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守護雷神山醫院的智能機器人上崗啦

喜訊!守護雷神山醫院的智能機器人上崗啦

自疫情爆發以來,智能機器人便同醫護人員一起出現在一線戰場衝鋒陷陣,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無論是無人機配送,還是機器人問診,都已成為這場戰“疫”中至關重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月5日,智能機器人的身影也出現在了雷神山醫院。一臺身上貼有“醫療專用”、不斷閃爍著藍光的白色機器人,緩緩移動在雷神山醫院的病區走廊內,頂部不停地“呼呼”冒著消毒液的霧化白煙。

喜訊!守護雷神山醫院的智能機器人上崗啦


01雷神山的守護衛士

雖然這臺智能機器人的身高僅有1.5m,但小小的身體中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它由消毒箱搭載而成,頂部配備7個噴頭,保證24小時無間斷、360度無死角霧化消毒。然而,它能做的事情卻不僅是消毒。它可以自動按照設定的路線,自主消毒、進退自如、靈活轉彎。在完成消毒工作後,它還會對自己進行全方位消毒。

這臺機器人不僅是“消毒員”,還是“配送員”。消毒工作結束後,它會自己回到準備區,並且自動換好備有醫療器械、藥品等物資的配送箱,駛向各個護士站。每到一個站點,它都會停下,然後由醫護人員打開配送箱取出醫療物資。

據瞭解,自從智能機器人在雷神山醫院上崗後,每天都會在病患所在區域進行兩次消殺工作。每分鐘的消毒殺菌面積可達到120平方米,相當於4個專業消殺人員同時進行工作,一次充電可以續航工作8小時。此外,這款機器人智能化程度極高,它還可以自動識別人群和躲避障礙物,並且擁有語音提醒功能。

工作態度極好,效率極高的智能機器人一致得到雷神山醫院的一眾醫護同事的誇讚。因為來自珞珈山,這款機器人便被大家熱情稱作“小珈”,“明天一早小珈就要去危重病房工作了。” 技術負責人羅斌教授介紹道。

醫院護理部護士長陳宏表示,醫療機器人非常智能化,不但能夠提高病區消殺、配送等工作的效率,還可以降低工作人員長時間在病區工作而導致交叉感染風險,節約防護服等醫療緊缺物資的消耗,節省醫護人員時間成本。

據瞭解,這臺智能機器人是坎德拉(深圳)科技創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坎德拉)為雷神山醫院量身定製。成立於2016年的坎德拉,主營各種民用領域的運輸機器人,產品分為陽光、燭光和星光三個系列。陽光系列產品體積較大,可承擔5公里範圍的物資配送、垃圾清掃、安檢巡防的工作。燭光和星光相對比較小巧,主要用於酒店或居家等室內場景,“小珈”就屬於此類機器人。同時,坎德拉產品的最大亮點是採用了磁懸浮飛輪儲能技術。相比傳統機械軸承,這種儲能技術最大的優勢是摩擦小,工作中的能量損耗更小,即更省能,更耐用。

小珈運送物資的過程無需人員操作,不怕病毒、不知疲倦,極大減少了醫護人員進入隔離區的頻次,對醫護人員起到良好的隔離保護作用,減輕了前線工作人員的負擔。

而同小珈一樣的機器人戰士也奮鬥在全國各地的一線戰場上。

02不知疲倦的“鐵甲勇士”小逸

在漢口醫院,有一個冰箱大小的機器人,每天根據醫護人員的指令,繞過隔離病區通道里的行人和堆放的雜物,自動走到病人的床前,為他們送去餐食和藥品。

這個不知疲倦、不怕病毒的機器人名叫“小逸”,是全國首批在隔離病房應用的配送機器人,他的兄弟姐妹們與他擁有著相同的祖籍——廣州。

03雙胞胎“平平”和“安安”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線——廣東省人民醫院感染內科,有一對雙胞胎智能機器人“平平”和“安安”,正在擔負隔離區病房的送藥、送餐進隔離區以及回收被服和醫療垃圾的工作,幫助一線醫護人員減輕負擔,同時降低臨床工作人員交叉感染的風險。

廣東省人民醫院感染內科的病房內住的都是已經確診或者高度疑似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可說是極危險的地方。在機器人未部署之前,由於隔離區汙染程度過高,醫護人員每進入一次都要消耗一整套已經十分緊缺的防護服物資,而如果為了節省物資而減少進入的頻率,就難以做到藥物的按時送達和汙物的及時清理,這些因素都會加重患者的病情發展。

“平平”和“安安”的出現,不僅分工明確,通過控制中心智能調度即可實現自主開關門、自主搭乘電梯、自主避障、自主充電等功能,更重要的是無需人員操作,極大地減少了醫護人員進入隔離區的頻次,起到完美的隔離保護作用。

目前,全國各地醫院使用智能機器人的情況遠不止此,武漢方艙醫院內20臺美的捐贈的智能機器人、華西醫院的智能機器人“創創”、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與其附屬瑞金醫院共同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機器人“瑞金小白”……都在一線戰場上與我們最愛的白衣戰士並肩作戰,為醫護人員們保駕護航,為病患們排憂解難。

據業內人士按照實際運行效果測算,每臺機器人可替代三名配送員的工作量。同時,機器人在成本節省和預防交叉感染方面的卓著成效也是顯而易見的。隨著AI科技的發展,和5G技術的加持,在疫情防控中蓬勃成長的醫療機器人一定會為這場戰“疫”的勝利帶來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