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休克療法在玻利維亞成功但卻在俄羅斯失敗?

薛小落


1991年,蘇聯解體。新生的俄羅斯聯邦,在一片狼藉中開啟了艱難的國家復興之旅。俄羅斯對內部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首先在政治上,俄羅斯將歷來採用的集權專制體制,改為西式民主制度;然後在經濟上,採用“休克療法”,試圖以此扭轉俄羅斯經濟崩盤的頹勢。

在經濟上,俄羅斯希望採用“休克療法”來扭轉經濟的頹勢。但事與願違,俄羅斯的經濟不僅沒有得到恢復反而徹底崩盤,短短數年,俄羅斯積累了幾十年的財富就付諸東流,社會陷入動盪,使得俄羅斯在上世紀90年代一直處於嚴重衰退中。

這樣看來,俄羅斯採用“休克療法”是一個非常大的錯誤,但這樣的錯誤為什麼會發生呢?俄羅斯聯邦作為蘇聯的政治繼承者,為什麼會讓自己喝下這杯致命的毒酒?雲石君為您做一個解讀。

首先,我們談談“休克療法”,休克療法是為應對嚴重失衡的社會總供求的情況,從控制社會總需求出發,採取嚴厲的行政和經濟手段,在短時間內強制性地大幅度壓縮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使社會總供求達到人為的平衡,以此遏制惡性通貨膨脹,恢復經濟秩序。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休克療法”是符合俄羅斯國情的。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社會供給能力嚴重不足。而經濟體系的問題是結構性的,要想解決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因此,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以及運轉,只能通過壓制需求,強行使社會供需達到平衡。

“休克療法”是一種極端的經濟政策,俄羅斯的經濟體系在極短的時間被解體,然後重組。但是,以當時俄羅斯的實力禁不起這麼大的調整。這猶如給重病的人下了一劑猛藥,雖可能會起死回生,但也極有可能死亡。事實證明,俄羅斯就受不住這劑猛藥。

而且“休克療法”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被提出,並沒有得到普遍有效的驗證(僅玻利維亞用於實際中),這套經濟理論並不能被稱為是一套成熟的理論。

那麼俄羅斯為什麼會大膽採用“休克療法”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看到玻利維亞的成功。

不過,這並不是全部原因。畢竟“休克療法”沒有足夠多的成功案例,不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普世性經濟政策,再加上玻利維亞與俄羅斯的國情相差甚遠。

俄羅斯就算對“休克療法”有興趣,也應該慎重的考慮,畢竟這是關乎國本的政策。就算要採納,最保險的做法是,在國內找兩三個地方進行試驗,若確實行之有效,再進行全國範圍的推廣。

可是,俄羅斯並沒這樣做。1991年底蘇聯解體,1992年初“休克療法”就在俄羅斯全國範圍內推廣。從這個時間跨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出,俄羅斯政府對這套經濟政策並未過多的研究,就匆忙鋪開。用這樣草率的行徑對待關乎國本的重大經濟政策,顯得有為奇怪。

俄羅斯為什麼會如此行事?雲石君認為這與俄羅斯在當時面臨的政治經濟困局有很大關係。

當時,俄羅斯雖然繼承了蘇聯的遺產,但到手的是一個窮家破業,經濟結構嚴重失衡,輕工業極端落後,這讓俄羅斯的日常生活物質嚴重短缺。

這對於俄羅斯而言是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不是集權專制,而是經濟困境或者說是民生困境。蘇聯末期,國家經濟體系衰敗財力枯竭,國內日常生活物資供應能力嚴重不足,人民生活異常困難。生活的窘境激化了社會矛盾,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接納了西式民主政治制度,但這並未解決存在的問題,反而因政治變革使解決問題顯得更為迫切。

首先,俄羅斯民眾好不容易將不能保障自己日常生活的蘇聯推翻,為此還付出了國家解體,社會動盪的代價,接下來就指望著過上美好生活。這意味著,俄羅斯民眾對於改善物質生活的期盼,因蘇聯解體而大大增強。

其次,西式民主政治制度下,掌權者由民眾選舉產生,這就讓政客為了博取選票迎合民眾的需求。而民眾迫切的願望是改善物質生活,那麼政客只能在迅速改善民生上下大功夫。

俄羅斯的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產業老化落伍,國家債臺高築,要想翻身談何容易。

可是民眾的願望異常迫切,政客為此也只能儘量尋找方法。國家的這種心態,使得統治集團將眼光放在了還未經時間驗證的“休克療法”上。推廣有著極大不確定性的“休克療法”是迫於形勢的無奈之舉,否則民眾在極端失望之下,不僅政客地位不保,甚至國家也會產生新一輪暴亂,因此,也只能賭一賭。

這就是“休克療法”在俄羅斯匆忙推廣的根本原因。簡單來說就是,民眾的主觀期望與國家的客觀條件嚴重不匹配,再加上俄羅斯的西式民主政治制度,交織在一起,共同導致“休克療法”的倉促上馬。

如果我們從陰謀論角度來看,“休克療法”隱含著當時俄羅斯統治集團推卸責任的政治算計。當時的俄羅斯政府沒有實力為民眾提供足夠的民生物質,但作為統治者,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俄羅斯政府承擔責任死撐,民眾的不滿最終只會發洩到政府頭上。

這樣的情況下,通過一步到位的方式(實現價格、外貿的自由化和貨幣的自由兌換,以及迅速實現私有化,甚至不惜採取無償分配公有財產的辦法),將身上的枷鎖轉嫁給市場。就算最後失敗,也能讓民眾知道,不是統治者不行,而是國家不行,誰上臺結果都一樣。

總而言之,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民眾的主觀需求與國家的客觀條件嚴重不匹配。再加上西式民主政治制度下,俄羅斯無法像蘇聯一樣通過專制的政治手段進行壓制。最終,俄羅斯如賭徒一樣,將國運壓在“休克療法”上,引發了俄羅斯經濟的總崩潰!

俄羅斯經濟的崩盤,使國家在十年時間裡陷入動盪的局面。直到普京當上總統,國家的經濟才止住跌勢,逐步回升。只不過,即使普京有著豪情壯志,但俄羅斯內外依舊弊端重重。

為什麼俄羅斯的中興如此艱難?這裡面除了蘇聯解體帶來的餘波,其實跟當代俄羅斯所面臨的特殊地緣環境有著極大的關聯。關於這一點,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28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雲石君


休克療法本來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經濟學,說的更透徹一點,就是賭博。是拿著國運去賭,是好是壞完全無法預測的。


休克療法的前提就是必須有外援。當年波蘭也是有外援才能順利度過休克療法最困難的時期的。


1990年的時候,當時戈爾巴喬夫邀請美國人薩克森,也就是休克療法之父來進行改革,休克療法實際上就是新自由主義的一個方向。

1991年,薩克森已經協助戈爾巴喬夫向西方國家請求經濟援助的時候,這時期休克療法已經到了關鍵期,直接被西方國家拒絕了。

然後戈爾巴喬夫就被葉利欽趕下來了。


葉利欽上臺後,依舊力推休克療法,當時薩克森在俄羅斯政府呆了兩年就辭職了。

波蘭和俄羅斯是不一樣的,對於波蘭來說西方國家願意去救助,因為這是對抗俄羅斯的橋頭堡。

而對於俄羅斯來說,西方國家恨不得踩一腳才甘心,怎麼可能掏出真金白銀來救助?


休克療法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把公有制變私有制。

蘇聯解體後,公有制企業的股票被化成代金券發給俄羅斯人。

結果發的太多,很快價值下跌,在大規模下跌的過程中,有人開始以極其低廉的價格收購這些代金券。

等這批代金券集中在某些人手裡,很快的,俄羅斯就湧起了一股寡頭勢力,這幫寡頭左右俄羅斯政壇,這就是當年俄羅斯特有的金融工業寡頭。


寡頭們對葉利欽政府簡直是百般操控,稍不順心,立即以撤資等方式造成俄羅斯金融動盪,而當時俄羅斯已經奄奄一息,根本經不起動盪。

寡頭的代言人切爾諾梅爾金後來居然當上了總理,當真是寡頭治國。


整個改革過程種,基本上是肥了寡頭,苦了民眾,一直到普京上臺後才慢慢扭轉。


李建秋的世界


關於“休克療法”的得失成敗,近20年來已經有了很多討論。為什麼在玻利維亞能成功,但是在俄羅斯遇到了慘敗,也有了比較公認的結論。

首先是玻利維亞和俄羅斯之間經濟體量、國家規模有著巨大的差別。玻利維亞在實施“休克療法”之前,1984年的外債不過50億美元,應付利息近10億美元,超過了出口收入。這個規模對於玻利維亞來說是不可能解決的問題,但對大國來說、對世界經濟來說並不算太了不得的數字,更何況玻利維亞是美國的“後院”,在“休克療法”中出現的任何問題都處於可控狀態。而俄羅斯在獨立之後,內債高達1萬億盧布、外債高達1200億美元,而國內企業和社會問題所需要的經費更是一個天文數字,這個規模的經濟體出的問題是誰也無法控制的。

其次,休克療法之所以在玻利維亞獲得成功,是因為它可以藉助完善高效的市場經濟體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效應。而俄羅斯和東歐各國的基本國情卻是市場經濟體制尚在建設之中,市場體系的殘缺不全,市場機制的運轉不靈,市場主體的缺位以及宏觀調控機制的低效僵化等將嚴重製約著休克療法作用的發揮。不顧這一客觀條件的制約,強制推行休克療法,只能適得其反,加重經濟危機。

最後就是“休克療法”本身作用的限制。事實上,“休克療法”最大的作用是穩定宏觀經濟,讓國家的經濟擺脫惡性通貨膨脹和經濟失控。穩定宏觀經濟主要是針對社會總供求的嚴重失衡,採取緊急而有效的措施(一般都是從壓縮社會總需求入手),在短時間內使社會總供求關係達到大致平衡,從而使宏觀經濟趨於穩定。實踐證明,“休克療法”在這方面具有獨特的療效。但“休克療法”無法完成讓一個國家的經濟模式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的任務,經濟轉軌涉及全面的、綜合的配套改革,是一項長期、複雜而艱鉅的任務,短時間內難以奏效。

“休克療法”簡單的概括就是“三化”,即穩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而經濟轉軌並不是簡單的“三化”就行了,涉及到諸多更復雜的因素,而且具體的“三化”的程度、節奏也都不一樣,不能混為一談。凡將休克療法作為實現經濟轉軌戰略選擇的國家,在實施過程中無一不受到挫折,俄羅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聯合防務


為什麼休克療法在玻利維亞成功了,但是卻在羅剎失敗了呢?這是因為,在蘇聯解體之時,羅剎的經濟架構仍然是計劃經濟模式架構,對市場的反應極為遲鈍。但是以葉利欽、蓋達爾、丘拜斯之流的激進走資派,再加上愚不可及的大多數羅剎民眾,
愚蠢天真的認為:“只要按西方新爹,西方主子的旨意去辦,天堂就會降臨。”但是這些愚不可及的羅剎人,卻忘記了一個殘酷的根本現實——作為美國附庸的玻利維亞,儘管也是貧窮落後,但是它早已經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了。與羅剎人對市場經濟的無知盲從不同,在實施“休克療法”之前,玻利維亞人已經習慣了在市場經濟的體制中跌爬滾打,能夠明白休克療法所帶來的負面作用,因而能夠最低限度的避免了休克療法給自己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因此,休克療法在玻利維亞的實施是成功的。



人性是貪夢的,也是愚蠢的。就在愚不可及的羅剎朝野瘋狂的擁抱休克療法的時候,西方早已和羅剎的權貴階層、寡頭階層裡外勾結,把蘇聯勞動人民耗費了七十多年血汗積累的鉅額財富,掠奪得幾乎一乾二淨。打個比方說,西方和羅剎的權貴、寡頭們幾乎吃光了蘇聯的肉,而那些愚不可及的羅剎普羅大眾,得到的只是只剩下一點點肉丁的骨頭。

與羅剎和烏克蘭的愚不可及相比,哈薩克斯坦在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的領導下,穩步的推行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度。雖然在向市場經濟過度的進程中,哈薩克斯坦也出現了動盪波折,但比起羅剎和烏克蘭來說,要平靜得多。事實上,在蘇聯向羅剎的過度中,蘇聯並不是沒有清醒的人士。比如說,以前總理雷日科夫和前蘇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利加喬夫為首的蘇聯健康勢力,就提出了不少拯救蘇聯的良方妙藥。但是他們人微言輕,他們所提出的建議不被以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為首的走資派,以及更廣大的、但是卻愚不可及的蘇聯大眾所接受採納。

愚昧無知的蘇聯大眾,斷然拒絕了雷日科夫、利加喬夫等人的救世良方,選擇了跟在戈爾巴喬夫、葉利欽一夥的屁股後面走的不歸之路。於是,蘇聯轟然倒塌,“休克療法”在羅剎絕大部分國民們愚昧狂熱的歡呼聲中降臨羅剎,貧窮愚昧無情的在羅剎廣袤的國土上橫行肆虐。直到今天,羅剎都沒有恢復到蘇聯時期的經濟水平。


孤獨之人


休克療法的必要條件就是:市場化國家,需求性通脹,最重要的外來援助和國際貿易。

但俄羅斯當時就是一個計劃經濟國家,沒有市場的調解能力。雖然俄羅斯想市場化,但把計劃經濟變成市場經濟可不是休克療法的作用。況且,當時的俄羅斯更像經濟解體,而不是經濟危機。

俄羅斯當時並不是需求性通脹,所謂的需求性通脹就是人們預期物價大漲,人們將手中的現金最快速的購買商品,造成貨幣流速增加,形成的通脹,比如我國90年代初的那次通脹類似。而俄羅斯是結構性通脹,軍火和重工業品不要錢似的賣,生活用品價格暴漲。

最重要的就是外來援助,但歐洲國家,美國和ZG等,巴不得再狠狠的踩幾腳,最好分裂成幾十個國家才好,誰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所以誰會提供援助?

至於國際貿易,更好理解,國際貿易能有效的平衡失衡的經濟結構,為改革提供時間和空間。舉個例子,一把AK正常賣1000美元,困難的時候賣800美元,但到了經濟解體的時候,都被他國禁運或者只能10美元賣給黑市。至於缺乏的食品,大幅提高進口食品價格或者提出政治條件。沒有良好的國際貿易,根本沒法好好的調整結構。

總結起來就一點,到了經濟解體的時刻,只有小國才能使用休克療法,大國只有對外戰爭這一條路。


被逼著改名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國情,人口多少、經濟體量大小、國際影響力等 等 都不一樣,所以同一種經濟政策或者制度在不同國家施行,結果是不一樣的,甚至是相反的。所以為什麼強調要實事求是,結合本國國情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而不是直接照搬照抄別人的。


兔波波


原因很多。但主要一點是,休克後就沒了任何抵抗力,命運就掌握在執刀醫生手裡。

美歐對於玻利維亞和東歐一些實施休克療法的國家,進行投資輸血,開放市場,將其納入經濟圈,加上那些國家體量不大,基礎不錯,很容易成功。

但對於休克後的俄羅斯不僅沒有輸血扶持,反而低價抄底其優質資產,進一步壓制工業能力,甚至支持分裂主義。這是趁你病,要你命。葉利欽太天真了,誰是敵人都沒明白,把手術刀給敵人。


此用戶名已註冊請修改


休克療法是美國人和歐盟提出來,幫助俄羅斯發展經濟。可以想象一下,美國人和歐洲人在蘇聯的陰影下生活,會有那麼好心,幫助俄羅斯恢復經濟。美國人向來都喜歡做一些落井下石的事情,看現在世界各地的動亂,那個地方的背後沒有美國人的影子。玻利維亞就算經濟上來了,也對美國行不成影響。而俄羅斯卻不一樣,如果他的經濟上來,誰敢保證不會再出現第二個蘇聯出來。所以美國人坑了俄羅斯一把。


無耐的懦弱


休克療法是美國減弱蘇聯國力和權力的策略,有意無意哪不知道。唯一受益者就是先天資源瓜分國有財產。解體和權力主動權下降,連財產都沒有了,單是協調國內資本就夠麻煩了,如何集中資源發展。蘇聯有工業技術底子,沒休克療法,今日人均收入正常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人口只有10/1,分到個人多很多。


股經匯播


因為玻利維亞本來就休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