾酪乳桿菌,蒙牛和伊利增加保加利亞菌、嗜酸乳桿菌和雙歧桿菌等菌種,對養樂多實施群菌包圍戰術,針對養樂多70多年不變的“每瓶含有100億活菌”的概念,將包裝打上更高的“300億活菌”標誌。

  • 圍剿價格戰

多年來,養樂多都沒有調整過價格,5瓶裝的賣11元,相當於一瓶2.2元。蒙牛和伊利瞄準這一點,緊緊咬住養樂多的2.2元,把價格定在2元或者更低,大打價格戰。

然而養樂多絲毫沒有動搖,不但不增加新產品,2.2元的零售價也是鐵板釘釘,對於對手們包圍式的策略,養樂多策略也是他強任他強。

但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養樂多還是成功了,它執拗一個道理:在浮躁的工業和信息化時代,專心琢磨一件事,打磨一個產品,做一個行業裡的領袖。

養樂多在中國的銷售成績

最近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平野晉」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養樂多 2002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初期,每天大約銷售6萬瓶,到2018年已經增加到了750萬瓶。 也就是說,每1分鐘就有5200+瓶養樂多被買走,這還只是中國大陸市場的銷售情況。根據養樂多官方公佈的數據,養樂多在2019年3月的全球39個國家的日平均銷量達到4067 萬瓶。 不僅如此,1935年開始銷售的養樂多,至今已經85歲。當其他品牌都在擔心品牌形象老化,競品如潮,產品不夠豐富無法滿足年輕人等等問題時,不驕不躁的養樂多還在主攻單一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顯得格外“佛系”。

在飲料行業,能夠暢銷多年的品牌,都有自己獨特的外觀設計,譬如:500ml的哇哈哈塑料瓶,旺仔牛奶的小紅瓶子,玻璃瓶的可口可樂,紅牛獨特的黃色瓶子等等。



在乳酸飲料之中,養樂多自1953年啟用小紅瓶包裝以來,一賣就是67年。發展到今天已經具有很高的大眾認知度,即便把所有產品信息去掉,僅憑瓶身線條依舊可以一眼辨認出來。

除了瓶身設計形成記憶點,養樂多也是最早定位“活性乳酸菌飲品”的品牌。 這可以追溯到1930年,養樂多創始人「代田稔」醫學博士成功培育出可以活著到達腸道併發揮有益作用的乳酸菌,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養樂多——主打有益腸胃的概念,每一瓶至少有100億活性乳酸菌。 活性乳酸菌到底是如何起作用的,咱老百姓也不太清楚,只知道確實是對腸道好。很多人的便秘都是喝養樂多有了很大的改善。

抖音網紅喝法――養樂多配雪碧

在抖音上火了的養樂多加雪碧好喝嗎? 其實我也沒有嘗試過。前段時間風靡朋友圈的江小白加雪碧大家都知道吧,之後抖音大神們又推出了新的喝法,就是養樂多加雪碧,都說還蠻好喝的啊!養樂多也是藉助抖音平臺又大火一筆呀!



網友評論: 養樂多(及其他乳酸菌飲料)兌雪碧是絕配, 自從第一次嘗試以後,再沒單獨喝過雪碧/養樂多,彷彿它倆變成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超市買了2L雪碧就等著天天兌著喝,猜猜這個月我能胖幾斤😁。

寫在最後

死不加量的養樂多之所以能屹立不倒,其實很簡單,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簡單做。把自己的缺點發展成自己的優勢,扎穩腳跟,不要初心。

養樂多味道酸酸甜甜,屬於低糖,很開胃。大家也喜歡喝嗎?那你覺得養樂多能屹立不倒的原因是什麼?屏幕下方評論交流。


小曉彪仔


初,每天售出約6萬瓶,到2018年已增至750萬瓶。換句話說,在中國大陸市場,每分鐘就有5200多瓶養樂多被買走。

養樂多爆款性的戰略讓養樂多在市場份額上擁有絕對優勢。養樂多是第一個定位“活性乳酸菌飲料”的品牌。從此,養樂多牢牢佔據了這一類別,堅持產品不會升級,包裝也不會改變。它成功地讓消費者想到:養樂多=乳酸菌飲料。這一策略以聚焦的方式牢牢佔據消費者的頭腦,使小紅瓶形狀的乳酸菌保健理念成為養樂多最強有力的競爭武器。只有當大眾基礎和市場意識足夠強大時,其他產品才會推出。

相比之下,同樣屬於乳酸菌領域的太子奶集團作為民營企業,尚未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它盲目追求“更大更強”,卻忽略瞭如何變強。八大生產基地的建設暴露了太子奶做大的野心。快速擴張導致太子奶資本鏈斷裂,太子奶破產。作為引領乳酸菌發展的龍頭企業,經過兩年的成功,終於跌入這種境地,令人感嘆。

“養樂多媽媽”的分銷模式也是養樂多成功佔領市場的主要因素。

養樂多與其他乳酸菌飲料的最大區別在於,它沒有建立大規模商品分銷的廣泛渠道,而是建立了自己的直銷團隊——養樂多媽媽。養樂多媽媽配送服務是通過養樂多在各地設立的專業家庭配送中心直接向每個家庭(或企業)配送產品的服務系統。樂多媽媽。在中國,養樂多媽媽家庭分配模式於2003年首次登陸廣州,隨後去了上海、北京、天津、廈門和福州。所以養樂多媽媽也為養樂多在網絡不發達的年代打開了中國市場。


齊齊教


主要是它廣告打得好!不過聽說果葡萄漿是糖的最高級別。只要有這個成分在,我就不買了[大金牙]


水將軍帝都


這玩意兒實在太甜了!


海上來儀


除了糖多沒啥毛病


機器貓tu


一個產品,幾十年不升級包裝,換一般產品早死了。

但這個小魔瓶不僅沒死,還活得好好的,創造了“一個單品,82年,年銷270億”的成績,還落個“一個紅瓶闖天下”的美稱。

這究竟是為什麼?

1

史上最任性、最不求上進的產品

卻一路開掛

這個產品最初來源於1930年代田稔醫學博士的實驗室,代田稔博士在這裡成功進行了乳酸菌的強化培養,經培養出的菌株可以經受人們胃液和膽汁的考驗,順利到達腸道發揮作用。

1935年,小魔瓶首次問世,以助人腸道健康為使命。

1964年,小魔瓶首次登陸中國,四年後,小魔瓶換裝為環保可降解材料,成了我們今天普遍看到的樣子。

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養樂多。

但此後十幾年,養樂多就再也沒有改變過!

一、拒絕68000人換規格的請求

不僅外包裝沒有變過,瓶子規格也沒有變過。

因此,甚至有68000個菲律賓人民在Facebook上請願,要求養樂多生產1L裝,然而,養樂多公司很是任性,愣是沒有理他們。

菲律賓當地廣播電視集團ABS-CBN看不過去,加入到為民請命的陣列,特地找官方要說法,才得到了這樣的回應:

只生產小瓶是為了能一次性喝完,防止喝不完放著滋生細菌、二次汙染,同時活性乳酸菌數量也會下降。對普通人來說,一天一小瓶,所需的活性乳酸菌數量足夠。

真是頭一個不讓人過癮的企業。

二、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仍拒絕改變

養樂多由於產品單一,進一個市場,都不一定具有對手的強大的資源。

在韓國他不如南陽乳業的強大的產品組合力;在臺灣,他不如味全強大資金資源;在內陸他不如蒙牛、伊利強大的草原文化資源。

在這種情況下,養樂多巋然不動,有著極大的自信,即不增加新產品,更不對產品進行任何的升級換代,全程採取不理會,不應招的態度。

這麼任性看來是產品夠硬?

三、產品有用沒用都不知道

養樂多,號稱改善腸道菌群的,但知乎上很多人對它的作用產生懷疑。

Discovery幾年前一部紀錄片做過一次實驗:

兩組人,一組每天喝高濃度乳酸菌,另一組每天吃韭菜芹菜等高纖維食物,一個月後,食用高纖維實物的人腸道有益菌群數量提高20%,另一組喝高濃度乳酸菌的,與普通人沒什麼區別,因為胃酸對益生菌殺滅率超過99%。

並且有專業人士表示,養樂多的配方和營養成分中雖然有達標的乳桿菌量,但並沒有相關研究支持它還具有調節腸道中其他菌群的作用!

質樸地說,它促進腸胃蠕動的功效遠沒有我們想象地大!

但就這樣一個任性、不求上進,連產品到底有沒有效果的都不知道的養樂多,最終還是屹立不倒。

在許多城市,他們的產品在覆蓋率不足對手百分之一的情況下,銷售額竟然遙遙領先其他產品,並坐穩低溫乳酸菌市場的龍頭。

產品的銷量也從2002年的每日5.9萬瓶一直上升至2016年的每日582.5萬瓶,過去14年間複合增速為39%。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

2

82年不求上進

卻總能後發制人的奧秘:

把2個單點,做到極端!

仔細研究養樂多整個企業發展歷史,不難發現一條規律:

在這82年裡不求上進的它,卻總能做到後發制人。

養樂多進入大陸是在2002年,這其實不算特別好的時機。

官方數據顯示:

2002年規模以上乳品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 358 3億元人民幣 ,其中光明、伊利、蒙牛、維維以及三元5家當年的營業額,幾乎佔到該數據的一半。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乳酸菌這個細分領域,也早有巨頭雄踞:

1996年橫空出世太子奶的依靠乳酸菌飲料在伊利、光明兩大純牛奶巨頭的市場的夾縫裡創造出了一個巨大的品類奇蹟。

“2004年在北京市場的銷售額達到6000多萬元。而與此同時,河北市場的銷售額已過億元。整個北方市場銷售額達到4個億元。”

這些數據意味著:巨頭們幾乎已經將乳品市場瓜分殆盡,留給新人的機會,並不多。

在此背景下,“舶來品”養樂多是如何後發制人的?

其秘訣在一個套招,具體可細分為2點:

一、堅持單一的產品,節省大量成本

靠單一的產品打天下,這個概念,在養樂多進入中國後,尤為明顯。

2002年,出身日本的養樂多在臺灣、香港紮根50年後轉戰內陸,這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當時,國內乳業普遍奉行的是:渠道全面開花廣覆蓋、產品多子多孫的戰略。

例如伊利的產品涵蓋常溫液態奶、酸奶、冷凍食品、乳飲料接近100多種,數千種規格,蒙牛和光明同樣如此。

就算是身處在乳酸菌領域的太子奶,也細分出“日出”與“太子”兩個子品牌,與10多種規格的常溫乳酸菌角逐市場。

養樂多進入後,就靠全力單推100毫升的紅色瓶子的低溫乳酸菌飲料,竟然在2008年時,依靠上海、廣州等為數不多的城市,營業額達到4億。2011年更是達到20億!

如此大的銷售數據,再加上其巨大且格格不入的缺點——產品單一,迅速遭到友商們精準狙擊。

首先是群菌戰術、養樂多隻有一個益生菌,那友商們就增加其他多種益生菌,養樂多每瓶含有100億益生菌,那友商的瓶子就標註:

我們有300益生菌。

其次,針對養樂多消費人群一鍋端的現象,友商們還採取了分割蠶食策略;老年人、青年人、婦女、男人,亞健康人群、熬夜人群,進一步對人群進行對位。

同時在價格上,也奉行的緊貼黏死的捧殺策略,緊緊咬住養大樂多的2.2元,把價格定在2元或者更低……

結果卻是:到2015年前一季度,養樂多的利潤增長率超過30%,內陸品牌們的利潤競爭力卻普遍下降。

二、把更多利潤,花在自建的直銷團隊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在快消品行業,有一條人盡皆知的鐵律:

產品未動,渠道先行!

所以大家在鋪渠道這件事上,特別喜歡講求一個字:快!快!快!

蒙牛只用了短短十年就把產品鋪到了全國的每一個鄉村,伊利只用了的五年就佔據了中國大小的超市終端。

但養樂多卻反其道而行之,入局後做的第一件事,並不是建立渠道,進行大面積鋪貨。而是打造“直銷團隊”。

1963 年,養樂多在日本首創了“家庭配送”服務模式,這些配送員,多由下崗女工、全職主婦擔當,她們被稱為“養樂多媽媽”。

由於養樂多單價高,盈利也高,同時50%的利潤會作為獎金,所以她們的熱情很高。

在最早期,就是由她們推著裝有養樂多的手推車在社區促銷,在解決最後一公里配送難題的同時,也依靠自身口碑為養樂多背書。

這隻直銷團隊的戰鬥力一直很強悍,相關數據顯示:

除去商場、超市和零售店等傳統渠道,在全世界每天銷售的 2800 萬瓶養樂多當中,“養樂多媽媽”的銷售業績接近三分之二。

也是因此,即使直到今天,養樂多僅掌握了28個市場,不足別人百分之一,營業額卻不容小覷。

3

結語

創業最怕的事情是認不清現實,總是一拍腦袋做決定。

養樂多作為舶來品,成功在大陸市場佔據一席之地,認清現狀,堅持屁股決定腦袋,這一點很重要。

首先,養樂多益生菌的技術性,未必能壟斷市場。

其次,作為舶來品,想依靠渠道進入已有巨頭的他國乳品市場,難度更大,此時,唯有出奇制勝。

但養樂多未來仍然面臨各種挑戰。

例如,直到目前,養樂多的市佔率並不高,且隨著常溫乳酸菌類飲品的崛起,堅持單品的養樂多,還能再任性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