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後,頭髮長長的兒子隔著鐵門給76歲母親送菜,兩天一次


2月25日,在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天竹坊小區北門。阿煒將剛剛購買的瘦肉、菠菜等食品小心翼翼遞給門內的母親。疫情發生後,阿煒每兩天給母親送一次菜,並叮囑母親要照顧好自己。這樣的畫面,在這裡已上演十多次了,這是疫情期間一位晚輩的用心與孝心。阿煒說這很正常,只是每次隔著小區鐵門送菜總是覺得有點怪怪的,但願疫情早點結束,母親和父親能出門走走。

阿煒今年47歲,是嘉興一名中學老師。結婚後與父母分開居住,他所住的小區萬家花園與母親居住的天竹坊小區距離2公里。疫情發生前,他每週都會帶著妻兒前來探望父母大人。疫情發生後,小區封閉管理,阿煒只能每天電話父母,每兩天給父母送一次菜。

今天是星期二,阿煒早上9點到菜場後,給媽媽打了個電話,問他們要吃點什麼。因為前段時間青菜吃多了,所以今天只要一點瘦肉、菠菜、豆腐、雞蛋。昨天,阿煒燒了點紅燒牛肉,也給父母盛了一碗一併帶來。

阿煒的母親收好兒子送來食品後,遞上自己的智能手機,讓阿煒下載軟件,幫助完成一項數據填寫。

阿煒的母親今年76歲,之前也是一名老師,退休後報名參加嘉興老年大學的詩詞班。最近學校發來通知要他們填寫個人健康信息,便於疫情結束後開班。

阿煒接過母親的手機,下載好軟件,開始幫助母親填寫信息。阿煒一邊操作一邊說,父母都70多歲了,各方面的免疫力下降,這次武漢疫情蠻厲害的,而且不少老年人染上疾病。嘉興這邊防範早,小區封閉管理後,阿煒就叮囑母親宅在家裡,不要走動,他會定時給他們提供食物供給,並與母親商量好,兩天送次食品,讓母親來小區北門來取,第一次,阿煒也覺得怪怪的,隔著鐵門送東西真是彆扭,後來次數多了,也就習慣了。


阿煒一邊操作,一邊告訴母親智能手機的一些新功能。

隔著鐵門,母親認真看著阿煒操作手機。疫情期間,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應對著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阿煒隔著鐵門給母親送菜,儘管是一件正常小事,小事不可小視,它既體現了晚輩的孝心與用心,也體現了浙江人在疫情面前的自覺與擔當。恰恰是平凡的崗位,平凡的人,他們身上散發的微光更能溫暖身邊的人,能驅散疫情籠罩下的陰霾。

這時阿煒的手機屏幕上出現“媽媽”的字樣讓人分外感動。這次疫情,阻斷了許多家庭團聚,特別是城裡的一些獨居老人和農村的一些留守老人,他們上了年歲,行動不便,子女又不在身邊,封閉管理後,他們的飲食起居、日常生活應該引起重視。而遠在他鄉的你我,不能回到老人身邊噓寒問暖,別忘了給年邁的父母多打電話,紓解他們心中的思念與壓力。


十多分鐘後,阿煒幫助母親填好數據。母親收好手機,彎腰提起食品。

阿煒看著母親身影消失後,才開車離開天竹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湧現出許多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抗擊疫情的感人事蹟。逆行的英雄和凡人的舉動共同譜寫出國人齊心協力抗疫交響曲。在這個命運共同體的大家園,誰都不是局外人,我們唯有自覺才能覺他。阿煒與母親隔著鐵門交接食物是非常時期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自覺的奉獻。 期待疫情早日散盡,簡單的日常早日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