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存款1000萬左右,怎麼樣?

陳嗣謙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一個專業詞彙,高淨值人群。高淨值人群的官方定義是一般指資產淨值在600萬人民幣的個人,他們也是金融資產和投資性房產等可投資資產較高的社會群體。毫無疑問家庭存款有1000萬左右的肯定是高淨值的家庭了,對於高淨值家庭我們可以從兩方面看它究竟是怎麼樣的。

一,高淨值家庭的在全國的比例。

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存款就能代表一個家庭的存款,據統計2019年中國高淨值人群有197萬。隨著經濟的進步對高淨值人群的要求也水漲船高了,這裡定義的高淨值人群是以1000萬的可投資金為標準的。中國有14億人口僅有不到200萬人存款是超過1000萬的,也就是說在中國有1000萬左右存款的家庭是千里挑一的。這樣的家庭毫無疑問是生活在社會上層的,況且我們只是說的高淨值人群(這裡的高淨值人群也許會有其他的投資比如房產,股票,基金等),如果是家庭存款有1000萬元那肯定是高淨值人群中的高淨值人群。能有1000萬存款的家庭必然不是普通的家庭,說實現了財務自由也不過。

二,家庭有1000萬存款的各種待遇。

有1000萬存款的人在銀行是可以享受私人銀行待遇的,屆時你會有專屬的客戶經理,銀行所有的理財產品你都會優先知道,而且客戶經理會給你制定完整的理財規劃。1000萬的存款我們就按4%的年化收益率計算一年你可以銀行獲得1000*4%=40萬的利息收益。也就是說每個月你大概可以獲得三萬元的收益,這樣的理財收益已經可以讓多數人實現財務自由了。這樣的收益是最保守的估計,通常情況下有1000萬存款的家庭,在享受銀行私人銀行業務的情況下一年的收益絕對不止4%。況且你這還是銀行存款,其它的不動產,投資肯定會更多。一個能有一千萬家庭存款的人無疑已經是人生贏家了,我很羨慕你。


投資觀


家庭存款超過1000萬元的,說是人中龍鳳都不為過,雖然還達不到萬里挑一,但也是千里挑一了,如果你的家庭目前有1000萬元的存款,那麼基本上而言,你的家庭已經可以退休進行環遊世界,畢竟1000萬元每年產生的利息(以年化5%的利率計算,一年就是50萬元的利息),現在都沒幾個家庭的年收入可以做到。

官方數據

目前官方沒有一個統計存款超1000萬元家庭的數據,但是有其他方面金額的數據可做參考,一個是50萬元的存款數據,另一個系600萬元以上的金融資產數據。

1、50萬元的數據

2015年我國在推出《存款保險條例》前,央行對於全國的商業銀行儲蓄存款賬戶進行摸底排查,當時得出的數據是所有銀行的儲蓄存款賬戶,餘額超過50萬元的僅為0.37%,這也是後來制定賠付限額在50萬元的緣由,因為這個金額可以覆蓋掉99%以上的賬戶安全了。

2、私人銀行客戶

我國商業銀行按照客戶的金融資產(存款、理財、基金等)總額,將客戶劃分為各類等級客戶(金卡、白金卡、黑金卡等),其中最高等級的為私人銀行卡,辦理私人銀行卡客戶的最低標準為600萬元,最高標準為1000萬元。

截止2016年,上述十二家商業銀行(也是我國除郵儲銀行之外,規模排名前12家的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數量才50萬人而已,即使加上遍佈全國各地的中小銀行,估計數量不會超過100萬戶,對比14億的人口,僅為萬分之七。

非官方的數據

非官方的數據,比較有名的就是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18胡潤財富報告》,根據該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大陸居民家庭資產達到1000萬元的161萬戶,整個大中華區達到了201萬戶。要知道這個是資產而不是存款,資產是包括房子、土地、車子、車位等等固定資產的,而不是單單存款。

總結

從上述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在我國如果有1000萬元的存款,那麼真的是人中龍鳳,一方霸主了,能達到這個水平的家庭,真的是少之又少。


鯉行者


早些年間我們形容一個人有錢最低標準是:百萬富翁,近兩年如果再稱呼一個人為百萬富翁著實有點說不出口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低於千萬級別的資產再稱作富翁都有點嘲諷的意思了。

家庭存款1000萬,並不意味著資產就是1000萬。

家庭資產由房產、各種不動產和動產、流動資金股票、存款、基金債券和負債構成。而一個擁有1000萬存款的家庭,我相信其家庭資產絕對不止1000萬,上億都是有可能的。

今年6月份,招行聯手貝恩發佈的最新《中國私人財富報告》。該報告對“高淨值人群”的門檻設定是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以上。截至2018年底,高淨值人群人數為197萬人。

也就是說,家庭存款超1000萬,你就已經邁入了全國最富裕的前200萬人的行列了。

按全國人口15億計算,擁有1000萬資產的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33%,也就是說每750人中才能 出一個千萬富翁。

上圖是2018年初,《2018胡潤財富報告》統計的大中華區和中國大陸擁有資產超600萬、1000萬、1億、3000萬美金的數據。 從可投資貨幣來看,千萬資產的數量就下降了一半,這說明擁有千萬資產的人中水分超過一半,真正能拿出1000萬現金的人數只有80萬左右。這樣比例就又縮小為每1500人中才有一位千萬富翁。

從以上兩張表中可以看出,北京、上海、香港、深圳依然是中國最富於的地區,畢竟一套房產就價值幾百萬上千萬。

千萬淨值家庭的職業構成是這樣的:


60%是企業主;

20%是金領,主要包括大型企業集團、跨國公司的高層人士,他們擁有公司股份、高昂的年薪、分紅等來保證穩定的高收入;

10%是炒房者,主要指投資房地產,擁有數套房產的財富人士;

10%是職業股民10%,他們是從事股票、期貨等金融投資的專業人士;

你看了有什麼想法?


財經札記


這個家庭1000萬的存款數據是招商銀行在2019年中國私人報告會上提出的,說目前我們國家存款有1000萬的私人的數量大約是接近200萬,這個和14億人口的大國來講的確人數很少,那麼這些用有上千萬現金的人是如何分配財產的呢?

對銀行來說,這些錢全部搞成存款當然是很受歡迎了,但是你不要忘記,這些人獲得1000萬的途徑大多都是通過資本運作或者在參與實體經濟賺來的,個個基本上都懂得生財之道,所以說就銀行那點利息對他們是沒有誘惑力的,即便是在銀行有儲蓄,我覺得也僅僅是為了權宜之計,可能屬於暫時存放的那種。

這些錢對這些人來說,一般是比較喜歡能夠承擔風險但能賺大錢的行業,所以說這1000萬資金完全可以拿出三分之一去參與指數型ETF基金,這個收益相對穩定,而且適合大資金運作,做的好的話年化收益最少達到10%;還有三分之一可以用來參與A股市場的大盤藍籌股,比如說銀行股中的盤子比較大的,目前估值優勢明顯,最主要的是這些公司有持續的分工能力,股息率也很高,年化差不多有4%,而且加上股價上漲的收益,每年的收益達到百分之十幾差不多,剩餘的三分之一資金可以參與一些貨幣型基金,主要用作臨時應急,還可以當成銀行的大額存單,主要目的是作為手中的現象保障所用。


春意萌生


個人的理解是,除了自住和投資的房產(店面),公司股權等不方便變現的資產外,還保持1000萬_4000萬現金的高淨值人士。朋友圈裡有幾個這樣的人物。在這種情況下,保值遠大於增值。

我的建議是:

50-80%投資 開金中心(國家開發銀行旗下的投資理財公司)之類的平臺,坐享7.5%的年化回報率。

理由:風險基本可控,回報率比較中庸。

20-30%債券基金/混合基金。

理由:風險更小,流動性好。

10-20%股票基金/ETF指數基金,特別自信的,可將這部分直接投資於股票。

理由:行情好的時候可以享受中國資本市場紅利,但切不宜超過所有投資資金的20%,避免鉅額波動影響心情和信心。

5-10%銀行短期理財+貨幣基金

理由:足以應付日常生活支出,又高於銀行活期存款。

另外,

1,房產不宜投資太多,除了自住,多餘房產不宜超過三套。門面建議脫手,落袋為安。

2,如此高淨值,保險已經失去價值。

3,信託風險及封閉性太久,不建議投資。

4,P2P不再建議


星輝瑩空


家庭存款達到1000萬,財富的保值增值非常重要,樓主需要一個專業資深的理財規劃師幫助你的實現家庭目標。根據目前的國內國際形勢,和本人15年的高淨值客戶服務工作經驗,可參照下面的投資組合,具體要按照投資人年齡,收益,風險偏好去配置資產:

1. 保險計劃:

全家人購買香港重疾險和意外險

高端醫療險

50萬人民幣用於夠買香港儲蓄險 美金年化收益 6.5%以上,折算人民幣預期收益 3.25萬

50萬人民幣購買人壽險 人民幣年化收益 3%以上,人民幣預期收益 1.5萬

2. 投資組合:

銀行大額存單:300萬 預計年化收益5.5%,預期收益 16.5萬

信託:300萬 充分抵押物保障,預防本金損失。預計年化8.5%收益,預期收益 25.5萬

黃金ETF: 100萬 對抗全球經濟下滑和通脹風險,預計年化收益10%,預期收益10萬

上證50ETF: 100萬 預期年化收益率10%,預期收益10萬

長期股權投資基金:100萬 預期年化收益30%,預期收益30萬

整個投資組合預計總收益:96.75萬,預期年化收益率:9.68%。具體各大類資產以及相關的比例,根據宏觀經濟的變化,每年調整一次。希望我的建議對樓主有幫助,請點贊。


博辰財經


1000萬存款與1000萬資產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一線城市1000萬資產為數不少,擁有一套100多平方米中心地段房子或者知名學區房幾十平方米房子就可以有千萬資產。但是未必有1000萬現金。

某金融機構調查顯示我國有1000萬可投資資金的人只有197萬人,1000萬可投資資產屬於高端客戶,深受銀行歡迎。

197萬人有1000萬現金或者存款,我國有14億人口,佔比多少,0.1%就是140萬人。197萬人相當於0.14%左右,

高淨值人士主要集中於發達地區,尤其是一線城市,在小地方或者經濟落後地區少得可憐,一個七八線小縣城可能都找不到幾個人有1000萬現金及等價物,甚至不排除一個都沒有。

在一線城市有千萬資產很苦逼的說法,據媒體報道,一位千萬房產的高收入者,賣掉老房子僅僅買得起學區房幾十平方米房子,也就是落一個戶口,自己只能在別處蝸居幾十平方米小房子。

高房價已經蠶食了很多人的幸福感。


杜坤維


一千萬現金,不包括房子,在中國算不了啥,別過分沾沾自喜,小康生活而已。不要說在一二線城市,就是在三四線城市,也不算上大富大貴,比一般人踏實點而已,一定要擺正心態。

有了這個家底,不要有坐享其成的思想。在這個起點上,可以有更高的追求拿出來一部分,做有些一般人做不了,不敢做的投資,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賺時間


凱旋KX


非常厲害!

前不久,招商銀行與貝恩公司聯合發佈的《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中國高淨值人群數量達197萬人,坐擁61萬億人民幣可投資資產。

而億14億的中國人口來計算的話,僅佔0.000014%,屬於絕對的鳳毛菱角家庭了!

不過,與中國高淨值人群達197萬人的同時,中國有差不多5.6億人,銀行存款為零,也就是說,每十個中國人中,就有4個人在銀行中沒有存款。

所以說,中國目前的貧富差距是非常大的,少許的人掌握著大部分的財富,而大部分的人為了餘下的那些財富,擠破了頭皮爭搶,造成了賺錢難,掙錢苦的局面。

那麼對於50萬和100萬存款的家庭來說,又有多少呢?

將我國人口以14億來計算,這些人中,存款擁有50萬人民幣以及50萬人民幣以上的人僅僅只有0.3%,這樣我國人口大概只有415.8萬人的存款超過50萬人民幣的。

而存款擁有100萬人民幣的人數就更加少了,所佔比率僅僅只有0.1%,摺合成人數大概只有138.3萬人。

那麼國內的富人,都喜歡投資什麼呢?

高淨值人群對股權類資產(包括二級市場、私募股權等)的配置比例在不斷上升。私募股權作為跨週期資產,在中國經濟長期向上、新經濟興起的背景下尤其受到高淨值人士的青睞,超過一半的投資者計劃增持。

在過去很多年中,中國財富的大部分都來自房地產行業。但隨著房地產熱度的不斷消減,中國的高淨值人群們,正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分散投資。

而國外的富豪有喜歡什麼樣的投資佈局呢?

根據數據顯示,國外高淨值資產的家庭基本都對於股票,債券有著大比例的投入,其次就是基金!而對於房產其實都是一個滿足剛需,投資佔比非常小的結構。

總結

可以看出,中國內部的富豪數量正在不斷的提升,而對於投資來說,相較於過去外界對中國富豪的刻板印象,高淨值人群的投資偏好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高淨值人群的投資收益目標與風險偏好 " 合理化 ";

投資理念 " 成熟化 ";

投資偏好 " 股權化 ";

資產配置 " 分散化 "的特點!

所以,對於你這樣家庭存款能夠達到1000萬的,可能已經是屬於中國金字塔頂端的人群了,至於投資方式,我相信也不僅僅只有存款了吧?

⭐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財經和投資背後的真正邏輯。謝謝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

琅琊榜首張大仙


題主的問題比較模糊。如果單純從數量來評價,的確算非常厲害,萬中無一!


存款在1000萬及以上的人數

招商銀行與貝恩公司聯合發佈的《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中國高淨值人群數量達197萬人,坐擁61萬億人民幣可投資資產。而億14億的中國人口來計算的話,僅佔0.000014%,屬於絕對的鳳毛麟角家庭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時,中國有差不多5.6億人,銀行存款為零。簡單來說,每10箇中國人中,就有4個人在銀行中沒有存款。所以說,中國目前的貧富差距是非常大的,少許的人掌握著絕大大部分的財富,而大部分的人為了餘下的那些財富,擠破了頭皮爭搶,造成了賺錢難,掙錢苦的局面。

1000萬存款和1000萬資產的差異。

不得不說,存款1000意味著最少有1000萬的現金流,這和資產總值1000萬有著顯著的差別。

能有1000萬存款的家庭,一般情況下很可能是從事經商等活動,已經配備房產,汽車等改善生活條件設備。換而言之,其總資產已經超過1000萬。如果這些財產都是通過合法途徑所得,足以證明其能力之強。如果沒有太大的變化,以這些財產作為原始積累,繼續深入商業活動,後續很大可能會繼續獲得更多回報。


分三種情況來討論1000萬存款和資產的不同組合對生活的影響

第一種情況:1000萬元主要是存款,且沒有大額負債。這樣的結構非常合理,家庭成員輕鬆生活。例如可以將1000萬元做個理財,一般而言,在無風險(低風險)情況下,年收益率≈5%,即50萬左右的理財收入。如果家庭成員還有額外收入,例如工資等,以月薪20000(夫妻都有工作,父母兒女不工作)計算,則一年總收入將超過70萬。即使家庭處於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每月還需要租房,依然可以隨便吃得起豬肉,維持相對較高的生活質量。

第二張情況:資產結構大約一半(50%)是房產。如果是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該情況或許比第一種情況抗風險能力要強一些。大城市的房產價格相對保值,一般足以低於通貨膨脹。另外,500萬的存款每年可以產生相對安全收益≈25萬,疊加家庭總成員20000月薪,每年純收入約49萬。

第三種情況:資產結構大部分是房產。這樣的結構抗風險能力也是比較弱的。如果是一套房的話,一般是自住,因此房產是無法產生現金流,這樣每個月的穩定收入只能是工資和少量的穩定投資收益。以前兩種情況的工作收入做為參考,家庭的年收入應該在30萬左右。如果家庭不止一套房,也可以通過房產租金形成收入。

結論和建議

根據國內的情況,第二類資產結構相對更加合理一些,抗風險能力比較強,擁有的現金流也不低,足以讓家人保持較高的生活質量。

但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第三類家庭可能是最多的了,甚至家庭同時伴有鉅額的負債(房貸)。這寫高額債務也會明顯影響家庭成員生活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