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法,发散式军事创新主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出奇制胜、夺占先机

  • 观点摘要:发散式创新法就是以创新者的主观想象力为起点,运用发散性思维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创新技法。常用的有智力激励法、联想法等。本文重点研究了联想法的主要原理和特点规律,对于军事创新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联想法,发散式军事创新主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出奇制胜、夺占先机

人类军事创新的产物X-47B

创新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既需要人们聚焦客观世界和实践,从现实中寻找创新的影子,更需要充分发挥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大胆想象,冲出传统观念的局限和束缚,在主观世界中创造出客观世界中没有的东西。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栓桔中解放出来。

联想法,发散式军事创新主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出奇制胜、夺占先机

《孙子兵法之36计》竹简版

用兵之道,在于因势利导,灵活多变。在军事创新实践中,创新者既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洞察种种复杂现象和隐藏于表面现象之中的客观可能性;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敢于并善于打破禁锢的思维,突破狭小的认知天地,从新角度、新高度对事物进行新的定位和思考;更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大胆构思出出奇制胜、夺占先机的破敌方法。惟其如此,才能在突如其来的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将战场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联想创新法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将一事物与另一事物通过想象联系起来,从中受到启发而产生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创新方法。

一、基本原理

联想法,发散式军事创新主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出奇制胜、夺占先机

抗战时期的国军木棒手榴弹

人们在长时间的实践中,都能获得一定数量的经验和知识,并储存在自己的头脑中。但是,这些储存下来的印象并不是永远都很清楚,时间一长,有的记忆就越来越远离记忆对象,变得散乱、模糊,甚至"消失"。但记忆具有受到刺激后通过旁路再现的特性。激起旁路作用的联想,就可以唤醒沉睡在底层的过去的记忆,把当前的事物与过去的事物联系起来,产生新的观念。

例如,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木头和战争,经过木头一木柄;木柄一手榴弹;手榴弹一武器;武器一战争这样四个步骤,就将两者联系起来了。这种大跨度的联想能力,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联想创新是基于这种能力之上而开掘出的一种创新技法。在战争史上,从鸟群的突然惊飞识破敌人的伏兵之计、从敌方人员的通信邮戳找到敌军的驻扎地域、从蝴蝶迷人想到城市伪装、通过燃烧废旧轮胎的"热源诱骗法"诱导敌高技术兵器误袭假目标、把通缉令制作成扑克牌搜捕战犯……凡此种种,都是用联想创新法出奇制胜的例证。在运用联想创新法进行军事创新时,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

联想法,发散式军事创新主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出奇制胜、夺占先机

SU-47,机翼布局的创新结晶

  • 一是联想的目的性要明确。在军事创新中,联想的目的性决定着军事创新的方向。联想的目的要从军事斗争的需要和可能性出发,军事斗争的需要愈迫切,现实可能性愈大,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和价值也就愈大;这时,当你围绕着一定的目的进行联想时,联想的范围和跨度愈大,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愈多。
联想法,发散式军事创新主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出奇制胜、夺占先机

由蝙蝠联想发明了雷达

  • 二是必须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找到一中介环节,即获取某个"启发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是由此及彼进行联系的桥梁,没有这个桥梁,思路就难以打通,事物相互之间就联系不起来。因此,运用联想创新法进行军事创新的关键,就是寻找事物之间所具有的相似关系的"启发点"。找到了这"启发点",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相反,创新成功的可能性也就不存在了。

二、运用技法

联想可以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想,也可以是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想;既可以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想,也可以是虚构事物甚至神话传说之中的联想;既可以是已知与未知事物间的联想,也可以是真有与假想事物间的联想。按照所反映的事物间的关系不同,一般把联想创新法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

联想法,发散式军事创新主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出奇制胜、夺占先机

穿甲弹发射演示

  • 第一,接近联想创新法。接近联想创新法是把在空间或时间上比较接近,性能比较相同的几种事物或现象连结起来,从中发现"启发点",进行创新的一种方法。例如,穿甲弹主要的任务就是能尽快地穿透厚厚的铁甲。如何实现这种愿望呢?有人联想到日常生活用的锥子。用锥子给鞋底打孔要比用针容易得多。那是因为锥子有一个截面积比较大的把。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大小一样时,由于锥把的受力面积大,集中到锥尖的力也就比针尖的力大。受此启发,人们发明了一种比火炮口径小得多的次口径穿甲弹。为什么人们由穿甲弹想到了锥子呢?因为穿甲弹与锥子在空间上接近。
联想法,发散式军事创新主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出奇制胜、夺占先机

我国八一表演队和空警-2000在国庆阅兵上采用“雁行队”飞过天安门

  • 第二,相似联想创新法。相似联想创新法就是把具有类似特征的几种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从中发现"启发点",进行创新的一种方法。在军事斗争中,运用相似联想进行发明创新的事例是很多的。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无线电专家史宾赛从军用雷达中的微波磁控管制造出微波炉;我国古代人发明的"常山蛇阵"、"雁行阵"等阵法和刘伯承元帅在抗日战争时期创造的"黄蜂战术"、"麻雀战术"、"狼群战术"等都属此例。
联想法,发散式军事创新主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出奇制胜、夺占先机

朱可夫元帅

  • 第三,对比联想创新法。对比联想创新法是将两种对立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从其反面找到进行发明创新的一种方法。例如,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朱可夫元帅根据对强光源"顺光看得清,逆光刺眼"的常识,集中140个大型探照灯同时照射德军阵地,令对手满眼昏花,从而掩护苏军对失去了还手之力的德军发起突然攻击。19世纪末,英国发动对南非的侵略战争中,"布尔"民族根据英军穿红色军装,在森林和热带草原的绿色背景中格外显眼,极易暴露目标的情况,从其反面把自己的服装和枪炮都涂成草绿色,发明出绿色军服,就属这种创新。
联想法,发散式军事创新主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出奇制胜、夺占先机

一战中的德军

  • 第四,因果联想创新法。因果联想创新法是将各种事物和现象中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进而寻求发明创新的一种方法。一战中,德军的一名参谋曾以法军阵地经常出现的一只波斯猫,联想推断出其栖身之处必有一高级指挥所,并集中火力一举将其摧毁。
联想法,发散式军事创新主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出奇制胜、夺占先机

袁世凯

1915年,在讨伐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中,护卫军因寡不敌众,部队建制被打散。时任连长的刘伯承带着剩下数十人的连队,冒着绵绵秋雨,踩着泥泞的道路,在敌人整整一个营兵力的穷追不舍下,艰难地开往大足县,行进中,刘伯承突然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到路旁小树林中休息。夜幕降临时,刘伯承下令部队,将草鞋"倒穿在脚上"折回原路行进,走上一小段路后,拐弯朝路旁的一座山上爬去。敌人循着脚印在他们曾经呆过的小树林里搜索了一阵,毫无所获,在树林外,敌人仔细辨认刘伯承他们留下的足迹,见脚印朝着大足县方向,于是沿着大路继续追去。这种"倒穿草鞋"之计,造成敌人判断失误,实质上也是因果联想创新法的一种反利用。

可见,善察端倪,由此及彼,善于联想,是实现思维跨跃,实现军事创新的有效途径。在军事发展史上,当一项新的科学发现问世之后,或一种新的武器出现之后,常常有人根据这一发现,要么再发明一种新式武器,要么再提出一些新的军事理论,这都是运用因果联想创新法创新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