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懂得那么多还原地踏步?“知行合一”帮你破局成长瓶颈

作者/鹏宇:10年人力资源从业经验,职场培训师。本文共2800字干货,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可以帮助您了解并掌握:

  1. 为什么学了那么多知识,却依然原地踏步?
  2. 知行合一告诉我们:没有行动的学习都是假学习
  3. 知行合一五步法,助你破局成长瓶颈


为什么懂得那么多还原地踏步?“知行合一”帮你破局成长瓶颈


为什么学了那么多,依然原地踏步

现代社会新闻信息多如牛毛,知识课程琳琅满目,一时间身边的朋友们都成了如饥似渴的“好学生”,随手转发一篇文章就感觉掌握了其中精髓,听了一小时的沟通课俨然化身为沟通达人,等到真枪实弹的要用到这些知识时,却大脑一片空白,那些自以为“了如指掌”的知识早就忘得一干二净。

很多朋友跟我抱怨,花了几百块买了十几门网络课程,听的时候很爽,感觉自己跟讲课的大师平起平坐,但爽过了也就真的过了,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我有个好朋友办了各种读书会VIP年卡,号称一年能看完上百本书,我听了非常惊讶,因为据我了解他一年都读不完一本书,我问他办卡后读了几本,他告诉我已经十本了,我还信以为真,请他给我讲一本自己印象最深的书,结果他支支吾吾只能蹦出个书名和几句话,还不如我随便在互联网上搜索知道的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会造成学完就忘的必然结果。

  • 生理遗忘。学完就忘是符合科学规律的,过目不忘那是天才,还必须是记忆天才。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位心理学家叫艾宾浩斯,他研究学习和遗忘的关系,发现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刚学完的记忆量是100%,仅仅20分钟后,记忆量就衰减到58.2%,一天后衰减到33.7%,一周后能保持到25%左右。所以学习知识真是门辛苦活儿,仅仅跟遗忘作斗争就需要我们普通人拼尽全力,显然记住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距离知识改变命运还差十万八千里了。
  • 信息过载。我们非常幸运的生活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异常便捷,成本几乎为零。信息时代也有弊端,那就是人们常常陷于信息过载而不自知。在智能手机出现前,几乎没听过碎片化时间这个词,手机的用途仅限于打电话发信息。而现在我们通过手机可以阅览天下新闻,听到无数的课程知识,不断获取新知满足猎奇心理,刺激多巴胺的分泌,甚至有一种学习快感。但是那些信息如同过眼云烟,根本不会留下任何印象,这就是信息过载以至于有效信息为零。
  • 消极过滤。
    畅销书作者、著名管理大师肯布兰佳在《知道做到》这本书里提到,人的大脑有个消极过滤系统,习惯拒绝接受新知,按照既有经验行事。所以我们看过一次、听过一遍的信息常常被大脑直接过滤掉,很难留存痕迹。
  • 缺少跟进。也许我们迫切的想要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也付诸行动,却往往浅尝辄止,做了几次就不再坚持,也不会反思新知识是否真的有助于工作和生活。由于缺少对行动结果的跟进,导致新知识不能经过有效的检验,更不要谈坚持形成习惯了。


为什么懂得那么多还原地踏步?“知行合一”帮你破局成长瓶颈


知行合一告诉我们:没有行动的学习都是假学习

其实我们有一位古代先哲揭示了成功的秘密,这就是号称中国两个半圣人之一的王阳明先生(另一位圣人是孔子,还有半个是曾国藩)。阳明先生天纵英才,文能治国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不但哲学文学一流,军事武功在当时也无人能及,他凭借的就是一门绝世武功,概括起来四个字:知行合一。

伟大的真理总是朴素简洁的,言简意赅,把知识和行动合为一体。阳明先生身体力行,活出了知行合一。他著书立说,开堂讲道,把知行合一学说广播天下,他的理论征服了当朝很多高官和学者,门生遍布天下。更妙的是他用自己的这套理论运用在实践中,亲自带领兵卒很短时间便剿灭了盘踞在江西多年让政府毫无办法的土匪,更奇的是他用几封信和一场火攻便平定了震惊朝野的宁王叛乱。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到底蕴含怎样的深意呢?

  1. 知行本体。阳明先生认为,知和行本为一体,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知行不一,在于人私欲的遮蔽,可以通过“致良知”的修炼来逐渐达成知行合一。
  2.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阳明先生在其著作《传习录》中阐释了知行合一的内涵,提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如果人们知道善恶,就应该能够将善恶观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如果一个人在实践中无法践行其所知的善恶观,那也就证明了他并不是真正的知道。知和行是互相印证的关系,彼此不可分割。

阳明先生的学生徐爱曾经求教老师,如果一个人知道要孝顺父母,团结兄弟,却不这么做,依然对父母大吼大叫,跟兄弟也常发生纠葛,知和行这不就分开了吗?阳明先生解释道,明知孝顺父母、团结兄弟是正确的,但无法在生活中践行,这就不是真知,而是自私。真正的孝顺是知道还能做到。

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学说,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知与行不可分开,如果我们学了很多知识,却从来没有实践过,或者实践没有成功过,都不算真知,而是假学习,不能算真知。


为什么懂得那么多还原地踏步?“知行合一”帮你破局成长瓶颈

知行合一五步法,助你破局成长瓶颈

“知行合一”观可以帮助我们切实的认清自己,校准对于学习的认知。真正改变生活的是行动,学了那么多,到底有哪些知识是真的会转化为行动?恐怕我们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学了那么多依然原地踏步,无法突破自身瓶颈的原因所在。

既然如此,如何将“知行合一”在工作生活中去应用呢?鹏宇总结了“知行合一五步法”,助力各位读者破局成长瓶颈。

  1. 认知筛选。成长的过程本质上讲就是认知升级,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刷新我们的认知。每天我们会面对海量的信息,只有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才能避免淹死在信息海洋中,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认知筛选。“知行合一”理论告诉我们,知和行本为一体,结合我们的行为习惯,那些还没有实践的知识正是自己未知的,那些已经成为个人行为习惯的是已知的知识。
  2. 制定目标。仅仅知道自己未知的知识还不够,下一步要制定目标,提取出哪些知识是真正对自己的生活有益的,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实践的。庄子曾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大意是人们用有限的生命去盲目追求无限的知识,只会把自己搞的精疲力竭。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改善个人生活,增加幸福指数,我们要把目标确立在学习能切实改善个人生活的知识。
  3. 采取行动。真正改变生活的不是知识,而是行动。看过听过不是学会,只有把知识落实到行动上才是学习。以防自己偷懒,可以给自己列个行动计划表,一是能检验知识是否能够落实到行动,二是通过行动计划督促自己切实的实践所学。
  4. 检查跟进。没有结果的行动是无效行动,所以对行动结果也要进行检查跟进。可以每天晚上花十几分钟回顾总结一下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记录下检查结果,便于校准行动计划,不断改善优化,保证知识切实的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服务。
  5. 固化习惯。当行动被检验为有效时,恭喜你的学习成果真正发挥效力了。距离成功只有一步,那就是将这个行动转化为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有效行动被千百次的重复后,就会成为我们的习惯行为模式,就像开车、吃饭一样成为本能,知识就真正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了。


为什么懂得那么多还原地踏步?“知行合一”帮你破局成长瓶颈


总结:通过本文的分享,相信您已经明白了知行合一的含义,也学会了运用知行合一五步法,真正让知识帮助自己改善工作和生活,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抓紧实践吧。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您的个人知识教练,让我们共同成长,持续更新职场妙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