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是啥寓意?有道理嗎?

老李反傳


農村俗語說: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是啥寓意?有道理嗎?過去我國古代,北方地區始終受到外敵的侵略和騷擾,經常需要派大軍去清剿除暴安良,收復失地,保疆固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旦談到治理邊疆,就要準備大批量的糧食和草料,才能滿足大軍遠征的需要。一旦農業年成,糧食和草料欠收,大軍遠征困難。在古代,農業與朝庭治理邊疆有密切關係,農業生產的好壞,決定保家衛國的能力。~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究竟是什麼意思嗎?原來是說:每年大寒節氣,是寒冷的時候,若是不寒冷,意味著來年必定要發生倒春寒。春天發生倒春寒的時候,農業上最大的損失是小麥的凍害。一旦發生嚴重的凍害,小麥被突然襲擊的倒春寒,將會凍死凍傷小麥,嚴重的將會造成顆粒無收,糧食和草料將會欠收。一旦農業上出了問題,組織大批量的糧草支援邊疆作戰是很因難的,保家衛國的兵馬在邊疆失去補給,非常吃緊,影響北方的安定。~


農村俗語說“大寒不寒”,也就是指冬季是暖冬。因此大寒期間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一旦大寒還不寒冷,說明來年春天必然會發生倒春寒。翌年上春倒春寒,農業生產上最大的危害是小麥。春季是小麥生長髮育的中後期,是小麥返青拔節抽穗揚花灌漿期,最怕突如其來倒春寒的寒冷。一旦小麥發生倒春寒,輕者部分小麥受到冷凍傷害,影響產量,嚴重的造成顆粒無收。另外,冬天不寒冷,就凍不死害蟲和病菌。一旦到翌年春天,春暖花開的時候,氣溫回升,將會爆發病蟲害,必然危害小麥,影響產量。~


總之,大寒時候,是一年之內最寒冷的時期,必須要寒冷,避免翌年春天出現倒春寒,才能對保障小麥返青後,正常的生長髮育,奪得小麥豐收。因此,當出現大寒氣溫反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翌年的倒春寒襲擊,加強小麥防凍防寒措施,防止凍害。另外,還要加強小麥的病蟲害的防治,避免春季小麥的蟲害和病害的發生,保障小麥的正常生長髮育,取得好收成。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鄂東三農


今年冬天,不管什麼冬至還是大寒小寒,還是三九四九,統統都不好使了,整個冬天一直是暖洋洋的。三九四九本該是滴水成冰,房簷下可以見到晶瑩剔透的冰瘤子,村外的小河水應該結著厚厚的冰,人站在上面可以行走。出門在外應該凍的拿不出手,不戴帽子會感覺凍得耳朵疼。

所有這些現象,今年冬天似乎都不存在。即使現在是最冷的四九,中午的時候,依舊有暖暖的陽光照射,即使晚上也沒有往年那麼凍的讓人受不了。昨天晚上出去吃飯沒有穿羽絨服,回來的時候走在路上,手裡還提著東西,我以為會凍得手疼。剛出酒店門的時候是有一點點的冷,走了沒多一會兒立馬就適應了。一起走的幾個朋友問,今天是四九嗎?怎麼四九的晚上一點兒感覺不到冷?



今天是大寒,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的到來,預示著一年的結束。只是本該天寒地凍的大寒,冬日的陽光卻如此的明媚,如此的溫暖。站在窗玻璃前,讓人絲毫感覺不到大寒的寒冷,反而會誤以為是沐浴在春光裡。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情景,今年是很難再現了。

有的農村老人說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俗語說,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意思就是說冬至以後,北方就進入了漫天飛雪的季節。到了小寒和大寒的時節,更應該是兩天一場小雪,三天一場大雪,所謂的大雪封門,就是指小寒大寒期間。在這最寒冷的季節,只有下了大雪,才能預示著來年的豐收。而如果小寒大寒不下雪的話,那麼明年夏天的小暑大暑,就會嚴重的乾旱,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天氣大旱,不光莊稼收成不好,其他的綠色植物,也會因為乾旱導致寸草不長。人和動物就都沒有飯吃,當然是人馬不安。



小寒大寒寒的透,來年春天天暖和。大寒小寒正好趕在三九四九,按照季節,大寒小寒凍成一團,才是正常現象,也只有這樣,來年春天才會正常的春暖花開。反之大寒不寒,就暗示著明年春天有倒春寒。倒春寒對於農作物,尤其是果樹,傷害很大。正趕上所有的果樹百花齊放的時候。天氣忽然來一場倒春寒,果農的心就會比倒春寒還寒冷。


靈子


就因為今天大寒節氣不寒,於是扯出來大寒不寒,人馬不安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呢?我個人看法是有道理,畢竟村裡年紀大些的老人現在就很不安了。


我們村年紀最大的朱奶奶今年一百零三歲了,她老人家對節氣比一般農民都要關心,更加在意,村裡農民想知道什麼節氣俗語問朱奶奶就中,論各種農村俗語,朱奶奶比度娘知道的要多多了,而且知根知底。

今天大寒節氣,是本年度最後一個節氣,朱奶奶說不夠圓滿,因為這個冬天沒有一個節氣能夠應了好景,特別最後的大寒節氣,如果大雪漫天飛舞來年的莊稼還可能有戲,如今看來就今天這樣的零上溫度,潑皮點的男孩子穿一件衛衣就敢上街的溫度,缺了大寒節氣本該有的寒冷,朱奶奶說大寒不寒,註定要人馬不安了。

大寒在往年裡是冰凍三尺的節氣,河面結厚實的冰,土壤凍到一刨一個點,那真是寒風凜冽,刺骨的冷,於是空氣中的病菌被凍死,就連樹皮上依附的害蟲也會被凍死,寒冷是北方人生存中不可缺少的溫度了。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這句俗語的意思表達的相當明白,大寒節氣像今天這樣一點不冷的天氣,人和馬都不會安心,也就是說有所擔心,有驚恐有不安。


大寒節氣不寒冷,朱奶奶說來年很有可能會出現倒春寒,到時候小麥,果樹,以及人畜都會被突然而來的寒冷給迫害,作物會被凍死,人畜會被反常天氣導致生病,人馬不安,不安於農作物損害,糧食不長缺少吃的,不安於反常溫度讓人畜無抵抗力而生病導致健康出現問題。

比如小麥,暖冬讓小麥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提前進入了生長分櫱狀態,而春天的倒春寒勢如猛虎,會把傻傻生長的小麥凍到枯死,我們農民都知道,小麥分櫱前凍就凍點,它們休眠期有禦寒能力,但分櫱後的小麥苗已經返青,根本受不了寒冷的凍害,因此面臨的就是死掉,所以莊稼就這樣被倒春寒給嚯嚯了。

最後把朱奶奶的一句勸告告訴大家,來年春天千萬別早早收起棉衣,出行時多穿點預防倒春寒,不知道什麼時候寒冷會突然襲擊,我們一定提前預防,免得身體受不了而影響健康。


看農村說農事


俗語話: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是啥寓意?有道理嗎?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的。今天是大寒節氣,今天是1月20號,但是今天我們當地是大太陽天氣,今天根本感覺不到寒冷,在太陽的照射下還有絲暖意。可以說,今天雖然是大寒節氣,但是根本體會不到天氣寒冷,沒有感覺到“水澤腹堅”。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字面意思是說:大寒節氣這天,天氣溫暖,不寒冷,那麼人和馬都不安穩或者說不平安。這句話這是我們從表面意思理解的。但是俗語一般是比較含蓄的,要表達的信息我們還要放入到現實中去。這句話主要說的是,大寒節氣不寒,是說明的暖冬,這個暖冬帶來的一些倒春寒天氣的。

我們知道“大寒不寒”說明的就是暖冬,暖冬的出現,對於農作物來說,年前是旺盛生長,農作物提前進入蹲苗分櫱狀態,這如果是在年後絕對是好事,如果出現在倒春寒之前的話,對於春天的寒冷極端天氣是一種凍害。我們知道“麥無二次生”,說的是小麥被凍害枯死之後,就不會再有第二次繁殖生長了,也就是說的減產了。這點農民是最清楚的。

而“人馬不安”這個“安”字表達的是“平安、健康”的意思。說的是如果是暖冬天氣,大地無凍,土壤中的各類病毒細菌會非常活躍,到了立春之後,這些病菌病毒會爆發性的繁殖,這樣自然環境中帶病菌病毒的因子容易侵蝕人和牲畜馬、牛、羊、豬這類的健康。這也是為什麼暖冬之後,每年的春季流行性感冒會是一個高發期,而且小孩和老人是易感人群,更要注意保暖。

俗話說“春捂秋凍”,我們在春天來臨之後,不要一下子把衣服都脫掉,要捂捂,防止感冒。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請關注我,我們一起進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是農耕時期我國農民預測天氣和來年收成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也是有一定道理。

一,大寒不寒,人馬不安。說明今年是暖冬年份,暖冬年份會有來年的倒春寒。今年也是暖冬年,我們長江中下游地區,我估計要與常年高到好幾度,三九四九基本沒有冷天,常年三九四九中零下五度左右的天氣總有十天左右,但今年從未有過零下5度的天氣,今年的暖冬從歷史氣候規律看開春後的倒春寒是多數的定律,特別是冬天我們這個地區沒有下雪,說不定春天會下雪。春雪一下倒春寒跑不掉,冬暖過冬作物早發,春冷越是早發作物越受凍害傷得深,過份的倒春寒來年的作物收成會受影響的。從古人觀天氣看這句話很有道理。

二,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由於暖冬,會出現春冷倒春寒。暖冬在我們溫帶地區會帶來病蟲害的問題,由於氣溫高越冬的蟲卵很難凍傷凍死,對來年作物蟲子的基數會增多,因此來年莊稼蟲害的機率會增多。還有病毒病菌在冬季暖冬的情況下容易被激活,病毒病菌的激活,不但對莊稼容易發病,而且對人畜也容易致病。因此暖冬的形成,來年莊稼的防病治蟲要密切注視,多聽農技部門的病蟲測報。作為人,要加強鍛鍊,注意身體保養,密切關注衛生防役部門的疫情報告。過去講大寒不寒人畜不安,是因為科技不發達,病蟲害會造成糧食減產,病毒病菌激活對人畜有害,容易產生病疫,從過去社會來講是有一定道理,現在雖然科技發展了,但防重於治也是極為重要。當然自然界的變化永遠是存在的,作為人類的今天既不能不重視,但也不能產生畏懼心理,相信自然界的變化人類會千方百計適應其變化的。

以上是個人看法,不一定正確,請樓主和閱讀者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黃浩榮279


今天是24節氣中的大寒,但是我們這邊並不是很冷,陽光明媚,中午還有很多人坐在門口曬太陽。這樣的天氣不由得讓人想起一句老俗話“大寒不寒,人馬不安”。聽了這句話,一些人肯定忍不住要問,大寒節氣不寒冷,為什麼會人馬不安呢?下面來解釋一下。

其實這句老俗話是古代勞動人民總結的關於氣候與農業生產關係的諺語。大寒不寒,大寒節氣天氣溫暖,這裡指的是暖冬;人馬不安,人心惶惶!那麼為什麼過去農民遇到暖冬會有這種心態呢?

因為在過去,生產力相對低下,勞動人民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飯。尤其是在北方,在冬季老百姓更喜歡下大雪,一方面瑞雪兆豐年,下雪可以給土壤保墒;另一方面,冬季下雪氣溫低,低溫能夠殺死土壤中的病菌、害蟲,從而使來年作物生長少病少蟲,有利於豐產增收。


而如果大寒不冷,那麼可能代表著暖冬。暖冬對農作物的生長也有影響。一方面土壤中的病原菌可以繼續繁殖,害蟲成功越冬,春季病蟲害發生頻繁;另一方面,暖冬帶來的影響可能會在春季發生倒春寒,因為冬季溫暖,作物返青快,長勢偏旺,遇到倒春寒,一些敏感部位會直接凍死,造成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這兩方面都會使得作物的收成沒有保障,會出現餓肚子的情況,所以“人馬不安”,人心惶惶!

從農業生產角度來看,這句老俗話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在現代社會,生產力已經很發達了,病蟲害之類是可以人力戰勝的,不過像倒春寒、旱澇等自然災害就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了。


植保小貼士


今年的冬季不知道大家感覺到沒有,往年的冬季都是戴著帽子,身穿幾件保暖衣,手套圍巾必須戴上,但是今年的冬季讓很多人都感覺不到冬季的存在,可以說今年的冬季屬於暖冬,雖偶有寒意,但不是特別明顯,而且今年的朋友圈也沒有看到雪花了,只能看到大太陽的情況。

至於為什麼今年冬季會不寒冷呢?主要是由二十四節氣決定的,二十四節氣最後的一個節氣就是大寒,而大寒的到來則預示著今年即將結束,新的一年就要到來,今年由於受到暖冬的影響,大寒這天也出現了太陽,大寒不寒冷,這就衍生出了一句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

這句話主要說的是大寒這天如果沒有出現寒冷的局面,那麼來年天氣就會出現異常,不管是人和馬都會感到不安,以前的農民遵循著最原始的耕種模式,可以說是靠天吃飯,天氣狀況則決定了農民的收成和收入,農民的收成和收入則決定了家畜的命運。


大寒不寒的直接影響就是農作物,會間接的導致天氣回溫快,不管是對於農作物的生長還是收成,都是一個不好的消息,暖冬對於我們平常人來說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但是對於農民來說,卻是一個難題,一個天大的難題。
我國的的二十四節氣決定的不僅僅是天氣,同時也決定了農民的收成,可以看出二十四節氣的變化是多麼的重要。


達人陳可可


農諺常說:“該冷不冷,五穀不醒,該熱不熱,五穀不結。”小寒,大寒,小暑,大暑是一年之中最冷,最熱的時候。如果大寒不寒,便為不合時令,言之異常,不合天時。

《呂氏春秋》對此便有專章論述。大寒正處季冬之月,時令適宜,瑞雪一月兩次,稀釋天溫,積雪不消,冰封大地,言之正常。

如果,出現秋日氣象,就會白露早降,介甲類動物氾濫成災。出現春天的氣候,那麼胎兒和已出生小兒便有損傷。出現夏天的徵兆,就會有水澇之災。

具體到人馬不安,我各人為人馬自是一個虛代泛指,並不實指人和馬。二十四節氣只是一年之內太陽在黃道之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演變次序。可古人卻將其寓入了太多的神秘色彩和封建迷信思想,不失一定道理,也不能一概的不加甄別,全信以為真。


淨心修道


四九第三天了,最冷的大寒節氣終於來了,冬季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卻沒有大家預想中那麼冷,雖說這樣的天氣讓很多人出門時不需要包紮的嚴嚴實實,氣候宜人,身體不遭罪,但該冷的大寒不寒,讓很多人忐忑不安,還真是俗語說得那樣: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啊。

過去農民沒有別的副業,除了種地就是喂牲畜以及家禽,那時候天氣很難出現反常,該冷時冷,該暖時暖,冷的天氣裡,動物們換了皮毛禦寒,莊稼進入休眠狀態,一切應對都妥妥準備好,只等寒去春來,動物們開始精神抖擻,該岀蟄的出蟄,該孕育的孕育,農作物也是伸展懶腰從休眠中甦醒過來,開始盡情生長。

於是農村會出現春暖花開,人歡馬跳的歡愉景象,可大寒不寒的今年這般天氣,空氣質量差,病毒不能被凍死,人畜比較容易得些病害,什麼流感,什麼各種病毒侵害,別以為不冷的暖冬老人們去世的幾率會變少,一樣的多,反倒是醫院裡的病號空前的多,人的體質受不了空氣質量的不好。

這是大寒不寒空氣會出現的一些問題,再就是農作物也會受到傷害,本該冷的時候,卻溫暖如春,有些農作物會理會錯了季節,於是索性不休眠,慢慢去生長,而這樣的生長會在來年的倒春寒被全部破壞掉,於是這個生長過程萬全被掐死了,還怎麼長果實?

說大寒不寒,人馬不安,一點不為過,人畜不安,一是為氣候不正常帶來的氣溫影響到健康方面問題讓大家不安,二是因為節氣的冷熱反常導致農作物生長過程被破壞,來年的莊稼會少了收成讓大家不安。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是有道理的,不是說叫街為把豆嘛?農民們和牲畜都會擔憂,都會不安,畢竟都是要吃糧食的動物們啊。


悠然見東山


季節輪替,萬物序生。

若氣候偏離了軌道,會引發一些生命體的異常。

大寒不寒,會使空氣乾燥,病毒變異,引發局地時疫,致大體型人畜抵抗力降低,誘發疾病。

大寒不寒,亦可能致春分不暖,屢屢倒春寒,從而影響到農業生產的播種育苗。

寒天未雪,臘月無白,會使土地硬結,農作物難以正常生長。

天老爺自我調控能力較強,馬可不安,人無須慌。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是千年的經驗總結,既已經驗,便不會有大災難,我們不做杞人,順天而行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