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嫁有句老话,门当户对,你认可吗?为什么?

海云海



就我的理解而言,“门当户对”四个字,如今不能狭隘地理解为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那是古时封建思想限制所致。假如我们排除双方父母的人为干扰,仅仅把结婚限定在男女两人之内的理想环境下。那么我想先谈谈“婚姻”。或许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只是一种悲观的看法。的确,好的婚姻很难,却并不是做不到。那么,什么是好的婚姻?我以为,是夫妻两人彼此默契无间,是互相包容信任,不猜忌不考验,通常这需要两个人长时间的磨合。是的,磨合,婚姻磨人,开始的时候,自己都想改变对方,到最后都妥协。为什么妥协?可能因为爱,但是让别人改变自己是很难的。听说过一句话,现在长久的妥协,是为将来有一天不妥协。现在,这句话放在这里,后半句我理解为,“为了将来有一天不需要妥协”。中国道家学说里有句“上善若水”,或许就包含此意,我想夫妻间终将磨去棱角。可能有点跑题,我再来谈谈“门当户对”。我现在尚未查到“门当户对”的思想从何而起,但这个词的出处是明末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原句是:“你女儿睡梦里;鬼窟里;选了个状元郎;还说门当户对!”为了搞清楚,首先,我们要知道“门当户对”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是: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这和现代某些拜金主义者的观念很合。然而,在我们并不拜金的情况下,就需要往这个“门当户对”里添加我们的想法,我以为是:思想、兴趣、生活经历、习惯、嗜好等等足以反应个人特征的东西,简单说就是三观,这些就像DNA、身份证一类的东西,决定了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的东西。在此意义下,我想“门当户对”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低配版“灵魂的契合”。谈及此,我认为“门当户对”是婚姻的福气,它避免了很多婚后不必要的磨合。而婚姻的最高的境界,到最后也就是“灵魂的契合”。婚姻和恋爱不同,恋爱可以瞬间五雷轰顶,头脑发热,堕入爱河,但是婚姻更平淡,它是为与你无血缘关系的人负责,是两个灵魂决定长久羁绊的事。一点浅见,作抛砖引玉之用。我这人很感性,说话可能语无伦次,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海涵。

梨某人


我很认可这句话,就结婚而言,门当户对真的很重要!但我认为的门当户对不仅是指两个家庭的财力和能力相当,更重要的是双方成长的环境和对事情的看法的一致,人生的价值观的相同。


我初中一个同学,独生子,家里条件特好的那种。本科毕业,他老婆很漂亮,但家里条件不好,中专毕业,家里还有个弟弟。当时结婚的时候同学他家里当时挺反对的,可他不听劝,年轻的时候嘛,觉得只要爱情可以克服一切。就这样结婚了,婚后刚开始还是挺幸福的。他老婆受家里影响,从小就很宠着自家弟弟。所以她弟弟从小就很调皮,结婚后每次她弟有事,他老婆就哄着他要他帮忙,开始是些小事,他还是挺愿意的,以至于到后来她弟弟每次出去就跟别人说他姐夫是谁谁,非常牛的样子!为了不让他这么闹事,他就帮她弟弟找了个工作,是在一个事业单位,没想到没干多久就跟单位里的人打架,还打伤了一个领导,这下出大事了。他托关系,出钱送礼,别人也知道他家有钱,所以花了很多钱才息事宁人。经过这件事后,他们两夫妻大吵了一架,可他老婆还是老样子宠着她弟弟,只是不敢再找他帮忙。他跟他老婆说过很多次,也吵过,跟她说你弟弟已经长大了,有些事要自己负责,也不可能帮他一辈子。可她老婆根深蒂固的想法根本改变不了。现在夫妻两的关系也不是很好了,一直再闹离婚。


其实门当户对的婚姻,很多时候更多重要的是三观和成长环境的大致相同。婚前的轰轰烈烈以为什么都不重要,只有经历了生活的柴米油盐,才懂得了当初父母说的那些话真的是对自己好,所以说门当户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凡尘小仙


小时候,我尊敬的小学数学老师就对成绩优秀的我说:“加把劲,能考上清华北大的都是农村里的孩子。”我信了,然后发现差了十万八千里。

后来,她又跟我说:“长大后找老婆得找个门当户对的”,我不懂,但是记下了。

我是不是被洗脑了,就这样表示了认可。但这个词也充分说明了世俗观念的深入人心。

古时的门当户对更像是一种利益的交换,强调的是物质的匹配。

在封建社会,婚嫁始终是由父母把持,他们看中的往往是对方的家庭背景给己方能带来的巨大利益,儿女的幸福只是其次。穷小子配千金大小姐,不说多少艰难险阻,能过得了父母这关的就在少数。


说白了那时的婚姻门不当户不对的,想有好果子吃那是痴心妄想。无论男女,进入一个与自己的物质水平严重不匹配的家庭只会被人轻看,难受的想哭,更谈何幸福。

现代的门当户对更像是一个集大成的概念,强调的是双方的共同成长。

现代社会的多元化体系造就了很多自由恋爱的追随者,爱情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婚姻更应由自己去把控,父母的意见依然占据着主要,但两个人却也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1、经济层面的门当户对——有钱才有话语权,这是铁律。物质经济一直都是决定你适合拥有何种婚姻的前提。你若只是啃老逍遥,没什么比听爸妈的话来的正确,他们会帮你安排好合适的女生的。

但若是你有经济独立能力,那么说实在的,经济层面的门当户对于你而言并非束缚,你依然可以选择坚持你的选择。因为你有这个资格。

2、生活交际圈的门当户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在一个圈子的人对于话题的共鸣性远没有圈中人来的热络。这就势必造成所谓的对牛弹琴式的尴尬。

试想夫妻相处,你永远听不懂融不进你的另一半的生活交际圈,只是闪烁着大大的眼睛一脸崇拜的样子,那是得有多尬。也不利于婚姻的长久和谐。

3、精神层面的门当户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两个不同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事物的看法,保持着基本一致的步调。这种精神层面的门当户对当真让人心旷神怡。

相反,如果两个人一开始追求的就不相同,哪怕短时间内愿意迁就忍让,但时间长了再怎么强制匹配最终也会劳燕分飞。

所以,现代的门当户对其实更关键的在于两个人能够共同进步与成长。这样,彼此时时刻刻才可以一直处在一种门当户对的状态当中,保证婚姻的长久和幸福。

我们现在最常听到的就是爸妈这样的一句话“你喜欢就好”,这并不是父母不想管你。而是现在的长辈相比以前真的开明了很多。自己的婚姻还是更需要自己去把握和掌控的。说句沉重的话,当父母离你而去,你的身边能陪伴你的除了子女,就只剩下你选择的这个伴侣。因而,你有什么理由不去选择一个能陪你到老,门当户对的同路人呢。

我就是初心的李,一颗平凡的初心。请多多关注。


初心的李


认可,身边真的见了好多,我堂姐,家里还算富有,就嫁给了一个农村的穷小子,后来生了娃,孙子过生日的时候,爷爷奶奶连二百块钱都拿不出来,但是姥爷姥姥一两万直接让给孩子买东西,动不动带孩子去旅游,就是不带男的,我堂姐和她妈妈,还有孩子三个人去旅游,有时候旅游就是半年,一两个月。男方一直想看孙子,还要申请,太恐怖了,说只能看一个小时就一个小时,超过一分钟都不行。男的去丈人家直接抬不起头,还要看人家脸色,我见了好几次,都不知道男的是咋过的,是什么想法。身边还有很多朋友也是这样,门不当户不对,真的太恐怖了


你的东鹏君


认可,老话说得对。

一个人不单单看他的容貌、气度、财富...某一项。这所有,相加成为一个人的总和,也可理解为他的魅力。

门当户对不是要求双方财富值相当,还有文化程度、工作价值、品质气度等等。

我们在生活中被一个人的魅力吸引,一定不是小孩子那样只看样貌吧。

我们的祖先前辈为什么将婚姻这件事总结了这么一个四字条件:“门当户对”,也是因为,门不当户不对,在今后几十年的婚姻生活中,如何有共同追求、共同语言?更不提其他生活中的负担和不便了。

但这么说不是要我们一味苛求“门当户对”,倘使两个人就是彼此相爱,宁陷在爱情的沼泽中什么都不顾呢?还是要因人而异啊,毕竟“门当户对”只是大多情况,爱情是自由的,婚姻是自由的。只是,要提前了解可能的问题,尽量将问题处理好吧,毕竟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

以上。


麻辣公主的雪碧


门当户对,绝不是封建思想,是几千年的经验之谈啊,是祖祖辈辈血泪的教训。

恋爱的时候,门当户对还不明显,因为只是两人间的磨合,不涉及原生家庭利益。进入婚姻,门当户对就是很重要的了。

我身边有这么一对夫妻,男的出身农村,女的出身国企家庭,两个人学历相当一个初中一个中专,首先是家境悬殊,其次是生活习惯不同,再次成长经历差别大,婚前,媳妇什么要求都没有,婚后,媳妇对婆婆各种挑剔,婆婆也很强势,造成婆媳俩老死不相往来。婆媳关系闹得这么僵,这样的婚姻能幸福吗?

再说夫妻两人,男的嫌女的花的大,女的嫌男的挣得少,两人经常因为消费习惯吵架。女的要求买学区房,男的就没有这个意识,又吵。男的主张穷养孩子,女的主张精养,又吵。

所以,门当户对在我的印象中,真的很重要。谁也别想着攀高枝,高攀的婚姻日子真的不好过。也不能找文化层度差别大的,三观不同连聊天都费劲。



我的追求4啥都美美哒


非常认可。“门当户对”意思旧时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现代人拓展到学历、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相当等,人们统称为“门当户对”。意思就是很适合婚配。大同有句俗语:金山配银山,骨炉瓷配撂炭。说得就是“门当户对”的。那么,“门当户对”为什么能得到我的认可呢?

社会地位的不同

社会地区的不同导致双方在“三观”上容易出现矛盾。这就象是一个站在山上看风景,一个在山下看风景,山上的人站的高,望的远,山下的人站的低,看的近。同样是看风景,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风景。同样两个都在山上看风景的人,看到的都一样,感受到的自然也一样,而上下的两个人同样也如此。山上的两个人是“门当”,山下的两个人是“户对”。这就是社会地位的不同,造成认识上观念上思想上的不同,门不当,户不对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怎么能结合在一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也是门当户对的道理。

经济条件的不同

经济条件们不同,造成人的思想行为上的不同。两个经济实力不对等的人,看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比如:有钱人买房子考虑的是生活设施俱全,生活品味高,生活环境好等为首先件,而没钱少买房,便宜是第一位的。因为你的经济条件决定你的方向。两种人在买房的一个问题上就会产生很多分歧,又怎么可能在一个锅里吃饭。再比如两个门当户对的有钱人或者没钱人,有钱人想法看法很一致,而没钱人想法看法也一致,只有意见相同的人,才能产生和谐。经济条件上的不门当户对,造成没钱人弄不明白有钱人为什么不吃肉,爱吃菜。有钱人弄不明白没钱上不吃菜,爱吃肉。这两种家庭也是门不当户不对,结合在一起矛盾少不了。

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不同

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不门当户对,产生的问题也很多。两个人一个高学历,一个没文化,文化上的不对等,形成认识上的差异。象刘巧珍和高加林唠唠叨叨的说,母猪下了9个猪仔,死了一个,还剩8个一样,而高加林则认为刘巧珍太烦了。还有就是生活习惯的养成人也是很难改变的。比如晋北和内蒙一带的人爱吃莜面,南方人爱吃大米。两种不同生活习惯的人,很难融合在一起。再比如印度人上厕所不用纸,在中国人看来不可思议,而中国人用纸,印度人觉得不干净。这种文化背景和生活上的习惯也是一种门不当户不对。

小结:中国婚姻中讲究的门当户对是非常有道理的。其目的也是提醒人们在婚姻中应选择地位金钱文化生活习惯等相同点。也可以说,山上的人选择山上的人,山下的人,选择山下的人,门当户对,夫妻恩爱。

为生活,谈生活,我是农夫谈生活,欢迎关注交流。


农夫谈生活


中国婚嫁有句老话,门当户对,你认可吗?为什么?

首先,我认为门当户对的道理是对的,是从古至今,通过千家万户的生活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但物质上的门当户对,我不赞同。

物质是靠自己的努力,靠知识和智慧去获得的。生活幸福只有先苦后甜,品尝到贫苦生活,才能更加珍惜通过自己拼博所获得的财富。

二:门当户对,两个家庭的世界观基本一致,便于沟通,大家坐在一起喝喝茶,谈古论今都有共同语言,共同度过儿孙满堂幸福的生活。

门当户对,也是对知识的要求基本相同,两人文化程度要相同。不要相差太多,有利于两人的沟通,兴趣爱好相同,更能加深两人的感情。

有个家庭里,女人大学毕业,男人初中毕业。当初,女人就图男人长得帅,组成了家庭。

有了孩子后,工作生活重担,都落在女人身上。男人文化程度低,只能干些出力的活,工资待遇低,又不思进取,喝酒赌博,消磨时光。

女人在公司高管,薪酬高,待遇好,回到家里管孩子干家务活,时间久了。

自然怨气冲天,男人自爆自弃,又不会哄爱人,俩人共同语言越来越少,慢慢从吵架到暴力。

双方父母几次来说合,好两天坏三天,就是感情伤透心了,最后俩人去法院离婚,一个家就这样散了。

夫妻,是两个不同家庭里的两个陌生人,通过彼此之间好感,发展到爱情,一步步水到渠成。

两人要充分考虑各自家庭背景,要对以后的生活有一个预判,不要头脑发热,就把自己嫁了。

结婚后,才发现性格等各方面差强人意。

又不细心去管理家庭,如果此时,做好双方沟通,把爱情转为亲情。感化丈夫,引导他做一个负责任的丈夫,慢慢来吧,通过妻人的感化,也能把丈夫管理好,一个温暖幸福的一家人。

所以,门当户对是基础,但婚姻主要靠双方父母的呵护,靠夫妻感情上交流和包容。

两个人,都是为这个小家庭幸福竭尽全力,相夫教子,才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园,也是双方父母希望看到的。





北大荒二代农垦人


我不赞同这句话,门当户对那是古人对婚姻的看法,因为在过去阶级统治严密,等级制度压榨下形成这样老旧的思想,在过去上层人自我感觉总是很良好,觉得下层人生活质量,思想感情,等都不如他们上层人,如果与下层人发生婚姻关系,会被人瞧不起!然而在新时代的今天,人们已经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门当户对已经不在适用于现代人的婚姻。

小陈来自农村,家境贫寒,一个人来北京打拼,结识了家在北京的小杨,小杨家境很好,父母都是老板。他们两个邂逅在一个招聘会,刚好小杨那天代替公司在招聘会招聘,小陈是面试者,哪天面试进行的很顺利,小杨被小陈激昂的言辞所吸引,他觉得这个男人很有深意,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很快小陈得到公司面试通过的电话,让他到公司报道,在工作上小陈比任何人都努力,这又深得了小杨的青睐,其次小陈感情很细腻,懂得照顾人,经过一年的接触,两个人都彼此见了家长,小杨没有嫌弃小陈家贫,婚后又把小陈父母接到了北京,一家过得很幸福!

所以婚姻不一定要门当户对,彼此相爱才是最重要的!





A写诗的少年郎A


我认为中国的许多流传几千年的老话能传承至今,自然有他的道理。婚姻中的老话“门当户对”我很赞同👌🏻,而且认为是个真理。

我觉得恋爱和婚姻是两回事,谈恋爱的时候无所谓,就是单纯两个人的事,怎么都行。结婚就不一样了,是关系到两个家庭的事,所以家庭环境,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和三观要基本一致。好的婚姻中最重要的是和谐,过日子就是零零碎碎鸡毛蒜皮,如果两个人成长环境相差甚远,生活习惯处理问题的方式都不一样就会产生分歧吵架,再加上双方父母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他们的介入,家里会乱成一锅粥。电视剧《门第》表述的就是两个不同家庭背景的男女婚后遇到的各种问题,很真实的写照,他们婚前是因为纯粹的爱情而走到一起,结婚后一系列痛苦的过程都是因为两个人家庭环境相差太大了,对金钱,对事业,生活习惯,点点滴滴的磕碰造成了数不清的裂痕,让爱遍体鳞伤。如果说爱情是幸福婚姻的前提,那么门当户对无疑就会让婚姻走的更长远,艺术作品虽然高于生活,但也来自于生活。

顺便说一下我自己,我和老公性格发差挺大,生活中的吵闹也不少,但源于两个家庭非常相似,三观一致,所以风风雨雨走了二十多年,还算风调雨顺,当初听妈妈的话还是对的,她常说,“婚姻需要爱情,更需要门当户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