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冤枉入獄的曾國藩,在牢中悟出一個真理,後成為其治家的根本

曾國藩所寫的家書之所以能被很多人學習、模仿,除了很多至理名言外,更多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而希望給後人一個良好家教的想法,是他第一次含冤入獄時才萌發的。

被人冤枉入獄的曾國藩,在牢中悟出一個真理,後成為其治家的根本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曾國藩首次被欽命為欽差,離開京城到四川主持鄉試。期間,奉道光皇帝的命令,沿途考察吏治民情。

滿腔報國熱情的曾國藩一路上,看到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很多老百姓被地方官員逼的民不聊生,很是氣憤。他一路上,寫了很多奏摺,彈劾地方官員。

而道光皇帝看了曾國藩的奏摺後,也是大刀闊斧地大力查辦貪贓枉法的官吏。一時間,曾國藩所到之處,人人自危。

這些官員大部分是滿人,在朝中盤根錯節,曾國藩的行為嚴重觸犯了這些人的利益,於是,告曾國藩招搖撞騙、草菅人命的奏摺也雪片一樣飛到了京城,落到了道光皇帝的案頭上。

被人冤枉入獄的曾國藩,在牢中悟出一個真理,後成為其治家的根本

道光皇帝見曾國藩每到一個地方都鬧出了很大的動靜,對這個漢人官員還是產生了疑惑:“難道我大清除了貪官,就沒有一個稱職的官員了?”

道光皇帝為了震懾初次為欽差的曾國藩,一道聖旨,將已經到了洛陽的曾國藩打入監獄。

河南按察使英桂當著曾國藩面宣讀完聖旨後,陰冷地笑道:“在我的地頭上,你不讓我好過,我也不會讓你好過。”

英桂是正藍旗,一個眼中看不起漢人的八旗子弟。曾國藩這才知道,自己一路上彈劾的幾個官員,都是英桂的手下。英桂於是聯合了河南巡撫和春、開封總兵清同等地方上的大小官員,給皇上寫了一份奏報,瞎編了很多證據,說曾國藩打著欽差的名義,敲詐勒索地方官吏。

被人冤枉入獄的曾國藩,在牢中悟出一個真理,後成為其治家的根本

被關在臭氣熏天的大牢裡,曾國藩當時是萬念俱灰,自己第一次兢兢業業為皇上辦事,卻落得如此下場。委屈和憤怒從腳下冉冉升起,在牢中大哭大鬧。

英桂是河南的按察使,為正三品大員,其職責相當於今天的政法委書記,因此,權力很大。英桂對曾國藩早已對其恨之入骨,把他折磨的死去活來。

在獄中被關了十多天,曾國藩逐漸清醒起來,他平時對長順、臺莊兩個大內侍衛不薄,料定皇上的這兩個御前侍衛會回到京城,向皇上奏明事實,因此,任憑英桂折磨,從不反抗。

被人冤枉入獄的曾國藩,在牢中悟出一個真理,後成為其治家的根本

道光皇帝聽了長順、臺莊兩人的訴說後,順水推舟,重先下了一道聖旨,革了英桂的職,將曾國藩官復原職,速到四川主持鄉試。

第一次有了牢獄之災,曾國藩也悟出了一個真理:只要是人,就會有無窮無盡的苦,永遠滿足不了的福。但和活下去相比,苦和福都太渺小了。以後教育子女,一定要教育他們如何生存,只要能活下去,苦和福都不重用了。

在後來曾國藩的家書中,也經常能見到關於如何勤儉,如何生存等相關的話題,而這一切,都是他第一次進監獄後悟出來的道理,也是他治家和教育後代的根本法則。

被人冤枉入獄的曾國藩,在牢中悟出一個真理,後成為其治家的根本

南懷瑾先生曾說:“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有十三套學問,流傳下來的只有一套《曾國藩家書》”。由此也可見這套家書的珍貴性以及對後世後代的教育性。

在《曾國藩全集·家書》所留下的1520封家信中,除了給祖父母、父母的幾十封,絕大部分都是寫給兄弟子侄輩的,在這些家書中我們讀到的是一個家族崛起的精神密碼,一種綿延不斷的獨特文化傳統。

被人冤枉入獄的曾國藩,在牢中悟出一個真理,後成為其治家的根本

《曾國藩家書》版本頗多,云云媽特別推薦這套《曾國藩家書》,緣由有二,一是收錄最全,共計收錄1248封家書,在各種流行版本中,是最多的了,而且沒有刪節,讀起來原汁原味。二是文白對照,曾國藩的家書文字原本很淺,不過想省心的,這套書提供了白話文,讀起來更方便。


被人冤枉入獄的曾國藩,在牢中悟出一個真理,後成為其治家的根本


曾國藩家書中包含著豐富的為人處世道理,其中關於立德、讀書與立志方面的訓誡更是對後人有著深遠影響。

沒有人天生就卓越出眾。

所以拜強者和聖賢為師才是自我增值的捷徑。

而我們只需花一點時間閱讀,或許就能學到他一輩子的管理、識人、交際、治家、教子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