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寫作“菜鳥”修煉成材料“大拿”,聽聽老機關的四篇心經怎麼念

​機關工作的正常運轉,離不開各種文件材料的上傳下達。所以,辦文寫材料是機關的一項經常性重要工作,是所有公務員立身機關必備的基本功。

如何認識機關文字工作?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有的說,機關文字工作不是人乾的活,機關文字工作者乾的不是人活;有的分管機關文字工作的領導說,機關文字工作一般人不願意幹,幹得好的不一般

從寫作“菜鳥”修煉成材料“大拿”,聽聽老機關的四篇心經怎麼念

前者側重於機關文字工作的艱苦性,後者側重於機關文字工作者的成長性,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道理。綜合來講,機關文字工作是一項十分辛苦的幕後工作,受些苦累也會受些委屈,但同時也能夠培養人、鍛鍊人,其綜合性非常強,在機關工作中具有參謀性質、基礎地位和保障作用。

因此,機關文字工作者要有深刻認識,不能只看到表面的苦和累而看不到其中所蘊藏的機遇;領導幹部也要高度關注,既要重視文字工作,更要重視從事文字工作的人,真正把年輕幹部的鍛鍊、培養、使用有機結合起來。

對於想在機關有一番作為的年輕幹部來說,不能不重視文字工作。特別是那些在黨委的直接辦事機構和牽頭的綜合業務部門工作的同仁,會寫材料、寫好材料,是必須具備和練就的看家本領。文無止境,任重道遠。作為一名多年從事組織工作的老機關,雖說不上爐火純青、縱橫捭闔,但多少還是有一些有感觸的。今天就“關公面前舞大刀”,班門弄斧獻個醜,把自己平時總結的一些修煉“心經”拿出來,與廣大同仁共勉。

位卑乾坤大──登高才能望遠

寫材料,要解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看問題。對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得出的結論也是截然不同的。從機關來講,我們起草的材料決大部分都是應用性公文,是要用來啟發、引領和指導基層開展工作的。

這一基本屬性,就決定了我們機關職場的年輕同仁,雖然身處低位,只是參謀服務角色,但在材料起草過程中,應努力站得高一些、想得深一些、看得遠一些。就象下圍棋一樣,只有全局在胸,才能下出一盤好棋。那麼,怎樣才能登高望遠呢?

從寫作“菜鳥”修煉成材料“大拿”,聽聽老機關的四篇心經怎麼念

記得有一年,是我們單位發展進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面臨著重大任務項目、奧運火炬傳遞、單位成立30週年三件大事。那麼,如何看待這三件大事,統一好下屬各級單位和廣大人員的思想呢?

黨委常委在年初分析工作形勢、研究黨委工作報告時就明確提出:對這三件大事,既要看到挑戰,更要看到蘊含其中的重大機遇;既要看到任務本身的艱鉅性,更要看到上級賦予的政治責任;既要謀劃好年度的工作任務,又要有利於推動單位的長遠發展。

基於這樣的深刻認識,我們在黨委工作報告最後形成時,明確提出要增強“三感”,即:一是要增強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現實緊迫感;二是要增強重任在肩、埋頭苦幹的崇高使命感;三是要增強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感。可以講,這“三感”的提出,不僅使我們對形勢的認識入木三分,也更加堅定了各級黨組織搶抓機遇、銳意進取、乘勢而上的信心和決心。

實際工作中,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從這些例子我們可以感悟到,要寫好材料,就必須學會站在全局思考問題。我感到,關鍵是要注重“三看”。

一要著眼全局看形勢。就是要時刻關注和了解國際國內形勢、社會經濟形勢和單位建設形勢,尤其對國際國內發生的大事、要事和敏感事,要主動關心、特別上心,要注重聯繫起來思考,切實看到這些大事對單位建設可能帶來的影響。只有這樣,我們起草的材料才能反映當前形勢和時代發展的要求。

二要把握規律看走勢。所謂走勢,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只有把握住潛在的客觀規律,才能洞悉事物發展的方向。一篇好的材料,實際上就是事物發展規律的集中反映。因此,我們起草材料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站在更高的層次,去認識和把握單位建設的規律。比如我們起草一份工作指示,就必須搞清楚上級的精神是什麼,單位建設的現狀是什麼,應該怎麼抓,抓到什麼程度,等等。只有把這些基本的問題搞清楚了,我們起草的材料才能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三要用心揣摸看意圖。我們起草材料,從根本上講是為黨委和首長出謀劃策,是在履行當好參謀的基本職能。正因為如此,就必須貫徹和體現黨委首長的真實意圖。在這方面,要力爭做到,領導來不及考慮的問題,你能提前想到;領導想到的問題,你能具體細化;很導擔心的問題,你能提前預見;領導希望解決的問題,你能有辦法去破解

堆石壘成山──厚積才能薄發

實際工作中,我們都有這樣一種感受,就是我們在聽首長、專家講黨課、作報告時,往往感到很吸引人、很啟發人,總想聽了再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呢?我感到,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首長、專家有豐富的學識和閱歷,他們的報告中蘊含了極其豐厚的知識量和信息量,讓人想聽,讓人愛聽。

從寫作“菜鳥”修煉成材料“大拿”,聽聽老機關的四篇心經怎麼念

實踐告訴我們,要寫好一篇材料,就必須以知識積累作後盾。在這方面,曾經有一位老領導提出過三條要求,我感到非常有用。

第一條是,見好書就讀。那麼,什麼是好書呢?對於機關幹部來講,小說、雜誌一類的書籍儘管也是好書,但肯定不是我們所需要的那種好書。機關幹部要讀的好書,多半是在別人看來枯燥無味的理論書、科技書、管理書,包括上級下發的各類文件,等等。這類東西讀得多了,我們寫材料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和政策水平,也就會慢慢積累起來。

第二條是,有不懂就問。前面已經談到,機關工作特別是綜合部門、牽頭部門的工作,涉及的面很寬、很廣。同樣,我們寫材料涉及的內容也非常寬、非常廣,有很多不單是自己分管工作範疇的事,而且會直接地、大量地涉及到其他方方面面的工作。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虛心求教、勤學多問。

實事求是講,這些年自己在組織任務動員、牽頭開展黨建工作的過程中,在承辦基地黨委日常工作、起草各類文件的過程中,有很多東西都是從其他業務處學來的。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既推動了我們自身能力素質的提高,也加強了相互的溝通、協調和理解,把辦文與辦事、協調與交流很好地統一到了一起。

第三條是,遇大事就記。世間萬事,處處留心皆學問。記得剛到機關工作時,領導就對我講,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求我身上經常據一個小本子,遇到什麼事特別是與工作有關的事就記下來,看到有什麼好文章、好句子也記下來。

從寫作“菜鳥”修煉成材料“大拿”,聽聽老機關的四篇心經怎麼念

實踐中我感到,這是一個很管用的辦法。記得多了,就會球磨出一些道道來,對激發寫材料的靈感、拓展寫材料的思路大有益處。

寫材料還有一個要求,就是別人可能不注意的現象但是你要注意,別人可能看不見的東西但是你要看見,別人可能發現不了的問題但是你要發現。養成了這種關注細節的習慣,就能增強對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運用到材料寫作中,就能透過“平常”看“非常”,不被表象所迷惑,寫出有新意的東西來。

人品當為先──風正才能文正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作風體現在思想、工作、學習、生活等諸多方面。人們常說,文如其人。對於機關工作尤其是材料寫作來說,文風也是一種作風的反映。好的文風,能產生共鳴,給人啟迪;不好的文風,會讓人反感,甚至引發對立情緒。那麼,什麼才是好的文風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理解,我感到,關鍵在於“五宜五不宜。

一是宜“真”不宜“假”。真實,是文章的生命所在。一篇好的材料,無論觀點多麼新穎、論述多麼準確、語言多麼流暢,但如果真實性出了同題,就毫無價值可言。因此,我們在材料工作中,都應該把說真話表真情、求真意,作為第一要素來堅持。

二是宜“實”不宜“虛”。推動工作,貴在落實;落實工作,貴在出實招、求實效。因此,我們在起章材料時,所要選用的事例、數據必須準確;提出的觀點、展開的論述必須從實際出發,言之有物;涉及的要求、措施必須符合實際,切實可行。只有這樣,材料才能管用。

三是宜“新”不宜“老”。積極創新不斷求新,是起草材料的必然要求。一篇好的材料,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內容、觀點和方法。比如,黨委首長在審改關於如何解決基層重難點問題時,加了這樣一句話:既要有一年抓幾件大事的決心,也要有幾年抓一件大事的恆心。這句話一加,一下子就把黨委抓大事、辦實事的那種決心,充分地表達了出來。

從寫作“菜鳥”修煉成材料“大拿”,聽聽老機關的四篇心經怎麼念

實踐證明,我們起草材料,一定要著力在文稿中體現新的思想觀念、新的工作思路、新的語言風格和新的措施辦法,努力做到“言別人所未言,發別人所未發”。

四是宜“俗”不宜“雅”。所謂俗,就是要用大眾常用、簡明生動的語言,要通俗易懂。比如,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三十週年的大會,就用了一個詞“不折騰”。“不折騰”,這是老百姓常講的話,不但全國人民都能聽得懂,而且還能產生一種心理共鳴。

五是宜“短”不宜“長”。材料水平的高低不在於篇幅長短,而在於對問題的研究分析和對觀點的概括提煉。這就要求我們起草材料時,要注重在綜合概括、錘鍊語言上下功夫,儘量縮短材料的篇幅。當然,“長”與“短”是相對的,也不能一概而論,“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應是材料起草的基本理念。

補拙莫如勤──吃苦才能有成

凡是搞過材料的人都會有一個共同感受,這就是:酸甜苦辣、五味雜陳。古人講:孤燈伴明月,寒去又署來。寫材料的苦,只有箇中之人才能真切地體會到。可以講,能吃苦、不怕苦,是材料工作的基本屬性,因為只有反覆思索、反覆推敲、反覆修改,才有可能出精品、出極品。

好材料是改出來的而不是寫出來的,是心血的結晶而不是簡單的時間堆砌。正因為如此,就更需要我們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和吃苦耐勞的意志。但是,現實也有一些同仁不願吃這份苦,怕加班、怕材料寫不好挨批評;有的寧願多幹點其他的活,也不願寫材料。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可取、也不可行,因為機關工作,不寫材料是不可能的。

無論你願意還是不願意、主動還是被動,只要你還想把工作幹好,就必須堅定吃苦的決心,該吃苦時就必須吃苦,該加班時就必須加班。記得我的一位老領導講到寫材料時,有幾句非常精闢的話,對我觸動很大。

第一句是,“你連加班的決心都沒有,還想進步嗎?”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加班與否,關鍵靠自覺,如果讓別人逼著加班、推著加班,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只有高度自覺、心甘情願,才能惜時如金、變苦為樂,才能油然而生對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從寫作“菜鳥”修煉成材料“大拿”,聽聽老機關的四篇心經怎麼念

第二句是,“你連加班的能力都沒有,還能進步嗎?”可能有的人會認為,這句話有些誇張,因為能力弱才會加班。我理解,我們都是平常人,身上都有很多不足,尤其寫材料,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在所難免。這種情況下怎麼辦?只能以勤補拙,依靠勤奮來彌補時間的不足、知識的不足、能力的不足。如果每天補一點,積小成為大成,久而久之,我們的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第三句是,“你連加班的資格都沒有,還會進步嗎?”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寫材料尤其是碰上領導臨時性交待的工作或者是應急性加班,不單是工作需要,也不單單體現一個人是否勤奮,其中還蘊含著領導對你的信任和期盼。

總之,吃苦是一種歷練,是一筆財富,是一個人難得的成長機遇,而能力從來都是苦藤上結出來的甜果。

一個素質過硬的機關幹部,無一不是吃苦“吃”出來的,加駐加點“熬”出來的,勇挑重擔“壓”出米的,急難任務“逼”出來的。所以,對我們廣大同仁來說,吃苦是成長成才的豐富營養,有了這份營養的滋潤,才能不斷進步,不斷取得新的工作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