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為什麼做績效考核,這些問題在企業是常態

私信小編“學習”兩字,免費發送60分鐘績效內部培訓視頻

導讀


企業為什麼做績效考核,這些問題在企業是常態

前不久我去保養汽車,發現我經常去的這家4S店服務大幅改善。接車美女細心體貼,不再只顧著推銷;汽車師傅都非常禮貌周到,並教我平時注意保養的一些方法;交車的小夥子關心問候,送我到門口,最後囑咐:“明天電話回訪,希望您能說非常滿意,如有建議或意見請現在向我們提,否則我們每項要扣20元。”第二天,4S的客服致電給我,我第一句就是“我非常滿意”,客服人員聽到我的回覆,後面的問題也不需要再問了,所以以“謝謝”結束回訪。尊重他們的服務成果,也是消費者的一份責任。


可以推斷一下,如果這家4S店現在沒有做考核,他們的服務還會是以前那種水平。企業為考核所做的投入並不多,但客戶的滿意度卻大幅提高,相信回頭率、轉介紹率也必然會好轉。


企業為什麼做績效考核,這些問題在企業是常態

有一家制造型企業的老闆分享了一個案例:員工多次反映飯堂大米有沙子,老闆獲悉後指示行政部門換米。一個月後老闆再次接到員工投訴,於是召集行政、採購、人力資源、財務等部門管理人員開會。行政部說,做了報告給財務部門,財務部門說換米成本高出了預算;採購部門說,沒有看到申購單;人力資源部反映只是聽說,不瞭解具體情況。大家講了很多原因,都是相互推諉責任。最後,老闆拿起電話聯繫新米商供貨,當天晚上,員工就吃上了好米。老闆用三分鐘解決了問題,而管理層可能要數週甚至更長時間。人與人之間的成本已經成為企業最大的成本!


企業為什麼做績效考核,這些問題在企業是常態

我有一個好朋友做印刷企業,2014年他的公司有106人,年產值一二千萬元。這一年公司發生虧損,每個月都要拖欠員工工資,到了過年也是如此。在學習《績效核能》,並且逐步對企業推行績效考核、利益分配機制變革後,現在企業只有36名員工,公司有了利潤,員工的工資不僅不拖欠而且還高了。去年6月,老闆投入1000萬新購一臺德國先進的海德堡印刷設備,逆勢而上,對未來信心百倍。


企業為什麼做績效考核,這些問題在企業是常態

前不久,我與一家有3000多人的企業老闆聊天,年產值幾億元,經營了十幾年。老闆很直接的說,公司現在沒有利潤,錢都分給員工了。經瞭解,員工一般都實行固定薪酬模式,考核也是流於形式。管理層人數眾多,人效低。如果企業創造價值的少,分享價值的多,再多利潤也會很快被吃掉。


績效管理可能失敗的八大因素:

1、考核指標偏離企業目標;

2、考核目標與企業目標不一致;

3、將考核獎罰等同於績效管理;

4、績效目標超出可實現的範圍;

5、管理者忽視績效過程的溝通;

6、將績效管理完全交過人力資源部門;

7、一切工作唯考核是從;

8、過分追求績效管理的規範化。


績效考核的最大誤區是關注“事”與“考核標準”,而忽視“人”與“激勵”。


績效考核重要提示:

1、打分不等於考核;

2、評估不要與考核混淆;

3、能力切忌和KPI同表同考;

4、KPl與薪酬掛鉤效果有限,不如做KSF利益與價值驅動管理;

5、目標管理是績效之心,做績效關鍵在於超越目標、改善績效;

6、激勵是績效之魂,須完善多元化利益分配;

7、個體利益佔80%,共同利益佔20%。


企業為什麼做績效考核,這些問題在企業是常態


企業為什麼做績效考核,這些問題在企業是常態


績效考核五個一:

1、一套表:含考核設計表、目標分解表;

2、一份合同:績效合同書;

3、一個方案:如何激勵-薪酬、晉升、榮譽、福利等;

4、一堂會:業績跟蹤陳述會或總結檢視會;

5、一條心:都是為了改善業績增進利潤!

考核只有一個障礙:如何做到公平共贏地分錢!

2020了,企業都在做績效變革!一家企業如果不做好績效管理,那麼將很難盈利!沒有合理完善的薪酬體系,很難留住核心人才!員工要的是薪資,老闆要的是績效!

如何讓讓員工與老闆思維統一,目標一致?推薦《KSF薪酬績效》解決企業中高層績效難題!既給員工加薪又不增加企業成本!

生產主管KSF案例設計:

企業為什麼做績效考核,這些問題在企業是常態


銷售崗位KSF案例設計:

企業為什麼做績效考核,這些問題在企業是常態

這種薪酬模式有這樣幾種特點:

1、大彈性、寬幅:定量薪酬講求的是穩定,變量薪酬追求的是激勵。變量越大,彈性就越大,激勵性就越強。因此,KSF要求從原來的固定薪酬(或底薪)中拿取不低於50%的部分用於寬帶激勵設計,通常比例鎖定在60-80%。

2、高績效高薪酬:員工創造的越多,獲得的回報就應該越高。多勞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場規則。企業不要擔心員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要致力於一手提高員工的收入,另一手促進員工創造高價值、高績效。相比而言,員工收入高穩定性就強、對公司的認同度與歸屬感也會得到改善。

3、利益趨同:在傳統模式之下,員工與老闆的利益通常是矛盾的。員工工資屬於管理成本,工資水平走高人力成本就會上升,而企業利潤就會下降,因此,老闆內心不太願意增加員工工資。而KSF認為員工工資應該屬於資本,員工是來創造價值的,根據自己的貢獻獲得相應的收益。所以,KSF模式的追求結果是: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賺的就應該越多。只有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實現趨同,思維才能統一,目標才能真正一致。

4、激勵短期化:激勵設計有兩種傾向,一是短期化,即月度;二是長期化,即三年以上。不過,任何激勵設計都不能忽視短期化的趨勢。沒有努力的現在,何談美好的未來。所以,KSF倡導的就是先做好月度激勵,再擴展到年度及長期。

5、管理者轉向為經營者:管理者做事,經營者做價值和結果。管理者管人,經營者要經營人。管理者為老闆打工,經營者必須為自己幹、團隊一起幹。管理者只關注自己的收入,經營者必須創造價值和增值。管理者的起點是先得到,經營者的起點是先付出。KSF認為,管理者關心自己的收入卻在為別人幹,經營者關心績效和結果但為自己幹,企業應該讓更多的管理者轉變成為經營者,貢獻更高的價值就能獲得更多的分享


★《全優績效》——最適合本土化績效管理的兩大創新模式大揭秘,

私信(書本)獲取★《全優績效》行動版一書

讓員工加薪,不加企業運營成本的管理的方案,讓員工自動自發的拼命工作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