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有一部电视剧叫《暖春》吗


前段时间,著名艺术家田成仁老师离开了人世,不久,著名艺术家鲁园老师也走了,小花的爷爷走了,小花的奶奶也走了。

想到两位德高望重的老艺人,自然想到了那部特别催泪的电视剧《暖春》。

这部质朴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但我相信看过的人都是流过泪的。

2008初看暖春这部电视剧,那是还是个学生,但清晰的记得当时为了这部剧流了全家人多少的眼泪。10年过去了但依然记得这份感动,10年后再次重温了一遍,暖春却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动。

为什么说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动,因为这部剧让我不管从人格还是生存方式都有了一种重塑价值观的触动。在剧中,小花是一个八岁的孩子,为了回报爷爷的收养之恩,即使面对凶神恶煞对自己百般刁难排挤的婶娘(爷爷儿子的媳妇),依然是抱有感激回报之心,依然发自内心的对一个讨厌自己的人好:甚至把自己辛苦砍柳条攒的学费,以及过世父亲的抚恤金拿出来帮助婶娘还债,等等一系列的完全利他的纯洁的善良之心。我想,通过小花人物性格的塑造,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善良的品性,而应该是每一个人都不该缺失的人性本善。就像小花一样,不管婶娘怎么对她,她都知道婶娘她是爷爷的家人,虽然爷爷保护她,但她更希望保护爷爷的家人。她被爷爷的善良收养,也让自己成为了善良本身。

当然,整部剧最伟大还是要说小花的爷爷,年轻时为了一个收养的儿子终身未娶,年老时又收养的小花,不顾家人的反对,可以自己不吃不喝,即使一贫如洗也想尽一切办法供小花上学。奉献的不仅仅是大爱至极,更是一个人的一生。在剧中与多少次爷爷和小花两个人的画面一度让观众眼泪失控,爷爷为了让小花上学,即使年迈也要坚持上山去砍柳条,小花为了让爷爷少受累一点,半夜起来自己默默编柳条。小花土豆没有煮熟,爷爷说好吃。小花哭了,观众也哭了。

虽然这是一部电视剧,但是,10年后再次观看,真的感触很深。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人们踏实努力的奋斗,哪怕吃一个白面馒头,都已是很知足。而今天的我们,有多少人接受不了别人的评价,焦虑,迷茫,颓废等等似乎成了一部分群体的代名词。有多少人,那些每天进入梦乡前发誓要让自己变得优秀,第二天起床便又是依旧刷着手机吃着外卖,说着人生迷茫,却又无动于衷。

太多人体会不到满足的快乐,太多人也失去了让自己满足的能力。

所以,在一无所有的人生面前,不要觉得低级的努力配不上“富有的自己”,因为你的人生可能真的很贫瘠。

当我们做回一个特别容易满足,且懂得推迟幸福感的时候,当我们把每一次小小的收获以及每一次哪怕微薄的收入,都当成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时候,我们才会有努力的踏实,未来才会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中变得可期。

清零,初心,我理解为日日不忘初衷,踏实前行。用最原始简单的真善美,在复杂且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