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石家莊的平民飲食

因為說的是過去莊裡平民的飲食,所以馬家雞、八大碗、四法蝦、雞蓉魚翅這些當年供達官權貴吃的食品不是咱們的討論對象。100年前石家莊的普通市民的飲食幾乎和周邊村民是無異的,

主食以粗糧為主較有特色,小吃種類豐富多是舶來


回顧石家莊的平民飲食


咱都知道石家莊當地有"三宗寶--什麼什麼、餅子、大山藥",後面這兩種說的就是一個世紀前大部分石家莊市民的主食。當時文獻也記載“石門風俗簡樸,居常住戶,多用餅子以為糧,因是四周種餅子之原料玉蜀黍者,彌望皆是”、“大山藥亦石門附近農產物之一大宗”--因為周邊種玉米、山藥的多,所以石家莊市民主要拿這兩種作物當主食。

北方人做餅子的方法都近似,玉米麵摻和上小米麵、高粱面、黃米麵,和上水再捏成餅子形或是“中凸而端銳者”。然後黏貼至鍋上烤熟,或是上屜蒸熟,熟後的餅子成扁形或窩窩頭狀;大山藥也有叫紅薯、白薯的,石家莊一帶的山藥多為“糖心”,軟而不面,作為主食,其吃法有烤、煮、煎等。據記載石家莊還有一種特色的山藥做法“臠切為塊,雜所謂小米、白菜,佐以油煙而煮之,味具鹹甜,別饒風味,此特別之食法,京津殆未之前聞。本市人則與餅子並進,為午餐之常用品”。那時候石家莊普通市民一般也就是就著山藥菜吃烤餅子了,炒菜都很少吃,改善生活的時候更多是吃大鍋熬菜,除了婚喪嫁娶的時候,很少會吃肉食或是喝酒。

回顧石家莊的平民飲食


因為人們需求有限,所以一般的當地飯店烹飪水平也一般:做蝦就是烹、做魚就是燒,比京津的水平差很多,沒有什麼花樣。也因為人們需求有限,當地也沒有什麼知名的酒,黃酒和石門二鍋頭(咱石家莊大麴的前身)已算是當時比較好的產品了。不是當時莊裡人不想享受美食,還是居民的整體經濟水平太低了,再加上解放前兵荒馬亂各種賦稅(很長一段時間在石家莊無論擱家吃飯還是去飯店吃飯,都是要交稅的)讓人果腹都很難。

《詠石門平民食品》裡也記載了當時石家莊大眾最常見的十種小吃:豆腐腦、豆汁、涼粉、煎餅、豆漿炸果子、炸糕、罩火燒、餅子、水煎包、扒糕。這十種小吃當中除了扒糕沒有任何一種屬於石家莊本地獨有的特色小吃。其原因不僅在於這座移民城市歷史短暫,歷史上根本就沒有形成過有別於其他地方的傳統品牌食品,還在於五方雜處的各地移民沒有形成多數人都認同的小吃口味,而是廣泛融合了河北各地的飲食習慣和傳統食品口味


回顧石家莊的平民飲食


看圖瞭解石家莊,關注“枕頭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