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危為機 蒙牛特殊時期保價保供的幕後

本報記者 李媛 北京報道

“1月21日,我當時正在瑞士參加達沃斯論壇,看到關於國內疫情形勢緊急的新聞報道,也陸續有一些外國媒體來採訪關於疫情的話題,心情有些沉重。”而就在這個時候,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也同時意識到,自己的行業要馬上做好準備,必須立即行動起來。

迅速回到國內後,盧敏放和他的“戰友們”立刻就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作為奶業龍頭企業,蒙牛馬上啟動應急預案,響應國家“保質量、保物價、保供應”的號召,緊急調集疫情防控物資,確保全國各地特別是湖北省奶製品穩定供應。直至目前,除了武漢工廠由於疫情原因還未復工外,蒙牛全國40個生產基地均已投入正常生產。目前,蒙牛各個事業部復工復產已經步入正軌,從常低溫為主的整體產量來看,2月產量已經恢復到1月的70%以上,2月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1月產能的80%左右。

盧敏放指出,疫情攻堅戰是對蒙牛文化和天生要強精神最好的體現,是對團隊凝聚力、戰鬥力、執行力的一次最好的考驗,蒙牛交出了一份100分的答卷。

“不停工、保生產、保供應”的背後不是沒有困難,來自乳源收購、牧場、運輸、生產、零售終端的各個環節的挑戰,蒙牛又是如何應對的?如何把高層的指令不變形地傳達下去?特殊時期,該如何發揮組織的協同效應?這一次“戰役”給盧敏放帶來的是怎樣的思考?

《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

“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

《中國經營報》:當你在瑞士感覺到國內疫情形勢緊急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盧敏放:我當時正在參加達沃斯論壇,看到了國內疫情的報道,還有一些外國媒體來採訪關於疫情的話題,心情就有些沉重。但正如我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候說的一樣,我對黨和國家帶領全國人民戰勝疫情非常有信心。與此同時,我也意識到作為乳品企業必須立即行動起來,投入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蒙牛是經歷過“非典”的企業,對於疫情給行業和市場的影響有充分心理準備,也有相關的應急預案。

《中國經營報》:你剛才提到了應急預案,這一機制在這個特殊時刻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盧敏放:是的,蒙牛有非常完備的應急預案,事實上,平時我們也經常做推演。這些準備,幫助我們在疫情來臨後,迅速調整姿態,從奶源、生產、物流、銷售、品牌傳播等各個領域開展相關工作,這對於我們快速復工復產、減少疫情對生產經營帶來的影響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這也幫助我們以更快的速度投入助力抗擊疫情的工作中去。

《中國經營報》:在這個特殊時期,給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麼?包括決策和執行等層面。

盧敏放:我對蒙牛員工的奉獻精神、要強精神印象深刻,他們都令我非常感動。我們很多工廠、銷售的員工,從春節前開始就一直沒有離開工作崗位;我們的許多同事奔走於倉庫和醫院之間,將捐贈的產品送到醫生和患者們手中;我們在海外的同事們也積極採購口罩、防護服等物資,幫助我們國內員工做好個人防護,還捐贈到抗疫一線。

舉個例子,1月22日蒙牛宣佈了第一筆捐贈,但你知道這天是武漢宣佈封城的前一天,也是蒙牛公司武漢低溫廠廠長宋春慶打算回四川老家過年的那一天。

誰不想和家人一起過年呢?但是當宋春慶接到了需要準備低溫奶去慰問武漢第一醫院的最新工作安排時,宋春慶立刻改變了回家的計劃,一面聯繫事務部,確定醫院方面的接洽人員,一面聯繫銷售部,從經銷商手中調取低溫奶,毫不猶豫地加入抗擊疫情的戰役之中。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低溫奶的運輸比想象的要困難很多,因為是低溫的產品,所以運輸和儲存要求比常溫奶要高很多;另外武漢市區內不允許大型貨車行駛,宋春慶就和送奶隊伍一起把大貨車上的酸奶分別裝進四輛小貨車,工作量加大,送奶隊伍也從5個人變成了13個人。宋春慶覺得壓力很大,這些兄弟們要跟著他一起,把奶送到武漢第一醫院,他內心期盼著團隊每位成員的平安。

還有蒙牛武漢經銷商劉蓮,聽說蒙牛要捐獻,第一時間就把剛進貨的71件最新鮮的冠益乳全部送到武漢市第一醫院……

這些事情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聽說得太多太多了,我也被我的員工和合作夥伴們一次次感動著。蒙牛人真的是在用實際行動實踐著我們“哪裡需要捐哪裡”的口號。從1月23日開始,蒙牛根據一線需求不斷擴大捐贈量。1月31日宣佈了6.6億的產品捐贈。隨著工作量的加大,整個蒙牛運輸一線的員工都全天候運轉了起來,為的就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中營養支持的關鍵一環。很多員工不畏困難,默默付出。

從1月22日蒙牛為武漢第一醫院捐贈冠益乳等低溫酸奶開始,蒙牛9天內6次追加捐贈,捐贈物資總額達到7.4億元,

1月27日,正是火神山醫院建設如火如荼之時,蒙牛特侖蘇牛奶率先送達建設工地現場,為工人們送上營養支持。1月29日,雷神山醫院建設基地也收到了蒙牛人送去的3000箱牛奶。

這些數據的背後,凝聚了一個個蒙牛人的熱血和信心,我怎能不為之感動。捐贈也有“最後一公里”的問題。為了讓全球捐贈物資更快捷高效地到達一線,蒙牛還與中華慈善總會在武漢合作建立“中華慈善總會(蒙牛)疫情防控應急物資中心”,解決武漢捐贈落地的痛點、難點、堵點的問題。

我認為,疫情是一場大考,以蒙牛為代表的中國乳業在考驗中保持了初心。“達則兼濟天下”,用企業創造的價值反哺社會,蒙牛交出了一份既注重企業的發展,增強行業實力,又把社會責任放到重要位置,隨時為國家貢獻力量的滿意答卷。

《中國經營報》:作為國家重點牛奶生產加工企業,蒙牛如何保證高層的安排、指令能夠不變形地高效傳導到企業末端的每一名員工?

盧敏放: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蒙牛的做法是積極發揮各級領導幹部、骨幹員工、特別是廣大黨員的帶頭作用,充分利用班前會、小組會等場合統一思想、貫徹決策精神。此外,我們也有比較完備的流程監控、督辦、績效考核制度,來確保全系統較好地貫徹和執行公司決策。

“工作方式的改變讓我思考未來”

《中國經營報》:在保障全國供應的同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如何解決的?比如原奶的收購環節、運輸成本的問題以及終端銷售。

盧敏放:作為產業鏈上游,疫情給奶農和牧場帶來嚴峻考驗。蒙牛第一時間向奶農和牧場做出保障收奶承諾。2月15日,蒙牛集團發佈“穩定信心、守護上游”五大保障舉措,包括保收購、保供應、保運力、保資金、保運營,對與蒙牛簽訂長期生鮮乳購銷合同的牧場給予支持,同時也倡議產業鏈所有合作伙伴抱團取暖、共渡難關。

疫情來臨,供應鏈各個環節的困難也紛至沓來。在疫情開始之初,蒙牛就迅速協調公司物流供應商車輛300餘輛,增加牛奶運力近萬噸;並且疏通運送渠道,為上千家合作牧場供應了5大品類30多種牧場急需品,供貨量達到了5萬餘噸,保障牧場飼草料“運得進”,生鮮乳“送得出”。

此外,公司協同自身資源,聯動銀行、中糧資本、騰訊聯易融等金融機構,進一步擴大授信額度,2020年授信規模預計達100億元,保障合作牧場持續經營、穩定發展。

在銷售端,蒙牛率先啟動了終端產品臨期調返貨信息預警,以確保疫情期間和復工後終端產品新鮮度,同時進一步加強全國物流配送系統與工廠的緊密銜接,順利保障各地供應。線上線下渠道,蒙牛都保證了產品及時配送到市場和消費者手中,並確保價格穩定。

《中國經營報》:疫情發生以來,你和你的團隊的工作方式發生了哪些改變?這幾天,你思考最多的是什麼問題?

盧敏放:疫情來臨後,我們日常的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許多研究決策和指令下達都是通過電話會、網絡視頻會完成的,但是現在決策速度、執行效果、職能部門的工作效率卻有了很大的提升。

疫情來臨後,除了考慮如何抗擊疫情方面的具體問題外,我主要思考了疫情將對中國人生活方式、購物方式和健康理念帶來的改變,以及乳品行業如何更好地應對這些改變,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

《中國經營報》:我注意到,蒙牛在此次特殊時期轉危為機,發力了新零售領域,那麼在這方面的創新和想法能否談談?未來,還有哪些機遇可以探索?

盧敏放:隨著疫情的發展,乳製品消費正在快速回升,產能方面暫時不會做較大調整。疫情對乳製品行業的確帶來了挑戰,但也蘊藏著機遇。公眾對包括乳製品在內的健康領域關注度明顯提升,乳品消費開始復甦,整個行業將迎來產品、渠道、數字化生產的全面轉型。

我認為,本次疫情正在倒逼國內乳品企業對銷售渠道進行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革新,推動訂奶渠道、供應鏈、配送方式全方位提升。在這個關鍵時期,需要各乳企不斷融合創新,以轉危為機的思路、用科技發展的新舉措不斷開拓新業態。

在零售方面,我們迅速開展社區營銷,牛奶不漲價、社區送到家。除了與大型電商平臺如京東、天貓、盒馬等保持密切合作、滿足消費者的“無接觸”配送需求外,還積極推廣我們與阿里巴巴合作的“天鮮配”智能訂奶平臺,採取“線上平臺訂奶,樓下冰櫃取奶”新模式,保障了部分城市的鮮奶日常供應。疫情結束後,我們會積極總結這些新零售渠道的經驗,推動銷售渠道和服務水平的轉型升級。

在產品方面,廣大消費者對健康重視程度明顯提升,牛奶、酸奶在提升免疫力、提供均衡營養方面的功能受到關注。未來我們將重點針對這些方面進行科研創新,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健康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