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國外,包個餃子就能賣,一天八小時之外數錢都數不過來

似乎每個民族都需要一個符號,一種食物,又因這種食物而有了獨有的記憶,也讓旁人留下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正如香腸之於德國,泡菜之於韓國,壽司之於日本,餃子之於中國。高天遠地的北方,盛產小麥和大豆,也盛產英雄或流氓,與精緻得近乎奢侈的粵菜相比,餃子很樸實,樸實歸樸實,也自有它的忠實擁護者。

中國人在國外,包個餃子就能賣,一天八小時之外數錢都數不過來

不光中國人愛吃餃子,作家三毛在《餃子大王》裡就妙趣橫生地講述了自己的餃子征服大鬍子荷西的故事,小如做菜,大如齊家,五個餃子一幅圖,小小的餃子是與家人相系的同心結,漂泊在外的異鄉人總是帶著自己獨特的口味和習俗。中國人在國外,包個餃子就能賣,一天八小時之外數錢都數不過來,三毛曾打算在國外賣餃子賺錢,她說“只要顧客肯吃第三次,那麼他就如同吃了愛情的魔藥,再也不能離開我的餃子攤了。”你看,從巨流河到埡口海,再到大洋彼岸的西雅圖,不需要更多的語言,只要一枚餃子,就能讓你認祖歸宗,找到回家的路。

中國人在國外,包個餃子就能賣,一天八小時之外數錢都數不過來

每個冬至都在家人身邊,不一定能做得到,不論團聚與否,平平安安就好。中國人冬至裡吃餃子,是希望冬日裡不會凍傷耳朵,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原為醫官,告老還鄉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的鄉親受凍餓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於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捏成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驅寒矯耳湯"施捨給鄉親吃。鄉親們服食後,凍爛的耳朵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這種"捏凍耳朵"吃,說是冬至吃了餃子不凍人。日本奈良寺有唐朝寺廟的幽幽倩影,小小的一枚餃子,居然有自己的離散主義。

中國人在國外,包個餃子就能賣,一天八小時之外數錢都數不過來

想來,餃子的確是北方人的喜好。你看那滿大街的東北餃子館,其實東北人是最愛吃餃子了。薺菜豬肉餡、韭菜牛肉餡、羊肉餡,每次吃完餃子再貪心地向老闆討一碗餃子湯,多去幾次,縱然數學真的不好,當旁人愣愣地問:“老闆,一兩幾個呀?”你便會頭也不抬地大聲回答:“六個!”

中國人在國外,包個餃子就能賣,一天八小時之外數錢都數不過來

不僅在北方,廣州人也愛吃餃子,閨蜜的一頓粵菜,吃掉小編355兩銀子,蝦餃四籠,晶瑩剔透的麵皮,看著好看,孩子卻不喜歡吃。麵皮裡除了包了蝦仁什麼都沒有,小編稍微有點失望。廣東從來水產出名,緣何餃子居然賣遍全國?百思不得其解,這讓東北餃子何其遺憾。不過,沙縣小吃裡的小蒸餃倒是很好的,尤其是餃子的邊,褶子多得像花兒一樣,甚是好看。

中國人在國外,包個餃子就能賣,一天八小時之外數錢都數不過來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夢中未必丹青見,人間久別不成悲。那鍋裡沸騰的水如深海,而餃子是一個個永不沉沒的島嶼。我的朋友,不知當你看到餃子在鍋裡沉浮不定,你會做什麼?撈起它,觀察他究竟從何而來,又將往何處去?或是毫不留情地一口吃掉它,假裝你們從未相遇?人面桃花,傾國傾城,餃子畢生的等待和折騰,不過是求一個能真正看到他的人兒罷了,如果你碰巧與他在舌尖相遇,那一枚藏在餡兒裡的硬幣,就是他回應給你的好運,可一定要珍惜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