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做X光及CT檢查的人,會不會誘發癌症?

用戶1692900825247499


腫瘤的病因目前不甚清楚,是諸如不良生活習慣(熬夜、吸菸等),病毒感染,硝基苯、苯並芘等化學物質,X線、粒子形式的輻射等物理因素等長期、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效果,有數據顯示80%以上歸因於生活與環境,而只有1%歸因於放射。

X線和CT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檢查手段,可以幫助醫生診斷、評估病情,治療部分疾病。此外自從胸部CT應用於人們日常體檢後,也提高了部分早癌的檢出率,為腫瘤患者帶來福音。

然而任何事件都是雙面的,X線、CT產生的電離輻射可以損傷人體的細胞,造成DNA損傷,當然人體有正常監測、修復、修補程序,可以減輕及完善這些損傷,如果損傷已產生,我們人體內的正常免疫細胞也可以清除這些“壞”的細胞。因此,無需過度擔心。

如果我們知道放射線導致腫瘤的劑量,豈不是可以放心使用。然而事實是殘酷的,沒有這樣一個閾值。研究顯示放射線誘導腫瘤風險並不隨劑量增加而增加,而是存在一個“轉折點”。但這樣一個“轉折點”,科學家們通過無限調整照射劑量實驗,仍未找出。但數據告訴我們有一些相對危險係數高的器官,例如胃腸、乳腺、食管、肺、紅骨髓等。因此做檢查時,非該檢查部位的器官可以注意防護以下。

國家以及醫療單位均對放射損傷予以高度重視,任何放射機器均需通過安全檢測及定期檢修,對於醫療場所也有放射劑量檢測,放射防護人員定期參與培訓並需佩戴個人放射防護監測儀。對於輻射劑量也有限制:對於日常工作於放射場地的工作人員要求連續5年年平均有效劑量是20mSv,任何一年的有效劑量為50mSv;孕婦是2mSv;學生則是6mSv。而日常我們所做的胸片一次僅為0.1mSv,四肢拍片0.01mSv,頭顱CT 2mSv,低劑量肺部CT 2mSv,腹盆部CT 7Gy。這些輻射相對於每天一包煙的菸民要少很多,其因吸菸所受輻射約每年35mSv。因此,偶爾因診斷需要做幾次X線,小於20mSv的CT受輻射量,誘發癌變風險還是很小的。如果真正因為治療需要,對於此種不確定的導致癌變的風險和治療自身疾病所獲得的益處而言,患者應該可以拎清輕重。


胡洋


說到輻射致癌,很多人擔心有輻射會致癌,經常做X光及CT檢查的人,會不會誘發癌症?

輻射包括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X光及CT的輻射屬於電離輻射,理論上確實可能致癌,而在現實上,如果長期接受這類輻射,也確實增加患癌風險。世衛組織下屬的癌症研究機構一類致癌物清單中就有X射線和伽馬射線輻射。很多人一聽,哇,一類致癌物,這個太毒了,下次我再也不做X光及CT檢查了。好,我再列舉一些一類致癌物:吸菸、二手菸,含酒精的飲料、加工過的肉類(攝入)、中式鹹魚、檳榔果、燒烤熏製食品、黴變食物中的黃麴黴素,太陽輻射、紫外發光日光浴設備、紫外線輻射(波長100-400 nm包括UVA、UVB和UVC)……

顧慮做X光檢查、CT檢查會引發癌症,有道理嗎?關鍵還在於接受的照射的劑量。用於疾病診斷的X光檢查、CT檢查,通常劑量很低,而且不是長年接受照射。你一旦離開X光或CT檢查室,輻射就立即消失,它不會殘留在人體內,因此常規的X線和CT等醫療檢查,引發癌症的可能性是極低的,不必過於擔心。當然,如果是ECT/PET這類核素檢查,由於核素會在體內存留一段時間,檢查做完了,還有一段時間是具有輻射的,所以,剛做完這些檢查,一是要多喝水,以促進排洩,二是儘量和孕婦和嬰幼兒這些敏感人群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也不必因此過於擔心致癌問題,醫學檢查的輻射劑量都在安全可控範圍,如果因擔心輻射而拒絕檢查,其帶來的後果會更嚴重。醫學影像檢查,一是出於疾病診斷需要,利大於弊,二是那點輻射在安全可控範圍,不必擔心,更不必因此拒絕檢查,但當然不要過度濫檢查。


腫瘤專科醫生


通常放射治療的病人最大劑量是5500CGr. 經過放射治療的病人,五六年後在身體其它部位再發生腫瘤的幾率要高几倍。

射線對身體的損傷很大。

特別提醒,避免過度檢查。例如所謂的豪華體檢中,不必要的增加PET-CT,PET-磁共振等。

其它的自己手中缺少數據,不好胡亂講話。

希望各位朋友,依照自己的判斷力去做決定吧。

祝朋友們身體健康,家庭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