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有人說“九泉之下也瞑目”了,“九泉”是指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小二毛


我們從“九泉之下也瞑目了”這個說法中,大概也能推斷出“九泉”就是指地下、陰間之類的。

的確,“九泉”在這句話的詞義中就是指地下深處,死人埋葬的地方。

一、“九泉”的另一重含義。

如果不單指這句“九泉之下也瞑目了”,“九泉”它其實還有另一重含義。

九泉,也稱九淵,指神話傳說中的九個神泉。先秦時期黃老道家的代表列子以“九泉”寓意達到終極圓滿的九種人生境界與修道方法。

但九泉被寓為修道圓滿的含義在後世較少為人提起,多見於先秦古籍中。

二、“九泉”與“黃泉”。

許多人認為九泉和黃泉一樣,都是指陰間,那麼,九泉就是指黃泉。

事實上,這兩者起初是有些區別的。

九泉雖是泛指地下深處,死人埋葬的地方,但在道藏典籍《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中卻對九泉有著詳細的劃分。

它們依次分別是:酆泉、衙泉、黃泉、寒泉、陰泉、幽泉、下泉、苦泉、溟泉。

酆泉主攝天魔;衙泉主攝不職典祠;黃泉主攝山魈精魅;寒泉主攝江湖水怪;陰泉主攝血食邪神;幽泉主攝山林毒惡;下泉主攝古伏屍;苦泉主攝師巫逆鬼;溟泉主攝刑亡橫死。

從這個典籍的說法可知,彼時黃泉只是九泉中的第三泉而已,並不能完全指代九泉。

但民間自有簡單易懂的說法,他們的理解是,九就是指極數,九泉就是極深的泉。

而古代勞動人民從打井的經驗中獲知:當掘到地下深處時,就會有泉源。地下水從黃土裡滲出來,常常帶有黃色,所以古人就把很深的地下叫做“黃泉”,與九的極數之義相聯,遂也喚作“九泉”。

人死後,去了那極深的陰間,便統稱含笑九泉,或是命歸黃泉,在普通人的心中,九泉、黃泉都是一樣的,人們不會文縐縐地再去區分死去的人究竟去了哪一泉的。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立水來回答。

“九泉”在現階段別管從人們的理解,還是從字面意思來說和“黃泉”都是一個概念。瞭解“九泉”前,咱麼先了解一下“黃泉”。

首先,我們先說一下黃泉的由來:

黃泉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1、黃泉這個詞的歷史真實由來,相傳人死後會進入輪迴,在過去人們的理解就是,陰曹地府就在地下,一般70.80年代的農村的孩子,都經歷過自己打井來獲取地下飲用水的經歷,剛打的井出的水是黃色的,打的越深,出的黃水越多。在現在我們都知道那是因為水裡還有沙的原因,但是在過去,他們就認為,這時地下有一個黃泉,來給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水,而在黃泉的下方就是陰曹地府,所以,就有了黃泉之下的說法。

2、這時一個傳說,關於古時候黃龍的傳說,相傳輪迴之道沒有形成之前是有黃龍鎮壓陰曹地府的鬼魂的,黃龍作為四龍之首,心地善良,當時輪迴沒有形成,黃龍就利用自己的法力,去清洗魂魄戾氣,用身體生成了輪迴之道,讓魂魄通過自己的身體去輪迴轉世,久而久之,黃龍雖然法力高強,但魂魄數太多,黃龍因精氣耗盡而亡。黃龍身死之時,因擔心死去之後,魂魄無歸宿,留下了黃色的眼淚,道祖知悉這件事後,利用黃龍的身體形成了輪迴之道,以黃龍的眼淚作為地下水的泉眼,這個故事不僅是“黃泉”一詞的由來,也是“龍的傳人”一種潛意識的由來。

然後,我們在說下九泉的由來:

9是單數中最大的,在古時候,人用九來形容一種極限。在人們理解中:天有九重,地有九泉。

這個分為兩種理解:

1、有認為天的九重是上下疊加而形成的,地下也是分為九層,這種理解在《太玄》裡面記載為:有九天,一為中天,二為羨天,三為從天,四為更天,五為晬天,六為廓天,七為鹹天,八為沈天,九為成天。九泉有: 黃水,止水,痴水,名水,沃水,氿水,雍水,汧水,弱水。

2、還有一種認為是:“天有九方,地有九州,泉有九淵”。這種認為:神、人、鬼三屆是相互呼應的,天分九方:中央曰鈞天,東方曰蒼天,東北曰變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皓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東南曰陽天。

地分九州:殤州、瀚州、寧州、中州、瀾州、宛州、越州、雲州、雷州。

泉有九淵:鯢旋之潘為淵,止水之潘為淵,流水之潘為淵,濫水之潘為淵,沃水之潘為淵,氿水之潘為淵,雍水之潘為淵,汧水之潘為淵,肥水之潘為淵。

傳說至今,第二種的現在還比較流傳,而第一種就非常少了。

九泉,可稱之為九淵,在古意中指的是人死後所經歷的九種境界,原本和黃泉本不是一種意思。而這道題目就是把“黃泉”和“九泉”同化了,可能是叫的人多了,就成這樣了,在舉個例子:撒貝寧的“撒”應該是第一聲和第三聲的發音,非給叫成第四聲的發音,叫的多了也就淡化了原來的含義了。


立水


九泉也叫黃泉,古代人們認為,人死以後,魂魄就會跑到黃泉那裡去。

那黃泉又是怎麼來的呢?

傳說,黃泉之下還有一層,這一層住著黃龍,黃龍的眼睛是一枚泉眼,黃龍流下眼淚,向上噴薄,就形成了黃泉。

那黃龍又是誰呢?黃龍的來歷有兩種。

有人說黃龍就是黃帝大戰蚩尤時期的應龍,在幫助黃帝打敗蚩尤以後,黃龍鑽入地底冬眠,形成了黃泉。

也有人說,黃龍就是黃帝的化身之一,黃帝的真身跑到九重天外,他的一個化身化為黃龍,藏身地底,管理著死去的人類魂魄。

不過我認為黃龍是應龍的可能性比較大。應龍曾經幫助黃帝斬殺蚩尤和夸父,因為跟著皇帝,而黃帝屬土,所以應龍是一種土龍,他功成名就之後,鑽入地底,正符合他的個性,而且他後來幫助大禹治過水,大禹治水,一方面是引導,一方面是使用息壤,這息壤就是應龍幫助大禹弄來的。

大禹治水的時候,他的得力助手伯益想挖井,洩一洩地氣,結果挖的太深了,竟然一直挖到了黃泉那裡,驚動了黃龍,黃龍害怕大禹和伯益害自己,趕緊跑出來,從此地下就沒有龍了。

龍可以飛大家都知道,伯益驚動黃龍以後,黃龍最終駕著玄雲,飛到了崑崙山,開始在崑崙山棲息。所以後來西王母使用各種龍幫她駕車,就是所謂的龍車,這些龍都是黃龍的後代。

據說,黃龍從地底跑出來以後,還曾經給大禹搗過亂。大禹當時在九州治水,駕著大船到了長江那一片,黃龍跑過去,藏到大船底下,一下子把大船扛在身上,想把大禹的船掀翻,大禹看到以後,仰天長嘆,說:“吾受命於天,死生命也!吾視龍,猶蚰蜒也。”黃龍一聽,這大禹想召喚老天,還把自己當做小蚰蜒,嚇得黃龍趕緊裝作馴服狀,夾著尾巴逃跑了。

後來黃龍被大禹馴服,幫助大禹治水。大禹讓黃龍用尾巴在前面把水分開,讓玄龜在後面揹著息壤,黃龍一分開水,玄龜就填上息土,然後大禹才終於治水成功。黃龍也沒有回到地下,而是駕著玄雲,跑到了崑崙山。

黃龍是四龍之首,有翼,除了黃龍之外,其他的龍還有青龍,赤龍,白龍,他們的眼淚分別化為黃泉,青泉,赤泉,白泉。

黃泉是人死以後,魂魄的聚集地。所以黃泉陰氣很重。但是黃泉之上有黃雲,可以直通於天,因此,龍在陰陽之間可以產生雷電和風雨。

古代人都以黃泉代替人死後去的地方,所以古人的文章裡,經常用黃泉兩個字代替死。比如白居易詩裡寫過:“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形容唐明皇尋找楊貴妃,天上地下全都找了個遍,仍然沒有找到。

命喪黃泉更是一個特別常見的用語。

到了佛教傳入我國以後,才有了地獄的概念,其所指,跟黃泉是一樣的。只不過佛家的地獄比黃泉要具體的多。

例如《唐書》裡,就提到地獄的來歷,說阿育王使用苛政,設置炮烙之刑,人們把阿育王時期稱為地獄,佛家拿來說,壞人死後就下地獄,遭受阿育王時期那種酷刑。

後代的神話故事裡,更是將地獄描繪的陰森黑暗,不但有牛頭馬面黑白無常,各種判官,和無數厲鬼,還有什麼十殿閻羅,孟婆等等。

地獄還分成很多層,最多的時候,達到十八層。在每一層都有各種酷刑,什麼下油鍋、入石磨、進火坑、上刀山等等。在人世間行善的人,自然就昇天宮享樂,作惡的人,毫無疑問就下地獄受酷刑。

唐朝虔州刺史李舟,曾經給自己的妹妹寫過一封信,信裡有一首詩言到:

釋迦生中國,設教如周孔;

周孔生西方,設教如釋迦。

天堂無則已,有則君子登;

地獄無則已,有則小人登。

周孔就是周公和孔子,儒家裡的兩大聖人。

佛家超度眾生時,有一句名言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黃泉當然不同於地獄,只有西方才那麼分好壞。中國古代文化裡,一般死者為大,大多時候,不會讓死人再受一次折磨的。


西堤君


九泉


九泉:指深淵。在中國古代數字文化中,以九為大,因為它是數字單數中最大的數字,所以有“極限”的意思。九泉之下,意思就是極深之地。另一種說法,就是指陰間。在道家文化裡,九泉,分別是九個神泉:

九泉者,北都羅酆幽泉,惡獄也。事系天庭,不可輕行。故酆都為天下鬼神之府,專檢制魔妖之權行,今宣威莫大於此。凡獄有九,一曰酆泉號令之獄。二曰重泉斬馘之獄。三曰黃泉追鬼之獄。四曰寒泉毒害之獄。五曰陰泉寒夜之獄。六曰幽泉煞伐之獄。七曰下泉長夜之獄。八曰苦泉屠戮之獄。九曰凕泉考焚之獄。

所以,也有九泉九獄的說法。

直白的說,就是指陰曹地府。



黃泉

黃泉,指九泉之一。很多人把九泉等同於黃泉,其實是九泉包含的黃泉。但是黃泉出現的時間遠比九泉出現的時間要早。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黃泉的說法。最開始是人們挖井挖到深處,湧出泉水帶著泥土的顏色,被稱為黃泉,在中國本土文化中,人死了要入地,所以也用黃泉指陰曹地府。


《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不及黃泉不想見,就是老死不相往來了。不過“不及黃泉,無相見也。”裡講述的是一個孝子的故事,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自己去搜索來了解一下。


黃泉、九泉、忘川河、孟婆湯、彼岸花……在中國的文學領域,乃至現在的影師領域,仍然是經常用到的本土化的意象與故事題材。


李知月


“九泉之下也瞑目了”,這裡的九泉指的就是人死了下葬的地方,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陰曹地府”。

九泉同黃泉意思一樣,都是地獄的別稱。通常人們把人死了說成下地獄就是這個道理。那麼“九泉”這個詞是怎麼由來的呢?

相傳在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為了生活需要,於是就開始採用古老的方式打井,日積月累當他們挖到地下很深的地方,就會出現泉源。地下水就會從黃土裡面滲出來,一般是黃色的,所以古人把這黃色的地下水就叫做“黃泉”。




古人一般都很迷信,他們認為人死後都要到陰曹地府去,陰曹地府指的就是地下很深的地方。而黃泉恰恰也是在地下很深的地方,因此黃泉也被比作“陰曹地府”的意思。而九泉中的“九”字是數字當中最大的數字,九字也代表到達了極限,寓意終極圓滿達到了人生最高境界。所以人們就用九字與泉字結合在一起,組合叫“九泉”,寓意“九泉”是地下最深的地方。

於是“九泉”和“黃泉”就同被比喻為地獄的意思。從此人死後就有了下地獄,赴黃泉,九泉之下安息等等這樣的說法。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古代人們為了區分好人壞人,把好人死後稱作赴黃泉,也叫做下九泉,那些所謂的壞人死後就被比作下地獄。罪大惡極的壞人死後則說成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寓意永世不到翻身。


因此,凡是正常人死亡一般都被叫做“九泉之下安息”,“九泉之下瞑目了”,或者是“黃泉路上走好”這樣的說法。意思就是人死後有個好歸宿。這種說法也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任馳贏天下


說二句,"九泉"即"黃泉"也。世上有九死一生,九九歸真。地下有九泉之下。
九泉之下,也就是地下深九層,最好的層面,有山有水,前面別墅,後面高層。是鬼魂最好去處。還可以超生轉世。有詩為證,清泉悠悠流小溪,水閣仙境靜養心。死後能得九泉下,塵世善事燒高香。說到九泉九層,再說一下"十八"層地獄,那是玉皇大帝的監獄。對人世間,不行正事,欺男霸女,無惡不作的歹人,就要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度投生。有詞為證,十八層地獄苦,死後受刑斷骨。鬼哭狼叫倒掛,叫你人間作惡。




手機用戶烏龍


第一,九泉泛指人死後埋葬的地方,也稱陰間。

在《東周列國志》第七回中,有一句:臣已得請於上帝,許償臣命。蒙主君垂念,九泉懷德!可見,九泉一詞古代由來已久。

古人認為,人在世死後要被埋葬在地下很深的地方,而當挖掘到地下很深的地方之時,就會從黃土中滲出水來,且通常帶有黃色,古人將“地下很深的地方”和“滲出的水”結合起來,所以把人死後埋葬的地方稱為“九泉”。

第二,這種說法的由來。

根據中國古代的傳說,上有九重天,下有九重地,意思是天有九重,地也分九層,即為九泉。而九是陽數中的最大數,表示極多、極大之意,九泉顧名思義就是指地下最深的地方了,九泉意取地下九重地之意,按照古人的說法,人死後是要到陰間去的,而九泉就是代指陰間或陰曹地府。因此,九泉指的是地下深處,而不是九個泉之意。

第三,九泉之下也瞑目的意思。

我們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任何人、任何時間都無法打破。根據中國流傳下來的傳說,人死後肉體進入陰間或九泉,即地下最深處。道教文化認為,如果一個人在世積德行善不作惡的話,死後能達到“九泉之下也瞑目”的境地,也有說“含笑九泉”。如果一個人在世時不斷作惡的話,死後在九泉之下會被懲罰。


第四,當下社會的積極意義。

在當代社會,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這些話語和儀式已經很少出現,只不過在部分農村地區仍會流傳,那麼這些文化符號在現代社會的積極意義是什麼呢?

這些文化符號一般情況下代表了長輩對後輩的殷殷教導和積極期望。一般情況下,長輩對後輩寄予很高期望,希望後輩成才、有出息,將自己的期望和希望寄託於下一代身上,如果能夠達成這一期望,那麼就是“九泉之下也瞑目”。

由此可見,這一傳統文化符號雖有迷信之說,但是萬物都有利有弊,它之於當下社會的積極意義就在於後輩要積極奮進、不負重託,完成長輩心願,這也是傳統文化和傳統教育方式的一個縮影,對於當下社會仍有一定積極的教育意義。

對於以上分析,你有什麼看法?


人間話語


九泉(亦稱黃泉),簡單理解就是人死之後要去的地方的。

跟九泉差不多的地方就是地獄,不過地獄一般都說是壞人去的。我們這些自認好人的當然不能去地獄。所以就說去九泉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

九是極數,所有也有稱九五之尊。

古代,勤勞的人民因生活所需,需要打井,挖到很深的地方就有有泉水冒出來,混著泥土的顏色(黃色),所以這些泉水也叫黃泉。因為要挖的很深,也稱之為九泉。

在加上古人講究入土為安,人掛掉之後都會埋在土裡。到下面去。下面也就是黃泉,亦稱九泉。

ps:這話才見於長輩對晚輩,xx,你要怎樣怎樣,我在九泉之下也瞑目了。

希望晚輩們儘量提升自己,讓長輩們可以安享晚年,在九泉之上也可以喜開顏。



行粥


九泉呢,字面意思是數量詞,而九泉之下中的九字,只是因為它是數字單數中最大的數字,所以有“極限”之意。九泉之下呢,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就是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陰間。這個說法最早出自漢·阮瑀的《七哀》詩。

而這裡說的“九泉之下也瞑目了”,就是指人死了下葬的地方,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陰曹地府”。其實九泉呢同黃泉是一個意思,都是地獄的別稱,通常人們把人死了說成下地獄就是這個道理,那麼,九泉到底是怎麼由來的呢?

這就又要從從前說起來了,從前呢,人們經濟不發達,都很迷信,他們認為人死後都要到陰曹地府,陰曹地府指的就是地下很深的地方,而黃泉恰恰也是在地下很深的地方,因此黃泉也被比作“陰曹地府”的意思。

九泉之下,也就是地下深九層,最好的層面,有山有水,前面別墅,後面高層。是鬼魂最好去處。還可以超生轉世。有詩為證,清泉悠悠流小溪,水閣仙境靜養心。死後能得九泉下,塵世善事燒高香。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古代人們為了區分好壞人,把好人死後稱作赴黃泉,也叫做下九泉,那些所謂的壞人死後就被比作下地獄。地獄還分成很多層,最多的時候,達到十八層。在每一層都有各種酷刑,什麼下油鍋、入石磨、進火坑、上刀山等等。在人世間行善的人,自然就昇天宮享樂,作惡的人,毫無疑問就下地獄受酷刑。罪大惡極的壞人死後則說成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寓意永世不到翻身。

因此,凡是正常人死亡一般都被叫做“九泉之下安息”,“九泉之下瞑目了”,或者是“黃泉路上走好”這樣的說法。意思就是人死後有個好歸宿,這種說法也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邏輯文史游


九泉之下,意思是極深的地下。世界上最深的地方在馬裡亞納海溝,距水平面一萬多米深。用古代中國喪莽文化來說,算得上九泉之極了。


古人的宇宙觀最忠實於數。典籍上有記載,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成於三,就是有三就有滋生,發展,壯大。三,六,九就囊括了數的極致。

九泉,亦稱三泉。《秦始皇本紀》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穿三泉,下銅而治槨”。由此可知,三泉就是極深的陰曹地府了。九泉是後來的三泉的另一種說法。都是人死後要去報到鑑名註銷陽籍,重新入陰籍的陰間世界,或稱地獄,依據在陽世的良善,罪惡,一層二層乃至十八層地獄,由諸位自擇於陽間的所作所為,怪不得閻王爺的。


坊間歹毒咒罵別人,開口閉口讓對方入十八層地獄,其實就是不想讓人家去天堂,好象天堂是他(她)自己的專利,預定好了的一樣。說起來差不多都去三泉深的地府過奈何撟,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做馬做豬做禽獸……

總而言之,九泉就是三泉,掘井而出黃水,又稱黃泉。這個地方再好,也沒有人主動去喝茶飲酒唱OK了。


如今的鄉下,人一死,發喪,熱熱鬧鬧的。一群著時裝戴巾冠踏耐克叼香菸的道士,藉助於科技的成果,把亡人吹吹打打地送入九泉之下,應該瞑目了。

嗚呼,逝者安息於九泉之下。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