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有姑姑无妗子,有舅舅无姑父,你知道这句话怎么来的吗?

新大风歌


先说明妗子就是舅妈哦!

农村俗语~有姑姑无妗子,有舅舅无姑父,这个很正常呀。姑姑和舅舅是自己父母的姐妹兄弟,是有血缘关系的。而妗子是舅舅的老婆,姑父是姑姑的丈夫,这二者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血浓于水,有血缘关系的人肯定要比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对自己好!

所以在妗子和姑姑之间做选择的时候,一般人都会倾向于姑姑,和姑姑说心里话,有难事情找姑姑帮忙。

如果在舅舅和姑父之间选择,那肯定优先选舅舅,能说心里话不见外。娘亲舅大,舅舅就是给娘做主的人,既然对外甥也差不了!

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姑姑没妗子,有舅舅没姑父”那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

但是农村俗语的由来可是没这么简单!“有姑姑没妗子,有舅舅没姑父”这句话却另有来头。

你们听说过农村社会过去的“换亲”没有?就是兄妹(弟姐)两个分别与姐弟(妹哥)两个结婚了,过去农村人家穷,儿子难娶媳妇,农村人有个办法就是让女儿给儿子换个媳妇回来。自家的女儿嫁给别人家的儿子,别人家的女儿就得嫁给自己家的儿子!两个家庭都需要这样做,这事儿就妥了!

这样的时候,两个家庭生的后代,他们的姑姑也是妗子(舅妈),他们的舅舅也是姑父。在这种情况下,干脆就不叫妗子(舅妈)和姑父了,只叫姑姑和舅舅啦!外人看来,他们两个家庭的孩子好像只有姑姑,没有妗子;只有舅舅没有姑父了!

这个好玩的现象被农村人总结出来,就有了这句“有姑姑无妗子,有舅舅无姑父”的老俗语了!

这句老俗语表明了旧时代婚姻现象的无奈。如今社会,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更有独生子女时代的跟进,这种现象就越来越少了!年轻人们了解一下,就当是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了!说不定这句农村俗语还能进入“非遗”行列呢!


表里乡村


姑姑,是父亲的姐妹,也叫姑妈;妗子,是舅舅的妻子,也叫舅妈。亲戚的关系,多了就比较绕和乱。我们举个例子说:


老张家有一儿一女,老刘家也有一儿一女。老张家儿子、女儿分别结婚生子以后,儿子的孩子叫女儿姑姑(姑妈),叫女儿的丈夫姑父;女儿的孩子,叫儿子舅舅,叫舅舅的媳妇舅妈(妗子)。老刘家也是如此。这很简单,也很清楚。

如果,老张家儿子娶了老刘家女儿,老张家女儿嫁给了老刘家儿子,他们都有了孩子。这个时候,称呼就乱套了!同样一个人,既是姑姑,也是妗子(舅妈);既是姑父,也是舅舅。

张家儿子和刘家女儿的孩子,怎么称呼张家女儿?从张家儿子论,应该叫姑姑(姑妈),而从刘家女儿论,应该叫舅妈(妗子)。

反过来也是如此。啰嗦一下。刘家儿子和张家女儿的孩子,怎么称呼刘家女儿?从刘家儿子论,应该叫姑姑(姑妈),而从张家女儿论,应该叫舅妈(妗子)。


乱套啊!那么,简单点,从男人(父亲)叫吧。于是,就出现了“有姑姑无妗子(舅妈),有舅舅没有姑父”。换句话说就是:叫姑妈就别叫舅妈,叫姑父就别叫舅舅,二选一。

说到这个事,全是眼泪!因为那时候穷,吃不饱饭,娶不上媳妇,很多要——换亲。张家、刘家儿子都娶不上媳妇,于是就各自拿女儿——换。农村女儿,没出嫁的时候,是劳力;长大了,给哥哥或者弟弟换媳妇。这就是那时候农村女儿的现实。

如今,不知道还有没有换亲的?!


说个笑话,考考大家,看看怎么排辈:

一个男人离婚了,带个儿子;一个女人离婚了,带个女儿。然后,儿子娶了女儿的妈妈;女儿嫁给了儿子的爸爸。然后,他们分别又有了各自的孩子。这个时候,他们之间怎么排辈?

这个笑话(相声)就是一个笑话。但是,它讽刺了当今社会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的——恶!


二胡的世界


我知道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农村,八十年代之前,婚姻直接是包办!有的婚姻男,女双方不见面就订亲了,有的另取别人代替,在婚姻这方面太荒唐了!做为父母来说,把儿女婚姻不当一回事,一切父母说了算!

接下来咱答主题吧!农村俗语,有姑姑,无妗子,有舅舅无姑父,妗子就是舅母的意思,其实是这样的意思!

做父母的把儿女婚姻用来做游戏,儿子因各种原因说不下老婆,用姐姐或者妹妹换取别人家姑娘做媳妇,行话叫换头亲!

我更进一步解释一下,比如,张家有姑娘,有儿子,李家有姑娘,有儿子,双方交换做儿媳!明白了吗?不明白,请慢慢变!

这就是农村俗语,有姑姑无妗子,有舅舅无姑父,我知道是婚姻换头亲得来的!


王兴菊979


农村俗语:有姑姑无妗子,有舅舅无姑父”你知道这句话怎么来的吗?

农村的很多俗语都是农村人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以前的农村人穷,有的成分不好,很多男人都娶不到媳妇,农村人为了能娶到媳妇,就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智慧,发明了一中结亲方法,俗称“换亲”,就是女孩子给哥哥或者弟弟换回一个媳妇。在农村除了有两家“换亲”,还有三家,四家,五家人之间相互换亲的,这样的叫做“转亲”,有姑姑无妗子,有舅舅无姑父,这句话就是从农村的“换亲”中来的。

在小平的父辈人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换亲,我的父母也是换亲走到一起的,那时候的男女双方根本没有什么感情,女方都是为了自己的哥哥或者弟弟不打光棍,才被迫无奈嫁给了一个陌生男人,爱不爱都不重要,自己的婚姻自己根本无法做主。



我的舅舅长的有点奇怪,我的父亲家里成分不好,而且很穷,他们两个都很难找到媳妇,经过媒人的撮合,我姑姑和我母亲就交换了一下,姑姑嫁给了我舅舅,母亲嫁给了父亲。这样亲上加亲的结合,称呼上就和别人不一样,都是按最亲近的称呼的,我姑姑虽然嫁给了我舅舅,但是姑姑并不能叫妗子,舅舅虽然娶了姑姑,但舅舅依然是舅舅,不能叫姑父。


小平就一个舅舅,还是换亲,所以小平没有妗子,只有姑姑,没有姑父,只有舅舅。


豫南小平


农村适龄男青年的婚姻问题一直以来都一个头疼的事情,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适龄青年想要讨上一个乖媳妇儿,那更是难上加难。

在以前的农村贫困家庭里,主人家为了使自己的儿子不打光棍,后继有人。通常的做法就是将自家的女儿和别人家的女儿实行交换到对方做儿媳,这就是我们常叫的“姑嫂换”。结婚生子后,势必会产生一种混乱的亲戚关系。为了使晚辈称呼长辈不失传统礼节,于是就出现了“各喊各叫”的称呼方法。而“有姑姑无矜子,有舅舅无姑父”就是典型的各喊各叫的称呼。



自打我记事起,我们那个村基本上没有出现过这种“姑嫂换”的包办婚姻,老一辈们倒有过一两例。他们的晚辈在称呼长辈时都是叫姑姑不叫舅娘,叫舅舅不叫姑父。九十年代时,我们村还有一例婚姻更为传奇。同村的一周姓人家三姊妹先后嫁给了程姓三兄弟,他们的婚姻都是自由恋爱结合的,这在我们村当时一度传为佳话。而他们生的孩子也都是“各喊各叫”,也就是叫姨娘不叫婶娘,叫叔叔不叫姨夫。


总之,农村俗语“有姑姑无矜子,有舅舅无姑夫”是由换亲而产生的对混乱亲戚的称呼方法。这种在以前农村里出现“姑嫂换”的结亲方式是贫穷、落后的产物,他们把婚姻关系当作商品一样等价互换。这种婚姻关系基础不牢固,大多事前没有通过男女双方相互交往来增加感情,完全是父母双方一手操办,有违背男女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这与现行的婚姻法相违背,我们要予以制止,大力提倡自由恋爱,平等自愿的婚姻关系。


郧阳老五


先说一下什么是妗子?这个称谓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妗子就是江浙一带舅母的另一种叫法。那什么是舅母?就是自己妈妈的哥哥的媳妇。如果是妈妈的弟弟的媳妇,自己就叫做妗子。

好,理清了这层关系,接下来就是说姑姑。什么是姑姑?就是父亲的姐妹,而姑父就是父母的姐妹的丈夫。那什么叫“有姑姑无妗子,有舅舅无姑父”呢?就是说男女两方换亲,男方的儿子娶女方的女儿,同时男方的女儿嫁给女方的儿子。

这样一来,如果换亲之后,男方还剩下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会面临极为复杂的亲戚关系。也就是这个孩子的姑姑要嫁给妈妈的弟弟,一下子变成了自己的妗子,而自己的舅舅一夜之间变成了自己的姑父。

如此复杂的亲戚关系相信我说了半天你也不会明白,事实上我现在都已经绕糊涂了。不过你只要记住一点就可以了,那就是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指旧时农村相互交换亲事之后所产生的极为混乱的亲戚关系。

如果大家都按照正常的流程来走,男孩女孩各找自己的心上人结婚,也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可是在过去,事实情况是很多农民家里实在太穷,儿子娶不起媳妇。可是他家里正好有一个女儿,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换亲模式”。

也就是以牺牲女儿的幸福为代价,把女儿嫁出去,换取对方的女儿嫁过来。对于两家人来说,可能是会出现一个双赢的局面,但是对婚姻交换中的四个年轻人来说,却可能是一辈子的痛苦。事实上,以这种方式建立的婚姻关系,男女双方婚前都缺少了解,最后都不幸福。

但是过去对于农民们来说,幸福不幸福的不是事儿,只要能给自己家里延续香火就可以了。至于感情问题么,可以慢慢培养,于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压力下,在旧时代封建思想的压迫下,许多年轻人被迫接受了这种安排。

甚至于一些年轻人直到洞房花烛夜的时候,才第一次见面。自己人生中如此重大的一件事情,居然被父母以如此草率的方式决定了,这真的是旧时代的悲哀。即便是勉强成婚,婚后混乱的家庭关系也会让这些年轻人无所适从,在婚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过得十分压抑。

好在现在是新社会了,这种换亲的习俗已经不存在了,现在讲究的是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父母之命也只是一个建议和参考,不再具有强制性,年轻人对于婚姻有了自己的决定权,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由自己作主,这才是真正的新社会。

至于混乱的亲戚关系,始终是存在的,就比如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女婿比岳父的年纪还大,这称呼怎么叫呢?无所谓的了,只要当事人双方自己清楚就可以了。外人不需要进行干涉,他是愿意直呼其名,还是愿意叫岳父,都是由他们自己决定。


小小嬴政


老张生活在农村,从小就听见许多关于各方面的俗语,而且在农村无论是红白喜事,总要有村子里面辈分最高的人来当领头主管,因此在农村要想过的安生,必须要对一些生活方面的常识性俗语有一定的理解。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有姑姑无妗子,有舅舅无姑父”这句话。



有姑姑无妗子



在这里可能很多人不明白妗子是什么?其实妗子指的就是舅妈,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就是说,当姑姑子存在的时候,舅妈一般就没有什么话语权,会更加的倾向于姑姑。这个是因为咱们中国人,自古至今都讲究的是一个血缘和血统,姑姑因为和自己有着共同的血亲关系,所以从人性上面考虑有着更多的相同点。舅妈的话毕竟是外姓,所以有时候做事情可能会有自己更多的私心夹杂在其中,因此久而久之就有了有姑姑无妗子的这句话。

有舅舅无姑父



“天大地大,娘舅最大”这句老俗语相信大家都听过,意思是说,在母亲这一边娘舅就是话语权最大的。当然了,这是古代,因为是男权社会,妇女没有发言权,所以妇女出嫁以后,在娘家以后有什么事全要仰仗就有来回处理,因此娘舅在古代的时候权力特别大,地位也非常高。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到了现在我们更多的亲戚,会更加偏向于母亲这一方,因此即使到了现在,舅舅依然是一个非常亲的亲属。再加上自古以来的血统与血缘关系观念的影响,毕竟舅舅和母亲的存在着亲近的血缘关系,所以舅舅往往比姑父更加亲切,这也是为什么说有舅舅在的时候,姑父一般没有什么话语权。


当然了,现在的社会在发生变化,而且人也有好有坏,尤其是妇女地位的全面解放,因此大家在走亲戚的时候,对于血亲这方面实际上已经考虑的不是太多。而且现在有的人评判亲戚的唯一标准变成了对方是否有金钱地位,但是当家里一旦发生什么比较重大的事情在农村的话,这句老俗话还常常被人提起来。


老张谈三农


农村俗语:有姑姑无妗子,有舅舅无姑父,你知道这句话怎么来的吗?

农村俗语一般都是农民根据现实总结而来,用来指导生活实践的话语,通常采用对称、押韵、夸张等方式编排。“有姑姑无妗子,有舅舅无姑父”这句俗语,反映的是农村血缘关系的地位差别,在农村“换亲”中就会出现。这个有个很有意思的情况。

所谓“换亲”,就是A家庭男的娶B家庭姑娘,A家庭姑娘嫁给B家庭男的。很巧的是,我的父亲和母亲的婚姻就是“换亲”的方式来的。在以前,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能干的姑娘,相反父亲由于是家里老小,小时候并不出众。而母亲的哥哥则因为过于老实也很难找到老婆。当时那个年代,奶奶为了父亲的婚姻问题找到了外婆,提出了“换亲”的方案。本来,母亲是可以跟随姐姐到部队的,但是外婆一方面为了儿子的婚姻,另一方面也希望留一个女儿留在身边,就同意了这两门亲事。也是说奶奶的儿子娶了外婆的女儿,外婆的儿子娶了奶奶的女儿,就是这个关系。作为我而言,我叫的称呼分别是姑姑和舅舅,发现没有,都是按照父母双方的直系关系叫的称呼,没有叫舅妈和姑父。可见,直系亲属、有血缘的亲属,与没有血缘的亲属地位的差别。

其实,之所以会出现“有姑姑无妗子,有舅舅无姑父”的状况,主要还是农村亲戚地位差别,父亲这边亲属和母亲这边亲属的地位差别,有血缘亲属和无血缘亲属之间的地位差别。姑姑是父亲的至亲,舅舅是母亲的至亲,当姑姑和舅妈出现冲突的时候,自然是姑姑的话语权更高,同理舅舅的话语权高于姑父。农村还有“姑死以后连着筋,姨死以后断了根”的说法,可见在关系还表现出父辈的亲属比母亲的亲属更近,因为作为同姓本家肯定是为自己家考虑的。

综上所述,这句俗语实际上反映的就是农村亲属关系,在同性别上,姑姑肯定要亲于舅妈,舅舅肯定要亲于姑父,这都是血浓于水的表现,这个现象在农村换亲之后的叫法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但是,在现在判断亲属的关系远近、地位高低,不仅要看血缘关系,还要看关系相处的融洽与否,有没有给予家族一定的的帮助,还要看他本身的地位。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指尖三农


过去的农村穷,人们都是汗流浃背的整日靠在地里,辛苦的劳作就是为了多挣些口粮。而当时除了面对生存的问题,同时也面对香火延续的问题,那就是结婚。过去一家的孩子少说也有两三个,而有的多达八九个,这要是富裕家庭来说,还能勉强娶上媳妇,如果贫困家庭的话,基本就是愿望了。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当时很多农村家庭为了解决结婚难的问题,也是通过一种“换婚”的方式来解决,比如我家兄妹两人,你家兄妹两人,但因为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男方很难娶到媳妇,所以就会两家坐下来进行“相亲式的商量”,男方把自己的姐姐妹妹许配给对方,然后对方在将自己的姐姐妹妹许配给男方,这也叫“姑嫂换”或者“姑姐换”,这些情况都是基于自愿,跟相亲是一样的,所以不存在不情愿,逼婚的情况。

很多人都说这种婚姻有背常理,其实不然,因为当时条件确实比较艰苦,在过去的农村和城市最重视的就是香火的延续,有儿能防老,如果没有后代的话,岂不是要孤苦一生了。所以当时很多农村人都会用这种方法来结亲,小农人的远房表叔家就是这种方式结婚的,现在房子有了车有了,儿子也成家了,家庭特别美满,也没什么不好的,毕竟这也是相亲的一种,过去的农村基本都是相亲结婚,也没什么不妥的。但现在这种情况特别少了,条件好了,基本都是自由恋爱,没有那么多的经济压力和思想压力,只要有能力都会去寻求自己喜欢的对象来结婚的。

而这句“有姑姑无妗子,有舅舅无姑父”说的就是通过换亲中产生的混乱关系所总结出来的,小姑子和妗子同为一人,舅舅和姑父同为一个人,你们说这关系是不是很乱?


布衣小农人


姑舅都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姑父妗子就没有血缘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